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投資市場上“窮人在搏命,富人求穩定”,你認為對嗎?

瑪法蓮


任何時代都有窮人與富人之分,有些富人是富二代,富三代,有些富人利用自己拼搏努力站在了富人的行列。

好多人都認為資本市場掙錢容易,尤其是當你附近的人們都殺進股市的時候,恰恰是投資者該退場的最好時機,而在某些人眼裡成了進入股市的成熟時機。一輪一輪的股市風雲,有些人憑藉自己的辛苦研究獲得了財務自由,有些人依靠追漲殺跌每天炒的不亦樂乎,有些人聽信人云亦云追風買入,最終成為韭菜中的一員。

越是資金有限的窮人越想通過資本市場在短時間內獲得豐厚利潤,希望拜託辛勤工作的命運。這些窮人比任何人都想短時間內輕鬆發大財,獲得暴利。即便他們有幸獲得了十倍幾十倍的收益,他們也不一定知道自己到底為何獲利,便開始了自己股市風雲的吹噓生涯。對於有些窮人,投資猶如拼命說的一點也不錯。俗話說,光腳的不怕穿鞋的,都這麼窮了,只能拼命一搏了,於是,他們踏上了一條韭菜的不歸之路。

而對於有些在股海沉浮多年的富人,他們深知股市遠遠沒有表面上看待的那麼風輕雲淡。市場上有激進的投資者,有年紀大的投資者,但卻沒有又老又激進的投資者。富人在資本市場上更懂得將自己的資金分散投資於不同風險的產品,而將其中一小部分用於高風險投資。將自己的投資組成投資組合,在收益還可以的條件下,使其風險降至最低。

而對於我們普通窮人,則無法瞭解富人思維。所處的階層不同,便阻礙了我們的思維。


明月說財經


投資市場上“窮人在搏命,富人求穩定",是有道理的。

A股市場大概1.47億股民,其中50萬以上的,大概只有300萬人,佔比達到98%。在98%佔比為散戶的市場,投機氛圍很濃。他們中大部分人的目標,就是想”一夜暴富“,想投資的資金短時間內快速增值,甚至能取得翻倍甚至十倍的收益。其中有些人,自有資金不夠,就到場外配資,利用槓桿進入投資市場,有的配資槓桿能夠達到10倍,在股票市場,一個跌停就能夠暴倉,這不是玩命又是什麼呢?

相對而言,富人首要的是在保住本金的基礎上獲取穩定收益。他們知道,虧損50%需要盈利100%才能回本的殘酷,寧願放棄高風險高收益品種,而選擇穩健而收益不太高的投資標的。100萬,年6%就有6萬年收入,如果300萬,就有18萬收入,這已經超過了很多大中型城市的工資收入。巴菲特年化收益才18%多,但是在複利作用下,成為世界首富。這就是時間的價值,而很多”窮人“是不相信複利的力量。

如果從去年9月開始每週定投滬深300指數基金,到今年高點,贏利完全跑過指數。當然,這個定投時間太短。按照歷史統計,如果定投25年以上指數類基金,年化收益率可以達到12%以上,如果每個月定投1000元,那30年後,本金收益各可以達3243511.28 元。如果現在只有30歲的你,如此堅持下去,是不是到退休的時候,會有一筆豐厚的收入保障呢?

不管錢多錢少,還是穩健第一,一口吃個胖子,還是要不得的。

謝謝閱讀,謝謝點贊,請在評論區發表您的見解,或者關注後私聊。


投資悟道


我理解,這說的是一種投資理念:小資金靠賭,大資金靠管理。

小資金靠賭

小資金,以1萬塊錢為例,如果保持年化20%(這已經是接近巴菲特的神了,在國內所有的公募基金裡面連續10年保持20%的收益的話,可以排在前三)的收益,以複利計算,那麼10年後是6.19萬,20年後38.34萬,有卵用?

