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將居民的需求寫在最醒目的位置,他們把防護服穿成“記事本”

“1901張師傅的酒精、降壓藥奧美沙”“1501劉姐的電池、奶粉”“2204周師傅的甲硝唑”白色防護服上肩上、腿上、袖子上寫滿了歪歪扭扭、大小不一的字……

将居民的需求写在最醒目的位置,他们把防护服穿成“记事本”

全是群眾所需購買的物資

穿著這件防護服的

就是代睿

湖北荊州市公安局沙市區分局

勝利街派出所所長

将居民的需求写在最醒目的位置,他们把防护服穿成“记事本”

護目鏡起霧視線模糊

防護服沒有口袋

拿本子佔手又不方便

他和隊員們想了個辦法

用紅色簽字筆寫在防護服上醒目的位置

互相提醒居民的需求

“我手臂上寫的是急需的藥品等物資,

胸前和腿上寫的是急需的生活用品。”

代睿說

戰“疫”膠著對壘

荊州某小區接連有12位業主被確診

2月22日

荊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

對該小區採取封閉式管理

作為所長的代睿吹響“集結號”

第一時間成立“疫區衝鋒隊”

負責接管該小區疫情較為嚴重的樓棟

保障97戶201人的日常生活

居民把需求發在群裡

按照需求清單和防護服上的記錄

代睿和隊員們騎著三輪車

一樣一樣地採購

平均每天要運送100多份物資

訂購的大米、各類水果

一趟趟跑、一袋袋扛

防護服密不透風

汗水從袖口直往外流

“累嗎?

“累,但現在不是喊累的時候!

“青椒炒肉、醋熘白菜……

晚飯來啦!

馬上給大夥送上來!”

提著滿滿的餐盒

代睿和隊員們

又開始新一輪的爬樓

延伸閱讀:

掛滿藥袋的網格員紅了,我們欠基層抗疫者多少熱搜?也要為無名英雄點贊

這兩天,一張照片走紅網絡。照片中這位渾身掛滿藥袋的人,是武漢一名普通社區網格員豐楓。從2月開始,他就幫社區重症居民集中買藥。由於24日當天需要購買的藥品實在太多、箱子裝不下,他乾脆將小份藥串好掛在自己身上。

将居民的需求写在最醒目的位置,他们把防护服穿成“记事本”

一張“網紅照”,展現出這場戰“疫”中特殊又平凡的一群人——社區基層工作者,他們是下沉一線的機關幹部、是小巷管家、是各樓門院長、是居民志願者、是回社區報到的在職黨員。疫情洶洶,大多數居民宅家,但社區秩序需要維護,防疫工作需要落實到“最後一公里”,居家隔離者的基本生活也需要保障。於是,沒有誓師會、請戰書,只有一則簡單通知,一大批社區基層工作者便開始了征程。僅在北京市東城區,就有3500餘名社區工作者、2100多名機關幹部,奔走忙碌著。

細看社區基層工作者的“十二時辰”,繁忙與瑣碎顯而易見。基層工作本就是“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戰“疫”期間尤其如此。從早到晚,他們的工作包括入戶排查、重點區域消殺、檢查點值守、為隔離者採買物資、對突發情況進行預案等等。如此種種,聽起來不起眼,但無不需要一個“實”字,需要付出巨大的辛苦。分發宣傳單、居民告知書,需要走遍社區每家每戶。設卡值守,需要風雪無阻,甚至24小時超長待機。每件事看起來不是難事,但一樁樁、一件件累積起來,顯然“壓力山大”。

社區工作者用自己的行動,築起一道道隱形的銅牆鐵壁,成為離居民最近的防疫“守門人”。工作本身已很艱苦,可一位基層工作者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最難的是居民有時候不理解”。所謂眾口難調,疫情的特殊性又加劇了滿足居民需求的難度。就拿摸排信息來說,絕大多數人支持配合,但也有居民認為社區太過緊張、言過其實,甚至電話不接、敲門不開。再加上防疫工作進行時間久了,也不乏有些居民對彙報情況、測量體溫等事項感到厭煩。然而,基層工作者事無鉅細、不厭其煩、堅持不懈,守護的是大家的周全。對於這群老勸說別人宅家、自己卻不得不頻繁外出的人,我們應該多一些理解支持,配合好他們的工作。

世界上最可貴的兩個詞,一個叫“認真”,一個叫“堅持”。像社區工作者這樣,抗疫戰場上還有太多凡人英雄:醫療廢物處理人員、公交司機、快遞小哥、安檢人員……他們的事蹟沒有驚心動魄,名字並不為人所知,但他們的擔當,是社會如常運轉的基本力量。為這些無名的英雄點贊,給予他們應有的支持和尊重,我們一定能贏得戰“疫”的最終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