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淮陽有什麼地方文化?

納蘭談史


淮陽是一片非常古老的土地。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在《中國地理圖》前言中說:“在5.7億年前至19億年震旦紀期間,中國境內絕大部分是海的情況下,就出現了大片的淮陽古陸。“到了新生代(距今0.65億年前至今)。喜馬拉雅造山運動,河北西部的山地再次抬升,東部繼續下降,黃河從黃土高原帶來的大量泥沙在山前河口一帶形成一些大小不等的衝擊扇,並不斷伸展,逐漸與淮陽丘陵連接,從而形成了現在的豫東平原。

淮陽古縣,地處中原。歷史源遠流長,文化底蘊豐富。古稱陳州,九省通衢,歷史上長期作為南北交通樞紐,而成為豫東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城市。

淮陽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六千年以前。遠古時代的太昊伏羲氏、炎帝神農氏先後定都於宛丘(今平糧臺古城遺址)。伏羲部落由甘肅天水沿黃河南下遷徙至淮陽,在這裡創建了偉大的華夏遠古文明。他畫八卦,分陰陽;作網罟,授漁獵;造土壎,制琴瑟;定姓氏,制嫁娶。以龍紀官,號曰龍師,龍自此為華夏族的圖騰,中華民族始稱龍的傳人。每年的二月二至三月三為期一月的淮陽太昊陵古廟會,是當今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紀念人文初祖伏羲的廟會。

陳國是西周初年武王分封的諸侯國,開國之君為陳胡公。就是在此時,開始大規模修築城池。時至今日,尚保存有城牆遺蹟。陳胡公是中國陳姓、胡姓、田姓、孫姓等姓的始祖。自胡公之後,陳氏後裔名人輩出,開枝散葉,遍佈世界,為人類社會文明發展做出卓越功獻。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華民族文化融合時期。楚國北擴,佔據陳地後,楚文化北上中原。陳地處於楚文化與東夷文化和華夏文化交匯的前沿。公元前278年,楚頃襄王徙都於陳城(又稱郢陳)。這裡一度成為楚國的政治文化中心,楚文化與陳地原有的東夷文化和華夏文化融匯貫通,而形成一種別具一格的新文化——陳楚文化。


曉形樓主人


淮陽現在是周口的一個區,已經完成撤縣設區為淮陽區,淮陽區是羲皇故都,淮陽區文化歷史悠久。

淮陽古時候稱陳州,是咱們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在歷史上淮陽這個地方,曾經三次建國,有五次建都,有中國歷史“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五千年看安陽,八千年看淮陽。”之稱。

當然,在淮陽區擁有很多的名勝文化景點,也是陳風文化發源地,淮陽區太昊伏羲陵、七景八臺、陳楚故城等,還有萬畝龍湖國家溼地公園、陳楚古街等等。

最近淮陽區正在規劃建設古城牆,相信在幾年以後,淮陽區會是另一個樣貌。淮陽現在是周口的一個區,已經完成撤縣設區為淮陽區。





周口新鮮事


相傳說6500年前,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定都淮陽, 帶來了先天八卦和龍圖騰。炎帝神農氏在此嘗百草,開始了中國農業。道教始祖老子生於此地,開始了道家文化。孔子三次來此地,為儒家學說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礎。

李白、李商隱、蘇軾、范仲淹等文壇巨匠都留下了讚美淮陽的名篇佳作。

淮陽有326處名勝古蹟,包括中國十八大名陵之的太昊伏羲陵廟。朱鎔基總理更曾再次題詞“羲皇故都”。淮陽的民間祭祀活動十分盛大,歷經千年而不衰。太昊陵祭祀活動更是作為中國規模最大的民間廟會,成為了我國非物資文化遺產。

據地質學家李四光考證:五億七千萬年前,在中國境內大部分都是海洋的情況下,淮陽古陸就出現了。淮陽是中國古代率先步入農耕社會的地區。是姓氏文化、農耕文化、八卦文化和龍圖騰的發源地,很多人稱:中國的歷史,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六千年看淮陽。


沐橙籽


有句古話說,中國歷史,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五千年看安陽,八千年看淮陽。

歷史上曾三次建國,五次建都。

這裡主要以史前文化為主,擁有三皇五帝的故事傳說,國家旅遊局把這裡定義為“全國尋根朝祖旅遊線”,“孔子周遊列國旅遊線”。

思陵塚,據說為曹植墓葬。(學術上有爭議,曹植墓在山東?)

