03.03 從免除徭役賦稅到財政收益來源,探析唐宋度牒對社會經濟的影響

從免除徭役賦稅到財政收益來源,探析唐宋度牒對社會經濟的影響

何為度牒?古時國家對於依法有資格得到公度而作為僧道出家的僧侶,會發其證明文件,其上記載了僧侶的本籍、俗名、年齡、所屬寺院、師名以及官署關係者的連署。即僧道出家時,會由官府發給憑證,稱之為“度牒”。

僧侶持此度牒,首先有了明確的身份,再者可以得到政府的保障因而免除徭役賦稅。作為僧侶皈依佛門的依據,發放度牒本意是喚醒僧侶迷失的心,讓其心中有道繼而修行,使內心有所精進;然而在後期宋室南渡後,軍費大增,度牒卻收入成為官府收入的一大來源,又是為何?其中來由,要從度牒的發展說起。

一、度牒從出現到結束走過的漫長曆程

1、度牒的出現,“自南北朝有之”

雖然《事物紀原·道釋科教·度牒》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僧史略》曰:度牒自南北朝有之。”

但是自《唐會要》中曰:“天寳六年五月制:僧尼令祠部給牒。”

以及此後宋代贊寧據《唐續會要》載天寶六年(846年):“僧尼依前令兩街功德收管,不要更隸主客,所度僧尼仍令祠部給牒。”認定此為度牒出現的開始。根據古籍我們可以推斷出:南北朝已有僧籍證明僧侶身份,而度牒也可能開始於唐代以前,它的出現究竟始於何年,還沒有一個確切的定論,但現在普遍認為是在唐玄宗時期興盛。

從免除徭役賦稅到財政收益來源,探析唐宋度牒對社會經濟的影響

2、唐玄宗時期因為限制僧侶數量開始興盛

從歷史中我們知道,北魏北周兩次摧毀佛教。直至唐初,據(《廣弘明集》卷十二)記載,全國僧尼還只有十萬左右。唐高宗後有所增加,中宗時尤甚,當時對僧侶的需求很大,而僧侶數量較少,人們為了逃避徭役賦稅,取得好處便興盛了冒充僧尼的歪風邪氣。

天寶六年重申祠部給牒之令,利用此法統治者限制了出家人數,也有遴選出家人才之意,重振佛家之風。當時因為僧尼受牒必須納錢,因此度人為僧,對統治者也大有好處。由此可見唐王朝對於度僧事宜,十分重視。值得一提的是唐代時度牒也稱為祠部牒,材質也都是綾素錦素鈿軸,十分華美精細。

3、宋代處於巔峰時期,同時制度內容發生變化

宋代趙彥衛《雲麓漫鈔》卷四中就有記載說:“紹興中,軍旅之興,急於用度,度牒之出無節。上戶和糴所得,減價至二、三十千。時有‘無路不逢僧’之語。” 如果說唐代國家發行

度牒的本意是限制人們隨意出家,以保證國家有足夠的剝削對象的話。宋朝前期就完全有所改變,度牒不僅成為了身份證明文件,因為“賣度牒以資國用”政策大力推行,度牒制度成為了一項重要的財政措施。

清魏源《聖武記》卷十一中也可見到下文:“ 順治六年五月,戶部奏言師旅煩興,歲入不給,議開監生、吏典、承差等援納,並給僧、道度牒,準徒,杖折贖。”

自此 官府可以出售度牒,以充軍政費用。又因為擁有度牒可以免除賦稅、徭役,所以人們為了資產利益開始非法買賣、炒作甚至偽造度牒,從中牟取暴利。度牒不僅價格暴增,並且用途越來越廣泛,甚至可以買賣東西,充當貨幣使用。《宋會要輯稿》第六十七冊《職官十三》中記載我們可以得知,度牒的材料在北宋用紙,南宋改用絹。

從免除徭役賦稅到財政收益來源,探析唐宋度牒對社會經濟的影響

從佛教在中國的發展來看,其經歷了一個由盛轉衰的過程。此前“三武一宗”的四次滅佛運動對佛教勢力的打擊特別激烈,寺院經濟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免除徭役和賦稅的權力也越來越小,但與之相對好處就是佛教教團與封建國家勢力之間的矛盾衝突得到了很大的緩解,對於佛教的發展和傳教是利大於弊的,但對於經濟的發展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們將具體分析唐宋度牒對其經濟發展的影響。

二、度牒對唐宋經濟的影響

1、社會救濟,度牒對經濟最具人性化的影響

宋代李燾的《續資治通鑑長編》中提到:“元祐六年七月辛未,直撥見錢、度牒約計二十萬貫,賑兩浙水災;大觀四年四月二日,給降空名度牒二十道(度牒二百貫) 賑荊湖北路去歲災歉,推行賑濟及召民入粟。”

像這樣的記載很多,這說明度牒作為一種統治階級可得到利潤的經濟體制時,對整個國家的發展運轉也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這在度牒利益對經濟的所有影響中也是最具有人性化的,因為其本就取之於民如今將其又用於民,這也體現了

