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7 平度朱毛:這裡曾發生過一場震驚歷史的“火牛大戰”

文:陳修遠 原題:守望文脈 圖:郭宇宙

平度朱毛:這裡曾發生過一場震驚歷史的“火牛大戰”

美術作品《火牛陣》

中學時讀《史記·田單列傳》時,第一次知道了田單以火牛陣大破燕軍的故事,當時覺得非常新奇,原來我們的即墨竟有如此令人驕傲的輝煌歷史。後來,在《青島日報》又讀到了我的老師、被譽為“即墨太史公”韓乃桂先生的一篇《田單何地縱火牛》的文章,才知道我們即墨故城在平度古峴的朱毛村。因此,拜謁即墨故城就成了縈繞在我心頭多少年的一個夢想,這一夢竟然夢了三十多年。

去年緣於研討“中國鄉村詩歌春晚”和拍攝微電影《醒來2》時,我數次去平度,在平度前前後後呆了一個月之久,心裡一直想到即墨故城去看看,因為時值初冬天氣較冷,加上需要麻煩當地領導和朋友,就沒好意思開口,總覺得有一種未了的心願牽絆在心頭之上。

平度朱毛:這裡曾發生過一場震驚歷史的“火牛大戰”

美術作品《田單大破燕軍》

今年從北京回青島,恰好作家杜法好根據平度市熱血同緣支援救助大隊的感人故事,編寫了一個電影文學劇本《熱血在流淌》,平度方面約我去交流一下,郭宇宙和宋藝來即墨接我的時候特地從古峴走,於是,我終遂所願,第一次來到了古峴鎮朱毛村,第一次拜服在了即墨故城的廢墟之下。

即墨故城的廢墟啊,你用一雙深邃的眼睛,靜靜地仰望著藍天,默默凝視著來到你身邊的每一個人,你靜的好像兩千多年的風雲際會戰火紛爭,在你的身上什麼都沒有發生一樣,就這樣平靜地仰望著,凝視著,守望著,守望著千年歷史變遷的滄桑,守望著即墨根深葉茂源遠流長的文脈。

平度朱毛:這裡曾發生過一場震驚歷史的“火牛大戰”

作者拜謁即墨故城遺址

即墨故城位於距離平度市城區東南約三十公里的古峴鎮大朱毛村一帶,即墨故城是春秋戰國時期齊邑。“因城臨墨水,故曰即墨”;後世因城設朱毛村,《左傳》襄公六年(公元前567年):十一月,齊侯滅萊,乃建此城於原萊國之中,北依群山,南控芥莒。田齊置邑,封重臣為即墨大夫。春秋時期,齊大夫朱毛曾居於此,故有俗稱‘朱毛城’; 後因西漢康王劉寄封於此,又稱‘康王城’......”。

有誰知道,就在你這片廢墟的默默守望裡,我的腦際掠過了在你這座膠東名城裡,多少朝代的王候們建立自己的封地或陪都的情形。在曾經的一千多年的時間裡,前後共有“八王”、“六侯”、“一相”治理於斯。直到現在,這些王公貴族依然對這方土地依依不捨,他們把自己的身軀和靈魂,都留在了即墨這片有著深遠文脈的熱土。距你不到十公里的六曲山那規模宏大、蔚為大觀的古墓群,就是有力的例證。六曲山古墓群,東起龍虎山,西至窟窿山,蜿蜒近十五公里,分別在古峴、雲山、麻蘭鎮的十多個村的三十餘個山頭上,共有三百六十餘座,就連西漢景帝之子康王的康王,也把自己對這片文脈的難捨,化作了一個巨大的山丘,和你一起虔誠地守望著,守望著.......

平度朱毛:這裡曾發生過一場震驚歷史的“火牛大戰”

《守望文脈》發表在《今日平度》副刊

“即墨門開縱火牛,燕師營裡血波流。”

