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9 邓萍:长征中牺牲的最高红军将领

导读: 2009年,邓萍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在长征中牺牲的、职务最高的红军将领是邓萍,当时,他担任红三军团参谋长。

邓萍是四川富顺县(今自贡市)人,1908年出生。1926年底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928年,与彭德怀、滕代远等在湖南平江发动武装起义,曾担任红五军参谋长、军委书记,参加过中央苏区第一至五次“反围剿”,是著名的红军将领。

那么,他是怎么牺牲的?这得说到1935年初第二次攻打遵义的战斗。

邓萍:长征中牺牲的最高红军将领

邓萍

为什么说是“第二次攻打遵义”?原来早在1935年1月9日,红军就已经占领了遵义。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这里召开了扩大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不过,会议结束后,红一方面军飞渡赤水,调动敌人,驰骋在黔北、川南一带。后来根据战略需要,红军暂缓实行北渡长江的计划,决定再次占领遵义,以调动尾随而至的敌人南返。

这年2月,时任红三军团参谋长的邓萍,协助彭德怀指挥红三军团二渡赤水,并取得了娄山关战斗的胜利。

之后,邓萍率红三军团乘胜向遵义方向追击,一路上击溃了多股黔军,于2月27日,推进到遵义城下。黔军残部退入城中固守,等待援兵。

为了迅速拿下遵义城,邓萍主动要求随担任前卫任务的红十一团行动。这天下午,红军不顾疲劳,奋力发起攻城战斗。

在指挥战斗时,邓萍连连高呼:“同志们冲啊!追啊!追到遵义去!”在他的带领下,红军势如破竹,一鼓作气抢占了遵义新城。

邓萍:长征中牺牲的最高红军将领

红军在战斗(绘画)

当日黄昏,邓萍率十一团政委张爱萍、参谋长兰国清,在当地农民的引导下,到遵义老城北门外拱安关斜对面、湘江河东岸的土埂边侦察老城的敌情。

在对地形进行分析后,邓萍命令张爱萍派一个营从河的跳墩上过去,沿着小坡接近城墙。张爱萍让兰国清调第三营上来。

突然,邓萍从望远镜里发现有战士在爬城,便问张爱萍:“哪个叫他们去爬城的,第一个是哪个?”

张爱萍回答:“没有哪个要他们去爬城。真槽糕!那个爬城的是蔡爱卿同志,第七连的指导员。这家伙胆子大得很,打仗很勇敢,每次都冲在前面。”

“他们又一个个地爬出来了。”兰国清说。

邓萍把望远镜挂在胸前,稍微把身子露出了一些,对张爱萍、兰国清说:“你们把任务讲清楚没有?第三营一定把任务弄错了。”

这时,天快黑了。邓萍又举起望远镜观察第三营的行动,接着命令:“第三营与侦察排都在现在的位置不动,今天晚上就从那里爬城。军团决定今晚攻城。你们先钳制住守城之敌,待军团主力到达后,发起总攻。一定要在明天拂晓前拿下遵义。”

与此同时,一个小战士跑来向张爱萍报告:“报告政委,营长说,是两层城墙。我们三营爬进去了一连多人,又出来了。”

邓萍问:“你是谁?”

“我是三营通讯员。”

邓萍说:“告诉你们营长,队伍不要撤回来,把这信带去就行了。”

兰国清补充说:“准备今晚爬城啊。”

“是!”通讯员行了个军礼,飞奔而去。

邓萍一边观察敌情,一边又叮嘱张爱萍说:“情况紧急,明天增援遵义的敌人薛岳部就可能赶到……”话还没说完,突然飞来一颗子弹击中了邓萍的头部,他头一歪,倒在张爱萍的右臂上,殷红的鲜血喷溅在张爱萍的袖子和衣襟上。

当张爱萍扶起邓萍时,发现他已经停止了呼吸……这年,邓萍27岁。

邓萍牺牲的消息很快在部队中传开。彭德怀听到这不幸的消息,犹如晴天霹雳,流着眼泪,对着话筒大骂,然后高喊:“拿下遵义城,为邓萍同志报仇!”

当晚,红三军团主力怀着为邓萍复仇的满腔怒火,向遵义老城发起猛攻。第二天早晨,再一次胜利地占领了遵义城。

遵义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的第一个重大胜利。可惜,邓萍没能亲眼看到,他安息在长征路上,无声地激励着红军战士继续前进。

2009年,邓萍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