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8 當孩子起床晚上學要遲到就不去上學時,這位媽媽的做法令人折服

當孩子起床晚上學要遲到就不去上學時,這位媽媽的做法令人折服

星期一早上,女兒起床晚了,在一切準備停當後,已經到了升國旗時間。 

穿鞋時,女兒低著頭,小聲對我說:“媽媽,我不想去上學。”

“媽媽陪你進教室怎麼樣?”自詡是女兒肚子裡的蛔蟲的我,猜想女兒肯定是不想出現,進學校時眾人囑目的尷尬場景。

“不”。

“你確定你真的不去上學嗎?”我強壓怒氣,平靜地問女兒。

“是。”

“好吧。那媽媽要出去上班了。”

我穿上鞋子,拿好包,出門。

一上午,我的思緒不平,不知道這件事自己處理得到底對不對。

女兒會因此不想上學就不去上學,沒有絲豪責任感嗎?

女兒會更加變本加厲睡懶覺不願起床嗎?

當孩子起床晚上學要遲到就不去上學時,這位媽媽的做法令人折服

揣著不安的心情,我把早上發生的事情,告訴了一群學過正面管教的媽媽。

一位媽媽說,她是這樣處理不願去上幼兒園中班的兒子的。

每次週一早上我和爸爸都會配合演戲,我說我不想上班,爸爸也說我也不想上班,我們先發制人!

這時候兒子會很嚴肅地告訴我們:大人要幹大人的事情,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責任。

如果兒子還說我不想上課,我們會說好吧,那就逃學一天,跟我去上班吧!

兒子思考後一般會說在家也沒意思,還是上學吧。

有時候我故意慫恿說,要不逃個課吧!

兒子會說小孩子有小孩子的事,逃課是不對的。

聽了這位媽媽的話,我反思自己答應孩子不去上學的原因是:

一、孩子讀一年級,缺幾堂課沒什麼要緊。

二、不想逼孩子上學,讓孩子厭惡學校。

三、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整個過程,雖然沒和孩子發生衝突,但顯然孩子是勝利的一方,她達到了不去上學的目的。

而這,也是讓我忐忑不安的終極原因。

回家後,母女倆該幹嘛該幹嘛,而我也側面瞭解到女兒上午在看書、看IPAD 、搭樂高。

下午,女兒上學去了,第二天早上,接著的每個早上,女兒也在規定時間內到了學校。

當孩子起床晚上學要遲到就不去上學時,這位媽媽的做法令人折服

現在看來,當初同意女兒不去上學的決定還是正確的。

女兒的“成功”是暫時,而我的“成功“是長久。

特別是因為,我的女兒屬於敏感孩子。

對待老師的批評,一般孩子可能覺得不痛不癢,但對於敏感孩子來說,會是天大的侮辱。

對待同齡人之間的逗弄取笑、欺負以及自己的與從不同,敏感孩子也比一般孩子更容易受到傷害。

在已經遲到的情況下,我明白,無論我如何勸說,女兒也不會去接受隨之而來的“侮辱”。

我尊重了孩子的決定,孩子沒有因此對學校產生厭惡,這就是我的“成功”。

至於朋友用的方法,更適合年齡小和性情開朗的孩子。

每個媽媽都是自己孩子的教育專家。

在瞭解孩子的情況下,選擇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愛孩子的父母都能做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