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夏布洛爾電影的人文主義情懷

法國新浪潮主將夏布洛爾由1958年開始直到2010年辭世,共獨立指導了超過50部的劇情長片,其作品題材廣泛、形式不一且主題多變,包括對資產階級社會的深度剖析、對底層人物投射出的深切同情以及如《愛麗絲最後的逃離》般對女性命運的呈現,而這些表達全都脫離不開法國電影新浪潮的影響同時又都可以在夏布洛爾新浪潮時期作品中找到源頭。其中由

對人、人性和社會生態的入微觀察體現出的人文主義關懷,貫穿了夏布洛爾的創作生涯,新浪潮的創作精神同樣在夏布洛爾的作品中熠熠生輝。

夏布洛爾電影的人文主義情懷

克洛德.夏布洛爾


新世界秩序下的創作背景

關於法國新浪潮的誕生,可以追溯到法國40年代維希政府時期,當時美國電影在法國完全禁映直到1945年法國解放,在此之後法國觀眾的觀影需求急劇擴增,法國電影評論者也為好萊塢電影生命力和創造力所吸引,其中就包括了《電影手冊》的一些編輯,他們認為法國製片體系下的“優質電影”是僵化且失真的,相比只做影評他們更願意親自樹立起一個“標杆”,對電影作為一種表達媒介進行進一步的探索,因此在50末到60年代中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法國電影新浪潮運動,誕生一批如《筋疲力盡》、《四百擊》等革新了傳統電影技法的作者電影。

戰後法國陷入一種對未來的彷徨無措,歷史傳統嚴重崩壞,消極頹廢的社會氛圍同樣影響了受薩特存在主義哲學思想影響的新浪潮導演;候麥的《獅子星座》、夏布洛爾的《表兄弟》就以抒情和主觀寫實的手法表現了這種城市人的浮躁迷茫以及現代化對人的異化。伴隨著社會的巨大變革和文化發展,新浪潮對傳統道德觀念的質疑再度強調了反叛,“早期同路人”路易馬勒的《情人們》,新浪潮主將戈達爾的《狂人皮埃羅》均已婚外情主題顛覆了傳統古典的價值觀,強調回歸內在生命的

人文主義核心思想,而夏布洛爾於90年代改編了《包法利夫人》就可以說是一種新浪潮遺風。

夏布洛爾電影的人文主義情懷

《表兄弟》

現實主義中的人文情懷

眾所周知戈達爾的《筋疲力盡》被稱為“新浪潮宣言”開啟了電影的新紀元,但很少有人關注到新浪潮電影手冊派真正的開山之作其實出自夏布洛爾之手。《漂亮的塞爾吉》無論在夏布洛爾個人維度還是在新浪潮維度都不算最出眾的,但是它的意義卻要遠大於作品本身,不但奠定了夏布洛爾本人的電影風格,更是囊括新浪潮電影的所有主題基調,可謂是一部奠基之作

《漂亮的塞爾吉》在開頭就以字幕形式向拍攝地薩爾丹公社的政府及居民致謝,這是之後新浪潮導演提倡實景拍攝的開端,夏布洛爾自己也在《如何拍電影》中提到:“我個人更喜歡實景。如果電影的情節發生在巴黎,那麼對我來說在攝影棚內拍攝也是一樣的。但如果它發生在外省,並且包含內景,那麼我還是希望在情節發生的那個省、在實景下拍攝內景。”與此同時使用非著名演員甚至非職業演員,加之低成本製作、高感光粗糙攝影、長鏡頭

