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唐末这位大太监,在诏书中偷改了一个字救了一千多人性命

太监本来是一个官名,唐朝唐高宗时改殿中省为中御府后,以宦官充任太监、少监。后世才开始以太监统称那些被阉割而失去生育能力的人,并沿用至今。


太监又称宦官、阉人、寺人等,中国早在殷商时代就有寺人了,在甲骨文中有相关的记载。太监并非中国特有,世界各国基本都存在。只不过据史料记载,中国太监的起源史较悠久罢了。太监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那种生理的被奴役被变态,多多少少会影响到心理和三观。所以,从古至今人们对太监的认识偏见也并非不无道理。

唐末这位大太监,在诏书中偷改了一个字救了一千多人性命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能力超群,名留史册的太监。从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个太监孟子到秦朝赵高,再到后来的明朝魏忠贤,晚清李莲英等等。他们的能力和在当时的地位一点不逊色于那些科举士子们,甚至有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更有甚者能凌驾于皇权之上。

但中国历史上的太监之乱都没有颠覆王朝,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太监和皇帝本是一家,是主人和奴仆的关系。只不过主大于仆的时候多,仆大于主的时候少罢了。太监因其生理的变态,所导致的心里变态是必然的。但中国历史上也并非所有的太监都是大变态都是大坏蛋,中国历史上也有不少有能力且有德行的大太监。

唐末这位大太监,在诏书中偷改了一个字救了一千多人性命

比如大唐玄宗时期的高力士,其孩童时代因家族变故被阉割,后入宫跟随唐玄宗李隆基。他有智有勇,尽心尽力辅佐李隆基一步步登上皇帝位。得权势而不骄,被李隆基亲切的呼唤为将军。然而,唐朝还有一位这样的太监,其能力不亚于高力士,其德行更能与之媲美。他便是张居翰。

张居翰是唐朝末年至五代时期的宦官,河北清河人。唐昭宗时张居翰为范阳军监军。俗话说大人有大幅,天赋年间大肆屠杀宦官,幸得刘仁恭的保护,张居翰并未在那场宦官的浩劫中殒命。后来他跟随晋王攻占潞州,任昭义监军。后唐庄宗李存勖建立后唐后,张居翰任枢密使。手握重权,但他并不擅权自娱。

唐末这位大太监,在诏书中偷改了一个字救了一千多人性命

同光四年,李嗣源在魏州反叛,庄宗被迫慌忙东征。但在行军途中伶人景进劝庄宗,大军东征朝中剩下王衍,而王衍族党甚多必为祸患,劝庄宗将王衍杀掉。庄宗一听也是那么回事,于是起草诏书让张居翰传达。但张居翰看后,偷偷的将诏书中“诛衍一行”,中的“行”字偷偷的改成了“家”字。由此,随王行同行的一千多人才得以幸免于难。

由于当时军务紧急,执行诛杀任务的人也并没有细看诏书。所以最后张居翰蒙混过关,并没有因此受到什么牵连。后来庄宗被杀害,明宗李亶即位,张居翰便辞官回乡了,于天成三年病死于长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