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女兒五歲經常和幼兒園小朋友打架,說看誰可愛就想欺負怎麼辦?

斧頭幫話事人


孩子的一言一行父母影響最大,這和父母的責任分不開。遇見這種行為家長要及時和老師溝通積極配合老師糾正,去引導孩子,教育孩子……


盧哥壹號


女兒五歲經常和幼兒園小朋友打架,說看誰可愛就想欺負,這是一個很不好的苗頭,要堅決剎住,不能任由她發展。

我認識一個小女孩,原先是一個非常有禮貌地乖孩子,可是,上小班下學期的時候,突然像變了一個人,天天出狀況。搗蛋、打小朋友,班級裡面的小男孩也見她怕。她會在長長的隊伍裡乘著老師不注意突然之間將別的小朋友推到,老師批評她,她一副無所謂的樣子。有的時候在班級裡開展遊戲活動的時候,有旁邊的小朋友經過她那裡,她會冷不丁地伸出腳拌人家一跤;她也會將水彩顏料畫到老師一直表揚的小朋友衣服上;她還會將自己不要吃的菜偷偷放到小朋友的碗裡,也會將自己喜歡吃的菜從小朋友的碗裡夾一塊……總之,為吸引老師眼球,她一天到晚不知道要做多少你想不到的“壞事”。以至於好多家長找到老師,提出將自己的孩子離她的座位遠一點,省得被她天天欺負。

後來,我們進行了仔細的觀察才發現,這個小女孩是在她媽媽生了小弟弟以後才這樣的。家裡生了一個小弟弟,可能家人對她的關注會少一點,以前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碰到熟人,交流的話題往往是她,而今大人的對話都圍繞著小弟弟,令她很失落。孩子年齡小,以為家人不喜歡她了,所以她竭盡所能地想去引起家人和其他人的注意。但是,孩子的語言發展能力還很有限,她不會表達她的訴求。結果,她發現有一次,她這個乖乖女無意之中做了一件“壞事”,將小弟弟心愛的奶壺給摔壞了,於是,全家人一起炮轟她,她感到大家又開始“重視”她了。於是,她就故意製造一些“小錯誤”,讓一家子人批評她,她還在那竊竊私笑呢。

瞭解了孩子的所思所想以後,教育就有了方向,後來小女孩的家人慢慢地也改變了自己的教育方式,小女孩重新感覺到了家人的關愛,慢慢地改掉了攻擊性行為。

我不知道您家的具體情況,但是,孩子出現了不好的習慣肯定是有原因的,所以,作為成人,一定要幫她找出原因,只有對症下藥方能奏效。希望我的小故事能對您有所幫助。

我是佳期有遇 歡迎互動留言


佳期有遇


是你姑娘欺負別人嗎?

說說我家兒子幼兒園的一次經歷。

一次,老師語音告訴我說小傢伙在學校咬人,我立馬跟老師說,帶小孩去看,費用我們全部出,回來我再收拾他。好在老師說,發現及時,沒咬到,要我們在家裡好好教育下。

下午我們接回來後,我就瞭解了下情況:他要過去,別人把路攔著不讓,他就準備去咬人,被老師攔下來了。

於是我這樣跟他講:

別的小朋友攔你,他做得不對,你大聲喊老師,讓老師來處理(教他處理方法,不知道對不對)。你怕不怕打針?喜歡咬人的小朋友要打針(嚇唬他),而且如果你咬了別人,媽媽就要把家裡你的玩具全部送給別人,還要去超市買好吃的送給被咬的小朋友,還會帶著你去給他賠禮道歉(我會真這樣做)。

說完之後,問他,還咬不咬人,咬人了媽媽怎麼做?他都答上來了。

還真有效,自此之後他就沒有咬人了。

有的不良問題要扼殺在第一次裡。

以上就是我處理的方法,希望幫到你。


一線老師的教書心得


儘早干預

如果孩子在幼兒園裡是個小霸王,如果不適當干預,可能不會自己變成文明小天使。最難的事,莫過於面對這個事實,承認孩子表現不好,家庭教育可能出了問題(這.….別賴老師)。很多父母可能難以接受孩子在家跟在學校裡表現不一樣,但積極地看待這個問題吧早點干預可以讓孩子避免成為一個真正的小霸王。

