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孩子到底需不需把尿,為什麼?在什麼時候把尿合適?

小錚錚7


對於孩子到底要不要把尿,以及孩子什麼時候把尿的問題,關注我的朋友應該知道答案:不用給寶寶把尿,連把屎也不用!

為什麼不建議給寶寶把屎把尿呢?這是由寶寶的生理發育特徵所決定的。

寶寶2歲之後,肛門括約肌和尿道括約肌才逐漸發育成熟,也就是說從這時候開始,寶寶才能自主地控制排尿和排便。

寶寶2歲左右進入“肛欲期”,“肛欲期”是弗洛伊德在“人格發展學說”中提到的。他認為:孩子把尿尿和便便看作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細心的家長甚至會發現寶寶第一次排便時會哭鬧,本能地表示抗拒。而寶寶通過控制排出大小便的節奏,當大小便通過尿道和肛門時產生的肌肉收縮,寶寶能獲得滿足和快感。


所以,如果父母對孩子把屎把尿,無疑是剝奪孩子對大小便的自主決定權。比如說,如果家長“噓噓”半天寶寶仍然沒反應,家長可能會埋怨,這樣反而會加重寶寶的緊張心理,這樣不利於孩子人格化的健康發展。

大量研究提示,穿尿不溼的孩子都能在2歲左右自主地控制大小便,有些寶寶在1.5歲的時候就能主動告訴父母要便便,此時家長應該給孩子準備一個兒童坐便器,引導寶寶自主排便。

但是從小被家長把屎把尿的孩子,自主排便的時間則會推遲或延後。甚至很多孩子到了5~6歲的時候還經常尿床和尿溼褲子,這說明家長提前對孩子把屎把尿沒有任何好處,甚至會造成孩子髖關節受到損傷等。


把屎把尿,是過去物質貧乏的年代遺留下來的做法,不值得大家效仿。

以前我們生活的環境物質過於貧乏,也沒有嬰兒尿不溼。父母給孩子用的是尿布,然後給寶寶被褥下面墊一層塑料紙。但即便如此,也難以避免孩子一不小心把床尿溼了,所以就對孩子養成了把屎把尿的習慣。

現在條件好了,所以對孩子把屎把尿就沒有必要了。一片尿不溼,寶寶就能睡到了天亮,完全不用半夜把孩子叫醒“噓噓”。所以說家長不用對孩子把屎把尿了,但是可在寶寶一歲半後及時地引導寶寶自主排便。比如說教育孩子什麼是便盆,男孩站著小便,女寶寶要坐著便便等等。

總之,家長不用給孩子把屎把尿了。過早對寶寶把屎把尿會損傷孩子髖關節,也會導致肛欲期大大推遲。情節嚴重的孩子,可能到5~6歲還會尿床和尿溼褲子,這些是把屎把尿的弊端。如有疑問,請留言。


爸爸不講理


孩子需不需要把尿?什麼時候把尿?我記得我家仔差不多四個月大的時候帶著去我媽那小住了個把月,那時候天氣太熱了,我白天沒給他穿尿布溼,尿溼了褲子就換,睡覺的時候才給他穿上,我媽一直想給他把尿我都不肯,結果她一直說我懶不肯給孩子把尿。好多人看到了都說孩子那麼大了要給他把尿了,我也堅決不同意給他把尿。等到他慢慢大了,15個月了,會說簡單詞,會叫爸爸媽媽了,我就開始給他把屎把尿了。現在20個月了,想尿尿了就會跟我說:“媽媽,尿尿。”很少尿褲子,越來越懂事好帶了。

其實到底要不要給孩子把尿?國內專家認為1歲半把尿是最合適的,因為這個時候孩子的膀胱發育差不多逐漸成熟了,這個時候會說話了,也更會表達自己的情感了,要教起來基本不費勁,能夠配合媽媽行動,聽懂媽媽的指令,比如常用的“嗯嗯,噓噓”等。而太小就給孩子把尿的話最怕就是傷到孩子的脊椎,而且對娃的括約肌不好,有些孩子甚至會容易脫肛,也會導致寶寶不容易自主排尿。因此家長要給孩子把尿是可以的,但一歲半之後是最合適的。





