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孩子到底需不需把尿,为什么?在什么时候把尿合适?

小铮铮7


对于孩子到底要不要把尿,以及孩子什么时候把尿的问题,关注我的朋友应该知道答案:不用给宝宝把尿,连把屎也不用!

为什么不建议给宝宝把屎把尿呢?这是由宝宝的生理发育特征所决定的。

宝宝2岁之后,肛门括约肌和尿道括约肌才逐渐发育成熟,也就是说从这时候开始,宝宝才能自主地控制排尿和排便。

宝宝2岁左右进入“肛欲期”,“肛欲期”是弗洛伊德在“人格发展学说”中提到的。他认为:孩子把尿尿和便便看作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细心的家长甚至会发现宝宝第一次排便时会哭闹,本能地表示抗拒。而宝宝通过控制排出大小便的节奏,当大小便通过尿道和肛门时产生的肌肉收缩,宝宝能获得满足和快感。


所以,如果父母对孩子把屎把尿,无疑是剥夺孩子对大小便的自主决定权。比如说,如果家长“嘘嘘”半天宝宝仍然没反应,家长可能会埋怨,这样反而会加重宝宝的紧张心理,这样不利于孩子人格化的健康发展。

大量研究提示,穿尿不湿的孩子都能在2岁左右自主地控制大小便,有些宝宝在1.5岁的时候就能主动告诉父母要便便,此时家长应该给孩子准备一个儿童坐便器,引导宝宝自主排便。

但是从小被家长把屎把尿的孩子,自主排便的时间则会推迟或延后。甚至很多孩子到了5~6岁的时候还经常尿床和尿湿裤子,这说明家长提前对孩子把屎把尿没有任何好处,甚至会造成孩子髋关节受到损伤等。


把屎把尿,是过去物质贫乏的年代遗留下来的做法,不值得大家效仿。

以前我们生活的环境物质过于贫乏,也没有婴儿尿不湿。父母给孩子用的是尿布,然后给宝宝被褥下面垫一层塑料纸。但即便如此,也难以避免孩子一不小心把床尿湿了,所以就对孩子养成了把屎把尿的习惯。

现在条件好了,所以对孩子把屎把尿就没有必要了。一片尿不湿,宝宝就能睡到了天亮,完全不用半夜把孩子叫醒“嘘嘘”。所以说家长不用对孩子把屎把尿了,但是可在宝宝一岁半后及时地引导宝宝自主排便。比如说教育孩子什么是便盆,男孩站着小便,女宝宝要坐着便便等等。

总之,家长不用给孩子把屎把尿了。过早对宝宝把屎把尿会损伤孩子髋关节,也会导致肛欲期大大推迟。情节严重的孩子,可能到5~6岁还会尿床和尿湿裤子,这些是把屎把尿的弊端。如有疑问,请留言。


爸爸不讲理


孩子需不需要把尿?什么时候把尿?我记得我家仔差不多四个月大的时候带着去我妈那小住了个把月,那时候天气太热了,我白天没给他穿尿布湿,尿湿了裤子就换,睡觉的时候才给他穿上,我妈一直想给他把尿我都不肯,结果她一直说我懒不肯给孩子把尿。好多人看到了都说孩子那么大了要给他把尿了,我也坚决不同意给他把尿。等到他慢慢大了,15个月了,会说简单词,会叫爸爸妈妈了,我就开始给他把屎把尿了。现在20个月了,想尿尿了就会跟我说:“妈妈,尿尿。”很少尿裤子,越来越懂事好带了。

其实到底要不要给孩子把尿?国内专家认为1岁半把尿是最合适的,因为这个时候孩子的膀胱发育差不多逐渐成熟了,这个时候会说话了,也更会表达自己的情感了,要教起来基本不费劲,能够配合妈妈行动,听懂妈妈的指令,比如常用的“嗯嗯,嘘嘘”等。而太小就给孩子把尿的话最怕就是伤到孩子的脊椎,而且对娃的括约肌不好,有些孩子甚至会容易脱肛,也会导致宝宝不容易自主排尿。因此家长要给孩子把尿是可以的,但一岁半之后是最合适的。





