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一幅《明皇幸蜀圖》,曲徑通幽地詮釋出冠冕堂皇背後的兵荒馬亂

山水畫在中國繪畫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意義,唐代為山水畫發展史上的第一座高峰,產生了一批傑出的山水畫大師,比如李思訓、李昭道父子就是其中最負盛名的代表。作為早期的宮廷畫家,他們鮮明的創作風格成為後來青綠山水畫的開宗之作,其中據傳為李昭道(一說李思訓)所作的《明皇幸蜀圖》就是這種風格的典型畫作。

這幅作品從畫面風格來看,設色富麗堂皇,帶有典型的皇家氣派。畫面中奇峰突兀、巖嶂峭拔,山峰間雲霧繚繞,奇花異木交織其中,顯示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在這樣的瑰麗的巴山蜀水之間,一群身著唐裝的騎著馬,穿行在逶迤的山路上,看上去是遊山玩水的樣子。工筆重彩的繪畫工藝特點體現額淋漓盡致,達到了一種巔峰水平,華美的畫面之中,山水、人物、鞍馬等都帶有典型的唐畫特徵,勾畫細膩入微、栩栩如生。

一幅《明皇幸蜀圖》,曲徑通幽地詮釋出冠冕堂皇背後的兵荒馬亂

作為宮廷畫家,李昭道的作品深得唐玄宗的喜愛。據後人揣測,這幅畫右下方的身著紅袍騎著高頭大馬者即是唐玄宗,宋代蘇軾曾論道:“嘉陵山川帝乘赤驃其三鬃,與諸王及嬪御十數騎出飛仙嶺下。初見平陸,馬皆若驚,而帝馬見小橋作徘徊不進狀。”在這裡,蘇軾其實非常隱晦地指出了這幅作品的主題,那就是唐玄宗在安史之亂中狼狽地逃至蜀地場景的真實寫照。

唐朝在唐玄宗時期是一個盛極而衰的轉折點。前期“開元盛世”可謂是繁華至登峰造極,不過沉迷於繁華景象之中的唐玄宗很快就迎來了他一生之中最大的打擊,“安史之亂”使唐王朝受到了沉重的打擊,而在叛軍的一路凱歌之下,驚慌失措的唐玄宗只得無奈地避亂蜀地苟且偷生。天寶十五年(756)長安淪陷,唐玄宗倉皇之下逃離京城。然後路過馬嵬驛時軍隊發生譁變,唐玄宗被逼將他最寵愛的楊貴妃賜死,而楊貴妃之兄楊國忠也在這場兵變中被亂箭射死。在這樣的生死抉擇面前其實當時的唐玄宗根本就沒選擇的餘地,為了保全自己不得不違背自己的內心作出了這樣的一個選擇,留下了一段眾說紛紜的歷史謎案。更是在歷史上留下了一個百讀不厭的文藝創作題材,白居易的《長恨歌》可謂是一個最經典的篇章。

一幅《明皇幸蜀圖》,曲徑通幽地詮釋出冠冕堂皇背後的兵荒馬亂

一幅《明皇幸蜀圖》,曲徑通幽地詮釋出冠冕堂皇背後的兵荒馬亂

經歷了馬嵬兵變之後的唐玄宗一行重整旗裝,儘管人疲馬乏,但在上下一心同仇敵愾的努力之下,終於得以歷經千險萬難而抵達蜀地。在這場生死大逃亡之中,想必唐玄宗內心經歷了無盡的折磨,在山窮水盡的絕境之下,甚至靠宰殺戰馬來充飢,這種絕境是唐玄宗此前想都沒想過的事情,而在此時卻真實地上演在他的面前。不過,好在最終挺了過來。曾經繁華如夢,唐玄宗到達蜀地之後落魄場景無限淒涼,《新唐書》記載道:“庚辰,車駕至蜀郡,從官吏軍士到者一千三百人,宮女二十四人而已。”此一時也彼一時也,而今的窘境與此前繁盛時期的排場之間巨大落差實乃天壤之別。

不過,在這幅《明皇幸蜀圖》之中,這種混亂不堪的頹境在華美的畫面之下被完全地遮掩過濾掉了,剩下的都是一種超現實主義的“昨日重現”,展示著一派皇家雍容華麗的場景,山花爛漫,鮮衣怒馬,聲勢浩大。從畫面來看,畫中的人物雖然略有疲態,但作為主角的唐玄宗和隨行的百官和宮女們倒是一個個衣飾光鮮。但細瞧之下,先行探路並運送行李的一群人的狀態還是流露出一種倉皇落魄的的情景,有人正在卸下馬和駱駝背上所揹負的行李準備休息,有的甚至顧不上形象將褲管都捲到了膝蓋上,有一匹馬也四腳朝天地仰躺在地上,這種不經意的畫面之中顯示出的艱辛,側面地展示了這場九死一生的逃亡過程的苦難與不安。此外,還描繪了幾個事不關己的旁觀者,他們衣著樸素,正在饒有興致地看著這群隊伍,使整個畫面更具有一種耐人尋味的意味,也從側面渲染出這群逃難隊伍的不同尋常。整個畫面以蜀地的山川秀色為背景,人物隨著雄偉的山勢和蜿蜒的山道而佈局,整體上渾然一體,不過畫面之下那種不安的情緒還是無法掩飾,這幅作品正如高居翰所言的那樣,“曾經洋溢在唐畫中的安全感也同時告終。”

一幅《明皇幸蜀圖》,曲徑通幽地詮釋出冠冕堂皇背後的兵荒馬亂

一幅《明皇幸蜀圖》,曲徑通幽地詮釋出冠冕堂皇背後的兵荒馬亂

在唐玄宗倉皇之下逃離長安避難蜀地的流亡過程中,唐玄宗的第三個兒子李亨並未自始至終隨同,而是在馬嵬兵變之後與唐玄宗分道揚鑣,以百姓“遮路乞留”為由率眾北上並在靈武即位登基,即唐肅宗,這是唐朝第一個在京城之外登基的皇帝。他即位後按慣例尊唐玄宗為太上皇,同時積極組織軍事力量討伐叛軍,於至德二年(757年)先後收復長安、洛陽,並將唐玄宗由蜀地迎至長安,而自此之後唐玄宗一直閒居在興慶宮不問政事。不過,唐肅宗直至其駕崩也未完全徹底平息安史之亂。

在傳統的皇家文化之中,皇帝的顏面大於天,唐玄宗逃難蜀地被稱之為“明皇幸蜀”,慈禧出逃避難被稱之為“慈禧西狩”,聽起來都很道貌岸然冠冕堂皇,但其實在其背後,是那種無法掩飾的兵荒馬亂和驚慌失措。一幅《明皇幸蜀圖》,曲徑通幽地展示出這種可笑的歷史鬧劇背後讓人啞然失笑的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