雖然男孩女孩性別平等,但是男孩、女孩的確會表現出一些不同。男孩在幼年時更可能成為欺負人的小傢伙,特別是使用暴力行為。女孩通常會大一點オ開始會欺負人。不過也並不是女孩不欺負人,只是她們幼年時更可能精神上地排擠小夥伴或者言語上的欺負,而不是用武力。

正視問題後,你需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仔細觀察孩子的周圍環境,日常接觸的人。研究表明,幾乎所有的小霸王都曾今是被欺負的那個人,可能是被他們的哥哥姐姐,其他親戚或者朋友欺負。幼年的孩子在欺負別的小朋友是並不會真有惡意。他們更可能還沒有發展起完整的同情心,或者不能完全理解他們的行為會對他人造成傷害很多時候,幼年的孩子在欺負別的小朋友是並不會真的懷

有惡意。他們更可能還沒有發展起完整的同情心,或者不能完全理解他們的行為會對他人造成傷害。很多時候,他們只是在模仿他們經歷過的事和他們看到的行為。所以,冷靜但是堅定地告訴孩子,他的行為會帶來的傷害,別的孩子有多難過。你也應該告訴他,他沒有權利欺負他人,如果再這麼做,會對他造成什麼後果。

無意識地欺凌

很多模仿別人行為的孩子並不知道他還能怎麼做。學齡兒童更能理解欺負人這個過程和對他人造成的後果,學步幼兒和學齡前孩子不ー定清楚,特別是年齡還小的那些。如果你和孩子討論發生了什麼,你可能瞭解到他們為什麼要欺負小夥伴。之後,你就應該教他一些正確的社交技巧,不但要教,還要和他多做練習。你可以安排一些有固定程序的遊戲在家裡做,如果有人欺負或者嚇到了別人,都要道歉和受罰,包括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兄弟姐妹。更好的方式是安排一個時間,讓被欺負的小朋友一起來玩。這樣做可以向孩子示範,教他如何有禮貌地玩,同時要確保那個小朋友丁以安全地和你的孩子一起玩了。積極配合幼兒園的老師,一起採取措施來改掉孩子小霸王的行為。包括和老師一起,注意多強化好的行為,比如當孩子對別人溫柔禮貌的時候,表揚他。


笑語樂


還原真相:看似女兒在欺負其他小朋友,實則她的心理動機只是想跟別的小朋友一起玩而已

在心理學中,“挑釁”是防禦機制的一種,意思就是為了跟對方產生鏈接,而無意識地做出刺激對方的行為。這是較低級的防禦機制,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現。就象題主的五歲女兒,看誰可愛就想欺負誰,實際上是她喜歡可愛的小朋友,想跟他們玩,但是她不知道如何表達,不知道如何加入,也不知道如何才能讓小朋友們歡迎她,於是她就無意識地採用了挑釁的防禦機制,通過搗亂、打架、欺負的方式跟其它小朋友們產生鏈接。

其實不光是小朋友,挑釁這種防禦機制成年人也經常會用。

比如,明明想讓老公多關心自己多寬慰自己,但是呢好話不會好好說,於是開始挑釁:你看看你,一回家就知道躺沙發上玩手機,跟個大爺似的,你就不知道幫幫我嗎,我在你眼裡是什麼啊,保姆嗎?!

解決策略:當我們學會識別挑釁行為背後的心理動機時,就可以採用更高級的防禦機制來糾正這種挑釁行為

當身邊有人對你挑釁,過去我們會認為他就是在欺負我們,現在如果我們能識別出來他的目的是想合作,他的目的是求關注,求溫暖,他並不是要欺負我們,相反,他是喜歡我們,想跟我們在一起。如果你能這樣識別的話,就能用更高級的防禦機制了。

在心理學中,“昇華”是最成熟最高級的防禦機制,意思就是用正確的策略做正確的事,利人利己。

比如,面對5歲女兒的這種挑釁行為,當我們明白孩子其實是想跟小朋友們一起玩,這時我們就可以從滿足孩子心理需求的角度來與孩子共情,同時教會孩子正確的辦法。“寶寶,媽媽相信你是個好孩子,你並不是要欺負小朋友,你只是特別想跟小朋友一起玩,對嗎?那咱們一起做個遊戲吧,媽媽現在扮演幼兒園裡那個很可愛的小朋友,你看用什麼樣的方式可以邀請我跟你一起玩呢?……現在咱倆互換角色,媽媽扮演你,你扮演那個小朋友,看看媽媽用什麼辦法能邀請你跟我一起玩好嗎?”

