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一个人住酒店不让出房间,电脑网络三餐一应俱全,你能住多久?

佐佐跟


一个人住酒店,通过网络与外界联系,不出房门,这种生活对我个人来说,只能维持三天,疫情期间,为了支持防疫工作,还是以大局为重,坚持14天是没问题的,除此之外,长期在酒店闷在房间中,一个人非疯了不可,哈哈~~


大雄星司机


这个问题问倒很多人,猜的多,真正做过的真的没几个。自从疫情后在家里呆了很长时间,场景跟酒店环境差不多,吃饱喝足,玩困了就睡,睡到自然醒,每天重复着这样的生活,大概1个礼拜左右人就开始胡思乱想了,整天想着开摩托车到处乱逛下,能见到人就行。所以我的上限应该不超10天,不然会疯掉。




锋里密码


1.作为一个宝妈,自从孩子出生后,一直是自己一个人24小时带着,从未有过自己独处的时间,所以特别渴望有机会不带孩子,好好的一个人呆着,有自己独处的空间和时间。如果一个人住酒店不让出房间,电脑网络三餐一应俱全,是我多么梦寐以求的事情,刚开始我会开心的疯掉的,但是过了这个新鲜劲,我会越来越思念宝宝的。一个星期是我极限,让我看不到宝宝,我会崩溃的。

2.今年疫情期间,情况特殊,如若真是遇到要隔离的事,就是再多的思念,为了国家,为了家人,为了其他人,不给国家添麻烦,也要咬牙坚持到隔离解除。



我家那小诺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放在以前的我。住多久都可以但是现在不敢这样说了。因为这个时间段我已经在家呆了一个多月。总是想外面的美食。想出去走一走。屏幕内的东西给我只能带来一时的快乐。这个跟一个人的性格。有密切的关系。像我这种性格的人。这种情况。说能待多久就待多久,那只是吹牛。多出去走一走。改变你自己身上的缺点。发挥自己的优点。做一个完美的人。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5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5af54437b9604fc28a31bb0b0d37ff72\

自由爱生活1987


这甚至是很多现代人理想的生活方式,没有沉重的房贷,没有苦逼的工作,没有世俗的喧嚣,完全自嗨模式,空调wifi西瓜,葛优同款沙发,夕阳西下,我就往上一趴。这种日子不要太爽,有吃有喝有手机,多想一直住下去。

不过仔细想想,除了木板床换成席梦思,好像跟坐牢差不多。我不知道我能住多久,但我知道总有一天会想逃离。人很多时候都是矛盾的,充斥着围城心态,现代人总想逃离却又不敢逃离,因为你所讨厌的同样是你所依赖的。

真让你一个人在家待着,过一个月这种所谓的舒服日子,大部分人就会浑身不自在。这次新冠疫情就让很多人闭关一个多月,小心翼翼的蜗居,客厅卫生间卧室自由行。过足了春节假期的瘾,但也得了向往自由的病。人最珍贵的就是自由,自由不是你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而是你不想要什么你可以选择不要。就算你住在总统套房,关上房门,看着窗外,时间一长你还是渴望窗外的风景。


守望红魔




红春35


在疫情的情况下,住在酒店食宿网络这些都齐全,可以每天睡到自然醒来,洗漱完成吃个安稳的早餐,可以读读书,追追剧,听听音乐,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自己的生活,在房间里面还可以做一些简易的运动,我觉得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吧。



消化程医生


题主可以看到答主上一个答题内容中,对个人世界观的导向及家庭观念的阐述,可见这个个体模型有几大特点:一是对家庭这个权重因素倾斜大;二是喜欢自然环境,追求干净的空气、清洁的水源、无公害的食材,还有就是诗和远方……那么仅就这两条,一个人住酒店完全不满足答主对理想生活环境的定义,所以如果不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一个人住酒店,无论条件多完善,答主是一天都不想住!!!

那么既然在这个“全民抗疫”的特殊时期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十分具有社会意义的,我们再回到答主这个模型来看,个体很难超越历史局限。在国难面前,任何人都难以独善其身,所以在这种时候不仅要考虑个人意愿,家庭需要答主做出怎样的选择是必须要考虑的!

在不危及个体身心安全的情况下,公共卫生安全要求的最低时限是答主“一个人住酒店的最高时限”,但这个过程一定十分煎熬,需要个体有意识的自我调适。

这次疫情应该给我们每个居住在高密度城市环境下的人们以高度的预警: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乃至家庭就是如何保护好国家,保护好我们目前赖以生存的地球。又有谁希望我们的后代遭遇文明的毁灭呢?中国赢在家国情怀,希望家国情怀能像灯塔一样帮助更多暂时的迷失的人找到自己奋斗的方向!



xuhanwen2020


大概能住一辈子。

不要怀疑宅男的宅家能力。

日本就很多这样的人哟,几年都不出家门一次。


精品中的大奇葩


我已经这种状态一个月了,偶尔有事出去,其余时间都在房间,隔两天让保洁阿姨打扫一次房间,吃饭叫外卖,让酒店人员送到房间门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