如果滿倉加槓桿,豪賭一下,一年翻個10倍幹到10萬,再一年翻20倍幹到200萬,運氣更好的還有可能更多,這個金錢在國內不少城市可以到中產了。當然這個難度很大,但是也不是沒有哦。

林廣袤,江湖人稱“濃湯野人”,國內期貨界的傳奇人物。2萬八千元本金,一個月時間到了15萬,又用了半年時間幹到600萬,2010年600萬滿倉棉花,持倉3萬手賺220倍到13億,然後反手做空用一億賺了7個億,完成了從2.8萬到20億的傳奇交易。

小資金之所以要賭,是因為如果你不賭,那麼你還是永無翻身之日,如果你賭成功了,那麼就飛黃騰達,如果賭輸了,大不了重頭再來,沒什麼可惜的。

大資金靠管理

大資金,不能賭,是以為你輸不起。如果虧20%,那麼回本就需要賺25%;如果虧50%,那麼回本就需要賺100%;如果虧80%,那麼回本就需要賺400%。虧錢的難度和賺錢的難度不可同日而語,“虧錢如拉稀,賺錢如吃屎”,話糙理不糙。

這個時候,你需要做的是保持平穩收益,限制虧損風險。1個億的資金,即便只有年化5%的利息,也有500萬了,夠一家人吃喝拉撒了。

大資金一般做的就是資金配置,房子,股票,保險,債券,黃金等都配置一點,不管在任何經濟環境下,都能保證自己不至於產生大的虧損。這和橋水旗下的“全天候”策略有異曲同工之妙。


凡事金融


窮人搏命,富人求穩。在我看來,這是大勢所趨。為什麼這麼說?

首先來說說“窮人搏命”,窮人之所以搏命很多情況下是為生活所迫。他們沒有富人那樣雄厚的物質基礎,不用工作光靠利息就可以養活自己,他們必須拼命去賺錢來養家餬口。


就拿那些從事高空作業的施工人員,他們也怕危險,但是,他們更怕窮困潦倒,低聲下氣去借錢。

所以說,與其說是窮人選擇搏命的生活方式,還不如說是搏命生活選擇他們,面對通貨膨脹的今天,入不敷出的他們唯有拼命工作求生存。

再來說說“富人求穩”,因為他們有足夠的物質基礎,可以讓他們擺脫生活的束縛。他們無需再省吃儉用的去拼命攢錢,他們追求的是生活的穩定,自由自在的過好每一天。所以,他們會盡量避免起伏不定的生活方式。


就拿投資來說,窮人喜歡投資高風險的股票、期貨等項目,因為他們渴望一夜暴富,但是,富人往往會選擇諸如銀行理財等低風險項目,他們只需要平穩發展下去,沒必要冒著資產縮水的風險去投資高風險項目。

綜上所述,“窮人搏命,富人求穩”是生活所驅。


小斌哥聊史


這句話看起來相是說,窮人和富人有不同的風險偏好,窮人喜歡搏命,而富人更追求穩定。但是在我看來,這句話應該反著理解,在投資理財之中,求穩定讓人變富,而忽視風險搏命的人,永遠會是窮人。

2017年,股民跳樓的新聞不少,他們在股市中撬槓杆,沒想到,股市行情就像孩子的臉,說變就變,股市斷然下跌,而撬動槓桿的人,轉眼就“血本無歸”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財富夢想,幻想著變得更為富有,但是“搏命”式的投資,不僅不會讓你美夢成真,而且可能讓你萬劫不復。

01 來自巴菲特的提問

股神巴菲特曾經問過這樣一個問題,如果給你一把槍,這把槍能夠裝1千發子彈,但是我們只在槍裡裝一發子彈,把槍對準太陽穴,扣動扳機,有千分之一的概率會死,給多少錢你會願意扣動扳機?

一百萬?一千萬?還是一個億?巴菲特的答案非常肯定,給多少錢也不不能扣動扳機。雖然死亡的概率只有千分之一,但是萬一真的命中了,拿著錢還有什麼用呢?