丑丑哒宝宝


晚上好,先宝妈妈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我家先宝今年5岁了,回想先宝小时候,我从来没有给他把过尿,可先宝奶奶她们都觉得很不可思议,还觉得我不给孩子把尿,孩子要是尿裤子了怎么办,我当时只是笑了笑,说有穿纸尿裤啊!现在都提倡科学育儿啊,已经不实行以前的那种老式育儿方法了,其实把尿对孩子来说,百害而无一利,原因如下:

1、心理方面!大家试想一下,如果你现在不想上厕所,可是却被别人硬是摁在马桶上,不拉尿或是不拉便便,就不让你起来,你是什么感觉?是不是觉得这人没事吃饱了撑着吧,我自己什么时候拉屎拉尿还要你来管!那么,给孩子把尿,孩子就是这种想法,孩子想什么时候拉就什么时候拉,非要把尿,不是强迫孩子拉屎拉尿嘛,换做是你,你心理好受嘛,如果孩子会说话,估计早骂人了!所以,把尿对孩子来说,是会让孩子有心理阴影的!

2、生理方面!本来人一生下来,大便或是小便,都是属于自然的生理现象,可现在如果你人为的干预,想要在某个固定的时间,让孩子拉尿,这是会违背孩子的自然生长发育的!并且一直给孩子把尿,孩子容易得痔疮,严重的会脱肛、裂肛!并且长期把尿,孩子就会容易憋尿,不把尿孩子就不拉尿,孩子的膀胱长期憋尿,也会伤害膀胱,不利于发育!

3、影响脊椎发育!给孩子把尿的话,容易影响到孩子的脊椎发育。因为在把尿的过程中,宝宝的脊椎是弯曲的,会让腰腿形成一个对折,这就会让孩子的尾椎承受很多的压力。而小孩子的脊椎发育不完善,经常做这样的姿势,就会对孩子的脊椎造成伤害。

所以,这就是我家先宝小时候,从来不把屎把尿的原因,一来不利于孩子的发育,二来对孩子的心理不好!先宝一直都有用纸尿裤,一直用到1岁多时,在大些后我就和先宝说,想要尿尿的时候,要和妈妈说,后来2岁多一些,就教先宝自己上厕所!我觉得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过程,大人们不要急于求成,或是觉得麻烦,因为成长都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手工码字,你的每一次点赞,每一个关注,都是我不断成长的动力!欢迎大家和我一起探讨分享育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先妈育儿


我们是农村的,有三个孩子;我家的孩子从满月就开始把尿了,我不喜欢给孩子用纸尿裤,特别是夏天捂的屁股红红的,孩子都是一样的,你只要让他养成习惯,后面他自己想尿尿,拉臭臭的时候都回用他特有的方式来提醒你了!我儿子几乎没有用过纸尿裤,他几个月的时候就开始给我暗示他想拉尿了,差不多快到一岁的他刚刚会呀呀学语的时候,半夜想尿尿就会喊我了“妈妈,尿”给我(给我激动的)……

所以我儿子就几乎没有尿过床,什么都是一种习惯,只要坚持去做,小孩也都是特别聪明的[爱慕]


诗想达人113


我家孩子是从8个月开始把尿的,一般白天按点把,晚上带着纸尿裤睡觉,但是一般晚上也会把2次左右。

现在小孩一岁5个月,有臭臭,或想尿尿时都会有哼哼的告诉大人,现在基本很规律。

但是小孩有一点就是,喝水过后,尿比较多,有的时候还没等他开始哼哼就已经尿了,但是也从来没有说过他,每次都会告诉他,想尿尿时要告诉妈妈。

个人感觉,小孩太小的时候不适合把屎把尿,太小的时候,小孩身体都是软的,脊柱、颈椎都没有长好,头本来比较重,过早的把屎把尿会对小孩的身体不太好。而且过早把臭臭容易出现脱肛的风险,个人建议8个月之前不要给孩子把屎把尿。

当然要视情况而定,如果小孩已经很硬实,可以适当尝试。


五月杂说


孩子到底需不需把尿,为什么?在什么时候把尿合适?

