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放松不是放纵加松懈

放松不是放纵加松懈

无论什么法门什么流派,修炼的基础都是放松。

但是究竟什么是放松呢?这是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因为在实践中,我发现,很多朋友想当然地以为放松就是放纵加松懈。

先想一想我们所熟悉的所谓“放松”:回家后,瘫在沙发上,打开电视,发呆;或者长久地低着头弓着身体玩手机;通宵打游戏;去夜店嗨,花钱换个吐;大吃大喝;睡个懒觉……

以上这些方式,都是放纵加松懈。

这样的“放松”,效果往往不好,反而会让人觉得更累。

说得客气一点,这些都属于消极的放松,而不是积极的放松。

放松不是放纵加松懈

我们定义消极和积极的标准,是两个,一是心态,二是效果。

从心态来说,前者和尿急很类似,比如堵车不能方便,憋坏了,终于有个地方可以停车上厕所,于是赶快冲进去,一泻千里。类似的地方在哪里呢?在于“终于可以……”的念头,焦点是基于摆脱某种极端不能忍受或者极端厌恶的状态。新陈代谢是客观的身体机能,不存在态度问题,我们不能说憋着不尿是积极心态,但是,心理压力就不同了,急于摆脱,很可能就是一种消极心态。

松懈,的确可以使我们暂时逃离和摆脱某种厌恶的情境,但是效果也仅此而已,更要命的,是代价。形成这样的习惯,我们的抗压能力不会有丝毫提升,甚至,会变得衰弱。工作繁忙紧张,和新陈代谢是性质完全不同的压力源,所以不能用这样的方式去应对。

放纵就更荒唐了,能够通宵打游戏或者玩手机,说明精力是很充沛的,但是却不能用在工作上、学习上,或者是其他有价值的地方,只说明这个人的精力浪费很严重。

本来,内心就对重要而有价值的目标缺乏足够的力量,放纵以后,连本钱都输光了,压力当然只会更大,焦虑和紧张会更严重。

好了,放松不是放纵加松懈的简称。

放松不是放纵加松懈

我们所倡导的放松,是积极的放松,评判标准同样是态度和效果。

积极的放松,能够让我们有耐心和勇气去面对不得不面对的情境,也能够确实帮助我们满血复活。

这里没有什么玄妙,我们从常识和经验就能明白。

最常见的放松方式,是运动。例如散步、慢跑、健身、瑜伽、徒步等等。

运动,可以使我们完成能量重组。例如脑力消耗过大,那么通过体力的消耗,能够让大脑得到休息,身体兴奋之后,大脑就能获得充足的血液和氧气供给,这就达到了放松的目的。

我们的身体是不需要休息的,但是需要调节和恢复。呼吸、心跳、神经信号的传递等等,身体几乎一刻不停地在活动,直至我们死亡。所谓放松,只是对承受压力过大、损耗过大的局部区域做出调节和修整。我们谁也不会说:“我的心脏从来没有休息过,让它休息休息吧!”但是我们会知道心脏什么时候累了,需要降低工作节奏和强度。

当我们离开某个固定情境和转移注意力的时候,放松就开始发生了。例如一个学生,连续做作业两小时,这个时候大脑、肩颈等部位会有劳损,就需要休息,休息的目的是帮助劳损的部位恢复和修复。所以去到有新鲜空气的地方进行肢体活动,是很恰当的。

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放松不是放纵加松懈

事实上,运动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打坐不是运动,为什么是很好的放松呢?

原因在于,打坐是使身心恢复到初始状态。

不论学的哪个门派,只要学过,都知道打坐其实是有很多要求的,脊柱怎么放、手怎么放、腿怎么放,眼睛怎么放,甚至怎么呼吸、心里想什么,都是有要求的。打坐的时候,如果出现放纵和松懈,马上就垮了,根本坐不住。

打坐之所以是最好的放松,是因为打坐是很全面的,是整体性、系统性地照顾到身、心两个方面,也不仅仅针对身体的某个局部,而是全面的调整和修复。

站桩也是一样的道理。

这其中所体会到的,才是真正的放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