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蜀中祕境之蓬安,風雨飄搖路,雲上運山城

從 直插運山城,途中沒啥特別景緻,倒是有幾塊景區宣傳的牌子,諸如“朱德故里”、“相如故里”之類的溜鬚附會,雖說風水寶地出大人物,但對於我這種心中從來不立偶像和神位的人來說,風景當是與人無關,所以一路懨懨欲睡,一直到擦黑進入蓬安縣城。

蜀中秘境之蓬安,風雨飄搖路,雲上運山城

蜀中秘境之蓬安,風雨飄搖路,雲上運山城

蜀中秘境之蓬安,風雨飄搖路,雲上運山城

夜裡有雨,街道溼漉漉的,起了個大早本想就近去逛逛周子古鎮和百牛渡江,以為可能會有幾分煙雨江南的朦朧氣氛,可惜老司機都曾打卡去過了,於是略過,多少有些遺憾。

吃過早飯,尋路上燕山,剛上山又淅淅瀝瀝的下起了雨,然後運山城上便濃霧起風景,一眼望不穿的是世事浮沉和山下嘉陵江畔的江山萬里……

蜀中秘境之蓬安,風雨飄搖路,雲上運山城

蜀中秘境之蓬安,風雨飄搖路,雲上運山城

蜀中秘境之蓬安,風雨飄搖路,雲上運山城

打著傘,穿過溼草地,站在城上觀風景,感嘆這鐘靈毓秀和天地造化,也想象自己站成了風景,依稀看見了古人和來者。畢竟,我是來尋城的,呵呵。

蜀中秘境之蓬安,風雨飄搖路,雲上運山城

燕山寨,即運山城,位於四川省南充市蓬安縣河舒鎮境內,始建於南宋淳祐三年(1243年),為“川中八柱”之一,以其易守難攻而聞名於世。

燕山又名雲山、披衣山、金粟山、隆城山、崇城山、方城山等等,最高海拔571米,是一座危崖聳立的桌狀孤山。

蓬安縣誌有云其山“山勢突起,遠望如崇臺,近視如鳥將翔,晨披萬縷雲,俯視疑不屬地……爰有古寨,山下藍溪(清溪河),北流西折……山頂中窪,有天生池,停水不竭,漲落與嘉陵江符。有魚不常見,見則災。

蜀中秘境之蓬安,風雨飄搖路,雲上運山城

南宋朝風雨飄搖之際,運山城建城之初,僅營立砦柵,遷徙官署,軍事防禦能力尚不突出。

1245年,楊大淵奉餘玠之命守蓬州,開始陸續完善城防。一年後,蒙古汪德臣率部來攻,因為山高險阻,工事堅固,蒙軍無法發揮其騎兵優勢速戰速決。戰鬥僵持至白熱化,汪德臣所乘戰馬被礌石擊中而死,其弟汪直臣也殞命城下,只得敗陣撤軍。1254年,運山城改由張大悅駐守。次年,張大悅“鑿崖通道,闢重門,拓舊址而崇之,架樓櫓其上”再次大規模擴建運山城城防,使之固若金湯。蒙軍再來也只能在城外逡巡十餘日,悻悻不得入,無機可乘只能退兵。

1258年,蒙哥親率大軍從大散關入蜀,順嘉陵江而下,僅用四個月的時間就佔領了苦竹隘、鵝頂堡、長寧山城、大獲城等諸多要寨。時任大獲城守將楊大淵被招降後,旋即他又招降了運山城守將張大悅,於是堅守抗戰15年的運山城隨之陷落,漸至荒廢。

蜀中秘境之蓬安,風雨飄搖路,雲上運山城

運山城分為內外城,方圓縱深不知幾許,但現在能夠一眼明瞭的山頂城址僅為內城,餘玠曾將蓬州州署以及蓬池、朗池、相如諸縣署全部遷入城中,一時成為川東北政治經濟的區域中心。降元以後,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春,蓬州總管府再改為蓬州,忽必烈“令毀運山寨”,城內建築及城門多被損毀,上世紀又經歷了文革破四舊,運山城上相關南宋遺蹟從此萬劫不復。