说起给小宝宝把屎把尿,上一辈都会觉得这是必须要做的啊,不给宝宝把屎把尿,好像就是对宝宝太不负责了,带尿不湿是懒妈行为!

女儿出生后是我妈来照顾的月子。我妈是典型的农村勤俭持家的女人,观念也很老旧,一般人说不动她。由于女儿出生在七月底,正是酷暑时节,我妈觉得孩子带尿不湿太闷了,她说要给女儿把尿,我反对,她气了说:你们兄妹几个刚出生几天就把尿了,都是这么带大的,不也好好的吗?

一开始我没有预料有这样的情节发生,也没有准备好足够的理论去说服她,就随她去了。但小朋友不配合,把不对时机,经常是把的时候没把出来,放一会就尿床上。我妈在这么折腾两天以后放弃了,说还是带尿片吧,我女儿就这样幸免于把尿这件荒唐的做法中。

要说科学育儿是一门学问,还真是不假,年轻的妈妈不去学习科学的育儿理念,很容易被老一辈牵着鼻子走,到最后可怜的还是自己的宝宝。


老人们最爱说的是"你们就是这样带大的,不也好好的吗?"科学在发展,前人不断总结了好的经验传给了我们,就是要我们去避免传统育儿里的陋习,给宝宝最好的照顾。他们所谓的“不也好好的吗?”只是看见自己带大的孩子没因为不正确的做法出现问题,所以以偏概全的以为没问题,这是典型的幸存者偏差,他们没看到出了问题的宝宝有多少,有多可怜。所以,我们科学育儿的目的就是在避免许多对宝宝有可能出现的危害。

所以,宝妈们坚持学习,坚持科学育儿是很有必要的。

1、在宝宝能自己控制排便排尿之前,强行把屎把尿对宝宝毫无意义!

小宝宝膀胱和肠道的肌肉在1岁前并未发育完全,所以在1岁以前他们对自己尿尿和拉屎的感觉并不明显。就是说,宝宝一岁前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要尿尿,很多老人给一岁前的宝宝把屎把尿“成功”,也只是可能刚好“踩到”了宝宝的尿点上。

很多长辈认为,早点开始给宝宝把屎把尿,会让孩子形成规律尿尿和拉便的习惯。

实际上并非如此,过早把屎把尿,宝宝压根儿都不知道发生了啥,更别说学会自己上厕所了。

过早的把屎把尿对宝宝还会造成这样的影响

  • 有碍胯关节发育
  • 容易脱肛!
  • 容易造成宝宝以后对上厕所有心理阴影。
  • 容易造成尿频,或者排便恐惧

2、当宝宝具备排泄控制能力后再进行如厕训练,反而能够事半功倍

宝宝到18-24个月时,控制排泄的肌肉会慢慢发育成熟。这时候可以给孩子训练自主便便的能力,比如,告诉宝宝想尿尿的时候要会喊大人帮忙,大人再告诉宝宝自己尿尿的一些步骤,一段时间之后开始让宝宝自己去解决,当宝宝做到时,要及时表扬。

