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3 算命的对他说 你二人将是国之栋梁 你却要早死

算命的对他说 你二人将是国之栋梁 你却要早死

算命的对他说 你二人将是国之栋梁 你却要早死

东晋期间,北方已是胡夷的天下,晋室偏安江东,皇帝的权威不够强大,权臣干政的事情时有发生。

晋元帝司马睿在位,琅琊王氏家族权倾朝野,其中王敦坐镇长江上游荆州,常有不臣之意,其实就是晋朝的曹操,所以他很用意剪除那些有本事抗衡自己,又忠于晋室的能人。

公元315年,大将陶侃(陶渊明的亲爷爷)路过来见王敦。

王敦动了杀心,几次走出室外,披甲持矛要动手。

陶侃也觉得情况紧急,正色对王敦说:“将军您将要做天下的裁判。大丈夫遇事怎么决定不下来呢!”

起身上厕所回避。

王敦的部下劝阻说:陶侃的亲家周访,用兵如神,现在屯兵襄阳,可不好对付。“陶周二人就像一个人的左右手,哪有左手被砍,右手不帮忙的事情?”

王敦权衡利弊,还是盛情款待了陶侃,放他走了。

陶侃连夜出行,见到周访时拉着他的手说:“如果不是你在外声援,我这条命就没喽!”

这个周访是如此的厉害,响亮的名声就足以镇住一代枭雄王敦,让他投鼠忌器,不敢动已在掌握之中的陶侃。

算是为晋室留住了中兴的名臣,留住了中兴的希望。

算命的对他说 你二人将是国之栋梁 你却要早死

公元313年地图

一、三次平叛

西晋末年,司马睿坐镇江东,江州刺史华轶不服司马睿调遣,公开叛乱。

周访率军进攻华轶,三战三捷,把华轶打得大败,导致其军队内讧,全军溃败。

华轶被杀,江州平定。

晋永嘉年间,巴蜀在荆、湘一代的流民不满当时人欺压,造反。

推举杜弢为首领,多次打败官军的进攻。建兴三年(315),周访、陶侃等进兵征讨。

周访在豫章击败杜弢手下杜弘,斩了大将张彦。

陶侃也击败杜军王真部,并进一步说降了王真。

杜军崩溃,杜弢死于撤退中途,湘州平定。

最难对付的对手是盘踞在汉、沔的军阀杜曾。

这个人是当时的勇士,可以穿着铠甲在水中游泳。

每每上阵身先士卒,勇猛非凡,号称勇冠三军。

晋建兴元年(313),杜曾击败陶侃,站住脚跟。

又把朝廷任命的安南将军第五猗半道劫持在自己的地盘,表面上拥戴他,其实是个幌子。

拥兵在汉水一线,多次打败进攻的晋军。

算命的对他说 你二人将是国之栋梁 你却要早死

315年,消灭杜弢的陶侃进兵杜曾,一时轻视他,又一次让他突袭打得大败。

以陶侃这样的名将,两次败在杜曾手下,此子的凶悍可想而知。

接着杜曾又击败王敦手下几个将军,耀武扬威。

王敦也怕治不住他。

请周访出兵进攻杜曾,并许诺拿下杜曾,就以周访为荆州刺史。

周访出兵与锐气正盛的杜曾交战。

大战移日,周访用左右两翼拼命拖住杜曾军交战,从太阳升起,打到下午四点左右,两翼败下阵来。

杜曾军继续向中军发起进攻,周访亲率的中军这时正是以逸待劳,八百敢死队早就严阵以待,杜军近三十步,突然跳出发起猛攻。

周访亲自击鼓,战士们杀声震天,一下子击溃了疲惫的敌军。

周访一路猛打,把杜曾打得大败,退出汉水一带。

再接再厉,打破杜曾的老巢武当,斩了杜曾,捉了第五猗,平定汉沔。

周访连克强敌,军功赫赫,声威震动天下,这才是王敦忌惮他的最大原因。

二、多谋善断

周访用兵了得,针对不同的情况,他总有办法对付。

打杜弢时,杜军用桔槔攻打周访的船,周访就用长岐枨去阻挡。

所谓桔槔类似于抛石机,长岐枨应是能挡住这种进攻的类似伞状的有效工具。

总之敌人的利器在周访那儿一下让他化解。

讨伐杜弢初期,两军对垒,周访兵少。

他随机应变,派出一部人,化装成樵夫出走。

回来时结阵击鼓,大声喧嚣称援军到了,士兵们一起欢呼万岁!入夜,点起无数火把开饭,看上去声势浩大,敌军果然中计,天没亮就撤退。周访判断这一招瞒得过一时,瞒不了一世,率军撤到一条河对岸,并拆掉了桥。

