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你小时候对于过年最美好的记忆是什么?

铁血战史1927


记得小时候,小学时的一个过年,拿着几毛钱到村里的小店买了一包杨梅,然后美滋滋的躺床上含着、吃着。现在想想那时候的条件特别苦,却那么期盼着过年。


维心感情说


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提灯笼、放鞭炮。小的时候,最盼望过年了。那时候家里很穷,只有到了过年,才可以放鞭炮、可以吃上肉、可以穿上,妈妈自己手工缝制的新衣服。

鞭炮是男孩子的最爱了。把自己攒的零花钱,买一挂100响的小鞭。回到家放到炕上烘的,因为一潮湿就不响了。那时放炮是把小鞭炮拆开,一个一个的放。手里拿着点燃的粗香,点着炮捻子往天上一扔,孩子们都看谁扔的高。那时候一群孩子在一起,那种快乐是现在的孩子永远体会不到的。

过年糖块、水果必不可少。三十那天,妈妈总是先把水果摆在财神爷下面,嘴里不知道叨叨些什么。然后就把花生、糖块啊、果光苹果都摆在盘子里放在桌子上。邻居都会来串门,不管到谁家,都会拿出平时看不到的水果、糖块来招呼邻居。我最喜欢的是高梁饴糖,吃到嘴里软软的、甜甜的。高梁饴糖在那个年代,算是很珍贵的糖了,所以妈妈都买的很少。桔子瓣糖是每家必不可少的,因为当年是最便宜的了,妈妈总会搭配着放到盘子里。

当然三十晚上的重头戏,还是压岁钱了。等到快到12点时,爸爸会坐在八仙桌正位上。把我们姊妹四个喊到一起,每个人给2角钱,我们也会给爸爸嗑头。那时的2角钱,能买好多东西呢,但是我们都不舍得花。

生活越来越好了,但是小时过年的那种乐趣,回想起来带着几分怅然。怀念青春、怀念那个曾经属于我们那个时代纯朴的年味。






三哥小久酒


对于我这个80后的人,对于小时候过年充满了期许,那时候天天盼着过年,只有过年能吃到好吃的,只有过年才能有新衣服穿,只有过年才会痛快的玩没人管,只有过年拿着小羊鞭到处的跑,开心的不得了!

那时候春节放鞭炮,都是买一包,拿回家去拆开,每次出去玩去抓一把,一个一个人的放,都不是成挂的一起放,然后去人家门口捡漏放完的炮竹,能捡到很多还能放的炮竹,开心的很。

过几年有了新品,有擦炮,摔炮等,擦炮和火柴一样,在火柴皮上擦一下就跑冒烟扔出去,响了,还比谁不用火柴皮在墙上能擦响,一个小小的炮竹能够完成很多花样;摔炮更是了,装在口袋里,看谁不顺眼,在他面前仍一个,吓吓他,我记得有一次把摔炮放在裤子后面口袋了,一坐下,摔炮在口袋里就响了,把屁股给炸了!还被别的小朋友笑了很长时间,都成了我们现在聚会的笑柄呢。

儿时的回忆是快乐的,是无忧无虑的,是开心的,还有一种鞭炮齐鸣的,那时候三十要放将近5个小时的炮竹,如今只是零星几声,支持环保了,儿时的天很蓝,现在也要还天空蓝色!



朱大胡


我小时候过年,最美好的记忆就是为了得糖块,挨门挨户去拜年。

我小时候的糖,是甜菜熬成的棕色软糖。外包装就是一层纸,放在兜里一热,纸就粘在了糖上,很不好弄,有时连粘着的纸一块放嘴里,糖水咽了,碎纸吐出来。

那时,家里也就准备几斤糖,专门给前来拜年的孩子们。我们兄妹,只有三十晚上一人分两块糖,甜了嘴,甜不了心。

所以,大年初一早上,甭管天多冷,没一个赖被窝儿的,都早早起来,穿好新衣,以最快的速度吃些饺子,然后就开始拜年。

临出门时,母亲一再叮嘱,只给没出五服的本家长辈拜年,但我们为了多得几块糖,总是将母亲的叮嘱抛到脑后。

但也是先拜本家,再拜外姓。本家一般给的糖多,最少两块。外姓给两块糖的少,一般都是一块。但是,走得人家多了,糖就多啊。

有的人家,我们呼啦啦进去七八个小伙伴,连“过年好”都不说,就是挤在炕沿边等着领糖,因为不知是叫大妈还是叫大婶。

母亲为了不使变软的糖弄脏我们的新衣,一般是给我们个小布袋,并嘱咐说,先用手接着糖,等出院门后再放布袋里。

但有一次,只有四、五岁的小弟竟然当着人家的面就撑开布袋,让人家往布袋里放糖。把我这个姐姐气坏了,到了院门外直训他,嫌他给自己丢人了。

等我们将大半个村的人家都拜完了,小布袋里的糖可多了,于是,我们就在当街比谁的糖多,多的,自然开心;少的,便下定决心,再拜几家,即使根本不认识人家。

而今,童年已经走远,但回味起来,脸上依然带笑。


暖玉


关于小时候,其实没有太多的美好记忆。

母亲去世得早,在我一年级跟读的时候就去世了。父亲常年在外谋生,我读一年级就跟着奶奶,那时候还很小。三年级的时候,奶奶也去世了。之后就跟着堂姐、堂哥、二伯、小姑、三姑等等生活,也算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吧。