醜醜噠寶寶


晚上好,先寶媽媽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我家先寶今年5歲了,回想先寶小時候,我從來沒有給他把過尿,可先寶奶奶她們都覺得很不可思議,還覺得我不給孩子把尿,孩子要是尿褲子了怎麼辦,我當時只是笑了笑,說有穿紙尿褲啊!現在都提倡科學育兒啊,已經不實行以前的那種老式育兒方法了,其實把尿對孩子來說,百害而無一利,原因如下:

1、心理方面!大家試想一下,如果你現在不想上廁所,可是卻被別人硬是摁在馬桶上,不拉尿或是不拉便便,就不讓你起來,你是什麼感覺?是不是覺得這人沒事吃飽了撐著吧,我自己什麼時候拉屎拉尿還要你來管!那麼,給孩子把尿,孩子就是這種想法,孩子想什麼時候拉就什麼時候拉,非要把尿,不是強迫孩子拉屎拉尿嘛,換做是你,你心理好受嘛,如果孩子會說話,估計早罵人了!所以,把尿對孩子來說,是會讓孩子有心理陰影的!

2、生理方面!本來人一生下來,大便或是小便,都是屬於自然的生理現象,可現在如果你人為的干預,想要在某個固定的時間,讓孩子拉尿,這是會違背孩子的自然生長髮育的!並且一直給孩子把尿,孩子容易得痔瘡,嚴重的會脫肛、裂肛!並且長期把尿,孩子就會容易憋尿,不把尿孩子就不拉尿,孩子的膀胱長期憋尿,也會傷害膀胱,不利於發育!

3、影響脊椎發育!給孩子把尿的話,容易影響到孩子的脊椎發育。因為在把尿的過程中,寶寶的脊椎是彎曲的,會讓腰腿形成一個對摺,這就會讓孩子的尾椎承受很多的壓力。而小孩子的脊椎發育不完善,經常做這樣的姿勢,就會對孩子的脊椎造成傷害。

所以,這就是我家先寶小時候,從來不把屎把尿的原因,一來不利於孩子的發育,二來對孩子的心理不好!先寶一直都有用紙尿褲,一直用到1歲多時,在大些後我就和先寶說,想要尿尿的時候,要和媽媽說,後來2歲多一些,就教先寶自己上廁所!我覺得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過程,大人們不要急於求成,或是覺得麻煩,因為成長都是需要一個過程的!手工碼字,你的每一次點贊,每一個關注,都是我不斷成長的動力!歡迎大家和我一起探討分享育兒過程中的點點滴滴!


先媽育兒


我們是農村的,有三個孩子;我家的孩子從滿月就開始把尿了,我不喜歡給孩子用紙尿褲,特別是夏天捂的屁股紅紅的,孩子都是一樣的,你只要讓他養成習慣,後面他自己想尿尿,拉臭臭的時候都回用他特有的方式來提醒你了!我兒子幾乎沒有用過紙尿褲,他幾個月的時候就開始給我暗示他想拉尿了,差不多快到一歲的他剛剛會呀呀學語的時候,半夜想尿尿就會喊我了“媽媽,尿”給我(給我激動的)……

所以我兒子就幾乎沒有尿過床,什麼都是一種習慣,只要堅持去做,小孩也都是特別聰明的[愛慕]


詩想達人113


我家孩子是從8個月開始把尿的,一般白天按點把,晚上帶著紙尿褲睡覺,但是一般晚上也會把2次左右。

現在小孩一歲5個月,有臭臭,或想尿尿時都會有哼哼的告訴大人,現在基本很規律。

但是小孩有一點就是,喝水過後,尿比較多,有的時候還沒等他開始哼哼就已經尿了,但是也從來沒有說過他,每次都會告訴他,想尿尿時要告訴媽媽。

個人感覺,小孩太小的時候不適合把屎把尿,太小的時候,小孩身體都是軟的,脊柱、頸椎都沒有長好,頭本來比較重,過早的把屎把尿會對小孩的身體不太好。而且過早把臭臭容易出現脫肛的風險,個人建議8個月之前不要給孩子把屎把尿。

當然要視情況而定,如果小孩已經很硬實,可以適當嘗試。


五月雜說


孩子到底需不需把尿,為什麼?在什麼時候把尿合適?

