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有人说IPO盛产垃圾股,你怎么看?

用户94720436409


有人说IPO盛产垃圾股,确实如此,这是我国的发行制度造成的,近期新股IPO发行通过率是100%,在我国这种审批制度下,大量的新股IPO发行都是机构通过包装上市的,许多公司并没有成长性,也没有核心的竞争力,大量的新股发行就是大股东和中介机构暴富的机会。

而审批制度下负责审批的发审委并不需要承担任何新股不合格发行的责任,这就形成了新股发行的不可说的秘密,例如,近期出问题的某会计师事务的老板就是发审委委员。如果不改革新股发行制度,不透明新股发行,我国的上市公司质量是不可能提高的。新股发行不透明,上市公司造假的问题就不可能解决。反过来因为上市公司质量不高,股市涨不起来,股市没有牛市,又不能吸引的优质的公司来我国证券市场来上市,如果股市不能持续上涨,又不能吸引大量的场外资金和国外资金长期参与我国股市,如果恶性循环,我国就无法建立强大的资本市场,而我国没有强大的资本市场,经济转型升级就困难,经济强大就困难。

所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从新股发行开始的,只有证券市场有大量的高质量的上市公司,投资者才能获得长期的投资回报,才能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我国证券市场,只有投资者的利益能有效保护,才能建立强大的资本市场,依靠欺诈和机构与散户之间的对赌,资本市场很难发展。

当然了,我国股市的问题是积累了几十年的问题,需要时间慢慢解决,历史的问题可以慢慢解决,新股发行是可以从现在开始就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问题是我们愿意不愿新股IPO发行时就严格要求,就逼着上市公司提高质量。

如果您认同我的观点,请加我的关注并点赞。如果您有投资或融资的难题也欢迎从我的首页导航条中点击加入我的“圈子”提出,谢谢您们的支持。


金融学家宏皓教授


垃圾股在A股市场时有发生,这确是不争的事实。关键是要弄明白,这些垃圾害人精是什么lP0入市的,要追本溯源,源头控制最要紧。长期以来,重融资轻投资,减轻企业负担,是中国股市产生的前提条件,导致排队进场的上市公司,时不时的出现业绩变脸、财务造假、内幕交易和大股东清仓套现等情况。甚至有些大股东及企业高管,他们肆无忌惮不折手段的股市中圈钱暴富,其情节极为恶劣,严重扰乱了证券市场,极大的损害了广大中小投资人的利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改变这种不良现状,必须要从源头抓起,把政策的着力点放在保护大广中小投资者利益上,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大对那些违法违规的机构及个人处罚的力度,对有不法行为的人起到制约和威慑作用,同时也给广大股民朋友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最后再提个建议:鉴于目前社会上正在开展的对民用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各住宅小区对混乱不堪的垃圾进行分门别类的细化,规定时间对号入座倒入垃圾桶,垃圾分类推进情况良好,小区环境面貌也为之焕然一新。据此,我们的证券市场难到不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吗?也可去分门别类地清理整顿已上市的和将要上市的公司,去伪存真,坚强踢除一切危害证卷市场的“生活垃圾”。


公益与你常相随


所谓ipo盛产垃圾股,言过其实了,之所以有此说,主要还是新股发行上市后大量存在业绩变脸和到期后大量减持以及大量新股股东股权质押等市场极度反感以及给市场带来巨大压力和风险的根源。

至于新股上市后大量业绩变脸乃至于亏损个股增多,其根源是我国的新股发行体制决定的。目前的新股发行体制是审核制以及人为规定发行市盈率以及盈利条件。

这就导致了发行方为了达到上市前三年的业绩规定而人为美化财报和包装,而为了获得更高的发行定价(在既有的发行市盈率23倍的规定前提之下),如果假设过去三年平均盈利和业绩增速高就能获得高发行价,而如果前三年业绩差则对应的23倍市盈率的定价就低。在募集资金计划已经确定的前提之下,发行价值越高,则股本摊薄越低,发行价越低,在募集资金计划不变的前提下,则股本摊薄越高,也就是需要发行更多的股本募集同样的资金。