一直到初二,才被父亲从农村接到城市读书。我从农村到城市读书之前,绝大多数人都应该没有经历过我所经历的那种艰苦。

那时候我们五年级就开始住校,小小的一个人,每周日下午,提个饲料袋或者蛇皮袋,走几公里去上学。学校管饭,但是不管菜,每个学期要我们交柴火和大米。菜的话,我们自己从家里面煮,用罐头瓶带去学校吃。周日带一罐,吃到周三,周三下午回去再煮一罐,吃到周五放假,又走几公里回去,现在想想真的心酸。



学校没有水洗澡,也没有厕所,要摸黑去到外面很远的地方,才有一个常年没人打扫的厕所,所以,晚上三急基本靠忍。宿舍只分男女,不分个人,不管多少,都睡在一张大木床上面,只是分上下铺,一个人长疮,基本无一幸免。

到了初中,吃饭基本上是比谁的拳头大,谁的拳头硬,谁就能吃饱,吃好。没抢到菜的同学,还要乖乖去洗盆子。如果拳头硬的没抢到,那一定是装菜的盆子被他踢飞上天了。

宿舍没有卫生间,也没有水,一套衣服,一双鞋子,不管是夏天还是冬天,都是要穿一个星期的。如果是夏天,那个味道大家都懂,实在忍不住,哄一下保安,去外面河里洗个澡,也能爽一把。



你们一定觉得不可思议,太假了,怎么可能?又吹牛逼?然而这是事实。你们没经历过,不相信,我不怪你们。

关于过年的话,确实没有什么美好的记忆。大年三十下午,提块肉,拿壶酒,翻山越岭去坟地拜祖宗。没有红包和压岁钱,更不会有五彩缤纷的烟花,大概就是多吃点肉,那是九几年,确实很少可以吃到肉。不像如今过得这般讲究,年味,只剩下掏钱拿红包这个仪式感还存在。

如果硬要尬聊,选择一个美好的回忆。除了吃肉,大概就是第二天捡那些跨年没响的哑炮来玩了。另外就是,拜年还有糖果吃。



往事不堪回首。谁说童年一定要美好?苦难也是一种磨练。只有苦难的童年,才有粗壮的青年,才有茂盛的中年,才有从容的晚年,你同意吗?


廖小白vlog


记得在我七八岁时,村里过年办灯会,街道上都要挂上彩纸做的横幅,上面写上“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之类的祝福语。没想到挥毫书写的重任,竟然会落在我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子身上,顺带着还写了一些春联,忙得顾不上吃饭,累得胳膊酸胀。这个春节,我几乎每天都要到街上走上几个来回,边走边欣赏自己的“墨宝”,那份快乐和满足感简直难以言表,就像是当上了将军,打了胜仗。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回望流逝的岁月,这应该是我有生以来过的最有年味的春节了。


董聚山


小时候过年最难忘的事情,看到这个话题真是让人非常感动。对一个60后的人来说,那已是四十几年前的事情了。但是想起小时候的事情了那一幕幕仿佛就在眼前。那时候人们的我的生活并不富裕,但是精神生活却非常富足。过年最难忘的事情太多了。这里能和大家分享几件。

第一、穿新衣。由于当时物质生活呢比较匮乏。孩子们很少穿新衣服上学。只有在过年的时候呢,家里把一年积攒积蓄呢,给孩子们做一件新的外套或是新的棉袄棉裤。过年时穿起来心里总是美滋滋的。那时的母亲心灵手巧,各种外套呢,都会做。

第二、听相声、听歌曲。那时还没有电视。家里呢,只有一个电子管的收音机。每当过年的时候呢,收音机里重复播放着几段相声和几首歌曲。相声让人听了捧腹大笑。不像现在啊,有电脑啊,手机呀。但是呢,更怀念那个时候的收音机。

第三、吃好吃的。只有过年的时候呢,父母有时间。然后这个时候呢,父亲都是亲自下厨。做挂浆地瓜、酥白肉、炸麻花、炸黄豆,给我们吃,这时我们就成了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第四、放鞭炮。每当过年的时候呢,能够开心的放鞭炮。那家里呢不富裕。只能买几挂小的鞭炮。我们都舍不得放。把它们一个个拆开来放。

第五、做灯笼。那时过年要做各种彩灯啊,冰灯啊。家家户户门前都挂着各种灯笼。我们小孩呢就用玻璃瓶了,中间放个蜡烛做成手拎的灯笼挨家挨户的、无拘无束的跑着玩。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现在的孩子们过年可能没有什么留恋的、值得纪念了。想想我们儿时过年的场景,那一幕幕仍然萦绕在眼前。再过几十年仍然不会忘却。