那些2岁左右开始训练的孩子通常只需要1年左右就能独立上厕所了;而过早(18个月前)开始进行训练的宝宝,可能需要两三年才能学会这个技能。

3、宝宝玩着玩着,莫名其妙被拖去尿尿,宝宝好心塞

尿尿是一个正常人迟早都会的本事,父母要做的是顺其自然,给孩子提醒,而不是经常以“尿尿”的名义打断宝宝玩耍,这样不仅影响娃的专注力,还会让他产生对抗情绪。

你想啊,宝宝玩得正嗨,眼看着已经搭了一半的积木快完成了,却被一把拉走,脱下裤子……怎么会不生气啊!大哭大闹少不了。

有些家长甚至还摆出“不尿不罢休”的姿态,宝宝没尿也得尿,好心塞。

4、尊重宝宝的隐私,是性教育的重要一步

有些家长觉得宝宝小,有什么隐私可言。但是过度把他的隐私部位暴露在外。不仅是对宝宝的不尊重,在公共场合也很不雅啊。

从小让宝宝明白什么是“隐私”,哪些部位不能随意让别人看,是做好性教育的重要一步。强迫宝宝尿尿和排便,真是没有丁点儿好处。不仅宝宝受罪,家长也累得崩溃。

在合适的年龄段教宝宝做合适的事,才是王道。

总结

不提倡给宝宝把屎把尿,如果真要把,也要在宝宝18个月大以后进行。

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生长规律,到了合适的年龄段,家长加以引导就可以让宝宝顺利学会这个技能。一味揠苗助长,反而会收效甚微,甚至起反作用。


绵羊妈妈


如果你对自己孩子的了解到达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比如孩子眼角动一动,你就知道孩子是放屁还是拉尿,甚至可以知道孩子一个激灵后多少秒变会小便,那么可以顺势帮孩子脱裤子拉尿。4个月给孩子“把尿”是没有问题的。

如果你压根就不知道孩子几时会拉尿,只是你认为孩子有尿了,然后你就把孩子裤子一脱,就抱着一个小小的4个月脊椎还不特别成熟的,髋关节也还是发育中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不能自己控制尿屎的出来的孩子,用你的意念来指导孩子拉尿拉屎。这样的“把尿”是不建议的。

如果是家长用意念来把尿的话会有以下5种危害:

1、影响脊椎发育

建议孩子小于6个月的时候竖抱,一般都是一手扶屁股一头扶头的,主要是把孩子的脊椎在一条直线上。

而把尿时我们两边手都托着孩子的大腿了,脊椎只能自求多福,不少孩子在把尿时是东倒西歪的。

长期以往可能会导致孩子的脊椎受伤,比如说脊椎侧弯,甚至是驼背的发生。

2、导致髋关节的受伤

这一点也是崔玉涛崔医师极力建议家长不把尿的原因。经常把尿把孩子的两腿掰得宽宽的可能会导致孩子髋关节发育受损。

3、可能会导致肛门的损伤

频繁把尿容易造成肛裂,孩子没有尿意没有便意却要去用力,用力时腹压会增高,而腹压频繁的增高会压迫肛门,甚至引起肛裂,甚至是脱肛。

4、更不利于孩子自主大小便

大部分儿童专家认为等孩子具备自我控制能力后再进行上厕所锻炼,研究发现在一岁半之前就给孩子练习上厕所的话,孩子经常要到4岁之后才能自己学会大小便。也就是孩子学了两年半的时间才能掌握相关的技能。

但是如果在两岁左右就开始锻炼可能只需要一年就可以独立上厕所。过早给孩子进行把尿,想孩子早点学会自己大小便,那可能是适得其反。

孩子的尿道括约肌和肛门括约肌在二岁前都是不成熟的,把尿就让这两种括约肌长期处于处于松弛的状态,孩子都没有便意和尿意就排了,孩子极少有尿急的感觉非常不利于孩子的自主排尿的训练。

5、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发育

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儿童心理发育三个关键时期,口欲期,肛欲期,性启蒙期。肛欲期一般是1-2岁期间,这时候孩子对于大便从肛门出来,小便从尿道出来这件事非常好奇,而且孩子非常享受憋屎、憋尿的感受,在憋的过程中体验紧张的感觉,拉出来的瞬间,可以体会到快感。

而把尿就明显的破坏孩子的快感,甚至有些家长在把尿时孩子不拉出来还会打骂孩子,这会让孩子以后对自己的一些需求感觉羞耻。并不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也不建议孩子自我保护意识的形成 。

所以不建议太早给孩子把尿。

不把尿几时给孩子进行如厕训练呢?要注意什么?

