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9 諸子百家:莊子及其學說

莊子即莊周,戰國宋國人,與孟子、惠子同時代。莊子生活極為貧困,曾向河長去借米,是一個吃了上頓沒下頓的人。還有一次,他去見魏惠王,居然穿的是滿是打補丁的衣服。

諸子百家:莊子及其學說

我們想理解莊子學說和莊子形象的關鍵在於下面兩點。


一,莊子以自己的人生,踐行老子反文明的傾向和落實。


二,以文學寓言的方式,弘揚老子學說的道義哲論。這是理解莊子的關鍵。


莊子的書分內篇、外篇、雜篇。一般學者認為,內篇才是莊子親筆,而外篇雜篇都是偽託。當然,也有學者認為內篇才是漢代的委書,是偽託。外篇更具有道家哲思,眾說紛紜,不能定考。

莊子的老師是誰,我們搞不清楚。有人一句莊子在外篇和雜篇中把列子叫子列子,我前面講過“子”,第一個“子”是老師的意思,所以有人認為莊子的老師就是列子。


韓愈認為老子在外篇中有一篇文章叫田子方,而田子方是一個儒者,儒分為八的一方。所以,韓愈就認為莊子的老師是田子方。郭沫若認為莊子特別推崇孔子和顏淵。因此,他認為莊子是顏史之儒的弟子。我們從這一段話裡可以看出儒家、墨家、道家到莊子其實都是老子後學,都是老子的弟子。


莊子這個人,他的學說總框架總格調,一言以蔽之,反文明傾向。

諸子百家:莊子及其學說

反文明傾向是老子學說的核心,而莊子的學說以人生實踐和寓言文學表達反文明傾向。因此,莊子對文明社會現實極為不滿,非常憤懣。他譏嘲文明社會,說:“竊國者侯,竊鉤者誅。”說一個賊把國家都竊有了,結果他是王侯,一個普通小偷偷了一個鐵鉤或者腰帶,把他就殺了。


然後,他認為人生就是贅疣,就是疔瘡,就是疽、癰。他對人生看得極差,他認為文明社會的人生根本不值得過。莊子學說表現出極為達觀的狀態,他原話講:“至德之世”,就是最好的世道,“同與禽獸居,族與萬物並。”就是我跟萬物契合在一起,我跟禽獸契合在一起。這是典型的反文明觀的表達。

所以,理解莊子的學說,一定要理解莊子反文明傾向,並且把自己放在文明社會邊緣,實踐自己的人生,追究文明社會的破綻。這就是莊子學說和莊子形象的基本特徵。



下面,讓我們來看一下莊子的一些事蹟。


《莊子秋水篇》中有這樣一段記載,說“莊子釣於濮水”,就是他在濮水這個地方釣魚,“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願以境內累矣。”他在那釣魚,結果楚王派了兩個使者去見他,請他,說願意把楚國委託給他,意思就是說請他當楚國宰相。“莊子持竿不顧”,手裡拿著魚竿,連看對方一眼都不看,然後“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他說,我聽說你們楚國有一個神龜,你們的國王拿絲巾和非常精緻的盒子,把它包裹起來,裝起來掛在廟堂之上祭祀它。

諸子百家:莊子及其學說

他說“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寧其生而曳尾於塗中乎?”他問這兩個人,他說你說這個烏龜是願意把自己的屍體掛在那兒,享受神一般的待遇,還是願意活著,哪怕在泥水裡搖著尾巴。結果這兩個大臣說,“寧生而曳尾於塗中。”說這個烏龜當然願意哪怕活在泥水之中。“莊子曰:‘往矣,吾將曳尾於塗中。”你回去吧!我就是那個想活在泥水裡爬行的烏龜。


大家想想,莊子生活極為貧困,貧困到了吃了上頓沒下頓的程度。要是一般人,這個時候別說讓他做宰相,就是讓他做一個守門人,他都願意,是不是?可莊子卻不是這樣的。


從這裡可以看出,莊子這個人是何其豁達,何其超然!這才是真正的達人!他已經貧困到那種程度,宰相之職,而且是別人來請不用他求,他竟然持竿不顧,連對方看都不看一眼。我們可以由此看出,莊子的狀態和莊子的超然於世的一個生活方式。

諸子百家:莊子及其學說


我們再看,莊子在《秋水篇》中又講一個故事,說“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惠子這個人跟莊子不同,莊子是邊緣社會的,惠子是熱衷於進入社會求功名的。所以,惠子曾經被梁惠王請去在魏國做個宰相。惠子做宰相期間,莊子以朋友身份去見惠子,結果惠子怕莊子是爭奪相位來了,“於是,搜於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鵷鶵”,也就是鳳凰。“子知之乎?”