天亮时敌军果然返回,只能隔岸叹息了。

周访就是这样善于在不利的情况下保存自己。

和杜曾军交手,杜曾勇猛又挟着胜势,来势汹汹。

为安定军心,周访就在军中从容地射野鸡为乐,告示全军自己是胸有成竹的。

两军大战,他就是放着左右两翼让杜曾猛攻,左军挡不住,军官前来求救,周访不为所动。

呵斥道:给我回去挡住!军官号哭着回去死战。

果然两翼战败,杜曾军已是强弩之末,被周访养精蓄锐的中军一举击败。

周访领兵打战,总能知己知彼,扬长避短,尤其能抓住战机,来个漂亮的亮剑,一举打倒敌人。

是东晋中兴时期非常出色的名将。

三、抗衡王敦

周访消灭杜曾后,驻军在襄阳,练兵积谷,成为晋军中的一支生力军。王敦当初答应周访,打倒杜曾,就任命他为荆州刺史,这时不兑现承诺。

对于野心勃勃的王敦来说,当然不愿意看到忠于朝廷的周访更加强大。周访大怒,王敦给他去了封信解释,还送上玉碗玉杯,表达自己的深情厚意。

周访把玉碗玉杯全丁零当啷地摔到地上,骂道:“我是那些铜臭味十足的商人吗?敢用这些鸟东西来骗我!”

他知道王敦早有不臣之心,也就沉下心来,在襄阳扩充自己的实力,准备找机会打击王敦。

他广招贤士,安抚将士,很得士人百姓的拥戴。

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百战百胜,却从来不居功自傲。

别人怂恿他,老周啊,讲讲你纵横驰骋的故事嘛!

周访笑道,都是将士们用生命换来的胜利,都是国家的好运使然,关我什么事?

他在盯紧王敦同时,也准备着和北方的义军联合,北伐中原。

强大的军事力量和超级的个人能力,成为王敦的眼中钉。

王敦积蓄着不小力量,私人势力越来越大,野心也日趋膨胀,但他迟迟不肯动手,最为忌惮的是“闻鸡起舞”的祖逖和这个周访。

所以才有本文开始所说,王敦趁陶侃路过时扣留住他,虽然满肚子心思要杀了老陶,因为这个也是个忠于朝廷的能人。

但还是慑于驻军襄阳的周访这把利刃的实际威胁,不得不违心地放走了陶侃。

看来打铁还需自身硬这话是真理。

可惜周访没多久死了,时任镇西将军的祖逖早一年也去世,这俩个重量级对手去世,王敦肆无忌惮。

继任周访的是将军甘卓,王敦根本没把他放在眼里,唯一还有气力的陶侃远在广州,王敦举兵造反了。

四、刚烈忠勇

周访出道就与众不同,他在任一个小职员时,有个同名同姓的家伙犯了事,警察找错人几十个来抓他。

周访一点也不客气地出手了,打得几十人狼狈逃窜。

然后他再到上级那儿申诉,人家欣赏这个气质,免过错,重用,提拔了好几级。

周访打杜凯的时候,嗖地一箭,卡他一声,把门牙射落两颗,这个疼又晕啊!周访不动声色,满嘴是血,依旧从容指挥。

将士们见状,无不用命厮杀,打得敌人全线溃退,这种临敌不乱的大将风度,是一流将帅的本事。

会打战,还有政治头脑,坚决而有效地扼止住了王敦的野心。

并且很会看人,早早就预计王敦这个家伙不是个好东西,老是有不三不四的想法和举动。

没有什么名气时,周访碰上了还是个乡间小官吏的陶侃,聊了几次,发现绝对是个大材,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陶侃的儿子,俩人结成共进退的战略同盟。

果然王敦就慑于周访在外的气场,不敢动深入虎穴的老陶。

周、陶二人曾经碰到个相士,对周说:你二人将是国之栋梁,你却要早死…

居然让他给说准了,周访死时才六十出头。

一代名将,在老辣而又通达的年纪死掉了,不得不说人生总是存留着太多的遗憾。

算命的对他说 你二人将是国之栋梁 你却要早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