投資市場也是一樣的。很多看似誘人的投資機會的背後,恰恰是萬丈深淵,或許這個機會可能會讓你暴富,但是隻要它有讓你“萬劫不復”的可能,你就一定不能去“搏命”。

因為哪怕這個可能性很小,一旦發生,卻是致命的。

02 越是貧窮,越不應該在投資市場“搏命”

也許有人會說,我的底子薄、本金少,我是窮人,不博一下怎麼有可能變富呢?我反而要說,正是因為你是窮人,你更不應該在投資市場“搏命”。

  • 第一,抗風險能力差。收益和風險永遠是一體兩面的,多高的收益,同時意味著多大的風險,而窮人的資產安全更脆弱,一旦出現本金損失,會直接影響正常生活。


有的富人隨便提一個小目標,就是一個億,但是你要知道,相對他的資產總量,這樣的預期收益並不算太高。而窮人則不同,不要說一個億,我們虧了一萬塊,都有可能會“無米下炊”。

富人抗風險的能力強,哪怕這一筆投資失敗了,還有別的投資可以把錢賺回來,而我們,如果在投資市場上搏命,堵上所有身家,一旦失敗,就再也沒有翻身的可能。

  • 第二,“搏命”讓人失去理智,容易導致投資中昏招迭出。投資理財需要的是技術和方法,而不是靠“孤勇”,從來沒聽說誰的膽子大,敢於搏命,所以能夠長久穩定盈利的。

恰恰相反,如果你在投資中“搏命”,每次投資都不顧風險壓上所有的本金,你反而容易不理性。看到股票上漲了,你會擔心股價高崖跳水,看到股票跌了,你也沒錢補倉、甚至會被爆倉。

投資理財上的成功,靠得是一個又一個正確的投資決策,而做決策需要理性、需要判斷力。我們步子邁得穩,心態才能好,才更有可能做出理性決策。

  • 第三,每個偉大都有一個微不足道的開始。哪怕現在很窮,再小的錢也是未來財富的種子。

投資理財市場,“活得久”永遠比“賺得多”重要,只有你活下來了,能夠一直在遊戲桌上,才有可能遇見更好地投資機會,而你死了,之後的機會也就再也與你無關了。

富人是怎麼變成富人的?富人靠的是長久的在“投資”,長久地做穩健的、正確的“投資決策”,而不是搏命式的“一夜暴富”。

只要你活得夠久,每個人都大概率能得到致富的機會,或許不是大富大貴,但是在投資市場上,穩健的求個溫飽,還是可以做到的。相反,拿命去賭,這樣的投資,真的有可能要了你的命。

03 “防爆倉”才是投資中最重要的原則

美國曾經有一家很有名的資本管理公司,叫做長期資本,公司老闆是梅里韋瑟,他被譽為華爾街債券套利之父。

這家公司裡,人才雲集,有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有美國財政部前副部長以及美聯儲副主席,還有所羅門兄弟債券交易主管。集齊這樣的團隊,梅里韋瑟準備在資本市場大展拳腳。1994年,長期資本剛成立,就募集了12.5億美元,創下了紀錄。

為了基金業績,長期資本使用了極大的槓桿,據說這些槓桿率經常在300%到10000%之間。基金前幾年投資回報率也不負眾望,分別達到28.5%、42.8%、40.8%,當時,長期資本基金被稱為國際四大“對沖基金”之一。

然而,這樣“搏命”式的投資並沒有持續太久,1998年8月,俄羅斯發生債務危機,俄羅斯國債下跌嚴重,長期資本認為,俄羅斯作為大國,國債違約的概率微乎其微,因此大舉加槓桿買入。

沒想到,這個小概率時間真的發生了,8月俄羅斯宣佈國債違約,市場應聲大跌,長期資本幾乎被平倉,在數週內損失了90%的資本,接近徹底破產。

你看,不僅是窮人,哪怕是富人陷入“搏命”式投資的陷阱,同樣容易萬劫不復。

投資最大的秘訣就是活下來。不是勝者為王,而是剩者為王。“防爆倉”才是投資中最重要的原則,只要本金還在,你就還有機會,但是如果你爆掉了,想再殺回來,那是相當地艱難。

以上是我的一點看法,希望對你有幫助,也歡迎在留言區一起探討。


我是正好,專注小白理財的80後巨蟹男,請關注@正好的理財筆記,和我一起慢慢變富。碼字很辛苦,新手求祝福,請您點個贊!