站立在這片廢墟之上,凝望著眼前和遠方已經變成蔥鬱農田的當年宏闊的城池,我的眼前幻化出了公元前284年的那場令人熱血奔騰的場面。當年,燕昭王拜樂毅為上將,率大軍攻打強大的齊國,不足半年時間橫掃齊國七十餘城,唯有莒城、即墨久攻不下。令“田野闢,民人給,官無留事,東方以寧”因封萬家的即墨大夫,為了齊國的尊嚴,為了即墨這片土地的尊嚴,為了即墨民眾的安寧,悲壯長歌英勇戰死。即墨守將田單拔劍沖天而起,用連環計集齊了民心軍心,“乃收城中得千餘牛,為絳繒衣,畫以五彩龍文,束兵刃於其角,而灌脂束葦於尾,燒其端。鑿城數十穴,夜縱牛,壯士五千人隨其後。牛尾熱,怒而奔燕軍,燕軍夜大驚。牛尾炬火光明炫燿,燕軍視之皆龍文,所觸盡死傷。(田單率即墨兵士)五千人因銜枚擊之,而城中鼓譟從之,老弱皆擊銅器為聲,聲動天地。燕軍大駭,敗走。齊人遂夷殺其將騎劫。燕軍擾亂奔走,齊人追亡逐北,所過城邑皆畔燕而歸田單,兵日益多,乘勝,燕日敗亡,卒至河上,而齊七十餘城皆復為齊......”

平度朱毛:這裡曾發生過一場震驚歷史的“火牛大戰”

平度市火牛雕塑

秦滅六國,以即墨城為郡治設膠東郡。項羽分齊地為三,以古即墨城為都,設膠東國。西漢前期三封膠東王,康王劉寄及其子孫,傳國直至西漢之末。後歷東漢、魏晉、十六國,直到北齊天保七年(556年) 即墨廢縣。隋開皇十六年(596年)重設即墨縣,移縣城於舊不其縣境”,形成了今日的即墨。

歷史,似乎總是在一個個節點上形成中拐角中,如同蛇行一般蜿蜒向前,分分合合中,你方唱罷我登場,無論朝代的興衰長短,對於過去的是彩色還是黑白,已經無足輕重,唯一延續下來並可以得到一代代後人傳承的,就是歷史的文脈。山河大地,壯美中總有一份卓然的孤傲,那是歷史的文脈賦予的特殊氣質。沿著歷史的廢墟,我看到滄桑中總是隱匿著著一絲繾綣,那是因為厚重的歷史文脈裡,閃亮出來的一種深邃而濃郁的、肅穆而莊重的民族情感,也是每一位傾慕於它的觀眾,在與無數鮮活的歷史人物和故事神交時,內心深處不由自主地讚歎和相惜。

平度朱毛:這裡曾發生過一場震驚歷史的“火牛大戰”

平度市古峴鎮打造的膠東王都人文小鎮(一角)

即墨故城的廢墟,並沒有給我壯觀的視覺呈現,而是給了我一個赤裸裸的遺址,讓我由此幻想它曾經何等輝煌偉岸。廢墟是一段歷史留下的化石標本,我憑弔著即墨故城的廢墟,想象得出它當年的龐大和華麗。如今已全然不再是原來的模樣,曾經高大巍然的城牆,現在只餘下殘缺不全的遺蹟。這片廢墟里,曾在閃爍的刀光劍影、漫天的烽火硝煙和震耳欲聾的聲聲鼓角中,在怒目奔騰的火牛陣裡,見證過王朝的興盛與衰亡,記載下歲月的滄桑。作為久遠時代的遺存,蘊含著我們先輩的博大的智慧和磅礴的精神,這片看似淒涼的廢墟,足以詮釋歷史的縱深,足以持續不斷地向我們和後代傳遞文明發展路徑中的隱秘和昭示人類歷史最深刻最深沉的精魂。這是一種對民族命運關注的守望,這是對千年即墨文脈的關注與守望。

平度朱毛:這裡曾發生過一場震驚歷史的“火牛大戰”

美麗的平度一瞥

一片歷史的廢墟,它那因歲月洗禮而風霜滿面、蒼老凌亂的外表,具有獨特的廢墟美學,透著來自久遠歷史沉甸甸的內在厚重,依然給人一種隔世的曠遠之感,令我們這些注目者內心在肅穆中感到幾分敬畏,或許,也有幾分失落和茫然。至於身後其他腳步匆匆路過此地的遊人們,可惜錯過了一段塵封的歷史,錯過一次感受歷史本身的厚重,從而錯過一次觸動心靈或許還可頓悟人生的機會了。

撫摸著即墨故城的廢墟,我的靈魂深處已經深深感受到了中華民族泱泱不息奔騰跳躍的文脈。於是,我長跪身軀,朝著即墨故城的廢墟,朝著你這如同中華民族五千年文脈一樣跳動著的即墨文脈的守望者,深伏叩拜,五體投地!

平度朱毛:這裡曾發生過一場震驚歷史的“火牛大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