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金庸为什么一定要让小龙女受辱,原来是为了她

相信不少读者和观众,对小龙女的印象极为深刻。小龙女,应该是金庸小说中最为貌美的女子了。小龙女确实值得读者对她的喜爱。她不谙世事,单纯善良,用情专一。不过,这样一个人物,有些过于虚假了,似乎很难让人相信世上真会有这样的人存在。可能会有读者认为,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人。小龙女的生存环境,确实会造成她这样性格的人。不过,我们要问的是,会有活死人墓这样的环境吗?可能有。不过这种概率并不会很大。这并不是说笔者不喜欢小龙女这个人物,而是说小龙女完美得有些虚假了。这里所说的虚假,并不是通常意义上与真相对的假,而是过于理想化的意思。

金庸为什么一定要让小龙女受辱,原来是为了她

小龙女的初次登场,便与杨过结下了不解之缘。只不过,刚刚登场的小龙女,就像她的肤色和手掌的温度一样,给读者一种冷冰冰的感觉。小龙女身属古墓派。自创派祖师林朝英以来,古墓派讲究的是克制情欲。小龙女自小生活在古墓中,对身边的一*切都是习以为常,没有局兴、伤心、烦恼、幸福等感受。因此,当孙婆婆将杨过救回来以后,她给杨过的感觉是冷冰冰的,没有任何温度。这里说的,并不单指小龙女的体温,而是她对人的态度。小龙女受古墓派影响,对一切甚至是她自己都漠不关心,似乎与世隔绝一样。小龙女就如同一张白纸,没有任何字迹写在上面,也没有沽染任何人世间的灰尘。当她出现在重阳宫时,全真教众道士对她的样貌惊为天人。金庸小说中,能有这种待遇的,恐怕只有小龙女和香香公主了。

金庸为什么一定要让小龙女受辱,原来是为了她

小龙女与杨过的相识,注定了她不再是以往那个清心寡欲的小龙女了。杨过性格活泼,待人真诚。小龙女在杨过的感染熏陶下,渐渐有了变化,慢慢地离不开杨过了。李莫愁为得到《玉女心经》,与洪凌波擅自回到古墓派,巧遇小龙女受伤。杨过为保护小龙女,坚决守在她身边,不离开古墓。正因为如此,小龙女才可以离开古墓。原来,古墓派有一条规矩。如果哪个男子肯为门下弟子发誓留在古墓,那么古墓派弟子便可以离开古墓,否则便终生不得出墓。这是林朝英当年定下的规矩,是其对王重阳情感无法满足的结果。小龙女与杨过逃离了古墓,在外面的花花世界感受到了她以往没有感受过的东西。不过对她来说,一切陌生的东西却未必是新奇的东西。小龙女并不在意那些新奇好玩的东西,只要跟杨过在一起,她就心满意足了。

金庸为什么一定要让小龙女受辱,原来是为了她

世事弄人。金庸偏要给与世隔绝的小龙女增加一些磨难。小龙女与欧阳锋相遇。两人一个精神错乱,一个不谙世事,言语失和动起手来。小龙女并不是欧阳锋的对手,幸好杨过赶到,制止了两人。欧阳锋见到杨过非常高兴,原来他一直在寻找杨过。与杨过见面后,欧阳锋要教他武艺,便以飞快的手法点了小龙女的穴道,自己与杨过去修炼蛤蟆功。这时,小龙女遭遇了一生中最大的劫难。被欧阳锋点穴以后,小龙女不得动弹。潜伏在一旁的尹志平将小龙女奸污了。尹志平用手帕蒙住了小龙女的脸,小龙女还以为是杨过对她做的这些事。所以当杨过回来以后,对小龙女亲昵的举动和言语不得其解。随后,小龙女得知是尹志平将她玷沾,她万念倶灰,再一次离开杨过。至此,小龙女的心灵已经发生了变化,只不过这种变化并不是特别显著,对小龙女的性格没有产生根本的影响,也没有影响到杨过对小龙女的感情。反而是因为尹志平对小龙女的伤害,使两人突破了世俗的禁锢,打开了各自的心扉,使二人的爱情得到了升华。杨过没有因为小龙女失去处子之身而鄙视她,小龙女同样没有因为杨过失去一条臂膀而远离他。两人的感情因此愈发深厚。

金庸为什么一定要让小龙女受辱,原来是为了她

与小龙女对杨过炽热的情感相反的,是她对其他一切人和事的冷淡的态度。小龙女的冷淡,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漠视和冷漠,而是一种随遇而安。这种随遇而安,不是她读遍诗书的结果,而是她生存环境和从小接受的教育使然,使得小龙女有一种天然的单纯,一种纯真般的不谙世事。金庸对小龙女的这种设置,使她浑然独立于尘世,犹如仙女一般。对小龙女来说,杨过就是她的全部,其他的人和事,她可以完全不去理会。不过,要是杨过认为哪些人和事应该理会,那么小龙女一定会跟随杨过。小龙女就是这样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人物。正是她的简单,让她在断肠崖下可以独自生活十六年;也正因为她的简单,才使得她与杨过的爱情那么感人,那么真诚。

也许会有读者认为,小龙女过于虚假,她的简单、冷淡是不可能复制的,现实生活中不会有这样的一种人。这种观点没有错。不过我想,小龙女同任何小说中的任何人物一样,并非必然是现实的反映,也可以是照射现实的一面镜子。读者通过阅读这样的人物,以此来观察、内省和完善。也许,这才是阅读小说的价值所在,也是小说虚构人物的真实意义所在。小龙女的价值,就体现在她与小说中其他人物的对比,与现实中的人的反差上。这种对比与反差,可以让读者观察他人、内省自我进而完善自我。与小龙女相比,李莫愁过于执着,黄蓉过于狭溢;与小龙女相比,我们过于随波逐流,浮躁不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