據傳運山城原有10至12道城門,現僅存東門和西門,而西門也在上世紀70年代因為修路被毀。

蜀中秘境之蓬安,風雨飄搖路,雲上運山城

蜀中秘境之蓬安,風雨飄搖路,雲上運山城

蜀中秘境之蓬安,風雨飄搖路,雲上運山城

車停西門,路邊有一地藏龕石窟,開鑿於清嘉慶年間,因為風化和人為毀壞,字跡不清也無從考證。

石窟由造像龕和兩側題刻組成,通長約600釐米,通高約250釐米。造像龕位於兩幅題刻中間,為方形單層龕,龕內寬320釐米,高170釐米,深80釐米,佛龕正上方有匾額,從右向左刻有“慈光普照”4字,匾額高約80釐米,寬約190釐米,匾額上刻有雙鉤形圖案。龕兩側有刻有寬約20釐米的石柱裝飾,與佛龕融為一體,使得佛龕整體更加具有立體感。

龕內有造像3尊,均為坐像,想來應該都是後世補全之作。只從造型工藝和靈氣上來講,我是不大相信這出自古人手筆刀斧,卻也無從考證。

蜀中秘境之蓬安,風雨飄搖路,雲上運山城

簡易公路從西門進來直通一個廢棄的微波站,不知老司機從哪裡聽來說公路就是專為微波站而修,但是想想也對,觀此地形也算蓬安之巔,搞個轉播站再正常不過。媒體通訊還不發達的年代,蓬安第一臺電視接收的信號很可能就從這裡轉出……門口那個大大的“禁”字和“提高警惕”的毛體標語,彷彿還在提醒這裡曾經是蓬安的第一輿論陣地。不禁遙想當年,從門洞裡走出來一個大頭兵,大手向我們一揮:“從哪裡來滾回哪裡去,”嘿嘿。

蜀中秘境之蓬安,風雨飄搖路,雲上運山城

蜀中秘境之蓬安,風雨飄搖路,雲上運山城

運山城內城不大,粗略估計也就十幾戶人家卻全都人去樓空,青苔泛碧綠,荒草無人跡。如今若大一個村莊,只有一人,還不常駐,間或偶爾才上山來種個菜收個莊稼。

蜀中秘境之蓬安,風雨飄搖路,雲上運山城

蜀中秘境之蓬安,風雨飄搖路,雲上運山城

運山城內的“四合院” 攝影:ANT

蜀中秘境之蓬安,風雨飄搖路,雲上運山城

蜀中秘境之蓬安,風雨飄搖路,雲上運山城

城中還有一個挺大的“四合院”,只是不知是當年的政府機關、學校駐地還是微波站單位宿舍?院中還有兩眼臨時搭建的簡易爐灶,大四川各地辦酒席的標配風格,所以我猜想此處應該也是廢棄沒多久。

蜀中秘境之蓬安,風雨飄搖路,雲上運山城

蜀中秘境之蓬安,風雨飄搖路,雲上運山城

從西向東,穿過宿舍池塘,走進草叢深處,不一會兒鞋底和褲腳就傳來陣陣涼意。唉,長在河邊走哪能不溼鞋呢?頭頂上,輕飄飄的一朵雲來雨過,城上初霽,城下有雨,看樣子這場雨還沒下到外城去。

蜀中秘境之蓬安,風雨飄搖路,雲上運山城

蜀中秘境之蓬安,風雨飄搖路,雲上運山城

蜀中秘境之蓬安,風雨飄搖路,雲上運山城

近東門一線絕壁,沒有高大喬木遮擋,所以可以一眼望盡江山萬里。

風吹起,雲也退,在一片霧氣氤氳和變幻無窮當中,眼前的大開大合總會讓一個普通人心裡也陡然心生一些莫須有的豪情壯志。彷彿古之人與今之人,會有一場穿越時空的因緣際會……嗯,毛爺爺說了:“自信人生三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

