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宋词虽然称为”诗余“,为什么感觉意境比唐诗还美?

东篱赏菊人


词开始大概是始于勾栏瓦舍的唱词,有点象歌词,句式不拘长短,又称“长短句”。因为句子可长可短,显然表达起来比诗要灵活,所以比诗更有利于准确表达出作者意思,而且很多词是合律的,可以唱出来。所以显得比唐诗更美、更有意境,这也足对唐诗的一种突(文学跟其他事物一样只有突破创新才有生命,才会发展),南宋词人、音乐家,就自创二个词牌《暗香》《疏影》(来源于林逋的诗)。

但词一开不属正式文学创作,不登文学大雅之堂。唐末才开始文人创作词,至宋方繁荣。《蜀中诗话》:“唐人长短句,诗之馀也,始于李太白。”恐非。

总之,词称作“诗余”,是作诗之余闲来无事不务正业干的事情,故称“诗余”。


国学小师


宋词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盛于宋代。别称长短句,诗余,琴趣等。我个人认为宋词是唐诗的升华,人们读起来觉得意境更美可能源于以下几点。

1.诗言志,词传情。要言志,就相对来说要慷慨激昂些,节奏快些了。像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陆游的壮士未与年俱老,死去尤能做鬼雄。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人读来热血沸腾。而词传情,像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晏殊的

一曲新词酒一杯。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节奏缓慢优美伤感动人。

2.诗词的结构。唐诗有严格的格律字数要求,五言绝句七言律诗。讲究平仄,押韵,对仗,句法等。而宋词相对来说自由些,每首词都有词调,即词牌,依调填词。词有词牌即曲调,有的词调又因字数或句式的不同有不同的“体”。比较常用的词牌约100个,如我们熟知的《菩萨蛮》、《念奴娇》、《如梦令》,《水调歌头》等。所以在创作上,可能唐诗的要求限制了它,让它和宋词在追求方面有所不同。

3.流派不同 唐诗分山水田园,咏诗,边塞等。而宋词婉约派,豪放派。词毕竟开始于唐,在唐末出现了花间派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韦应物的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李煜的

春花秋月何时了

这些都给宋词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张炎说:“弄风月,陶写性情,词婉于诗。盖声出于莺吭燕舌间,稍近乎情可也。”“艳科”一直是宋词的主流倾向,到豪放派的代表苏轼时,出现了变化。他的两首江城子就是很好的对比。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思念亡妻的又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何处话凄凉。他已经努力的在以诗入词,想要打破宋词一贯弄风月,陶写性情的追求了。

综上所述,我认为这是宋词意境上给人感觉更美的原因。(见识浅薄,欢迎指正。)


宫商角徵羽哆瑞咪发嗦


唐诗与宋词本是两种不同的诗体,并不能单纯的评论已经的好坏。诚然,宋词意境是优美的,但是亦不能因此否定唐诗的意境之美。

我们知道,词盛于宋代,多以婉约柔媚为主,描写对象大多是女性,在以晏殊,欧阳修等宋词作家中,他们笔下的女性多是美丽的,冰肌玉骨,峨眉臻首,借以衬托女性之美的景物也是美丽的,去芙蓉,莲花等,我们便于赏析词中的美人美景,由此透露出的意境之美也便于赏析。

宋词对意境的摹写多通过反复吟唱,在作品一次一次的强调中,诗歌意境油然而生,正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

就唐诗而言,自古就有诗庄词媚的说法,我们便于欣赏婉约柔美的词作,对于传达正声雅韵的诗歌便欣赏无力了。并不是我们不喜欢唐诗,只是自诗经而至唐代,诗歌发展过程中积累了深厚的历史底蕴,没有足够的文化知识无法读懂唐诗所要传达出的内晕。以盛唐气象为例,我们大多知道是抒发盛唐之际国家昌盛的景象,然而提到盛唐气象的李白,我们又能做何解呢?提及杜甫。大多用一句“忆昔开元全盛时,小邑犹藏万家室”解释,实际上,不是宋词意境美于唐诗,只是唐诗意境之美深厚浓重罢了。

尽管如此,宋词意境是美的,它着眼于对细微事物景色的刻画,表现出宋人风致,可为一代文学之象征。


少女心与文士梦


宋词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盛于宋代。别称长短句,诗余,琴趣等。我个人认为宋词是唐诗的升华,人们读起来觉得意境更美可能源于以下几点。