說起給小寶寶把屎把尿,上一輩都會覺得這是必須要做的啊,不給寶寶把屎把尿,好像就是對寶寶太不負責了,帶尿不溼是懶媽行為!

女兒出生後是我媽來照顧的月子。我媽是典型的農村勤儉持家的女人,觀念也很老舊,一般人說不動她。由於女兒出生在七月底,正是酷暑時節,我媽覺得孩子帶尿不溼太悶了,她說要給女兒把尿,我反對,她氣了說:你們兄妹幾個剛出生幾天就把尿了,都是這麼帶大的,不也好好的嗎?

一開始我沒有預料有這樣的情節發生,也沒有準備好足夠的理論去說服她,就隨她去了。但小朋友不配合,把不對時機,經常是把的時候沒把出來,放一會就尿床上。我媽在這麼折騰兩天以後放棄了,說還是帶尿片吧,我女兒就這樣倖免於把尿這件荒唐的做法中。

要說科學育兒是一門學問,還真是不假,年輕的媽媽不去學習科學的育兒理念,很容易被老一輩牽著鼻子走,到最後可憐的還是自己的寶寶。


老人們最愛說的是"你們就是這樣帶大的,不也好好的嗎?"科學在發展,前人不斷總結了好的經驗傳給了我們,就是要我們去避免傳統育兒裡的陋習,給寶寶最好的照顧。他們所謂的“不也好好的嗎?”只是看見自己帶大的孩子沒因為不正確的做法出現問題,所以以偏概全的以為沒問題,這是典型的倖存者偏差,他們沒看到出了問題的寶寶有多少,有多可憐。所以,我們科學育兒的目的就是在避免許多對寶寶有可能出現的危害。

所以,寶媽們堅持學習,堅持科學育兒是很有必要的。

1、在寶寶能自己控制排便排尿之前,強行把屎把尿對寶寶毫無意義!

小寶寶膀胱和腸道的肌肉在1歲前並未發育完全,所以在1歲以前他們對自己尿尿和拉屎的感覺並不明顯。就是說,寶寶一歲前自己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要尿尿,很多老人給一歲前的寶寶把屎把尿“成功”,也只是可能剛好“踩到”了寶寶的尿點上。

很多長輩認為,早點開始給寶寶把屎把尿,會讓孩子形成規律尿尿和拉便的習慣。

實際上並非如此,過早把屎把尿,寶寶壓根兒都不知道發生了啥,更別說學會自己上廁所了。

過早的把屎把尿對寶寶還會造成這樣的影響

  • 有礙胯關節發育
  • 容易脫肛!
  • 容易造成寶寶以後對上廁所有心理陰影。
  • 容易造成尿頻,或者排便恐懼

2、當寶寶具備排洩控制能力後再進行如廁訓練,反而能夠事半功倍

寶寶到18-24個月時,控制排洩的肌肉會慢慢發育成熟。這時候可以給孩子訓練自主便便的能力,比如,告訴寶寶想尿尿的時候要會喊大人幫忙,大人再告訴寶寶自己尿尿的一些步驟,一段時間之後開始讓寶寶自己去解決,當寶寶做到時,要及時表揚。

