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現在有些女孩結婚後都喜歡待在孃家,這是一種什麼現象?您怎麼看待?

農村眼鏡er鍋


結完婚愛待在孃家的不只是農村有,城裡也一樣。可以肯定的一點是,這種現象多數出在孃家條件相對好的情況下。因為在孃家生活舒適習慣了,結婚後換了新環境,生活狀況又沒有原來好,心裡落差無法平復,那回嫁家待著就是最直接的方式。

其實,只要對工作生活沒影響,住在哪裡都一樣。而且,你家的生活費不是還省了嗎?有什麼好計較的。

而現在多數都是獨生子女,無所謂在誰家住,反正孃家,婆家,都是自己的家。


知足常樂127827286


筆者是在九十年代初結婚的,婚後,每次去妻子孃家,都是被岳父母安排和舅老爺住在一起。幾十年來基本上沒有破例過。

唯一的一次破例,記得還是在剛剛結婚的那一年春節,因為岳父母去走親戚,晚上沒有回來,然後筆者就沒有忍住,就半夜悄悄地溜到她出嫁前的閨房,和她睡在了一起。

女孩婚後喜歡待在孃家,這種現象在過去是有忌諱的。即使是現在,很多地方也還有某些講究。

例如,女兒一個人無論在孃家住多久,都不成問題。但若是住久了,或是一直住在孃家,女婿肯定也要來住吧。那麼,問題就來了。什麼問題呢?也就是夫妻同房的問題。

因為許多地方都還有這個習俗,也就是女兒女婿在孃家同房不好。具體來說是哪些方面不好?筆者還沒來得及去考究,反正很多地方的老人都忌諱這個事。

還有就是,有許多地方都忌諱女兒在孃家生產,以及坐月子。當然,女婿入贅到女方家做上門女婿,那是另外一回事。

我們那個時代的人,大都是兄弟姐妹好幾個。

後來,實行計劃生育後,這種現象就在許多地方給打破了,因為有很多家庭就養了一個女兒,女兒從小就在家被父母寵慣了,即使是出嫁後,也生怕她在婆家受了委屈,有些規矩就可有可無,或者無所謂了。

其實,女孩出嫁後,在孃家住,真的是沒有什麼的。只要自己的爸媽允許,自己的老公也沒有意見,孃家、婆家不都是家嘛!你說呢?


W無記J


很正常的現象,我覺得沒什麼可議論的。女孩結婚後一定要待在婆家,那是以前,現在沒這麼多講究。

我們這裡女孩是獨生女的,結婚後十有八九都待在孃家,連女婿都跟著女孩待在孃家,大家都習以為常了。

鄰居家就是獨生女,女兒結婚後在自己的新房住了兩三個月就回孃家了,現在帶著孩子跟愛人一起住在孃家。他們偶爾回一下婆家,連自己的小家都很少回去。

住在孃家的女孩是幸福的,尤其是這樣的獨生女。雖然結婚了,但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慣並沒有什麼改變。父母依然疼愛有加,還有老公相陪,孩子也有父母帶,他們的日子是輕鬆自在的。

至於不是獨生女的女孩,結婚後還喜歡待在孃家,那說明孃家人很寬容,或者是女孩心裡很強大。總之,住在孃家能讓她們生活更便利,能住,又為什麼不住呢?!

有些女孩結婚後喜歡待在孃家,這也算是人之常情吧。畢竟是自己從小到大生活的地方,熟悉,親切,自在,愉悅。人嘛,肯定是喜歡待在讓自己舒服的地方。你們說呢?


如月微光


我不是大城市,也不是農村的,我是城郊結合部的一個女人,我結婚十八年了,一直生活在孃家。不住婆家是出於以下幾種原因:一是地理因素。孃家離我上班的地方近,上班幾分鐘就到了,而婆家在鄉下,開車要二小時,老公在外地上班,所以,我自結婚後,就沒在婆婆家住過一晚。二是衛生條件差。城市的衛生條件肯定要比農村好。婆婆家衛生條件極差,洗澡沒淋浴,上廁所要出大門,而且沒有馬桶。公公吃飯的時候擼鼻涕,隨地吐痰,實在令我無法忍受。三是天性使然。現在好多是獨生子女,我們家也就二姐妹,自姐姐出嫁後,孃家就是我一個女兒了,父母自然也想我們住一起。而且有時候衝父母發脾氣,父母也不會介意,但公公婆婆就不一樣,說錯一句話就耿耿於懷,這樣相比之下,我更願意住孃家。

