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疫情过后,我们无处安放的职场

受疫情影响,裁员减薪是部份企业降低用工成本的无奈选择。无论的降薪还是被裁员,作为职场从业者,时刻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形势、找好新的方向。

疫情过后,我们无处安放的职场

张浩(化名) 是一家出口企业公司的行政主管,前段时间公司突然宣布:公司运营困难,暂时撤消所有一线行政岗位,行政主管可以留任。但是工资需要下调至普通行政人员工资,同意的可以签订协议,不同意的可以申请离职,公司按裁员标准补偿。

张浩虽然没有被裁员,但是降薪确确实实影响到了他的生活。虽然自己之前的工资也不是很高,但是至少还是可以满足基本开支,现在按普通行政人员工资发放,那么等于是一个月拿2000元,交完社保后,基本上就是以前一半不到的工资。因为年前刚有了小孩,房贷以及孩子的抚养费都是很大的开支,老婆也正在休产假,压力也很大。降薪后,生活肯定很难过,但是想走的话,现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谈何容易,去哪里重新开始一份工作,想想就头疼。

中小企业如此,国企及一些大型民企的日子好像也开始不好过。媒体报道,武钢、宝钢都在酝酿降薪,其中武钢员工拟降20%,处及处以上干部拟降50%.稍前的消息,万科、中原降薪裁员;东航、南航降薪裁员;波导、夏新被迫削减人力成本;中石油开始大幅裁员……降薪裁员已波及房地产、贸易、制造、能源、航空、石化、IT、证券、金融、印刷等一系列行业。

疫情过后,我们无处安放的职场

面对如此严峻的降薪潮,职场一族又该如何选择呢?

公司内部给员工降低薪水待遇,如果真的是运营出现困难,采取裁员降薪的措施,那么前景也堪忧。另外一方面来说,未裁员到你,而对你采取了降薪的做法,那么说明公司对你的工作成绩是认可的。那么处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决定去留,我们要重点分析一下:

首先,我们要确认当前的工作是否是自己适合,对包括所在行业、自身岗位、及企业平台的优缺点各个因素进行一下综合分析。

其次,公司所处的行业背景、行业地位、近几年的发展情况以及发展趋势如何是怎样的。

疫情过后,我们无处安放的职场

第三,自身在公司工作状况分析:自己能力和所在岗位的匹配程度、被重视程度、近几年的提升情况,是否有发展空间?

第四点,降薪后,是否有其他生活来源保障,是否造成自己以及家庭的生活遭受很大影响?

最后一点,如果继续留下来,如何在单位站住脚?如果离职,凭借现在自身的能力水平、阅历是否有竞争力去找到更好的、适合自己的工作。

那么根据张浩的实际情况结合所在行业岗位企业平台和职场现状以及发展趋势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张浩很可能离职,但是需要“骑驴找马”,不能马上离职。那么,他自己就有规划一下自身适合的,也能切入的,有发展希望的新企业。

疫情过后,我们无处安放的职场

相反如果是被裁员,则要进行另一番打算了。

首先,作为员工要弄清楚真实的原因。为什么要弄清楚真实的原因?不是为了改变被裁的结果,而是为了更有利的采取下一步的行动,包括处理工作交接、沟通用工赔偿等善后事宜。如果稀里糊涂的被裁了,既不利于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更不利于重新找工作。

接着就是处理善后,方法很多,提醒两点最重要的,一注意留存书面材料,如工作交接清单、员工被裁证明之类的,二是速度要快,只要利益有保证,早走早好。后说重新找工作的事。上边已经说过要知道真实的被裁原因,那么重新找工作就要用到。如果公司是因为疫情做出裁员,那你几乎可以判断公司的同行以及竞对也不会好到哪去,你就得考虑是否转行以及加入抗风险能力更强的公司中。

疫情过后,我们无处安放的职场

如果不是因为疫情影响,属于公司的“人员优化”,那就准备投简历吧。但是,有一个大原则,“行业和岗位,二者变其一”为好。就是如果想转行,尽量保持岗位是相同的,反之亦然,这样可以延续自己的职业优势,而不是从零开始。以上都是技术层面的应对和处理,可以作为实操和思考的指引。

疫情过后,我们无处安放的职场

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来讲,在这样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经济发展大潮中,遇到一两次裁员实在没什么大的影响,很多人过不了多久,还是该上班上班,该睡觉睡觉,好像日子又和往常一样,太阳照常升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