那些2歲左右開始訓練的孩子通常只需要1年左右就能獨立上廁所了;而過早(18個月前)開始進行訓練的寶寶,可能需要兩三年才能學會這個技能。

3、寶寶玩著玩著,莫名其妙被拖去尿尿,寶寶好心塞

尿尿是一個正常人遲早都會的本事,父母要做的是順其自然,給孩子提醒,而不是經常以“尿尿”的名義打斷寶寶玩耍,這樣不僅影響娃的專注力,還會讓他產生對抗情緒。

你想啊,寶寶玩得正嗨,眼看著已經搭了一半的積木快完成了,卻被一把拉走,脫下褲子……怎麼會不生氣啊!大哭大鬧少不了。

有些家長甚至還擺出“不尿不罷休”的姿態,寶寶沒尿也得尿,好心塞。

4、尊重寶寶的隱私,是性教育的重要一步

有些家長覺得寶寶小,有什麼隱私可言。但是過度把他的隱私部位暴露在外。不僅是對寶寶的不尊重,在公共場合也很不雅啊。

從小讓寶寶明白什麼是“隱私”,哪些部位不能隨意讓別人看,是做好性教育的重要一步。強迫寶寶尿尿和排便,真是沒有丁點兒好處。不僅寶寶受罪,家長也累得崩潰。

在合適的年齡段教寶寶做合適的事,才是王道。

總結

不提倡給寶寶把屎把尿,如果真要把,也要在寶寶18個月大以後進行。

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生長規律,到了合適的年齡段,家長加以引導就可以讓寶寶順利學會這個技能。一味揠苗助長,反而會收效甚微,甚至起反作用。


綿羊媽媽


如果你對自己孩子的瞭解到達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比如孩子眼角動一動,你就知道孩子是放屁還是拉尿,甚至可以知道孩子一個激靈後多少秒變會小便,那麼可以順勢幫孩子脫褲子拉尿。4個月給孩子“把尿”是沒有問題的。

如果你壓根就不知道孩子幾時會拉尿,只是你認為孩子有尿了,然後你就把孩子褲子一脫,就抱著一個小小的4個月脊椎還不特別成熟的,髖關節也還是發育中的,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不能自己控制尿屎的出來的孩子,用你的意念來指導孩子拉尿拉屎。這樣的“把尿”是不建議的。

如果是家長用意念來把尿的話會有以下5種危害:

1、影響脊椎發育

建議孩子小於6個月的時候豎抱,一般都是一手扶屁股一頭扶頭的,主要是把孩子的脊椎在一條直線上。

而把尿時我們兩邊手都託著孩子的大腿了,脊椎只能自求多福,不少孩子在把尿時是東倒西歪的。

長期以往可能會導致孩子的脊椎受傷,比如說脊椎側彎,甚至是駝背的發生。

2、導致髖關節的受傷

這一點也是崔玉濤崔醫師極力建議家長不把尿的原因。經常把尿把孩子的兩腿掰得寬寬的可能會導致孩子髖關節發育受損。

3、可能會導致肛門的損傷

頻繁把尿容易造成肛裂,孩子沒有尿意沒有便意卻要去用力,用力時腹壓會增高,而腹壓頻繁的增高會壓迫肛門,甚至引起肛裂,甚至是脫肛。

4、更不利於孩子自主大小便

大部分兒童專家認為等孩子具備自我控制能力後再進行上廁所鍛鍊,研究發現在一歲半之前就給孩子練習上廁所的話,孩子經常要到4歲之後才能自己學會大小便。也就是孩子學了兩年半的時間才能掌握相關的技能。

但是如果在兩歲左右就開始鍛鍊可能只需要一年就可以獨立上廁所。過早給孩子進行把尿,想孩子早點學會自己大小便,那可能是適得其反。

孩子的尿道括約肌和肛門括約肌在二歲前都是不成熟的,把尿就讓這兩種括約肌長期處於處於鬆弛的狀態,孩子都沒有便意和尿意就排了,孩子極少有尿急的感覺非常不利於孩子的自主排尿的訓練。

5、不利於孩子的心理發育

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兒童心理發育三個關鍵時期,口欲期,肛欲期,性啟蒙期。肛欲期一般是1-2歲期間,這時候孩子對於大便從肛門出來,小便從尿道出來這件事非常好奇,而且孩子非常享受憋屎、憋尿的感受,在憋的過程中體驗緊張的感覺,拉出來的瞬間,可以體會到快感。

而把尿就明顯的破壞孩子的快感,甚至有些家長在把尿時孩子不拉出來還會打罵孩子,這會讓孩子以後對自己的一些需求感覺羞恥。並不利於孩子自信心的建立,也不建議孩子自我保護意識的形成 。

所以不建議太早給孩子把尿。

不把尿幾時給孩子進行如廁訓練呢?要注意什麼?

