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为什么几千年前的古人能写出一些像《易经》等奇书,而更智慧的现代人还很难参透?

石头162821132


这个需要从当时的环境说起。

比如易经。

我们常说易有三易,也就是《连山》《归藏》和《周易》。

而孔夫子在看到这部周易以后又做了十篇读书笔记称为《十翼》我们也称其为《易传》。

《周易》加上《易传》我们一起称之为《易经》。

至于这部书的起源是这样传说的,伏羲根据河图做了先天八卦。

河图是龙马从黄河中上岸后身上的璇儿。

这个璇儿你可以理解成梅花鹿身上的梅花。

至于这个龙马是什么鬼,应该是石器时代后期的一种生物,早已灭绝了。

反正它也只是个打酱油的,我们就不追究它了。

伏羲根据这几个璇儿的排列和组合,写出了先天八卦。

至于当时是不是叫乾坎艮震修离坤兑,我们也不得而知。

毕竟是伏羲之后很久,公孙轩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黄帝)命令仓颉创造出来文字的。而真正有文字出土也是在周朝以后,我们常说的商朝,妲己什么什么的都存在于传说中,没有出土文字记载。

那么问题来了,写八卦的伏羲看得懂易经么?

兄die,你想多了,他那时候都没字,八卦是本无字天书。他怎么会看得懂周文王和孔圣人合著的易经呢。

另外周易中本来没有阴阳概念,我觉得周文王也未必能读懂现在版本的周易。

包括太极图这样高大上的图形,也是在宋朝才出现。

所以假设你穿越回石器时代碰到了伏羲,画个太极,他也会问你,这是什么鬼。

说了这么多呢,就是想告诉你,很多东西并不是古人创造出来的。

他们只是打了个草稿,中国的国学是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在学习生活中总结出来的。

包括周易文化,源于一个不知所谓的河图,但是那东西真有那么神么?

我们都是唯物主义者,说白了还是后人的智慧硬加在上古仙贤身上而已。

包括《黄帝内经》你去看一遍就知道了,前面和后面章节的文风都不太一致。明显不是一个人写出来的。

但是我们的文化就是这样,越是有才的人越不能承认,所有作品都要假祖宗之名。

我们的国学是在时刻发展当中的。

说了这么多,为啥我们的祖先这么牛呢,因为是我们的文化。

他们是不是写出了传世经典呢,理论上是的,实际上是我们拿来研究了,他就是经典了。

红楼梦有个红学会。为啥聊斋志异没有聊学会呢。

因为在当时出版社出书的时候提了四大名著一说,把红楼编进去了,没有写聊斋进去。

不信你看之前的历史文献,绝对没有四大名著一说。

所以有些事听听就行了。

我是苗大仙儿


国学苗大仙儿


我是文开石,我有点不同意见。

所谓古人和现代人谁更智慧就是一个伪命题。

短短几千年,从物种的发展进化来说,远远不足以在什么智慧上进化出足够的差异。

从信息的充裕度和学习能力、学习条件来讲,现代人远远超过古人,这点毋庸置疑。

哪位为什么说《易经》《道德经》之类的很难参透?主要是几个客观因素影响的。

1、参研的客观条件不足。

不论是对当时文字、文化、社会的了解,现代人都有先天的难度。等于是去重新学一种思想环境。

古籍经典在传承上,本身就存在变化,有内容增减,有传承时对错,等于需要从不确定对错、不完全内容的条件下去研究。

2、参研古籍经典本身就是一个很难做到满分的课题。

如果《道德经》《论语》之类的,起码还能确定属于一种思想书籍。但是《易经》究竟是什么?本身就存在争议,想未有比较权威的结论,导致大家只能从不同的角度,先通过假设来给它定义,然后再从这个假设的角度去研读。

3、参研古籍经典,其实是高于作者的一种行为。

这就是前些日子,原作者做阅读理解拿不了满分一样。一种思想,由原作者提出,由后世无数人去发挥、去充实,它代表的东西,往往已经远远超过原作者所思所想,也许是有所发展,也许是有所变化,所以用后世的思想去研读最初的内涵,相当于从一堆新旧掺杂在一起米中,去把旧米一粒一粒挑出来。