因此,上市公司就有充分的动机去美化和包装财报。加上新股募集资金到位后到投入生产,有一个项目建设到运行的时间差,在这个时间差之前,必然存在对原有业务业绩因应股本变大后的摊薄。美化包装加上摊薄,就有一个业绩和上市前三年业绩增速的巨大反差出现。

这也就是为什么新股发行后多数公司存在业绩下滑乃至于亏损的根源。

而发行人还要追求股本优势,比如我一亿的上市前股本,假设如果我要募集一亿的资金需要发行一千万股,而高发行价的情况下可能我只要发行500万股乃至于更少,这样,大股东或者其他股东就可以获得利益最大化。而发行前的股本方为了在未来的减持中获得利益最大化,也有做大业绩和包装业绩的天然动机。

正因为股本的设计中预埋了未来利益最大化,也就是发行流通股本最小化,使得发行前股本最大化得以实现,这就带来解禁之后发行前股本的充分减持空间和高价发行的股价空间存在。

所以,我说,限制发行前后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不得超过20%(含实控以及一致行动人总持股比例)是限制解禁冲动的有效方法,当然,还要配套以解禁前不限量做空机制,以彻底限制封杀大小非的减持股价和股本空间。

而发行上市后,因为发行人存在对冲锁定股价风险的考虑以及因为实际融资的天然饥渴症,大量的新上市股东进行股权质押,既可以锁定发行上市后因为机制带来的首日44%涨幅以及之后连续炒作带来的高溢价和高估值,又可以融资套现。因为融资难和融资贵的国内金融条件客观存在,而上市之后再融资的条件和周期以及审批非常困难和长耗时,这就导致了上市后的股权质押大量发生,而一旦发生整体的股灾或者长期熊市,股价跌破质押平仓线,质押当则占据了主动,可以放弃质押股权,也可以选择追保或者弃保。

正因为目前机制天然存在弊端和漏洞,这就导致了新股发行方利益无穷大,业绩变脸和解禁减持乃至于股权质押违法风险无穷小(对比获得利益而言)。

这就是基本上的完整利益链条,天衣无缝,既得利益者彼此心照不宣!


屠龙刀fei0598


我觉得这种说法没有毛病,IPO确实是盛产垃圾股,对于这种观点我个人看法如下!

公司从未上市到成功在A股市场上市,走的第一道大门就是申报IPO,IPO申报待相关部门审核。按理来说IPO审核要经过不同部分的认可,不允许那些垃圾股上市的,而那些垃圾股会被IPO审核拒之门外,但事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这么美好。

而有些公司却为了达到成功上市,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达到成功上市,甚至造假上市,欺诈上市的情况出现。这样的公司一旦成功上市就成了A股市场的垃圾股,所以IPO盛产垃圾股并非空穴来潮,而这些垃圾股确实是从IPO为源头就已经注定是垃圾股了。


其次就是有些公司在IPO上市之前,业绩非常好,业绩蒸蒸日上的,盈利能力非常强。一旦等成功上市之后,似乎并非是这么牛逼了,上市的一个业绩报告就开始大幅翻脸,随后业绩一路下滑变成垃圾股。出现这种事,如果只是一家公司也许是巧合,但是有不少的公司都是这种情况,难道还是巧合吗?

最后一点就是IPO给股票市场最大的影响除了对股市抽血之外,对于股票市场增加垃圾股也是真实的。除了以上业绩造假,欺诈上市,业绩翻脸之外,再有就是没有把那些上市就为圈钱的公司也让成功上市了,这些公司一上市就并不是想法设法的做大做强公司,也是想法设法怎么样从股市圈钱,有些上市公司大股东把股市当做提款机了,从而让这些公司也能顺利通过IPO,有些费解。

以上就是我个人关于股票市场中,IPO盛产垃圾股的分析以及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老金财经