正好的理財筆記


啊投資市場上“窮人在搏命,富人求穩定",是有道理的。

A股市場大概1.47億股民,98%佔比為散戶的市場,投機氛圍很濃。他們中大部分人的目標,就是想”一夜暴富“,想投資的資金短時間內快速增值,甚至能取得翻倍甚至十倍的收益。其中有些人,自有資金不夠,就到場外配資,利用槓桿進入投資市場,有的配資槓桿能夠達到10倍,在股票市場,一個跌停就能夠暴倉,這不是玩命又是什麼呢?

相對而言,富人首要的是在保住本金的基礎上獲取穩定收益。他們知道,虧損50%需要盈利100%才能回本的殘酷,寧願放棄高風險高收益品種,而選擇穩健而收益不太高的投資標的。100萬,年6%就有6萬年收入,如果300萬,就有18萬收入,這已經超過了很多大中型城市的工資收入。巴菲特年化收益才18%多,但是在複利作用下,成為世界首富。這就是時間的價值,而很多”窮人“是不相信複利的力量。

不管錢多錢少,還是穩健第一,一口吃個胖子,還是要不得的。

喜歡本回答,請關注,點贊,評論,謝謝


匯市飛翔


對於資本市場上“窮人在搏命,富人在求穩”這個觀點,浮雲君還是基本認同的。


即便不是窮人,就以我們這些普通人來說,進入股市參與買賣也好、投資基金也罷,目的其實都是為了實現較為豐厚的盈利,或是為了改變命運,或是為了階級跨越,大家都想借助股市這個“大熔爐”,來實現自己“不勞而獲”的美夢


舉個簡單的例子,事情背後的真相就一目瞭然了。


(1)窮人:擁有一萬的資本去參與投資,一年獲得了 20% 的收益率,達到了股神巴菲特的平均年化收益,但是由於本金只有一萬,盈利也才 2000 元......


(2)富人:擁有一個億,也同樣去參與資本市場的投資,即便他只實現了年化 5% 的收益,但是由於巨大的基數擺在那裡,一年賺的的利潤能夠達到 500 萬



窮人,不得不“搏命”


對於廣大的窮人和普通人群體來說,由於本金太少,即便獲得了不菲的投資回報率,收益依舊是少的可憐,對於生活的改善起不了太大作用。尤其是在房價、物價遭遇大幅度飛漲的當下,這種矛盾尤其突出。


所以,窮人和普通人為了更高的收益,不得不“刀口舔血”,去搏命呀!


大部分人所謂的投資,其實都是在“投機”,妄想通過理財短時間內實現鉅額的翻倍回報。但是資本市場可並不友善,懷揣的野心越大,往往也會摔得越慘。


所以,很多窮人“搏命”的結果,往往也並不樂觀。



富人,遊刃有餘


就如同上述浮雲君舉的例子,富人擁有一個億,即便是收益率很低,但是由於巨大的存款基數擺在那裡,所以仍舊能夠獲得不菲的收益。


一個億 ,5% 的年化收入就是 500 萬吶! 對於很多普通人來說,或許一輩子都賺不到如此體量的財富!


所以,對於富人來說,投資的確只要企穩就好了,即便是存在銀行選擇「私人銀行」服務,一年的收益都會非常可觀。(私人銀行服務一般年利率都在 8% 上下。)




總結


或許,這個世界對於窮人來說並不友善。


但是現狀就是這樣,想要改變當下的困局和窘境,還是得依靠自己的努力,鹹魚翻身才行呀!