蜀中秘境之蓬安,風雨飄搖路,雲上運山城

蜀中秘境之蓬安,風雨飄搖路,雲上運山城

呃,遇險就懵逼,該裝逼就裝逼,預備起……一二三,咔咔咔,對拍“對挖”。

蜀中秘境之蓬安,風雨飄搖路,雲上運山城

蜀中秘境之蓬安,風雨飄搖路,雲上運山城

懸崖垮塌,毀了崖下曾經的古廟殘存遺蹟,亂石嶙峋當中,還能依稀看到兩尊菩薩座像隱沒其中,這是即不能上天也不能入地啊,不知修的是幾世辛苦?呵呵。

蜀中秘境之蓬安,風雨飄搖路,雲上運山城

蜀中秘境之蓬安,風雨飄搖路,雲上運山城

蜀中秘境之蓬安,風雨飄搖路,雲上運山城

蜀中秘境之蓬安,風雨飄搖路,雲上運山城

蜀中秘境之蓬安,風雨飄搖路,雲上運山城

沿絕壁東向而下,百十來米開外即是運山城東門。當然,此門非彼門,被元軍毀壞過後,此門應該是明清時期為避各種兵戈禍亂,當地人重新修建過的。但是不得不承認,一路走過那麼多城,運山城僅剩的這一道門卻是品相相對最好的一個。其形其勢,很容易腦補,或者來一場天馬行空的古今銜接。

蜀中秘境之蓬安,風雨飄搖路,雲上運山城

門洞內左右立有兩根石柱,其上有六字對聯,字字被毀,讓人好不痛心疾首……這TM誰呀,手這麼欠?人死絕了木有?

蜀中秘境之蓬安,風雨飄搖路,雲上運山城

城門正中原有一匾,上書“天外一峰”,現在也垮落在城門正中。原來匾上門額頂部有小字:“大清九年三月二十五吉眾首事等立”,我也沒瞧見。

蜀中秘境之蓬安,風雨飄搖路,雲上運山城

運山城真正的純古蹟只有一處,就是這塊將近八百年的《寶祐紀功碑》。該碑位於東門內約10米的崖壁上。寬375釐米,高270釐米,共19行,每行8-16字不等,字徑8-15釐米,楷書。記載了寶祐甲寅年(1254年)至寶祐四年(1256年)間,蒙軍窺伺運山城及張大悅擴建東門的史實。

碑刻內容大抵如下:

寶祐甲寅秋八月今」制使西清蒲公檄三泉(張)侯大悅攝蓬郡」民安其政越明年夏復值(韃)侵入伺東城門」彌旬意叵測侯(後不恃險)忽備惟整禁以」待之竟不果犯(引去)」憲漕開國施公目擊其事器侯為能請於」宣制梱以正闢聞於」朝秋 梱令調兵增戌侯會諸頭目議峻」東門之險屯戌部轄眾元升廖友興黃拱蒲」叔洪並本部蔡世隆牛國才冉雄飛等鹹」欣然曰諾遂以八月涓吉簡工役食制廩」鑿崖通道闢重門拓舊址而崇之架樓(櫓)」其上闔城文武官吏士民與□其(役三)□」月而成洎冬涉春哨騎再來則不(敢)□□」是役也備騰(勢折虜謀)僉謂(侯之功)□□」然書功非侯意也歲丙辰夏僕(以)□□□」抵郡顧瞻營(繕氣象)一新因諭□□□□」叚勞績宜磨(堅珉師言)允詣用□□□」寶祐四年八月(吉日從政)郎利路□□□□」