1.诗言志,词传情。要言志,就相对来说要慷慨激昂些,节奏快些了。像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陆游的壮士未与年俱老,死去尤能做鬼雄。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人读来热血沸腾。而词传情,像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晏殊的一曲新词酒一杯。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节奏缓慢优美伤感动人。

2.诗词的结构。唐诗有严格的格律字数要求,五言绝句七言律诗。讲究平仄,押韵,对仗,句法等。而宋词相对来说自由些,每首词都有词调,即词牌,依调填词。词有词牌即曲调,有的词调又因字数或句式的不同有不同的“体”。比较常用的词牌约100个,如我们熟知的《菩萨蛮》、《念奴娇》、《如梦令》,《水调歌头》等。所以在创作上,可能唐诗的要求限制了它,让它和宋词在追求方面有所不同。

3.流派不同 唐诗分山水田园,咏诗,边塞等。而宋词婉约派,豪放派。词毕竟开始于唐,在唐末出现了花间派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韦应物的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时了。

这些都给宋词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张炎说:“弄风月,陶写性情,词婉于诗。盖声出于莺吭燕舌间,稍近乎情可也。”“艳科”一直是宋词的主流倾向,到豪放派的代表苏轼时,出现了变化。他的两首江城子就是很好的对比。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思念亡妻的又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何处话凄凉。他已经努力的在以诗入词,想要打破宋词一贯弄风月,陶写性情的追求了。


偶然回眸


宋词较唐诗,好似更美,这大概有几方面的原因,但各时代的盛体不大好相比。试着分析:

——1、韵律更美,更易于唱

人是先有音后有语,先有语后有字,先有乐后有词。诗经之前,文字之前,即有歌,非自诗经方有诗歌。

诗本歌,上古采风自民间,古民不似今人不会歌舞,先民劳作、收获欢兴、思爱情人、离别悲愤、败亡酸苦,歌之、舞之,是人人皆会皆爱的娱乐、晚会、表情、达意、交际的主要方式,亦如当今少数民族,特别是文字尚不发达,情以乐兴、继之以歌。

故王室欲知境内民生,必得闻民风而录,归之王室,以听民声,知政得失。秦汉置乐府,后以代诗。其时歌可咏可唱。但乐声、声律、乐技难以存,渐渐诗为文,又唐以诗取士,人无论有情无情,皆苦苦求句,情亡而形具,失情或可曲,但已失其真,宝器假粉饰,宝亦渐为石土。可一日一诗,难一日一曲。况加格律桎梏,学不兴野,诗不下民,诗虽余韵,可诵而渐不可歌,可闻而民不会作。诗已不副其意,只称文章罢,以显能事、求功名、尽奇巧,无根无源,成上等文人之器物。

宋词本唱词,市民于情而发成小调,唱之于闺楼暗诉情思、鸣之于田间或苦或甜、吟之于舟上或欣或茫、音之于谷径伴人途远。其或早萌于民间,非宋时才有,或许春秋的楚词、郑国的靡靡之音就是这先声。中唐战乱又五代连替,宋天下太平,百业渐兴,酒楼青楼林立市镇。上虽不爱,但欲听民声,莫若听词,唱词渐渐成为朝野主流的文体,用于抒人情、听民声、相交际。

柳咏谱词写曲,非其发明,亦是择于民间,以文心微时,善觅素材、擅作新词,词曲皆精,故一时传唱。

——2、词容更大,体裁更利丰富其意

诗幽而词微,诗径而词曲,诗直而词荡。随口语的日渐进化,文体的演变、印刷书的普及,社会的繁荣,人渐渐不愿受诗的拘束,更偏爱词的活泼。人心性情的百般曲折,词比诗更能显其微曲动静,长短、远近、多少、古今、情景,词尽显其能,民也可作唱。正如四言变五言、五言到七言再词再曲,人所欲言欲表,始简而渐繁,文体亦渐扩容。实是社会进化的必然。

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若成词“春醉夜眠迟,晓初梦尚浓;若非窗外枝上鸟,日至屋脊伐柯中。急急,好时可作东。树高残花落,夜半来雨风;良辰美景花寿速,人恋春光已忘冬。勤勤,年计怎可空!”,粗粗为词,但意似比诗富。

