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BBC紀錄片揭祕性格真相:樂觀,是治癒一切的良藥

關注我,帶你遇見未知的自己

作者丨 Gloria

出品丨張德芬空間


疫情第二個月,焦慮在朋友圈發酵。

朋友方方和我抱怨:“復工幾天了,鬱悶的是,這幾個月工資只能發80%,老公卻一點不著急,為這個我們吵了好多次。”

還有一個至今沒復工的朋友,只能領基本工資,房貸、車貸全靠積蓄撐著,看著銀行卡上的數字一點點變少,愁的睡不著覺,對未來一點信心也沒有。

前幾天,她給商家打電話,要退她年前辦的健身卡、美髮卡。她總害怕這些商家會撐不住“跑路”。

經濟環境確實受疫情影響很大,但是我這兩個朋友,一個早早嫁入了豪門,一個三年前年薪已經幾十萬了。這兩個人明明不差錢,對現實的反應似乎有點“過了頭”。

我回憶了一下,她們在疫情還沒來的時候,也經常會因為許多事情而焦慮,總是會擔心事情朝不好的方向發展。

買車,擔心貶值;陪孩子出去玩一天,怕影響孩子的學習……

我這才明白,原來這是性格上的一種習慣性悲觀。

那麼,性格悲觀到影響日常生活,可不可以改變呢?

一個喜大普奔的消息是:可以,且只需2個簡單技巧。

BBC紀錄片揭秘性格真相:樂觀,是治癒一切的良藥


01.


有位先生叫邁克爾,快退休了,每天都活得很艱難。因為他總是很消極,總覺得一切都會變糟糕,比如說,特別擔心退休後,得嚴重的病,錢花光了......

很顯然,他是個悲觀主義者,而且已經嚴重影響到生活,他無法享受當下,無法釋然過去,也總是焦慮未來,更慘的是,他每晚都失眠,焦慮得凌晨四點就驚醒。

過得實在太痛苦了。

邁克爾想,是否能借助“個性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來改變性格呢?讓自己不要那麼焦慮,過得快樂些,至少讓睡眠情況好一點?

由此,就誕生了BBC紀錄片《性格的真相》。

這個紀錄片可不簡單,關於性格疑惑的所有答案,都是經過科學求證的。

首先,通過科學實驗,對個性進行客觀測量。

雖然邁克爾意識到自己是個悲觀主義者,但本著嚴謹的科學態度,他專門去做了兩項測試,他先去埃塞克斯大學,拜訪神經學家伊蓮,通過一系列腦部實驗,數據表明:邁克爾是典型的悲觀主義者,個性中有消極底色。

這類性格的典型特徵是:

  • 對消極消息的關注度非常高,更容易悲觀,焦慮,有時候會神經質。
  • 會大大影響人際交往以及與外部世界的互動。
BBC紀錄片揭秘性格真相:樂觀,是治癒一切的良藥

接著,邁克爾去了波士頓實驗室,那裡的羅絲教授發明了一項可以測量情緒的手錶。

邁克爾戴著手錶與羅絲教授談話,手錶通過捕捉皮膚的敏感度,和溫度的細微變化。

對他的情緒狀況進行監控,數據證明:他的情緒始終緊張又焦慮。

這讓邁克爾難以置信,他一直覺得自己始終很冷靜,但數據不會騙人,把他試圖隱藏的情緒全部揪了出來。

事實上,他的大腦和身體始終持續在高度緊張中,這個實驗結果也幫助他發現一個事實:高度緊張和焦慮,是導致邁克爾,20多年慢性失眠的罪魁禍首。

那麼,悲觀主義者對生活會有什麼影響呢?

1975年,牛津市俄亥州開展了一項為期40年的社會實驗,對小鎮1000多名50歲以上的老人進行跟蹤研究。

後來,這份跟蹤數據交到耶魯大學,得出結果:

對於衰老持有積極心態的人,會比其他人,多活七年半的時間。

換句話說,悲觀的人,不但日子過得苦,連壽命都比別人短。

BBC紀錄片揭秘性格真相:樂觀,是治癒一切的良藥

02.

確診悲觀個性的邁克爾一度很疑惑,他曾經是個很快樂的孩子。

他有個無憂無慮的童年,母親也說他小時候性格溫和,為人和善,另外,他的媽媽矜持保守,但爸爸非常外向,這和邁爾克的性格是否有關係呢?