包公祠遺址,“天下第一皇朝朝聖地”太昊陵,每年都會有盛大的祭祀大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平糧臺遺址。

相傳也是老子的故鄉,而關於老子是否真實存在,有待商榷。

還有一個逍遙鎮,胡辣湯的家鄉,喜歡逛吃逛吃的朋友們,可以感受一下美食魅力


桃小妖


中國文化科普淮陽始發!

淮陽的地方文化就是中國文化。

淮陽文化特色:黃淮平原大糧倉,萬頃龍湖居中央。伏羲畫卦乾坤定,中國文化出淮陽。伏羲氏,在淮陽一畫開天,中華民族文化與中華文明由此誕生。

伏羲氏為中華民族的安居和開創中華文明做出了偉大卓越貢獻。伏羲氏之前,中華先祖為了“安居”,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這看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事情,但是,對於中華民族的先民來說,卻是一件十分艱難之事,是一個認識認知自然的巨大宏大工程。

可想而知,我們的先祖,對大自然一無所知,自然災難無時無刻不在威脅著先民們的生存,四季食物保障問題,四季飲水安全問題,自然災害乾旱與洪澇問題,寒暑乾溼疾病問題,那可是年復一年和每天都要面對的大問題,這每一個問題,都是性命攸關的大問題,都可造成整個族群的滅頂之災。

伏羲氏經過千難萬險,跋山涉水,四處奔波,終於找到了淮陽這個地方,找到了中華先民賴以生存的滄海桑田,有了飲水的安全,有了食物的保障,有了自然災難的避風港,有了減少疾病的安全地帶,往南偏熱,向北偏寒,東去偏溼(潮),西邊偏幹,唯有這裡最為適中,陰陽平衡,最適合人類居住生存與繁衍,是一塊生存與養生之風水寶地。

伏羲氏,由此選擇在這裡定居,由此而創造了中國陰陽文化,一陰一陽謂之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八卦”,既有萬象,中國文化、中華文明,由此誕生,一個偉大的民族,在淮陽聳立,成為人類的脊樑,創造了不朽的東方文化與文明。

淮陽,淮河流域,黃河洪峰不能到達的地方,面對濤濤黃河洪水,汪洋一片,這裡卻是一片安全島,可以採桑種田,安居樂業,中華民族的一方神州。故取名淮陽,又叫“陳州”,中華先民最早選擇的安居定都之聖地,中華文明的源頭。


羅無聲永不落幕名博彙


淮陽是姓氏文化、八卦文化、龍圖騰和農耕文化的發源地,這些寶貴的歷史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自尊自信的源泉,凝聚一體的象徵。且不說老子、孔子、曹植、李白、李商隱、張九齡、蘇軾、蘇轍等歷代仁人賢士在此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單就這厚重的歷史文化就為淮陽留下名勝古蹟達326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一年一度的羲皇故都朝祖會作為中國規模最大的民間廟會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創“單日參拜人數最多的祭祀活動”吉尼斯世界紀錄。16000多畝的龍湖承載著6500多年的文化積澱,一湖、一陵、一古城相互輝映,是中原大地不可多得的生態宜居地之一。


突兀少年郎


淮陽曆史悠久,文化燦爛。相傳太昊伏義氏都宛丘,創華夏民族遠古之文明,制同罟,教民漁獵,開畜牧業之先河,畫八卦,分陰陽,奠定中國古典哲學之基礎,造土損,制琴瑟,始有中華之古樂,定姓氏,制嫁娶,革除原始社會之群婚習俗,以龍紀官,號曰“龍師",歷史上曾三次建都,三次為國。道教始祖老子生於陳國苦縣,這是道家文化的發源地。“天下文官祖,歷代帝王師”的孔子,曾三次來陳,為他儒家學說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礎。

上古時代,這裡一直是華夏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曾載《陳風》1O首。歷代文人墨客曹植,李白,李商穩,張九齡,蘇軾,蘇轍,晏殊,範仲俺等文壇巨臣留下歌詠 淮陽的千百名篇。

厚重的歷史文化淮陽留下了星羅棋佈的名勝古蹟,有可查的達326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

淮陽縣城所在地就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一一陳楚故城,東漢時期的陳王劉崇墓,是至今考古發掘規模較大保存完整的磚石結構墓。