老公十多歲讀書就出來了,他也習慣了城市的生活,也不喜歡回鄉下住,我們除了過年象徵性的回去吃頓飯,基本不回去住。家裡公公婆婆也沒有給我們安排房間。





而今重新來過


謝謝提問,我也是一個女生,記得那時我想去我孃家那邊發展,我爸跟我說了一句話,嫁出去的女兒不能在孃家久呆,有句什麼古語來的,我忘記了,但是大概的意思是呆久了會讓哥哥嫂嫂弟媳們心裡有看法,嫌棄,而且被院子裡的人看不起。其實現在好多的女孩子都喜歡呆在孃家,因為孃家人都是看著自己長大的父老,感覺也特別親熱,而婆家都是外人,沒有什麼親情感,但是作為丈夫,一定要跟媳婦商量,而且儘可能早點讓媳婦有個自己的家,這樣子媳婦有自己的家了就不會常想往孃家住了,我現在就這樣子,有自己的家,感覺走到哪裡都不及自己的家親熱。


農家姐妹


我鄰居家的女兒就是這樣子的,經常回孃家,一住就很長時間,據瞭解,孃家這邊沒兒子,女兒不想讓爸媽覺得孤單,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婆家那邊幹生意很忙,孩子又太小,反正自己要帶孩子,孃家這邊農村的,農閒的時間有的是,於是就帶著孩子住孃家來了,老公隔幾天想這娘倆了就會來看看住一宿,開車兩邊跑一跑,也挺有意思哈。


山東二哥


生活習慣不一樣呀,我結婚之後也是老回孃家,主要是婆家吃飯太湊活了,真心吃不習慣,不做飯又不能提要求,只能當減肥了,瘦下來幾斤就回孃家補補,吃胖了在回去減,懷孕四個月整天不活動愣是沒胖幾斤,也算是好事了


橙子撩電影


不管你是和公婆住大家還是自住小家,即便有些孃家住房條件一般,但精神上卻賽神仙。

1.待遇:

和公婆住,首先你的自我待遇排位較低。順序往往這樣:公婆——→孩子、丈夫——→自己

自住小家也是一樣自己墊底。

住孃家自動被動變成這樣:自己→丈夫、小孩——→父母——→兄弟姐妹。

為什麼待遇順位如此不同呢?

在婆家你不可能被動排一位,因為在公婆眼裡順位有這幾種:

1.孩子→兒子,兒媳→自己(這種公婆比較明理)

2.自己→孩子→兒子,兒媳(這種公婆比較自我)

3.兒子,孩子→自己→兒媳(這種公婆有點挑事)

4.兒媳,孩子,兒子→自己(這種公婆少見,遇上的都是有福之人)

剛剛講的是在婆家被動排位,如果在婆家自我排位較高的話,可能家裡就要雞犬不寧了。脾氣再好的公婆也不會像你孃家父母那樣寵著你,慣著你。但是同樣狀況在孃家就不一樣了,你自我排位高了,父母會批評你,但還是會寵著你。關鍵是你自己心裡狀態不一樣,和公婆吵幾句你會壓力山大,和父母吵兩嘴還是和原來一樣沒芥蒂。該怎樣還怎樣。

在自己父母面前為啥就能那麼任性呢?

生了孩子的人才知道,孩子是你傾注的全部。所以不管你長多大,父母眼中你永遠是他的孩子,他能接納你所有的不完美。於是我們也就能在父母大愛下為所欲為了!

