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一週之內,五篇研究文章在《柳葉刀》《NEJM》頂刊發表

關於武漢的2019年新型肺炎,兩大比較有名的醫學期刊《柳葉刀》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已經發表了多篇研究論文了,我(1月31日上午)登錄兩大期刊網站簡略了搜索了一下,至少發表了五篇研究文章(Research Article),這裡不包括社論、評論之類的文章,其中柳葉刀三篇,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兩篇。從1月24日至31日,實際也剛好一週時間,這種速度,估計以前從來沒有過。

1月29日,《The Lancet》柳葉刀在線發表了第一作者為武漢金銀潭醫院陳南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瞿介明等人的“武漢市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99例流行病學和臨床特徵”(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99 cases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in Wuhan, China: a descriptive study),在本文的2019年n-CoV肺炎的99名患者中,有49名(49%)有接觸華南海鮮市場的歷史,患者的平均年齡為55·5歲(SD 13·1),包括67名男性和32名女性。這篇文章1月30日在線發表在《柳葉刀》雜誌,從文中數據截止時間(1月25日)來看,推測本文最早投稿時間為1月25日。

一週之內,五篇研究文章在《柳葉刀》《NEJM》頂刊發表

1月24日,武漢金銀潭醫院黃朝林醫生等為第一作者在線發表的“中國武漢市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的臨床特徵”(Clinical features of patients infected with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 Wuhan, China)是柳葉刀上最早發表了兩篇關於2019武漢肺炎的文章,這篇文章一共有41名患者案例,其中患者數據來源時間為2019年12月16日至2020年1月2日。41人中27人直接接觸了華南海鮮市場。從文中的截止1月22日,41名患者中28人出院,6人死亡的數據來看,本文應該是最早在1月22日投出,1月24日被柳葉刀雜誌在線發表。

1月24日,柳葉刀的還在線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來自香港大學新發傳染性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團隊,題目是“與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相關的家族性肺炎——表明人與人之間的傳播:家庭聚類研究”(A familial cluster of pneumonia associated with the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dicating person-to-person transmission: a study of a family cluster)。這篇文章最重要的就是發現了家庭之中的傳染,文章中說從2020年1月10,研究團隊對招募的志願者進行研究,對深圳的一個6名家庭成員中5人被感染的家庭進行了研究,也就說研究發現的人傳人現象更早。

一週之內,五篇研究文章在《柳葉刀》《NEJM》頂刊發表

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簡稱NEJM)上,從1月24日至1月13日,發表了2篇研究文章和4篇社論/評論文章,兩篇研究文章中,最早在線發表的是1月24日的“2019年中國肺炎患者的新型冠狀病毒”(A Novel Coronavirus from Patients with Pneumonia in China, 2019),合作者分別來自中國疾控中心、北京地壇醫院、武漢金銀潭醫院、湖北疾控中心等單位。

1月29日,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在線發表了另一篇研究文章“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在中國武漢的初期傳播動力學”(Early Transmission Dynamics in Wuhan, China, of Novel Coronavirus–Infected Pneumonia)這篇文章對425例病患進行了研究,數據收集截止時間為1月22日,作者有幾十位,來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湖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香港大學等十幾個單位。

一週之內,五篇研究文章在《柳葉刀》《NEJM》頂刊發表

實際上,對於2019年的新型肺炎,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就在其網站上創立了一個專門的頁面,內容全部是關於新型肺炎的文章和評論,並提出對於研究論文將快速傳遞給審稿人,減少文章審稿時間,讓更多的人瞭解病情。

學術研究報告的出爐也讓世界更多的人能夠了解到2019年武漢新型肺炎的病毒的真實情況。實際上這兩天也有許多爭議,主要是1月24日發表的兩篇文章,實際上都提到了有人傳人的現象,但是為什麼一直到鍾南山院士發聲才產生影響,箇中內情誰又說得清呢。

這幾天也看了不少的遭受新型肺炎的武漢人民的情況,很多文字不忍細讀,讀起這種人世間的不幸很難受。有一句話讀起來確實難受“災難不是死了多少人,而是死人這件事,發生了N次”。

睜眼看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