論明



淮陽曆史悠久,文化燦爛。相傳太昊伏羲氏都宛丘,創華夏民族遠古之文明:制網罟,教民漁獵,開畜牧業先河;畫八卦,分陰陽,奠定中國古典哲學之基礎;造土損,制琴瑟,始有中華之古樂:定姓氏,制嫁娶,革除原始社會之群婚習俗;以龍紀官,號曰“龍師”。歷史上曾三 此建都,三次為國。6000年前,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在此定都,創下先天八卦和龍圖騰,燃升了人類文明的聖火。5000年前,炎帝神龍氏在此建都始稱陳,嘗百草藝五穀,開創了中國農業先河。3000多年前,周武王封舜後媯滿於陳,建陳國。道教始祖老子生於陳國苦縣,這裡是道教文化的發源地。“天下文官祖,歷代帝王師”的孔子,曾三次來陳,為他的儒家學說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礎。



上古時代,這裡一直是華夏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曾載《陳風》10首。歷代文人墨客曹植、李白、李商隱、張九齡、蘇軾、蘇轍、晏殊、範腫淹等文壇巨匠留下歌詠淮陽的千百名篇。縣城所在地是河南省歷史文化名城~陳楚故城,位於萬畝龍湖之中。佔地875畝的太昊伏羲氏陵廟聳立龍湖北岸,殿宇巍峨,金碧輝煌,位居全國十八大名陵之首。一陵一湖一古城相輝相映,形成了11平方公里的龍湖風景區,是海內外華夏子孫尋根謁祖、旅遊觀光的聖地。厚重的歷史文化為淮陽留下了星羅棋佈的名勝古蹟,有史可查的達326處,其中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太昊伏羲陵廟,佔地875畝,規模宏大,肅穆莊嚴,始建於春秋,增建於盛唐,完善於明清,歲月3000年,歷代帝王51次御祭;建國後,兩位總理拜謁,威嚴有加的朱鎔基總理,虔誠謁陵之後,一改從不題詞的常規,欣然題寫“羲皇故都”匾額。民間祭祀活動綿延千年歷久不衰。

平梁臺遺址,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我國唯一一座有歷史記載的原始社會時期的兩代帝王(太昊和炎帝)都城遺址。考古發掘出九個“中國之最”,其中陶排水管道的出土,把我國城市建設歷史推進到4700年前,史學家稱之為“華夏第一城”,被譽為“二十世紀最有價值的考古發掘”。

公元前196年,以陳在淮水之北,改名淮陽。在六千多年曆史長河中,淮陽五次建都,四次封國,皇而帝,帝而皇,分封則國,統制則郡,南北迭轄,州縣兼置,始終是豫東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1953年,國務院撤銷淮陽專區,才改為縣治。所以考古學家稱:中國的歷史,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六千年看淮陽。

淮陽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被歷代帝王稱為“開物成務”之風水寶地。被稱為天下文官祖,歷代帝王師的孔子曾三次來陳,在這裡著書講學長達四年之久,為他的儒家學說形成奠定基礎,留下了“陳蔡絕糧”千古佳話,包公陳州放糧也發生在這裡。


汪毅2


淮陽文化博大精深,其他人談過的不再談了。周朝時冊封陳國之後,陳國是最忠於周王室的諸侯國。多次奉命勤王討逆,沒有不尊周王室之命,攻打他國,擴展地盤,世世代代從未有過不臣之心。也是戰國之前就亡國的諸侯國。是所有諸侯國的典範!頂禮拜上陳國開國之祖:陳胡公!老實人不吃虧,淮陽仍是中華民族的根基所在,永遠屹立不倒!中國夢要圓,就看淮陽縣!


用戶98011535752


淮陽古稱陳州,遠古名宛丘。是中囯易經文化的發祥地!它最偉大之處是現代中國人包括世界人類還無法理解的預測未來技術。六爻卜課預測未來也許很多人不相信,我本人在實際應用中很準確所以相信。而且用易經能解釋人世間一切千奇百怪的事情!至於生老病死都是有前因後果的,當然如果你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又能戒欲(不但說肉慾),加之積極向上善是能避免一些病痛的。這種地方文化卻被某些人譽為迷信。當然我也反對利用這門技術進行坑蒙拐騙的行為。善惡自在人心!鋒利的菜刀是讓你做飯的,但是它也能殺生。原子彈害死了多少人,可是我們也能利用它造福人類。同理預測術利用在有益於人們的生活中,也能造福人類!真的很希望淮陽的畫卦臺能多多培養出能懂此技術的能人,賢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