2.要求(需求)

和公婆住,提個要求或需求要小心翼翼,碰上敏感型的,有時口都不能開,生怕敲碎玻璃心。遇上蠻不講理的,提個要求(需求)有時還會雞犬不寧。別講我瞎說,見證太多了。

自住小家提要求雖然很自由,但是往往你提出的就你自己想辦法解決。

然而住孃家就不一樣了,你只管提,父母想辦法幫你解決。

一個最簡單例子:明天想吃西餐在家做,住婆家的遇上開明的父母又不喜歡西餐的:好啊,你自己做你自己的吃吧!同是同意了,你還得看臉色。很少有幾個公婆會開心地說:行啊,我們一起吃吧!畢竟老人口味不一樣。住孃家就不一樣了,你說想吃西餐,馬上就會有反饋,我要買什麼材料呢,怎麼做呢?主要是吃完嘴一抹,你還能講:爸媽下次我們可以再改進。自住小家雖然做什麼都是自我把握,但是自己也不再是中心了,想吃西餐,或多或少還要顧及家人口味。

所以住孃家主要還是心裡舒適舒坦不操心!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現在很多已婚女性只要有條件能住孃家都會選擇住孃家了。

另外我自己以前一直很難懷孕,後來回孃家散心住了幾個月竟奇蹟般懷上了。所以每次回孃家都會突然全身很輕鬆!


生活需要盤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理解一下孃家這個詞的意思,什麼是孃家,孃家就是和你有直系血緣關係的地方,孃家是生養你的地方,在孃家你走過了人生三分之一的歷程,稚趣的童貞,青春的騷動都留下了滿滿的回憶。

結婚了,嫁到了婆家,雖然,這裡才是你真正的家,你也努力的做好孝敬公婆,體貼老公,但你的心裡還會時常想起孃家,一有空閒就會去孃家看看,小住幾日。這是一種什麼現象呢?我歸結為以下兩點。

1、懷舊情結。你依然留戀那個只屬於你一個人的小屋,在那裡,你可以隨意翻看你喜歡的書籍,可以隨意地變換頻道挑選你愛看的電視劇,隨著劇情隨意地表達你的喜怒哀樂,肆無忌憚玩你很久沒有玩過的遊戲,儘管有些弱智的遊戲也會讓你感到開心和快樂。

2、戀母(父)情結。在孃家你可以隨心所欲的玩耍,你可以撒嬌,甚至可以撒野,你可以埋怨媽媽某個菜做的不好吃而拒絕吃飯,你可以每天睡到自然醒,在媽媽的催促聲中你慢慢的梳妝,尤其是在你做月子的時候,更期待媽媽貼心的照料,母女連心,媽媽知道你的性格和你的口味,雖然,媽媽也有嘮叨,但對你來說媽媽的嘮叨也是那麼的溫馨。

綜上所述,這就是有些女孩結婚以後都喜歡待在孃家的原因,不僅在你農村,其實在城市裡也一樣,她們不是對婆家人有什麼想法,希望婆家人理解做媳婦的心情和留在心中的那份情結,給予更多的關心和體貼。


聽風吟379966


我是一個農村人,從一個婚後女兒的角度來講,不管婆家對你好或是不好,待在孃家比較自然舒服,哪怕孃家環境糟糕或是各種勞動家務繁忙,也喜歡待著。很自由,思想上沒有任何負擔。主要是在婆家沒辦法把自己真正當做家裡的一份子,就拿吃飯來說吧:在婆家做飯,需要考慮每個人的口味,絞盡腦汁做一大桌子菜,做好後把飯盛好才叫大家來吃飯,還免不了時常被公婆嫌棄飯菜不合口味..本來每天帶娃做家務各種的就很辛苦了,況且我們又不願意不甘心好好做家庭主婦。肯定每天還有自己的事兒忙。長期如此,心裡會很煩躁就想找個安靜的地方自顧自的。在孃家就不一樣:不用做很多菜,簡單一兩個,爸媽都吃得開心,看著她們爽口的樣子,打心裡開心,而且爸媽農活忙,最需要有個人幫忙照顧生活了,不然回家都顧不上好好吃飯。有什麼不對的爸媽會直接跟女兒說事,但最多的還是迎來大家開心的總聚一起談笑。爸媽總能看到女兒的改變和優秀,她們心裡樂著臉上笑著。而每每聽到婆家那邊閒談:很多時候都在數落,她們都在家族中比較,哪個賢惠哪個能幹哪個怎麼怎麼樣…融入不了這個圈,找不到話題參與感,自然沒有那種自在的存在感…所以我們相比之下更喜歡待在孃家。不過我們是出來打工了最最喜歡的還是待在自己的小家,兩邊老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這樣甚好[呲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