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建议孩子到1岁半到二岁左右再进行如厕训练会更好。而不同的孩子可能时间早晚有些不太一样。给孩子做如厕训练注意这3点:

1、会说想尿尿才进行如厕训练

孩子要能分辨想上厕所的感觉,并且能够用语言告诉爸爸妈妈,我想尿尿,我想大便,这个时候说明孩子已经知道了,上厕所之前自己会有一个什么样的感觉。

有一些孩子是不愿意再用尿不湿了,这时候也可以进行如厕训练了。

2、克服惰性,慢慢来

克服孩子反抗的心理,有些孩子懒得上厕所,渴望独立但是又怕麻烦。

最刚开始的时候,可以让孩子习惯坐便器,告诉他坐便器是干嘛的,可以让孩子在坐便器里面玩,当孩子愿意坐坐便器的话,可以取下尿布,尝试的让孩子在坐便器里面大小便,当孩子完成了一次坐便器上的大小便,给孩子相应的鼓励。

3、可能会有反复

孩子的进行如厕训练时可能会在反复,比如时不时会拉在裤子上,不要打骂孩子,告诉孩子没事,把裤子换下来洗就可以了,教育孩子以后动作快一些脱裤子到坐便器上拉。

话题:你家孩子有把尿吗?

我是菁妈,一个女孩的妈妈,母婴行业培训师,多平台原创作者,混迹育儿界的医师,药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为上千家长提供育儿咨询。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

菁妈育儿


您好,这个问题由儿科医生赵继明来回答!期待您的关注!

给孩子把尿最好在一岁以后,年龄小的孩子最好不要进行把尿。

宝宝不宜过早的把尿,过早的把尿有很多危害。

1、易导致婴儿脱肛

婴儿的括约肌,肛门括约肌要在3岁左右才能完全发育成熟,所以,太早把尿容易导致宝宝脱肛。 1岁前,与其说把尿是训练孩子,还不如说是训练家长找到孩子比较容易排尿的时间,比如吃奶后5--15分钟,宝宝睡醒后。

2、会导致宝宝不能自主排尿

失败的排尿训练在1岁前有很多,后果是孩子完全不知道根据便意排尿,只知道根据“把尿”这个动作来反射性排尿,而不是生理性的需求了。

3、容易导致成年痔疮

对1岁以下的孩子进行把尿训练,加上自身控制肛门括约肌的韧带相对松弛,非常容易造成直肠黏膜经肛门突出的现象,俗称就是脱肛。 脱肛又会造成婴儿排便时部分梗阻,增加排便费力程度,这又容易引发肛裂。

所以,家长不宜给孩子过早的把尿,会给宝宝造成许多危害,可以在孩子1岁半以后开始把尿。希望我的回答对各位家长有所帮助!


儿科医生赵继明


过早把尿易引发脱肛。众所周知,新生宝宝的身体尚未发育完全,尤其是颈椎、脊椎都很软,还不够结实。所以,宝宝三个月前,枕头枕太高、枕着家长手臂睡觉、长时间竖抱、让宝宝过早站立都是不利于宝宝颈椎、脊椎生长发育的。而把尿则更容易发生危险!

同时,把尿成习惯后,会导致孩子没尿也要憋出点尿,有尿却不会自己尿,从而导致括约肌受到影响,易引发痔疮和脱肛。建议宝宝一岁以后再把尿,前期可以使用纸尿裤解决。

除了把尿,还有很多育儿的陋习妈妈一定要规避。

一、剪睫毛

剪睫毛可以让睫毛变长?错!眼部感染的危害正在靠近!