A股是不是盛产垃圾公司,可以从次新股业绩变脸可以看出。部分公司存在业绩造假行为。另外今年IPO过会率创历史新低。只有50%左右。这还是在逼退大量公司退出排队队伍基础上。以前在80%以上。这其中的差额。虽然不能认为所有公司都存在财务问题。起码有一部分存在财务问题。

A股是不是盛产垃圾公司。从每天不断的减持公告中也可以看出。虽然减持不代表就是垃圾公司。但起码部分是垃圾公司。股东知根知底。知道垃圾公司不值这个价 有机会就会减持甚至清仓减持。完全抛弃上市公司。

A股是不是盛产垃圾公司。商誉减值不断也可以看出。虽然有商誉减值并不代表就是垃圾公司。但起码有部分商誉减值是上市公司并购了垃圾资产。不得不全额计提商誉减值损失。

A股垃圾公司多。导致缺少长期持股价值。造就投资者恶炒不断。缺少价值投资土壤。要想价值投资。先把上市公司质量搞好。把垃圾公司清除市场。


杜坤维


中国资本市场与国外资本市场的共同特点本质上是一样的。其基本功能一是融资,二是回报投资者。融资是资本市场的基础功能,也是保障上市公司能够获得最低的筹资成本。经济社会企业能够获取低成本的资金是取得竞争的优势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同时,根据上市公司的法律规定,上市公司还享有配股,债转股,增发新股的权利。

正是由于上市公司有其以上的资金与经营P特权,所以争取获得IPO是中国企业梦寐以求的梦想。企业千方百计的争取获得IPO这样就可以马上获得其他企业不同经营的条件与地位。国家在IPO发行上,是有着明确的方针政策与鼓励的方向。同时还有具体的财务指标,行业地位,产品优势,技术性能,消费者评价,盈利,市场的影响力等综合指标。但是许多IPO企业实际情况是不符合上市条件的,同时许多上市公司的基础要求与指标是达不到的。但是又为了上市,所以造假与包装上市,还有与中介机构通融等,争取上市。特别是在业绩上造假与提高利润指标的账务处理往往是企业惯用的手法。我们也承认市场环境与市场形势的改变,所带来的经营业绩改变。但是许多上市企业主观隐瞒与恶意欺骗也是大有存在的。如果这些企业的IPO审核与辅导期没有发现,当这些企业上市后,往往就会露出马脚和暴露。所以形成这种原因一是IPO企业主观造成的。二是中介机构把关不严。三是举荐券商工作不深入。四是证监会审核不严格。只有以上四个环节都能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控制与把关。相信一定会发现蛛丝马迹的,但是关键是在利益面前总是有些参与审核人员不能公正处理,甚至通融与收取金钱,而放松条件。最后暴露出问题。

所以防止IPO上市造假,不但是企业本身,而是要求参与审核的机构与中介,券商,证监会都要严格执行法律规定与制度和标准。确保上市公司质量,防止与甄别IPO造假,处于对法律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处于公心,实行三公原则。那么IPO的质量就会好许多。今后希望国家有关部门特别是监察部门,要实时加强对审核上市公司程序等的监督,特别是事前监督与提醒,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是防止国家权力部门权利寻租等腐败监督关口前移。也是积极探索IPO发行的有关途径之一。投资者也期盼更优秀的企业能够获得国家资源。



时刚军


在一个潜规则盛行的土地上,这是必然的。马克思说资本是嗜血的,而特权下的潜规则是嗜髓的。


空谷132394418


不要怪垃圾股,垃圾股也委屈,他们花大价钱上市,就是为了骗钱,上市后能不圈钱吗?得赚回来啊。问题是:谁让垃圾股上市的?得了多少好吃?不要否认没收好处,好企业很多为什么非让垃圾股上市?之间的故事不说大家都明白。‘互利共赢’,不管股民损失惨重,昧着良心骗钱,天理难容啊!所以,谁让垃圾股上市的,谁负责对股民损失的赔偿,一定要有连带责任。上市的垃圾股太多,让股民避免踩雷是不可能规避的,股民都相信监管层挂在嘴边上长说的‘严格把关’,然而,遇到垃圾股退市让股民损失自认倒霉,那是说不过去的,以前讲的‘严格把关’就是对股民的忽悠和欺骗,股民是不答应的,更是天理难容的事,必须对股民损失有个公平、正义的交代!