林530280


很高兴回答您所提出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小孩子的童年和我们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异,虽然我们那时候穷,但是没有那么多作为小孩子该有的压力,记忆中就是开心玩耍。

对于过年的年味儿,我是90年的,不知道还能不能算90后,我们拉了个改革开放的序幕,见证了时代的发展,我们能有这样的好时代,真的为自己感到庆幸,我们没有像上一辈那样吃过苦,但我们也感受过穷日子,我们感谢党的领导与时代的进步。

但是日子越过越好,我们必然会丢失一些东西,记得小时候年味儿是特别重的。

每逢快过年的时候,早早就期盼着过年的到来,爸爸妈妈早就帮我们买好鞭炮,准备与小伙伴pk一下,谁的放的最高,谁的放的最远,谁的最漂亮。现在鞭炮已经渐渐的被禁止了,有好处也有坏处,今年过年真的冷清了许多。没有鞭炮声真的少了好多过年的感觉。

爸爸妈妈也早就提前为我们买好新衣服,没到大年初一是肯定不会去穿这件最喜欢的新衣服的,等到大年初一的时候,下床之前穿上美丽的新衣服,给大家拜年,等着长辈跨好看呢。而且在小孩子的心中,只有过了年三十穿上的新衣服才算是新衣服,不然就是去年的旧衣服。现在条件好了,件件衣服都新都好看,也就不会讲究那么多了。

关于过年,最让人怀念的就是吃年夜饭了吧,以前条件不好,丰盛的年夜饭真的让人期待。长辈早早的提前准备好一些硬菜,怕年三十的时候不好买。一年当中属年夜饭是最好的了。现在条件好了,对于好吃的饭菜其实期待不多,但是我们还是很珍惜年夜饭还留下来的这种年味。现在过年走亲戚也少了,很多亲戚都是饭店选一天聚聚,省的麻烦,很多人在过年选择了旅行,对于过年的吃吃喝喝都觉得可能是件麻烦事儿。

小时候的年真的很让人怀念。但是时代的进步也真的让我们感受到这个时代的美好。希望我们这代人还能把年味传承下去。

这是我对小时候年味的回忆,谢谢大家,我是杭漂码农大囧哥。





杭漂码农大囧哥


我来自红色沂蒙山革命老区,88年的,童年的美好记忆永远摩擦不掉!如今早已为父,上有老,下有小,80后的重任自然而来!一起加油,一起努力。

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美食吧!

沂蒙山出五谷杂粮煎饼,大家应该都吃过,小时候美味:煎饼卷大葱,煎饼卷白糖,煎饼卷大油 撒上点盐,煎饼卷肉冻子,,,炸过咸鱼的锅 用煎饼擦锅底,味道棒棒的。。。油炸五颜六色的虾片。。

交通工具

骑过洋车子,嘉陵50,金城100,K90,木兰,长江750侉子,坐过212吉普,仪征,夏利。大发,金杯,五十铃,普桑,解放

玩具

玩泥巴,玉米桔当枪,掺溜溜蛋。打沙包,跳皮筋,,

。。。。太多太多。。。





生活由不得己


小时候过美好的记忆很多很多,那时候虽然穷但是年却过得非常非常开心

一、买新衣服,那时条件不好一年到头买不了什么衣服。我就一直盼啊盼啊就等着过年爸爸妈妈给买新衣服,还可以和大人一起上街去挑选可爱的头绳,别提心里有多乐呵了。

二、发压岁钱,说起来就很好玩了,那时候平时看到条件好一点人家的孩子都能每天有一毛钱的零花钱,都有泡泡糖(口香糖)吃,真的特别羡慕。所以就盼着大年三十那一夜爸爸妈妈能给压岁钱,那就可以买很多泡泡糖了,虽然最后也只给五毛钱但是真的很高兴,还到处乱跑去炫耀,现在想想那时候真的又搞笑又可爱。

三、可以和大的一起孩子出去玩,我们苗族一直有一个习俗过年那几天那些少男少女都会聚集到一个地方我玩,可以对对苗歌可以弹弹电子琴,有心仪的还可以表白。那时候我们还小就去凑热闹就想跟着大姐姐大哥哥去可以给他们要零食要糖吃,那时候真的很开心很热闹。

四、那肯定是又可以去外婆家了,因为外婆外公最疼我们,平时出去耕地都会挖回好多螃蟹烤的黄黄的脆脆的不给舅舅吃就留给我和妹妹,有什么好玩的也是给我们,每一次去他们家衣服的兜兜都会装满好吃。平时妈妈都很忙,想外婆外公自己又不认识路,刚好每次和大姐姐出去玩都要经过外婆家,所以我和妹妹每次去都会赖在外婆家不走了。

小时候的回忆真的很美好很美好,过年的无忧无虑,童年的天真无邪回味起来笑容会漏出嘴边,而现在一切都变了,过年只有待在家或者去公园逛逛,但是我相信不管世界怎样变化我们和亲人的那一份感情和依恋是不会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