——3、唐诗已尽,宋词方兴

诗至唐兴,宋人非不欲诗,只难过唐时。八大家中宋占六,才子何少?奈唐诗三百年尽天空地、搜山远水、四季时节、古今人事,搜肠刮肚的写了个遍,宋人始终难出其中,故渐于词上用力。即如苏黄王曾,有几诗传世?宋词虽自东坡始大,但其不精音律,强以才气文势,词方渐为文人重,后更有辛弃疾撑场。苏虽将词显赫,但词也由其强文而失根基。宋后,词也如诗一样渐渐没落,而元有曲代。可见物及必反、盛极改衰,又一种文艺越是高贵,讲究越多则越象八股,其离民间这个源泉越远,越走越没了营养和生命力。像戏曲一样,现在有多大市场和生命力!

4、唐更贵族,宋更平民,诗不若词尽性

贵族象征压迫、黑暗、门阀、专制,唐虽开科,但规模不大且时有时无,平民主政不多,要官多是军功、祖荫、推荐、世袭、裙带,上层政权还是在贵族手中。从陈之昂的天地悠悠,到李白的蜀道难,到老杜的众山小,隐隐是能感觉到一种压抑的心情,安史乱后更多军阀地方专政、朝中权臣当道,从老杜的苦,再到小杜的诡、小李的鬼,更加让人压抑。而宋时开科规模宏大,文人当家、君仁臣贤、平民政治、都市繁荣、经济发达、工商兴旺,如从唐和宋的夜市相比,宋比唐开放了多少。这样的时光,文人要尽其兴致了!诗不能尽性,则造词以兴。





斯文致用


这是个很专业的问题,我只能从业余的角度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

有人称“词"为“诗余",无非是认为“诗庄词媚",词太过“浮艳"。其实,文艺创作的发展规律应该是顺应社会的发展,与当时的社会经济背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宋代经济繁荣,商业发达,特别是南宋,它偏安富庶之地,到处歌舞升平。这时再以五言七言为主的形式整齐的诗句已不能容纳更为复杂的思想情感,于是更富于弹性,形式上也更为自由的词便兴旺起来。词有着诗的意境和易于传唱的声律,因此词给人的感觉是比诗更加深刻细腻,更加富有情感。


湖北老卫


宋词之美美在变换,宜读、宜唱,抑扬顿挫,婉转曲折,可抒胸意,可长歌伴舞,虽没唐诗工整对仗,但有格式,有遵循,有章法。虽称“诗余”,但自成体系,独居风格,和唐诗是中华文化长河中的瑰宝。



九歌云中君


宋词相比唐诗格式上更加丰富,有很多词格(词牌名),每个词格下面有可以填不同的内容,内容的丰富多彩,有很多变化的空间 自然就更美了。

各位,你们认为呢?

欢迎评论区留言。


西早走天涯


那些专业的回答已经够多了,我写写自己的理解..

文字给人的感觉,主要取决于几类,韵律、长短、主题、用词....

总结起来,就是字数在能快速记忆以内的,主题切入人心的,具有韵律感的优美的文字...

不好意思,宋词,正好完美符合了这点。

唐诗一开始五绝,到七绝,短短20余字,好记,但是压缩率有点高,需要逐字体会.....个人认为,在唐诗中,长诗名篇的成就更高...

宋词往后的元曲,以及再往后蓬勃发展的小说,字数多到根本记不住,所以渐渐令人失去了“上口”的欲望,取而代之的是“名人名言”..

而宋词,用牌名约束韵律,规定了有限的字数,就像一首流行音乐,有了快速流行和记忆的基础...

再此之上,宋词一改唐朝的论大政、抒大情怀为日常风..如果把唐诗的大主题比作口号式扬志,宋词则更类似于主题化的写实,比如有苏轼的起起落落,有李清照的儿女情长......

而用词行文上,宋词介于唐元之间的既有唐诗的古韵,又没有元的语言化,词的意境正正好...

个人认为,宋词最接地气,成就也更高..喜欢宋词比唐诗多..


渣母头


宋词在思想内容上比唐诗更放纵抒情,在艺术上更富于音乐感染力,因而在意境上达到了婉约豪放兼具的新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