4、崇古贬今的思想是大忌。

能超过时代的限制,提出超越时代的思想,这是古代先贤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的原因。

但当时提出的东西,是否真的远远超过今人,让今人还不能理解完全,绝大多数情况来说未必如此。

如果假设一本古籍经典本身的内容为80分,因内容传承的缺失,研读的难度要减去40分,今人的文化和理解能加上30分,那最终只能暂时研读到70分,就是正常的。可如果还不知道满分是多少,那70分之后的都是未知。

中国人研究中华文化典籍,应该算幸运了。

中华文化没有中断,一直传承有序,历代也都有注疏,有研究,往往可以倒推回去,判断出尽量最近接原本、原作者思想的样貌,已经是很幸运的了。

换成其他各种古文明,从文字开始就是要研究要用猜的,费的劲比咱们大多了。


文开石


古人能写出《易经》之类的奇书,而现代人却很难参透,由于时代不同、环境不同、观念不同,造成了不一样的文化氛围和思维方式,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 传闻伏羲创造八卦,文王推演周易,其实智慧结晶并不是一个人的,往往是一代代人不断修正完善的结果,直至今日,我们也在研究易经,这说明,易经不属于某一个时代,她是不断变化的,不断完善的,我们也在参与其中,也在不断去解读易经,当然,也不一定是创造者当时所想的本意。

  2. 我们常常感觉古人是很厉害的,其实是有一定的认识偏差的,比如孔子是圣人,孔子又说自己的理论来源于尧、舜、禹、商汤、周文王,所以他们也是圣人,加上后世关公也是武圣人,中华历史上一共出了七位圣人,后世难道就没有贤能之人可以成为圣人了么,这就说明朝廷主流思想一代代在神话一些人、神话一些理论、神话一些事物,最后使得这些被神话的人事物会脱离实际,变得深不可测,后人越是无法企及。现在人并不是不如古人,而是我们信息很发达了,人的思想也很丰富了,很难被洗脑执着的信仰某个人事物。

  3. 最后就是思维模式的区别,现代科学重视线性思维,比如1+1=2,2+2=4,都是能够呈现一种对应关系的,能够被清楚描述,而且也能定性定量,非常准确,凡是都要找出规律,看不懂或找不到的规律就不被认同,而易经、玄学术数、古人思维模式都是非线性思维,比如水克火,究竟多少水能克多少火,说不清楚的,比如炒菜加少许盐,少许是多少,很难界定,又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也是泛指,指多个人,并非真的三个人,从这几个例子不难发现,传统文化讲述比较模糊,重视理念、不强调精确和定性定量,而现代人思维就是重分析数据和结果,这就是现在我们主流思想与古人的很大不同。


  4. 古人的思维模式用易经的阴阳理论是挺好用的,而现代人思维模式更适用于理性思维,崇尚科技发展,思维模式的不同也让我们与古人智慧渐行渐远,但好在,易经还在传承与创新,我们也在试图通过研究易经来窥探古人的智慧结晶。


缘起阁


我想先说说,中国最早成熟的文字“甲骨文”。甲骨文是殷商时期的文字,主要是写在龟甲上,现在被发现的是6000个文字,大该有2000个不到的文字被破译,只有三分之一。为何那么少的文字被破译呢?原因是甲骨文是用来祭祀和占卜的,里面的文字是卜辞,大多数是鬼怪的名字,文字掌握的是祭司,是相当原始的,与现代人的思路格格不入,所以三分之二的文字没有办法破译。

儒家所说的“易经”是有伏羲发明的,但是伏羲最早出现在世人面前是西汉儒家鼎盛时期。那时候伏羲和女娲是人首蛇身,与伏羲、女娲同时出现的是神农,神农是面首牛身,这些都是儒家的神话。其实在三千年前传说中是周文王在地牢里发明了“周易”,为了是更好的祭祀和占卜。西汉儒教盛行时,为了依托古王压服今王,极力地把“王功”与“圣道”合在一起,将“周易”变成了“易经”,并且将神话中的伏羲推出来,说是伏羲发明了“易经”。