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建議孩子到1歲半到二歲左右再進行如廁訓練會更好。而不同的孩子可能時間早晚有些不太一樣。給孩子做如廁訓練注意這3點:

1、會說想尿尿才進行如廁訓練

孩子要能分辨想上廁所的感覺,並且能夠用語言告訴爸爸媽媽,我想尿尿,我想大便,這個時候說明孩子已經知道了,上廁所之前自己會有一個什麼樣的感覺。

有一些孩子是不願意再用尿不溼了,這時候也可以進行如廁訓練了。

2、克服惰性,慢慢來

克服孩子反抗的心理,有些孩子懶得上廁所,渴望獨立但是又怕麻煩。

最剛開始的時候,可以讓孩子習慣坐便器,告訴他坐便器是幹嘛的,可以讓孩子在坐便器裡面玩,當孩子願意坐坐便器的話,可以取下尿布,嘗試的讓孩子在坐便器裡面大小便,當孩子完成了一次坐便器上的大小便,給孩子相應的鼓勵。

3、可能會有反覆

孩子的進行如廁訓練時可能會在反覆,比如時不時會拉在褲子上,不要打罵孩子,告訴孩子沒事,把褲子換下來洗就可以了,教育孩子以後動作快一些脫褲子到坐便器上拉。

話題:你家孩子有把尿嗎?

我是菁媽,一個女孩的媽媽,母嬰行業培訓師,多平臺原創作者,混跡育兒界的醫師,藥師,營養師,心理諮詢師,為上千家長提供育兒諮詢。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

菁媽育兒


您好,這個問題由兒科醫生趙繼明來回答!期待您的關注!

給孩子把尿最好在一歲以後,年齡小的孩子最好不要進行把尿。

寶寶不宜過早的把尿,過早的把尿有很多危害。

1、易導致嬰兒脫肛

嬰兒的括約肌,肛門括約肌要在3歲左右才能完全發育成熟,所以,太早把尿容易導致寶寶脫肛。 1歲前,與其說把尿是訓練孩子,還不如說是訓練家長找到孩子比較容易排尿的時間,比如吃奶後5--15分鐘,寶寶睡醒後。

2、會導致寶寶不能自主排尿

失敗的排尿訓練在1歲前有很多,後果是孩子完全不知道根據便意排尿,只知道根據“把尿”這個動作來反射性排尿,而不是生理性的需求了。

3、容易導致成年痔瘡

對1歲以下的孩子進行把尿訓練,加上自身控制肛門括約肌的韌帶相對鬆弛,非常容易造成直腸黏膜經肛門突出的現象,俗稱就是脫肛。 脫肛又會造成嬰兒排便時部分梗阻,增加排便費力程度,這又容易引發肛裂。

所以,家長不宜給孩子過早的把尿,會給寶寶造成許多危害,可以在孩子1歲半以後開始把尿。希望我的回答對各位家長有所幫助!


兒科醫生趙繼明


過早把尿易引發脫肛。眾所周知,新生寶寶的身體尚未發育完全,尤其是頸椎、脊椎都很軟,還不夠結實。所以,寶寶三個月前,枕頭枕太高、枕著家長手臂睡覺、長時間豎抱、讓寶寶過早站立都是不利於寶寶頸椎、脊椎生長髮育的。而把尿則更容易發生危險!

同時,把尿成習慣後,會導致孩子沒尿也要憋出點尿,有尿卻不會自己尿,從而導致括約肌受到影響,易引發痔瘡和脫肛。建議寶寶一歲以後再把尿,前期可以使用紙尿褲解決。

除了把尿,還有很多育兒的陋習媽媽一定要規避。

一、剪睫毛

剪睫毛可以讓睫毛變長?錯!眼部感染的危害正在靠近!