人的睫毛不仅仅是为了美观,它的主要作用就是保护眼睛不受灰尘和强烈光线的刺激。而且,睫毛本身就有一个新陈代谢的周期,就像头发一样会掉,也会长,所以,剪睫毛不但不会使睫毛变长、变翘、变浓密,反而会因为失去睫毛的保护屏障,增加感染眼部疾病的几率,从而有可能引发宝宝的各种眼疾。而新长出来的睫毛比较短且比较硬,会刺激到宝宝的眼球、结膜和角膜,会让新生儿产生怕光、流泪、眼睑痉挛等异常症状,严重者还会继发眼部感染。所以父母完全没有必要给新生宝宝剪睫毛。

二、绑腿

绑腿会影响髋关节发育,婴幼儿时期,宝宝四肢处于蜷曲状是宝宝的正常生理现象,随着宝宝生长发育,这种情况均会慢慢消失的。而老人们常说的O型腿,是由于过早站立、佝偻病等因素引起的,主要跟后期护理不当有关系。

想用“绑腿”、“蜡烛包”预防罗圈腿、塑腿型的做法是错误的!这种方法不仅不能预防罗圈腿,反而会影响宝宝髋关节发育,以及宝宝四肢的血液循环,绑的过紧甚至可能面临截肢的风险。

三、开裆裤

特别是在乡下,经常看到很多宝宝穿着开裆裤到处跑,有时候也不注意卫生,随地就坐下来玩了。殊不知,长期穿开裆裤可能导致宝宝的私处被细菌侵袭、被外界损伤、容易被蚊虫叮咬、隐私意识薄弱、出现交叉感染以及情感交叉综合症等问题。

穿开裆裤需要这样做:

① 不在室外穿,在家穿时也要保证家中的卫生与清洁,避免宝宝随地玩耍,不注意清洁;

② 穿完开裆裤一定要及时地用温水清洗宝宝的私处;

③ 在宝宝未满一周岁时可以穿开裆裤,但要与尿布或纸尿裤配合使用。

四、剃光头

很多地方都有剃满月头的习俗,也有很多人认为,常给宝宝剃光头,可以让宝宝的头发更黑更浓密。事实上,头发的多少、粗细和颜色主要取决于遗传营养和身体健康状况等多种因素,与剃不剃胎毛和理发的频率没有任何关系。

宝宝的皮肤薄、嫩、抵抗力弱,剃刮不止容易损伤皮肤,引起皮肤感染,还可能破坏毛囊,导致长不出头发。所以,不要给宝宝剃光头!理发没问题,但千万不要刮光。

五、宝宝发烧不能立即服用退烧药

某种意义上发烧不一定就是坏事,因为低烧不但不会对人体造成太大威胁,还能提高宝宝的抵抗力,使病菌变弱,有利于战胜炎症。

假如宝宝一发热家长就立即喂退烧药,将会减弱今后宝宝对抗疾病的能力。所以,只要单纯体温不超过38.5度,不要急着吃药,先给宝宝进行物理降温退热,同时注意给宝宝多喝水,预防脱水现象。

如果宝宝发烧超过3天,并出现哭闹不停、反应差、高烧不退或高热惊厥,同时合并频繁呕吐、意识不清等症状时,应尽快就医,不得耽误病情。

    六、塑料奶瓶长期使用

    塑料奶瓶使用时间不得超过3个月。目前市面上的塑料奶瓶分为:PP、PC、PPSU、PES等材质,其中PC材质的奶瓶遇高温会释放出双酚A。其余材质的奶瓶,只要保证是正规厂家生产,正确使用,一般不会释放双酚A。但是,再好的材质长期使用后,经过高温、奶粉残渍的腐蚀、清洗消毒,都会有一定的损耗,谁也不能保证就一定不会释放双酚A。为了宝宝的安全起见,建议每3个月更换一次塑料奶瓶。