佛家“無始無終”“萬物輪迴”的本質,我們可以相信度牒幫助唐宋度過了一定的難關。再者說,社會救濟自古以來就是統治者鞏固統治的絕佳方式之一,統治者將度牒所得利益用之於此也無可厚非,對維持唐宋封建統治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2、籌措軍費,度牒對唐宋軍事經濟的作用

如《續資治通鑑長編》中同樣提到了:熙寧四年,賜鄜延路經略司二千道,河東轉運司三千道“以助邊費”;宋代李心傳所著的《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中收錄:“建炎三年,賜知樞密院事御營副使宣撫處置使張浚度牒二萬、紫衣、師號五千為軍費。”

將度牒利益用於邊關衛國,這是宋代的重點之一。我們知道宋時政治社會動盪不安,北有遼金西有夏,南北宋處於這樣一個尷尬境地自然對於邊關軍隊十分重視,各種不平等條約加重了宋代的經濟負擔。同時這段時間也是我國經濟重心由北轉南的關鍵時期,隨著南宋遷都極大的豐富了我國南方的經濟,

統治者偏安一隅,貪圖享樂,度牒作為籌措軍費對於其中運轉起到了很大作用。

從免除徭役賦稅到財政收益來源,探析唐宋度牒對社會經濟的影響

3、穩定市場,度牒對宋代經濟最根本的影響

如馬端臨的《文獻通考》中有記載:“乾道三年詔給降度牒及諸州助教帖 各五千道付榷貨務,召人全以會子入納候出賣將盡,申取朝廷節續給降,務欲盡收會子也。”再如《宋史》中說:“紹熙三年,出度僧牒二百收淮東鐵錢。”“嘉定二年,以三界會子數多,稱提無策,會十一界除已收換,尚有一千三百六十萬餘貫,十二界、十三界除燒燬尚有一萬二百萬餘貫,詔封樁庫撥金一百五萬兩,度牒七千道,官告綾紙、乳香湊成三千餘,添貼臨安府官局,收易舊會,品搭入輸。”

將度牒費用作為助教帖商榷付用於貨物之中,看似簡單平常,但實質上這對當時的經濟穩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古時不同於現在,相對來說經濟增長速度較為緩慢,往往出了問題沒有資本就無法解決,度牒利益的出現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這對宋代的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我們可以從文獻中看到,唐宋時期的度牒數量十分龐大,這些對於跌宕的宋代來說,是一根牢固的救命稻草,尤其是宋朝前期經濟社會還沒有那麼富足清明的時候更是舉足輕重,所以度牒制度在當時對於穩定市場經濟有很大的作用。

從免除徭役賦稅到財政收益來源,探析唐宋度牒對社會經濟的影響

4、表揚功勳德行,將度牒利益用於弘揚社會風氣

《宋會要輯稿》中記載大觀元年閏十月二十六日,詔: “明州育王山寺掌管仁宗御容僧行可,賜師號、度牒各二道,用為酬獎。”“建炎三年九月七日,陝西諸路都統制兼宣撫處置司都統制吳玠,母劉氏墳寺乞賜名額。詔以報功顯親院為額,仍歲給度牒一道。”“乾道九年三月,敘州男子郭惠全自少出家,母死,負土成墳,孝節感著,賜度牒一道披剃為僧。”

尊老愛幼自古以來都是我國優秀傳統美德,人們對於身邊的孝子仁人都是大力讚揚同時十分尊崇。這在宋代,士族士大夫階層更是傳承有佳,為了形成社會上尊老愛老的儒家風氣,統治者對於值得讚頌傳揚的事例和百姓更是大力傳播,因為符合佛家對眾生的博愛,度牒作為這樣一種利益制度更是十分適合的獎勵來源

同時除了以上舉例的四點以外,度牒利益給唐宋的經濟影響還有很多,比如:充當工程建設修繕費用、直接作為貨幣進行流通、益言利於官吏,獎勵其功德作用等等。

為唐宋的社會經濟給予了相當重要的支持和幫助。

從免除徭役賦稅到財政收益來源,探析唐宋度牒對社會經濟的影響

三、總結

凡事有利有弊,度牒也不例外。由於宋朝政府的不當應用,度牒也對宋代社會及經濟產生了消極影響。我國最早的貨幣交子也是出自宋朝,如今我們知道,發放過多的貨幣沒有準備金會導致通貨膨脹,

於是當時通貨膨脹,紙幣貶值。宋朝政府因沒有準備金的意識,在用金屬貨幣進行兌換的同時,也錯誤的使用了度牒。這也許解決了燃眉之急,但勢必會造成更加嚴重的後果。

對於唐宋這樣一個政治經濟處於我國曆史巔峰時期的特殊歷史階段,度牒的出現絕非偶然,各朝各代開始都會經歷這樣一段時期:財政困窘,入不敷出。此外因為外在統治者給予佛家的環境政策的改變以及普通民眾內在購買能力的下降,度牒就開始體現其優越性。度牒出現在唐宋時期的繁榮,客觀來說是絕非偶然且具有其特殊的歷史含義和重要性的,也在中國經濟進步的發展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我們無法單純肯定,也不能一味否定。

參考文獻:

1、《宋代經濟財政中的_度牒_史旺成》

2、《試論宋代的度牒制度_曹旅寧》

3、《關於宋代_度牒_問題的探討_顧吉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