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南京江心洲“狗头庙”有什么来历?

扬眼


这个要从太平天国说起,当时的南京是太平天国首都,叫做“天京”,江心洲由“英王”陈玉成派兵驻扎以抵抗上游清军的水师。1864年遭清军围攻后江心洲失守,当时有一部分太平天国的将士成功突围,其中就包括一个湖南军官,后来他隐姓埋名走上经商之路。

后来有一年春天他乘商船路过江心洲,碰上大雾无法继续前进,看到熟悉的地方,这个前军官回想起当年激烈的战争,便借机登上江心洲去悼念牺牲的战友。谁曾想,他的爱犬也跟着去了,但因为雾大他并没有发现。凭吊结束后,这个人在芦苇丛中方便的时候遗失了挂在身上的钱袋子,后来他回到船上发现爱犬和钱袋子都不见了,便回去寻找,无奈雾太大始终未能找到。

等到那年的秋天,他又一次登洲寻找,才在以往的将士营房遗址边上看到一具狗的尸骨,还压在了他遗失的那个钱袋子上,他的爱犬一直守护着主人的钱袋,直到饿死。这个人感念爱犬的忠诚,便在那里建了一座庙,庙中塑了一座狗头人身像,让当地百姓香火供奉。


扬眼







就在这不起眼的小岛上,有座历史悠久的“狗头庙”被世人传为佳话!想要知道这座庙的来历,还得追溯到多年以前,才能真正了解由来。据史书记载,当时的南京是太平天国首都,名为“天京”。当时太平天国的水军统率是位大名鼎鼎、年轻有为的英王陈玉成。陈玉成之所以会派重兵驻守江心洲,并把英王府也设置在靠近江心洲的水西门。同时也在江心洲设立火炮台、建筑营房、建立军事指挥部、竖起很高、很高的米黄色“陈”字帅旗以及旗杆。是因为,江心洲在当时是个非常重要的军事要塞,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可以阻击上游清军水师对天京的侵袭!



在清军集中精锐水兵围攻天京时,江心洲双方发生了激烈的交火。1864年夏,天京失守,江心洲也随之失守。将士们将火炮掩埋在地下,借助茂密的芦苇和蒿草突围。在突围将士中有位湖南籍军官,后隐姓埋名从商颇有成就。数年后,乘商船经过江心洲,正逢大雾不便前行,再加之回忆起当年在一起同作战牺牲的战友,便想借比机会登洲凭吊一下。因为雾太大,没注意到爱犬也悄悄地随之登洲。他在大雾中慢慢地摸索,终于找到了原营房遗址,凭吊后,他在芦苇和蒿草丛中做了一个大解,等回到船上,才发现自己无意间将挂在身上的钱袋丢了,爱犬也不知去向,于是就忙着回洲上寻找,一眼望去,大雾笼罩,在茫茫芦苇滩中,经过多时周折,还是没找到当时解手的地方,只好懊丧而返。



待到秋后,芦苇蒿草衰败之时,这位商人又再次登洲寻找,结果在营房遗址外围的地方,发现了一具狗的尸骨压在他的钱袋上,这时他才如梦方醒。原来爱犬一直在忠诚地守候着主人的钱袋,不吃不喝,直到被活活饿死。此时商人禁不住泪如雨下,决定在此要为爰犬建一座庙,庙中塑造狗头人身像,为纪念这条忠诚的爱犬,让世人香火供奉。【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