同理,面對挑釁的妻子,心智成熟的丈夫不會跟妻子吵架,更不會認為妻子是故意刁難自己,而是採用昇華和策略跟妻子進行高質量的對話:”老婆你辛苦了,我知道你為這個家付出了很多,這個家缺了誰都缺不了你。看你這麼累我特別心疼。我今天單位特別忙,我這會歇一會,等吃完飯我有力氣了我來收拾,你歇著好嗎?“你看,既沒耽誤自己休息,還把妻子哄得開開心心的,何樂不為呢?

總之,當一件事情發生時,我們不能僅僅看到對方的情緒和行為,還要透過情緒和行為背後去探尋他的心理動機,這就叫讀懂人心。當你讀懂了人心後,就知道如何採用昇華策略去應對,從而實現雙贏的結局了。

我是心理彥究員,您身邊的情感婚姻心理諮詢師,祝願大家都能學會讀心術,學會升華,學會積極應對。


心理彥究員


這個時候的孩子就像一面鏡子或白紙。

說她像鏡子,是她會模仿身邊關係密切者的行為。作為父母首先不妨反思自身?帶娃或者與娃關係密切者有沒有給她提供模仿的“範例”?

對攻擊性兒童的家庭調查結果表明,家庭的情感氣氛和教育方式對兒童攻擊行為有極大的關係,憤怒和懲罰籠罩著的家庭,容易創造出一個失去控制的兒童,一個身處沉重的生活壓力下的父母(比如經濟上有困難或者婚姻不幸),對孩子往往熱衷於強制性的訓導,如果再碰上兒童的困難,氣質或性格缺陷就會導致兒童攻擊行為的發生。如果家長本人富於攻擊性經常使用家庭暴力,為孩子提供攻擊行為的原型,更容易教會孩子的相應行為。(《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王振宇 主編 人民教育出版社)

當然也有可能是這種情況,大人覺得娃比較可愛啊,就會去捏捏她或者碰碰她。大人覺得沒什麼,娃就會覺得這種行為是一種友好的行為,也可能會對他的小朋友也採取相應的方式。

說她像白紙,是因為娃此時並不真正理解“可愛”“欺負”“打架”代表的社會意義,和成人的理解存在落差。往往在具體的言行情境下才懂得一個詞的片面意義,而且誰和她親近誰就是權威。比如媽媽認為那個小朋友“可愛”,娃就會認為,原來這就是“可愛”。成人有時會開玩笑故意混淆語義,但娃卻會當真。娃對“可愛”的定義可能與成人不同,可能是負面的。所以對幼兒說話得認真,否則娃容易產生認知困惑。

最後想說的是,一般幼兒間的打打鬧鬧,並不是什麼大事。他們自己能夠在同伴交往中處理好相互間的關係,成人不要多加干預。成年人該做的,是創造和維護平等的環境。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在兒童與同伴交往中出現的衝突將導致社會觀點採擇能力發展並促進社會交往技能的獲得。同伴交往,使兒童意識到積極的富有成效的社會交往是通過與夥伴的合作而獲得的,沒有與同伴平等交往的機會,兒童將不能學習有效的交往技能,不能獲得控制攻擊行為所需要的能力,也不利於社會知覺的形成。(《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王振宇 主編 人民教育出版社)

所以你和家庭成員的平等交往,和幼兒園老師及其他家長的平等交往,都會潛移默化影響孩子。

總之一句話,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沒問題。有問題肯定是大人身上出了問題。

希望對您有幫助。[靈光一閃]




名人名言行事錄


女兒經常和幼兒園的小朋友打架,說看誰好看就想欺負怎麼辦?這背後反映的問題家長要注意了。

1:首先考慮孩子是不是不善於表達,又想跟長得好看的小朋友一起玩,只有採取打人的方式引起小朋友的注意。如果是這樣,家長要及時的幫忙孩子學習正確的交往方式,要學會禮貌友善的交朋友。

2:耐心溝通正確引導孩子,當孩子出現這種情況時,不要說:“再打人就沒人喜歡”之類的否定語言,而是和孩子說:“如果要是能不打小朋友,和小朋友一起畫畫,玩拼圖啊,爸爸媽媽和老師會更愛你哦”之類的話給與正確引導,相信孩子慢慢地也會摸索到跟小朋友打交道的正確方式。