1509277726


一家企业能不能上市,审核把关是最关键的,如果仅仅是为了解决IPO堰塞湖让任何企业都上市融资,肯定是垃圾股数量增多,这里面就会存在审核期间出现疏漏,让一些造假企业,问题企业上市,最后圈钱后落得一地鸡毛,股民成为接盘侠。

但是A股的本质就是融资为主,让企业上市,尤其常态化发行新股成为了近年的一种趋势,并且有提速现象。2018年因为股市面临千股跌停,大盘跌跌不休的走势,新股过会率降到了60%,发行有所减缓,但到了去年底提高到了86%,今年提高到了90%以上,更是常态化三家发行,可想而知,股市就是融资大于一切的形式发展。

那有人说IPO盛产垃圾股,是不是真的?

一、IPO堰塞湖是难以解决的问题,造假需要重罚。

其实IPO堰塞湖在国内是难以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起码还有万家以上企业需要登陆A股市场融资,在重融资轻投资的环境中,对上市企业的违法违规震慑力度低,导致了很多企业挤破门槛都想上市。

2017年发行了400多家新股,不到一年时间业绩变脸的企业不断增多,股市也在天量减持中难以上涨,一季度股东减持就超过了四年新高,这就是IPO超发的问题,这也是股市为什么问题股增多的原因,因为新股提速,垃圾股必然会包装上市,最后股市质量大幅降低,股民买单。

需要让敢于伸手造假的企业给予重罚,必然就没人敢造假上市,就相应的不会盛产垃圾股。

二、完善证券法规,强化处罚力度,实现优胜劣汰。

财务造假,顶格罚款60万,操纵股票,顶格罚款60万,违法成本低是犯罪者敢于冒险的缘由,仅仅是罚款几十万甚至百万,可以获取到几亿甚至几十亿,这就变成了鼓励犯罪。

完善证券法规,让伸手必被重罚,必然会起到震慑作用,也会还股市健康环境。而不是给予一定的机会,让其一次两次三次的纠错,人性是改变不了的。

垃圾股退市,垃圾股拒绝上市,股市才能稳定发展,这必然就需要证券法进行完善,加大处罚力度,才能让市场真正走向成熟。

总之:IPO盛产垃圾股,这是一种讽刺,但这不也正说明了股市当下存在的问题吗?只有强化监管,加大审核力度,才能避免让污浊之气流入市场,才能减少对股民的伤害。


金美圆的财经笔记


其实这个问题有更深一层次的含义,真的是IPO都是垃圾股吗?从结果来看确实有很多,但是从审批环节来看,能过IPO的个股并不垃圾,所以可能只有一个:为了上市而进行财务造假,甚至包装!!


要知道A股的市场是一个上市麻烦,但是退市困难的格局,28年以来A股的退市率一直保持着2%左右的频率,并且还出现过多年没出现退市股的情况!这个在完善的金融市场里是不可能发生的事。要知道A股里的上市公司并没有表面看得那么光鲜靓丽,只不过上市之前都被渡了一层金!


所以你会发现,许多看似业绩非常棒的个股,却在上市1-2年内突然业绩变脸,甚至盈转亏!这其实就是一种纸包不住火的结果!因为上市之前你可以包装,但是上市之后你必须实打实拿出你的数据和业绩!因此IPO才盛产垃圾股,不是他们变得垃圾,而是他们本来就是很垃圾,只不过欺骗了大众的眼睛!这些公司上市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圈钱,而不是融资发展企业。这也是为什么A股牛短熊长的原因,简直就是一堆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如果您认同我的观点,请加我的关注并点赞。如果您有什么疑惑和投资建议也欢迎私信提出,谢谢您们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