      松达妈妈提醒,提倡科学育儿,为宝宝成长护航,给宝宝一个快乐童年。


      松达妈妈


      大家好,我是川妈,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我一直觉得“尿不湿”是“育婴界”的最重大发明,它成功的解决了妈妈们每天要花很多时间去面对的屎尿问题。但是在老一辈人的眼中,总觉得尿不湿浪费钱,而且不通气,会让孩子红屁屁,孩子应该从小把尿,养成不尿床的习惯。

      孩子到底需不需要把尿,为什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儿科教授王玉玮曾说:婴儿的尿道括约肌、肛门括约肌要在3岁左右才能完全发育成熟,而这些是人控制排便排尿重要器官。所以在尿道括约肌、肛门括约肌没有发育好之前,孩子是没有能力和意识控制排尿。这时如果过早的给孩子把尿,不仅不能帮孩子更早建立自主排尿功能,反而有害无益。

      1、过早把尿,孩子的括约肌得不到锻炼,容易易尿频尿急。

      家长按照自己的节奏,频繁地给孩子把尿,孩子会被大人的把尿指令产生条件反射而尿,这样不是膀胱充盈刺激括约肌刺,大脑如律收信息指挥而尿。由于没有刺激括约肌的经历,膀胱括约肌就得不到锻炼,大脑也无法参与进来,所以孩子从少缺乏这一连动反应训练,反倒是更不容易学会自己控制尿。而且由于把尿不容易掌握时机,把尿时间长了,孩子的肛门周围压力加大,会对娇嫩的肛门括约肌造成损伤。

      2、过早把尿,对孩子的脊椎发育不好

      由新生儿的脊柱是直的,一般三个月后才会抬头,学会抬头后颈椎前凸,形成了第一个弯曲;六个月才会坐,自己会坐后胸椎后凸,脊柱形成第二个弯曲;等到会走路时,腰椎前凸脊柱形成了第三个弯曲,这样才形成了人脊柱的自然弯曲。但是这个时期把尿,是没有按照孩子的脊椎生长规律,人为的改变其角度,加上孩子这个时期比较软,受力差,如果把尿姿势的不正确,会增加骨骼发育不良的风险,发生脊柱侧弯、受伤等情况,这将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健康。

      3、过早把尿,对婴儿髋关节的发育不好,还易造成婴儿肛裂、脱肛等现象

      现在著名的儿科专家崔玉涛也曾说过:婴儿本身控制肛门括约肌的韧带比较娇嫩、松弛,过早、过频繁把屎尿,使得婴儿不懂得用力或频繁用力,是特别容易造成直肠黏膜经肛门突出,也就是常说的脱肛。脱肛又会造成婴儿排便时受阻,增加排便难度,这时就容易引发肛裂。

      川妈小结:不要过早的给孩子把尿,孩子一岁半以后,大人白天是可以训练孩子自己到小马桶去尿,智力发育正常的孩子到了三岁后完全可以自主把控大小便了。


      该怎样训练孩子自己大小便呢?

      孩子到了一岁半以后,可以自如掌握的站、走、蹲、坐这些动作,这说明他们的肌肉、神经己经发育到了可以受大脑指令,受大脑控制的阶段,加之宝宝也能听懂大人的语言指示,这个时候可以训练孩子大小便。

      1、一般孩子到了一岁半时,白天在醒着时,孩子会觉得尿在身上不舒服或是在玩的过程有尿急的表现,这就到了给孩子训练自己拉尿的时候了。首先让孩子在白天戒掉尿不湿。

      2、可以给孩子买个专用小马桶,然后每次要尿时就带孩子去小马桶里尿,刚开始可能有的孩子会拒绝,不过没关系,只要孩子能主动说要尿,就说明大脑己经可以接受有尿的信号了。可以让自己孩子选择到哪里尿,并且及时表扬,让孩子建立自信心和成就感。

      3、白天成功戒掉尿不湿后,再来试着晚上戒,训练孩子自己大小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切不可急于求成。切不可打骂或讽刺孩子尿床之类的,或是跟其他孩子作对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