自从西汉到至今的二千多年来,凡是儒学盛行时,总是将“易经”推出来作为儒家的盛典。由于后人不是生活在周文王的时代,再加上各个时代的环境天差地别,文化的认同感不一致,后人根本不能用古人的思路来理解“易经”。这样一来,被后人会认为是多么的神秘感,是科学中的科学,在宇宙中是万能的。

这些恰恰与儒家所需要的中国人的思路相吻合,那就是中国人的思维方法是“归纳法”,就是围绕着一种东西而头头转;与此相反的是西方的“推演法”,它不被某一样东西所左右,而是跳出你的思路寻找新的途径。


张律明


因为《周易》《道德经》《奇门遁甲》都是含有宇宙天地自然人生和社会与万物和道与自然阴阳五行的相生相克,没有一定的道学智慧和中国传统自然文化哲学的智慧,普通学者是很难搞懂的。

我们先看周易的出处,是周文王在狱中悟通天地人生的大道而写出周易。

而要想学通周易就非常难的。

先天八卦:乾,坎,艮,震,巽,离,坤,兑。

乾,属性金,代表天,代表父,地形代表西北,代表数字6。

坎,属性水,代表北水,代表中男,地形代表正北,代表数字是1。

艮,属性土,代表东土,代表少男,地形代表东北,代表数字是8。

震,属性木,代表雷,代表长男,地形代表正东,数字代表一。

巽,属性木,代表风,代表长女,地形代表东南,数字代表是4。

离,属性火,代表火,代表中女,地形代表正南,数字代表9。

坤,属性土,代表土,代表母,地形代表西南,数字代表2。

兑,属性金,代表泽,代表少女,地形代表正西,数字代表7。

后天八卦:坎,艮,震,巽,离,坤,兑,乾。

坎,属性水,代表水,代表中男,地形代表正北,数字代表1。

艮,属性土,代表东土,代表少男,地形代表东北,数字代表8。

震,属性木,代表雷,代表长男,地形代表正东,数字代表3。

巽,属性木,代表风,代表长女,地形代表东南。

离,属性水,代表南火,代表中女,地形代表正南,数字为9。

坤,属性土,代表西土,代表母,地形代表西南,数字为2。

兑,属性金,代表庚金,代表泽,地形代表正西,数字为7。

乾,属性金,代表金水,代表天,地形代表西北,数字为6。

一个阳道道(一)代表阳爻,二个(――)代表阴爻,八卦是由三个阳爻配三个阴爻搭配变化而成周易六十四卦。

先天为体,后天为用。

所以现代人要想弄通《周易》《奇门遁甲》《道德经》,必须先要研究通先后天八卦的组成和代表什么才行。

要想学的更深,还得去学习河图落书才行。

左三右七,载九履一,二四为肩,六八为足。

先天为体,后天为用。

河图的55个点,必须知道。

落书的九宫格数字变化必须知道。

所以,现代人搞不明白《周易》《奇门遁甲》《道德经》,主要原因是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道的自然天地运行和自然文化符号的代表所致。

另外一个原因是古代著书立传的大名人,都是经历过人生最黑暗的社会时代经历,对人生与宇宙和天地万物的运行已悟透在心而著书立传。

因为你写的书必须要与人类的生存运行与大自然的运行和道与万物的运行相符合才行。

就象周易演示天和天道和人的变化与自然万物的变化和奇门遁甲与道德经是相符的。

只是各自表达的观点和论述追求的目的不同而以。

若从道与自然的角度看,《周易》《奇门遁甲》《道德经》都应该属于人类宇宙万物的自然起源的科学与自然文化文明的究竟真实的探索与表述。

不开悟的人,是怎么都看不明白《周易》《奇门遁甲》《道德经》的。

圣人无善无恶,只是无作,无有作恶,不动于气,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重道亲德,重静轻躁,抱纯补自然无为的本心一颗纯真无为顺其自然本心而得天地智慧之书。