浮雲財經觀


窮人本金少,家底薄,指望在投資市場一夜暴富,徹底改變命運。他們缺乏必要的投資知識,風險意識極差,甚至加槓桿,因此常常是在搏命。

反觀富人,他們有殷實的家底,用於投資的資金只佔其總資產的一部分,他們已經過上了小康富足的生活,不想失去現在的一切,因而有一定的風險意識,因此富人一般求穩定。

這種現象是一種普遍情況,但也不是絕對的。同樣也存在部分窮人安於現狀求穩定,而部分富人繼續傾其所有冒險投資的情況。


惠眾財


“窮人在搏命,富人求穩定”,這句話運用在投資市場上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完全正確。

富人

富人因為自己的本金非常龐大,所以不會單一地選擇某一種投資方式,而是科學配置資金。以股市為例,如果富人把所有的資金都投進股市中,那麼就要面多巨大的風險,很容易讓自己的財富損失。所以富人不會做沒有把握的事情,並不會急於增加財富,而是希望穩定增加。即使是選擇低風險的理財,也一樣會比普通人的小資金要有優勢,能夠獲得更高的收益。如果既投資低風險理財,同時又投資中高風險理財,那麼會更科學、更穩定。

當然也不乏絕大部分資金都投資於高風險產品上的情況,例如股神巴菲特在股市上的事蹟。因為資金較大,所以會影響到股票的波動,建倉和了結都會受影響,因此不能像散戶一樣快進快出,追求短期高收益。即使巴菲特每年的收益也僅在20%左右,但這已經足夠了,在龐大的財富基礎上,只要增長一點點就是邁出了一大步。

窮人

窮人在搏命,主要是因為普通人的初始資金並不大,所以不能像富人那樣投資低風險理財也能獲得豐厚的收益。資金不大在某種視角下是處於劣勢的,例如去投資貨幣基金,現在的年化收益僅在2.5%左右,一年下來也不會有多少錢。所以普通人多數會選擇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方式,還是以股市為例,普通人放棄了價值投資、長期投資,轉而青睞短線交易、全倉交易,快速獲得高盈利。

其實這種方式反而會令普通人陷入誤區,導致越來越窮。因為過激的投資方式,無端端增加了投資風險,所以本應該謹慎的時候,卻忽略了風險。“搏命”成功的幾率本來就很小,所以成功的人並不多。

富人以錢賺錢更加簡單,本金大佔有絕對的優勢,穩定的投資已經足夠。窮人在搏命,反而做錯了,最終只會越來越窮。投資其實與本金沒有太大的關係,最重要的是穩定的方式,貪婪只會讓自己陷入誤區。


商界書生


這句話有一定道理。

有一些窮人為了致富願意冒更大的風險。比如在上百米高空中清洗窗戶,揹人攀登喜馬拉雅等。這些高風險的事情富人極少有願意做的。絕大多數都是窮人為了較高的收入去冒風險賺錢。

在金融市場上也是如此。普通人由於資金少,所以其中大多數人的操作風格較為激進。一般都是全倉進全倉出並且頻繁交易,有的人甚至還融資炒股票。這種高風險的投資策略,非常容易導致很高的投資風險。所以我們事實上也看到了股市上賺錢的散戶也就十分之一。絕大多數散戶幾十年如一日的在股市中虧損甚至血本無歸。

普通人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但是資金少,所以大多采取了這種搏命式的投資策略。

富人則相反。絕大多數的富人是求穩定。很多富人從來不投資股票,只因為他們認為股票風險太高。

大多數的富人都喜歡投資債券。因為收益雖然比不了股票,但是非常穩定。並且富人的投資一般都是全方位的,比如投資黃金、房產、保險、基金、債券等等。這樣可以有效的分散投資風險,可以使自己的財富穩定增值。

表面上看是資產的多少決定了窮人和富人不同的投資策略。深層次的原因其實是窮人思維與富人思維不同造成的結果。

大多數的窮人都有較強的窮人思維烙印。他們在投資上要麼極端保守,要麼就過於急進。這樣下去很難有好的投資結果。

普通人只有及早學習理財投資知識,不斷思考和實踐才能走出這種投資誤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