3:經常著帶孩子去做有意義的事情,言傳身教。比如在公園遊玩時,告訴孩子花草也有生命,不能踐踏,不要摘公園的花朵。我們要愛惜大自然的一草一木。

現在的孩子都是非常聰明的孩子,我相信在家長和老師的正確引導和關愛下,孩子一定會變成一個樂於與人與人為善的小朋友。



張家小域


我感覺這是大人平時聊天不注意照成的!這個年紀的孩子學習能力強!嫉妒心也強,都是獨生子女,被嬌寵慣了!冷不丁看到別人受寵、自己被冷落、受不了!就產生了報復心理!所以平時要多引導、讓她多學習友善、和諧相處、慢慢會適應的!



寶力道影視


一亇孩子來到人世,是什麼“脾性”也沒有的。他(她)後來的脾性,好的也好,壞的也好,多是家長,尤其是父母“培養”起來的。從他(她)哇哇墜地、來到人世那一刻開始,長輩的一切,包括言行舉止、待人接物、生活動式等等等等,無不在有形無形地影響、“教育”著孩子。有亇說法:“松樹底下松苗,柏樹底下柏苗”,講的就是,什麼樣的家長,就會出什麼樣的孩子。反觀孩子的問題,就能看出家庭、家長的問題。所以,孩子的問題,不要在孩子身上找原因,只能在家長身上找原因;明白了這亇道理,當然,解決的辦法,也只能從家長開始。


冬天的綠葉287


兒童心理學中有一條非常實用的育兒方法:只關注孩子做對的事情!換言之,對於孩子不正確的行為,說的越多,等同於對這個錯誤關注的越多,孩子的這個行為越容易被強化!

兒童心理學認為孩子出現欺負小朋友的這個行為,是因為家長給予孩子的關注度和愛不夠!

會欺負小朋友的孩子,大多在情感上是有缺失的,也就是平時在爸爸媽媽那裡得到的關注和陪伴嚴重不足!其實就我在看大家評論中,大多都是建議“要跟孩子好好談談!”確實,五歲的孩子理性腦確實已經形成,此時的寶寶是可以溝通的!但恰巧就是因為他們太容易溝通了,所以此時說的越多,反而越容易出現問題!因為每一次“溝通”都是在強化

,你只有做了這個件事,我才會“看到”你!

當寶寶出現這個各種行為問題以後,家長在指責孩子以前,一定先好好問問自己,平日,自己對寶寶的關注,除了寶寶在做錯事,給予孩子“教導”之外,寶寶在做“對”的事情中,您是否給予過同樣的關注呢!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解決寶寶打架這件事,爸爸媽媽首選要做的,就是日常儘可能多給寶寶一些陪伴、關注和愛!這是化解這件事的根本!當然除了寶寶的心理需求,也不排除感統失調的可能!

寶寶三歲以後出現的一系列行為問題,都是三歲以前造成的!觸覺敏感的孩子非常容易出現攻擊性行為!

0-3歲為感統失調的預防期!所以兒童三歲以後顯現出的問題,大多都是三歲以前埋下的伏筆!

感統失調其中很常見的為觸覺異常!而觸覺敏感的孩子及其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專注力差,並且會有攻擊性行為!

因此六歲以前,觸覺訓練尤為重要!每天30分鐘的觸覺按摩,可以有效幫助寶寶緩解觸覺敏感的問題!玩沙子或者多帶寶寶接觸大自然,都是最簡單最方便就可以幫助寶寶有效的緩解觸覺敏感的症狀!

如果非要說一個,解決寶寶大人的辦法!那您可以嘗試在寶寶再一次欺負小朋友的時候給他一個擁抱,告訴他“你今天打架媽媽很難過(表明態度),因為在媽媽心中,你是一個很友善的孩子(表明對孩子的期望),即使你今天做錯了事,媽媽依然很愛你(表明立場),小朋友的爸爸媽媽也很愛他們,你今天打了他們,他們的爸爸媽媽也會心疼,也會擔心,所以你必須要跟小朋友道歉!媽媽會陪著你一起去(表明解決方法)!媽媽想讓你知道,不管發生任何事,媽媽對你的愛都是一樣的!媽媽愛你!”

最後藉著圖片上的這段話,分享給所有的爸爸媽媽!“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跟他站在一起,打敗困難!而不是父母跟困難站在一起,打敗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