能看懂者自然是有大智慧的人和守道守中守诚守心和诚本爱学习追求文化学习的钻研之人。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为和。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无为无不为,破局,出局,立局,结局,等局,算局。

《孙子兵法》讲:激水漂石,飞鸟鸷疾,以正合,以奇胜,无穷于天地,循环于无端,如转木石于千仞之山者,斗乱而不可乱也。

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形也。

《周易》《奇门遁甲》《道德经》《孙子兵法》都讲道与天地万物阴阳五行自然变化的相生相克和相序的生存关系。

只要读懂这四本大自然与万物和人的实力强弱的阴阳五行自然生存的变化关系,就离人生的得道明诲不远了。

道不远人,人远道。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

知者胜,不知者不胜。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戒急用忍,行稳致远。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

物之所在,道则在焉。

心复光明,亦复何言?

现在人看不懂《周易》《奇门遁甲》《道德经》《孙子兵法》,说明现在的人们的智慧和对人生宇宙与万物的对立与统一的自然哲学思考还不够。

若了解了道与大自然与宇宙的阴阳统一与对立的自然哲学的变化,也就能看懂《周易》《奇门遁甲》《道德经》《孙子兵法》了。

其实难也不难,看懂一本其它也就跟着看懂了。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知足常乐桃花飞雨


几千年前的古人能写出像《易经》这样的奇书,而更智慧的现代人却还不能参透的原因如下:

1,古人是以农耕生产为主,对自然的观察深刻而专注,常能以物以事喻理显示出独到而深邃的智慧。

而现代人因功利思想的泛滥,忽视智慧,而以占有知识即技艺为主。而智慧和知识并不是一回事,尽管现代知识呈几何级数爆炸式增长,而智慧却没有增长多少。知识只是谋生的手段,智慧才是真正的生活。尽管现代人物质丰富、生活便利,但精神不一定有古人快乐。

2,时代不同,无法复制出类似古人所写的智慧奇书。

如《周易》是经历三千多年才成书,其中沉淀了无数先人的智慧结晶,又在不同阶段经几个高人精心整理,伏義画八卦、周文王作六十四卦和卦辞、周公为每卦六爻配爻辞、孔子及后学为《周易》作挖掘哲学内涵的《易传》,“人更三圣,世历三古”,艰辛成书,将智慧发挥到极致。

再如老子《道德经》,是在经历几百年的“春秋无义战”的战火纷飞年代后诞生,当时各国渴求富国强兵之策,人民苦不堪言渴求生存立命,这两种强烈渴求,使当时最有智慧的诸子百家纷纷为动荡社会开处方,呈现百家争鸣局面,而做过周朝图书馆馆长的老子,凭借深厚的文化积累和个人聪慧突颖而出,吸收大量前人智慧,写出《道德经》五千言。

上述两书产生的时代,今天已不可能复制,不会给任何人化三千年写一本书。也不会有几百年的战争场面,产生强烈的“两个渴求”。

当然上述两本书的作者也不可复制,不会有无数人智慧结晶,又经高人整理。也不会有百家争鸣局面突颖而出的智者。

所以古人能写出如《周易》《道德经》这样的奇书,其智慧的高度,至今尚无法超越,仍值得现代人学习,以借鉴古人的智慧,提升我们工作和生活的质量。


李保正聊易室


人类真的是一种可笑的生物,评论区里洋洋洒洒回复一大堆的比比皆是,看过研究过的有几个?我想大多数都是以讹传讹吧?看都看不懂看都没看过,然后说它很厉害,有吧?可不可笑?好像你不跟着附和就显得智商低人一等似的。

然后有装逼的就会过来反驳举证《易经》多厉害多牛逼,以衬托他多厉害多牛逼,有吧?老子不懂什么物理化学,但你忽悠我说卫星原子弹手机电视水稻增产就是它们的功劳,老子信了,那它们就是厉害啊。你来忽悠老子,《易经》易学《红楼梦》红学《西游记》六学这类的,结出了什么果厉害在哪里?还有什么《圣经》《金刚经》各种经,我的天呐,堪破天机宇宙奥义创世之始,你们来拯救世界可好?