說南方有一種鳥叫鳳凰,你知道嗎?說這種鳥“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說這種鳥非常高貴,它不是梧桐,它都不落,不是精製食品它都不吃,不是礦泉水它都不喝。然後,莊子接著講,說“於是鴟得腐鼠”,“鴟”就是貓頭鷹。大家知道貓頭鷹是吃老鼠的,而且一隻老鼠死了,屍體腐爛了,貓頭鷹都吃。他說一隻貓頭鷹看到一隻腐鼠,然後鵷鶵也就是鳳凰從它頭上飛過,它以為鳳凰要搶它的那個死老鼠,揚起頭來嚇唬鳳凰。然後他說,“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大家聽聽。這就是莊子的狀態。相比於惠子,莊子實在是太超然了。

我們看一看,莊子的這份超然從哪來?一般人會認為我超然,是因為我不求你,我生活富足,要知道莊子可不是那種情況。莊子生活困頓,困頓到什麼程度?

“莊子家貧,故往貸粟於監河候”,就沒米吃了。粟是小米。於是到監河侯一個很小的河長的官那去見你。“監河侯曰:‘諾,我將得邑金,將貸子三百金,可乎?”這個監河侯給莊子說,說我將要收地租了,我如果收了地租,我一次再給你300金,這是個很大的量。實際上這個監河侯不肯給他借米胡找理由而已。


“莊子忿然作色,曰:周昨來,”我莊周昨天到你這兒來,“有中道而呼者,”聽見路中間有叫喊聲。“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我看了一下,是車轍中一個水窪裡面有一條魚。莊子就說他問這條魚,說“鮒魚,來!子何為者邪?”你為什麼會在這個地方呢?


這條魚給莊子講,說“我,東海之波臣也”,說我是東海龍王的大臣,或者是東海龍王之子,說“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你能不能找一瓢水,把我救下。


莊子講,說“諾!我且南遊吳、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說我到中國最南邊吳越之地,然後以那個最東南邊的那個西江之水來救你,你看好不好?

這個魚“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與”,我失掉了我正常在江河中的狀態,“我無所處,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只要有一斗的水,就把我救活了。


“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於枯魚之肆!”,你說這話還不如到那個魚市裡面去找我的屍首去。


大家注意這段話說明,莊子非常窮困,吃了上頓沒下頓,竟然去找人借米。而且,即使去借米都不給你直接說事,跟你爭論都是給你講寓言故事。所以,莊子的文章文學性極強。莊子的生活狀態是非常困頓的。在《山木篇》中,有一段說莊子穿著大補丁衣服去見魏惠王,然後魏惠王就問莊子,說“何先生之憊邪”。說你怎麼這麼狼狽?莊子說“貧也,非憊也”,說我不是狼狽,是我實在是太貧困了!莊子說什麼叫“憊”?他說所謂“憊”實際上是指他是拿一個猴子叫騰猿之喻,拿一個不斷跳騰的猴子來做比喻。


他說猴子在一片正常的樹林中騰跳挪移非常靈活,但是如果你把一隻猴子或者一隻猿扔在荊棘叢生帶刺的那個植物密林中,這個猴子就會肌肉緊張,肌肉強直,根本沒法正常活動。他說,“今處昏上亂相之間,而欲無憊,奚可得邪?”他說今天的文明社會就相當於荊棘叢生的那個地帶,你想在這裡不狼狽,能跳騰自如,這怎麼可能呢?我們從這段話裡可以看出兩點。

諸子百家:莊子及其學說

第一,莊子非常窮困,前去見國王這樣重大的交際穿的都是打補丁衣服。


第二,反文明傾向。他認為文明社會就是荊棘叢生之地,任何有能耐有思想的人,這個社會是不能容留的,你是不能施展自己的。這就是莊子。我們從這些裡面可以看出莊子的處境。我們從前面可以看出莊子的豁達,處境極為不佳,卻絕不進入文明社會的誘惑,這是非常難以做到的。

可見莊子行老子反文明意緒。在人生上,在實踐上,在思想上,在文學表達上都做到極為徹底又極為精彩的程度。那麼大家都很熟悉,莊子妻子死了,莊子鼓盆而歌這個故事。


莊子妻子死了,惠子就去給莊子妻子弔喪,結果發現莊子把一個瓦盆扣在地上,敲著瓦盆唱歌。惠子就批評莊子,說你也太不像話了。你老婆陪了你一生,為你生孩子,相夫教子,受盡辛勞晚年喪命。你不但不悲哀,你反而鼓盆而歌也太不近乎人情了。莊子怎麼回答呢?莊子說最初我也很悲傷,也想嚎來著,但是我突然一想,這世上原沒有我的妻子,她是道形成氣,氣又形成形,形才出了我的妻。我的妻今天又回到道回到氣,回到天地之間,回到她的本源,而我卻在坐在這裡大哭大嚎,豈不顯得很荒唐嗎?因此鼓盆而歌寬歡呼她歸道。

諸子百家:莊子及其學說


我們聽了這段話,多少也就能夠理解莊子的道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