“」”表示豎列文字結束,“□”表示文字無法辨認,“(x)”表示根據文獻或其它方式補全。

蜀中秘境之蓬安,風雨飄搖路,雲上運山城

蜀中秘境之蓬安,風雨飄搖路,雲上運山城

蜀中秘境之蓬安,風雨飄搖路,雲上運山城

《寶祐紀功碑》靠東門一側另有清代補修路碑、咸豐辛酉碑、無字碑、土地龕造像記等等後世題刻,不一而足。西門原來也有一塊移治碑,因為修路被毀。不過我這尋城看風景的觀光客,又不是專業考古,就不再一一查錄補全了。

蜀中秘境之蓬安,風雨飄搖路,雲上運山城

在看到東門這個土地龕的造像風格之後,我突然對前面地藏龕以及懸崖下隱藏的菩薩塑像的真偽起了疑心。土地龕這個與巖壁一體嚴絲合縫,貌似原作無疑。那麼風格相近,手法趨同的前兩者到底是真跡還是贗品呢?

呵,看來沒點專業學識和素養,遊山玩水都不能盡興的說。

蜀中秘境之蓬安,風雨飄搖路,雲上運山城

從東門返回,沿城邊巖壁一線直走到西門,打草卻沒摟著兔子,走馬觀花的沒發現有其他任何遺蹟。

蜀中秘境之蓬安,風雨飄搖路,雲上運山城

運山城觀音洞、觀音龕 攝影:巴蜀銀河

回來補課時才發現,城上還有新老觀音龕,有崖墓。西門外右側崖壁上還有觀音洞,半山腰可能還有些外城城郭遺址……全都被我們粗心錯過了!

蜀中秘境之蓬安,風雨飄搖路,雲上運山城

想要了解更多的朋友,其實可以直接購閱由蓬安縣政協學習文史聯誼委員會與四川古城堡文化研究中心聯合出品的《運山古城》一書,該書對於整個運山城的前世今生、遺蹟考證和詩詞作品都有詳盡的篇幅介紹,有心人不可錯過。

蜀中秘境之蓬安,風雨飄搖路,雲上運山城

蜀中秘境之蓬安,風雨飄搖路,雲上運山城

又在西門附近打量了一圈,唯一開門的一戶人家就是我們剛進城遇到的那位老哥,門開著人卻不在,估計還在地裡給油菜施肥,不過這也端的是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了。

鄰居家牆上的標語又讓我感覺到自己沒文化,因為辨認了半天也猜不出這羊字後面該是個什麼字的說,呵呵。

蜀中秘境之蓬安,風雨飄搖路,雲上運山城

不管了,城小就收個早班。雨停就趕緊下山去,本來機耕道坡陡路滑就不好走,山下修路又堆挖出一大片泥場,上山還是天晴時輪胎都打滑得讓人提心吊膽,這一俟雨後,老司機更是擔心最後會爬不上去公路,一直在叨逼叨不行的話怕是要喊個剷車來搭把手……結果還好,還好,呵呵。

回到公路上,一路風馳電掣,再度路過相如故里這個大牌坊時,心裡不覺默默起念,僑居就是僑居,故里就是故里,豈可相提並論?非要這樣牽強附會,是不是也要杜撰個趙文君、錢文君什麼的出來續一曲《鳳求凰》之前傳呢?嘿嘿,開個玩笑,我意無他,就覺得故里這標籤用詞不準,容易有爭議。

沒文化如我,其實對司馬長卿無感,而蓬安也沒有卓文君,該是沒啥可以吸引我了。所以下了燕山之後都沒進城,直接殺向青居城而去。


資料參考:

蔣曉春,雷曉龍,郝龍.四川省蓬安縣運山城遺址調查簡報.西華師範大學學報.二〇一五年第二期

李然.蓬安運山城 數百年曆史的戰略要衝.南充日報.2017年02月09日

巴蜀銀河.四川蓬安燕山寨,一個歷史上永不磨滅的地方——重遊燕山寨.美篇.2017年01月08日


巴蜀抗元名城系列:

/ / / / / / / / / /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