人的睫毛不僅僅是為了美觀,它的主要作用就是保護眼睛不受灰塵和強烈光線的刺激。而且,睫毛本身就有一個新陳代謝的週期,就像頭髮一樣會掉,也會長,所以,剪睫毛不但不會使睫毛變長、變翹、變濃密,反而會因為失去睫毛的保護屏障,增加感染眼部疾病的幾率,從而有可能引發寶寶的各種眼疾。而新長出來的睫毛比較短且比較硬,會刺激到寶寶的眼球、結膜和角膜,會讓新生兒產生怕光、流淚、眼瞼痙攣等異常症狀,嚴重者還會繼發眼部感染。所以父母完全沒有必要給新生寶寶剪睫毛。

二、綁腿

綁腿會影響髖關節發育,嬰幼兒時期,寶寶四肢處於蜷曲狀是寶寶的正常生理現象,隨著寶寶生長髮育,這種情況均會慢慢消失的。而老人們常說的O型腿,是由於過早站立、佝僂病等因素引起的,主要跟後期護理不當有關係。

想用“綁腿”、“蠟燭包”預防羅圈腿、塑腿型的做法是錯誤的!這種方法不僅不能預防羅圈腿,反而會影響寶寶髖關節發育,以及寶寶四肢的血液循環,綁的過緊甚至可能面臨截肢的風險。

三、開襠褲

特別是在鄉下,經常看到很多寶寶穿著開襠褲到處跑,有時候也不注意衛生,隨地就坐下來玩了。殊不知,長期穿開襠褲可能導致寶寶的私處被細菌侵襲、被外界損傷、容易被蚊蟲叮咬、隱私意識薄弱、出現交叉感染以及情感交叉綜合症等問題。

穿開襠褲需要這樣做:

① 不在室外穿,在家穿時也要保證家中的衛生與清潔,避免寶寶隨地玩耍,不注意清潔;

② 穿完開襠褲一定要及時地用溫水清洗寶寶的私處;

③ 在寶寶未滿一週歲時可以穿開襠褲,但要與尿布或紙尿褲配合使用。

四、剃光頭

很多地方都有剃滿月頭的習俗,也有很多人認為,常給寶寶剃光頭,可以讓寶寶的頭髮更黑更濃密。事實上,頭髮的多少、粗細和顏色主要取決於遺傳營養和身體健康狀況等多種因素,與剃不剃胎毛和理髮的頻率沒有任何關係。

寶寶的皮膚薄、嫩、抵抗力弱,剃刮不止容易損傷皮膚,引起皮膚感染,還可能破壞毛囊,導致長不出頭髮。所以,不要給寶寶剃光頭!理髮沒問題,但千萬不要刮光。

五、寶寶發燒不能立即服用退燒藥

某種意義上發燒不一定就是壞事,因為低燒不但不會對人體造成太大威脅,還能提高寶寶的抵抗力,使病菌變弱,有利於戰勝炎症。

假如寶寶一發熱家長就立即喂退燒藥,將會減弱今後寶寶對抗疾病的能力。所以,只要單純體溫不超過38.5度,不要急著吃藥,先給寶寶進行物理降溫退熱,同時注意給寶寶多喝水,預防脫水現象。

如果寶寶發燒超過3天,並出現哭鬧不停、反應差、高燒不退或高熱驚厥,同時合併頻繁嘔吐、意識不清等症狀時,應儘快就醫,不得耽誤病情。

    六、塑料奶瓶長期使用

    塑料奶瓶使用時間不得超過3個月。目前市面上的塑料奶瓶分為:PP、PC、PPSU、PES等材質,其中PC材質的奶瓶遇高溫會釋放出雙酚A。其餘材質的奶瓶,只要保證是正規廠家生產,正確使用,一般不會釋放雙酚A。但是,再好的材質長期使用後,經過高溫、奶粉殘漬的腐蝕、清洗消毒,都會有一定的損耗,誰也不能保證就一定不會釋放雙酚A。為了寶寶的安全起見,建議每3個月更換一次塑料奶瓶。