帶著這個疑問,邁克爾前往倫敦聖托馬斯醫院,尋求答案。這一次,科學數據證明,性格確實會發生改變。

聖托馬斯醫院一直在研究雙胞胎這個特殊群體,談到性格,蒂姆教授表示:

  • 遺傳因素決定了性格的40%到50%;
  • 性格的其他決定因素來源於環境。

按照這樣的理論,具有相同DNA的雙胞胎成長於同樣的家庭環境,應該會養成一樣的性格,但在蒂姆教授的實驗中,他發現一對雙胞胎姐妹,相同的DNA,20歲以前一樣的生活環境,但多年後,一位持續很快樂,一位卻患上了抑鬱。

蒂姆教授開始尋找她們DNA的差異,雖然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但教授表示:

“基因不是一成不變的,在我們的一生中,基因是在不斷變化的,隨著年齡的增長,一些基因被激活,一些基因被關閉,我們認為這跟環境和生活方式有關,基因就好比我們生命線上的標記,這是現代醫學最振奮人心的消息:生活經歷會改變我們的基因。

這個消息當然令邁克爾振奮,如果基因可以改變,那麼他的悲觀情緒就可以調整。

BBC紀錄片揭秘性格真相:樂觀,是治癒一切的良藥

問題是,讓基因改變的開關是什麼呢?

很多人一定以為,從悲觀到樂觀的性格轉變,一定需要藉助藥物,肯定需要昂貴的治療費用,但事實證明,從悲觀到樂觀,只需要兩個非常簡單的方式,短短七週就有改善

方式一:認知偏見修正

看起來專業得難以理解,但簡單來說,其實就是“找笑臉”遊戲,在頻繁變換的憤怒表情和微笑表情中,訓練自己儘可能快的,找到微笑表情,每週訓練三次就行!

專家表示,這個訓練旨在,提高訓練者對積極信息的關注度,可以讓人更加開心和積極。

方式二:冥想

什麼都不做,什麼都不想,每天讓自己徹底放空10-20分鐘。

專家告訴邁爾克,實驗證明,

冥想可以有效改善人的生理和心理狀態。

雖然半信半疑,但被焦慮折騰得實在夠嗆的邁克爾,還是認真的開始了訓練。

一開始他總是很難找到笑臉,但慢慢地,他找到笑臉的速度越來越快。

之後,妻子欣喜的發現:“雖然你最近壓力大,但你的睡眠質量好了很多。”

7周後,邁克爾再次來到埃塞克斯大學,伊蓮教授為他做了相同的實驗,結果真的出乎意料:“上次你是典型的悲觀主義者,而現在你傾向於一個樂觀派。

BBC紀錄片揭秘性格真相:樂觀,是治癒一切的良藥


03.


雖然很不可置信,但科學證明:心理狀態的重要性超過我們的想象,在積極的思考方式輔助下,性格真的可以改變。

邁克爾也非常興奮,因為他不但改善了自己的睡眠質量,而且他現在,開始學會享受當下,開始以樂觀的心態看待生活,他很開心:

“我的初衷是想變得不那麼焦慮,變得樂觀一些,我發現人生經歷會在我們的頭腦裡產生長久的,可觀測的改變,我也知道了,想改變性格永遠都不晚。”

我想,這對於很多容易焦慮的人來說,是好消息。

不可否認,我們現在的壓力比以往大,疫情還未結束,我們戴著口罩復工,既擔心傳染又揪心生活;不管多麼想發力,但經濟收入確實受到影響,但很明顯的是:

  • 焦慮的,永遠在以傷害自己情緒的代價,被動接受恐懼;
  • 而樂觀的,選擇坦然接受現狀,並積極尋找突破口。

美國醫學博士,兒童心理諮詢師布魯斯說:“我們人類這個物種的奇妙之處就在於能夠學習,我們的記憶和科技能夠讓我們從過去的經驗,以及前任的經驗中獲益。”

BBC紀錄片揭秘性格真相:樂觀,是治癒一切的良藥

所以,不管環境如何紛繁複雜,慢慢放下我們的焦慮,從今天開始:

  • 努力關注積極的信息;
  • 每天花一些時間冥想;
  • 踏實幹好手中的工作;
  • 積極尋找並享受當下的小美好;

堅持下去,在不遠的將來,我們一定可以快樂的迎來春暖花開!


溫馨提示:如果你喜歡本文,可以轉發分享哦,想要獲得更多精彩內容,就關注我!私信“福利”,還有海量書籍、課程免費聽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