的大量使用,達到一種質樸而又自然的真實

夏布洛爾電影的人文主義情懷

《漂亮的塞爾吉》中的實景

這部處女座借一個離鄉12年的青年的視角展現了戰後法國農村落後保守的環境對年輕人思想情感及生活狀況的影響,諸多社會性的表達和主觀的敘述深刻地體現了導演的人文主義溫度。影片從巴以昂歸鄉最為敘述的起點,全片幾乎保持封閉性敘事,巴以昂的外來視角可以被認為是導演的視角去引導觀眾,逐漸走進塞爾吉的生活,從這裡到影片的中段,由於視角的侷限,觀眾所認識到的塞爾吉的行為是怪異的甚至是粗暴惡劣的,這些段落觀眾雖然瞭解到了塞爾吉令人悲哀的生活境況,但是並不會對他產生真正的同情或者共情,因為這裡巴以昂的視角以及他本人都是帶有精英意識的,是一種“上帝的審視”。直到巴以昂在教堂和神父的一場交談,暴露了宗教的冷漠和對人民生活的毫無幫助,這種“上帝的審視”瞬間破滅,而在此之後一個很大幅度的橫移全景鏡頭使視角離開巴以昂進入酒館,展現了塞爾吉被孩子們羞辱從酒館遊蕩到墓地的情節,這一巧妙的視角的轉換以及塞爾吉的一段痛苦、無助、悔恨的自言自語,真正迸發出了導演的人文主義精神和對底層人物誠摯的關懷。在此之後,視角雖然迴歸到了巴以昂,但敘事核心卻轉移到了塞爾吉的自身精神困境。

夏布洛爾電影的人文主義情懷

《漂亮的塞爾吉》

夏布洛爾雖然同情他的角色,卻從不“造神”,無論是塞爾吉、愛麗絲、貝蒂,還是《女人韻事》裡的瑪麗,他們都被塑造成“有缺陷的好人”,讓他們的性格和特定的歷史環境或社會環境形成互動且相互作用,使得導演的人文關懷具有了現實意義,而非對個體的無病呻吟。就像戈達爾對於米歇爾、特呂弗對於安託萬,他們都對自己片中的人物或融入了文化背景或寄託了個人情感。

夏布洛爾電影的人文主義情懷

《女人韻事》

類型樣式的多元探索

夏布洛爾在新浪潮時期之後很大一部分作品轉向了懸疑片風格;商業化和類型化是原因之一,但更多是對希區柯克遺產的繼承,幾乎所有新浪潮導演都十分推崇希區柯克,而真正把用作品去儘可能貼近希區柯克的只有夏布洛爾。他對希區柯克的學習也並不是到後期才顯現出來,而《漂亮的塞爾吉》就已經體現出了夏布洛爾對懸疑的迷戀。開頭一場戲,克里斯汀在車頂幫巴以昂卸行李時,塞爾吉就被放置在了畫面中,之後車開走,巴以昂和克里斯汀的交談過程中,塞爾吉仍處於後景毫不經意的走出畫面。隨後巴以昂認出了塞爾吉並試圖叫住他,這時觀眾才真正意識到這個關鍵人物,隨後巴以昂不斷向克里斯汀詢問關於塞爾吉的境況,而克里斯汀都岔開話題不願提及他,此時塞爾吉和他的生活就作為麥格芬一直維持到導演人文表達的建立。除此之外,充滿驚悚感的配樂、從摔倒切到驚叫的蒙太奇設計,無不體現著夏布洛爾的懸疑化取向,由此來看他的中後期多為懸疑類型也就不足為奇了。

夏布洛爾電影的人文主義情懷

縱觀夏布洛爾作品序列,《漂亮的塞爾吉》此類外來者進入打破原有平衡的劇作方向也一直延續到了遺作《貝拉米》;如《假面舞會》記者的來到主持人的別墅揭穿了他妄圖侵吞遺產的陰謀;《冷酷祭典》珍進入蘇菲的生活使原有的主僕關係逐漸破裂;《亡情朱古力》讓娜居於安德烈家中致使米卡重新陷入崩潰。技巧層面除了長鏡頭,《亡情朱古力》結尾夏布洛爾式的後拉鏡頭、《愛麗絲最後的逃離》中橫搖轉換主客鏡頭,都在《漂亮的塞爾吉》中有多次呈現。

夏布洛爾電影的人文主義情懷

《冷酷祭典》



由此看來,夏布洛爾中後期大部分作品在內容主題上和形式風格上並沒有背離其自身理念和新浪潮原則,它們都可以追溯到其新浪潮時期的作品,人文關懷的書寫或女性立場的堅定更是新浪潮精神的集中體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