      松達媽媽提醒,提倡科學育兒,為寶寶成長護航,給寶寶一個快樂童年。


      松達媽媽


      大家好,我是川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我一直覺得“尿不溼”是“育嬰界”的最重大發明,它成功的解決了媽媽們每天要花很多時間去面對的屎尿問題。但是在老一輩人的眼中,總覺得尿不溼浪費錢,而且不通氣,會讓孩子紅屁屁,孩子應該從小把尿,養成不尿床的習慣。

      孩子到底需不需要把尿,為什麼?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兒科教授王玉瑋曾說:嬰兒的尿道括約肌、肛門括約肌要在3歲左右才能完全發育成熟,而這些是人控制排便排尿重要器官。所以在尿道括約肌、肛門括約肌沒有發育好之前,孩子是沒有能力和意識控制排尿。這時如果過早的給孩子把尿,不僅不能幫孩子更早建立自主排尿功能,反而有害無益。

      1、過早把尿,孩子的括約肌得不到鍛鍊,容易易尿頻尿急。

      家長按照自己的節奏,頻繁地給孩子把尿,孩子會被大人的把尿指令產生條件反射而尿,這樣不是膀胱充盈刺激括約肌刺,大腦如律收信息指揮而尿。由於沒有刺激括約肌的經歷,膀胱括約肌就得不到鍛鍊,大腦也無法參與進來,所以孩子從少缺乏這一連動反應訓練,反倒是更不容易學會自己控制尿。而且由於把尿不容易掌握時機,把尿時間長了,孩子的肛門周圍壓力加大,會對嬌嫩的肛門括約肌造成損傷。

      2、過早把尿,對孩子的脊椎發育不好

      由新生兒的脊柱是直的,一般三個月後才會抬頭,學會抬頭後頸椎前凸,形成了第一個彎曲;六個月才會坐,自己會坐後胸椎後凸,脊柱形成第二個彎曲;等到會走路時,腰椎前凸脊柱形成了第三個彎曲,這樣才形成了人脊柱的自然彎曲。但是這個時期把尿,是沒有按照孩子的脊椎生長規律,人為的改變其角度,加上孩子這個時期比較軟,受力差,如果把尿姿勢的不正確,會增加骨骼發育不良的風險,發生脊柱側彎、受傷等情況,這將會影響孩子一生的健康。

      3、過早把尿,對嬰兒髖關節的發育不好,還易造成嬰兒肛裂、脫肛等現象

      現在著名的兒科專家崔玉濤也曾說過:嬰兒本身控制肛門括約肌的韌帶比較嬌嫩、鬆弛,過早、過頻繁把屎尿,使得嬰兒不懂得用力或頻繁用力,是特別容易造成直腸黏膜經肛門突出,也就是常說的脫肛。脫肛又會造成嬰兒排便時受阻,增加排便難度,這時就容易引發肛裂。

      川媽小結:不要過早的給孩子把尿,孩子一歲半以後,大人白天是可以訓練孩子自己到小馬桶去尿,智力發育正常的孩子到了三歲後完全可以自主把控大小便了。


      該怎樣訓練孩子自己大小便呢?

      孩子到了一歲半以後,可以自如掌握的站、走、蹲、坐這些動作,這說明他們的肌肉、神經己經發育到了可以受大腦指令,受大腦控制的階段,加之寶寶也能聽懂大人的語言指示,這個時候可以訓練孩子大小便。

      1、一般孩子到了一歲半時,白天在醒著時,孩子會覺得尿在身上不舒服或是在玩的過程有尿急的表現,這就到了給孩子訓練自己拉尿的時候了。首先讓孩子在白天戒掉尿不溼。

      2、可以給孩子買個專用小馬桶,然後每次要尿時就帶孩子去小馬桶裡尿,剛開始可能有的孩子會拒絕,不過沒關係,只要孩子能主動說要尿,就說明大腦己經可以接受有尿的信號了。可以讓自己孩子選擇到哪裡尿,並且及時表揚,讓孩子建立自信心和成就感。

      3、白天成功戒掉尿不溼後,再來試著晚上戒,訓練孩子自己大小便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切不可急於求成。切不可打罵或諷刺孩子尿床之類的,或是跟其他孩子作對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