今人古人智慧孰高孰低,根本不必多说,观测手段有限,对世界的认知就有限,文明都是一步步积累起来的,争什么高低对错,相亲相爱地球村,幸福美满一家人,装什么文化人


暴躁键长


几千年前的人和现在的人比起来,谁更聪明?当然是现代人聪明。但是几千年前的人却能够写出像《易经》这样的书来,这又该怎样来解释?

其实没有必要把《易经》说得神乎其神,现代人看不懂这本书,这恰恰说明,这本书不具有科学性。几千年前的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知还处在原始状态,根本做不出科学的解答,因而才显得玄而又玄。古代的哲学思想是朴素的哲学思想,对于未知的世界,总是充满神秘的猜测。其实无论思想还是文化,都是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的。玄学的神秘,就在于它的不可知性,它的密码根本就没有破译的可能。无法解释的东西,恰恰是因为它沒有解。

完全没有必要把古人和今人就同一问题加以比较,古人的智慧和今人的智慧完全不在一个层级上,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知能力,总是由低到高,明确这一点,所提问题就好解释了。



徐文枢


云中答题,相互学习。

首先《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

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和谐辨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

这本书含盖万有包罗万象,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儒家、道家共同的经典。

以上是今天的我们,对《易经》这本书的定义与概括。

有句话说,大脑是人类最聪明的器官,但做出这个判断的是大脑自己。所以,不管当前的我们如何去解剖这部著作,不得不承认对其中的认知,仍然是微乎其微。

问题中,说我们是更智慧的现代人,那么我想反问一下,我们真的是更智慧的现代人吗?

据悉,人类诞生已有上万年的历史,而我们发展到今天,常常说的是五千年,那么开始的五千年哪里去了?难道从猿进化到人能用漫长的五千年?

在这所谓的五千年里,可以追溯到确切文字记载的才仅仅一半,而这一半中还有很多是存在着争议。我们是智慧的现代人,是针对那个时期而言,又是以何时为参照的呢?

不单单是《周易》,有很多古人的作品让我们不知其解不可思议,有的领域用现代高科技甚至也无法破解。所以,对于今天的我们是否是最智慧的人类,我个人一直是怀有疑问的。

包括《易经》在内的诸多作品,古人的境界也是今天的我们,无法与之相比。因为古代崇拜上天讲究天人合一,而这一点今天的我们很难做到。指导思想不一样,看待问题的观点与理解能力也就不会相同,这也是我们今天,无法参透《易经》的一个原因。

就拿人定胜天这个成语来讲,今天的我们不断的放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人的力量无所不能,甚至可以战胜上天。而古人对于人定胜天这个词,并不是说人一定能战胜上天,而是要求人在前进的过程中,要适当的停下来进行领悟与反思,然后再去尝试着改变。古人之所以能写出像《易经》等,让我们难以参透的著作,也正是基于这一点。

记得听过这样一句话: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大千世界,宇宙浩瀚如烟,而我们不过是沧海一粟。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往复循环生生不息。对已经过去的以及好像发生的,我们知之甚少,对于未来更是难以知晓。

时代也好个人也罢,重要的都是活在当下珍惜现在。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对于未来或许就有所把握和期待。

岁月历史长河,每个时期都有每个时期必有的产物,该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出现的,就肯定会出现,该让你知道的,就像谜一样肯定会给你答案。

有些解不开的谜,就留给后人吧!

大家好,我是云中。欢迎朋友们留言点评,一起交流学习。我在头条等你,不见不散!


云中之笔


《易经》是古代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之结晶。并不是由某个人单独创作。

《易经》的成书,经历了上古,中古,下古三个时期,最有成就的三个人,伏義,文王,孔子。

才使《易经》完善,成为百经之首。

现代人只能在实用技术方面,有成就。而在哲学觉悟方面无法超越古人,现代物质文明决定的。先秦诸子把大道理讲明了,二千多年来,后人用生命在验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