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适合苏北种植高产小麦品种有什么?

徐雪先生


为了更好的实现苏北冬小麦种植高产优质,便需要选择优质、高产、抗病害能力较强的冬小麦品种。其中,在苏北地区主要选择轮徐麦856、矮抗58、烟农19、百农207、济麦22等。在选好种子之后再使用杀菌剂对种子进行处理,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防治冬小麦出现散黑穗、根腐病、纹枯病、白粉病等。通常情况下,使用4.8%适麦丹20kg,拌种25kg,闷种3h;使用70%吡虫啉可湿粉剂与50kg冬小麦品种进行拌合,并将药物对1.5―2kg水,将其稀释成母液,均匀拌种,堆闷3―4h之后再进行播种。这样能够有效防治冬小麦种植过程中出现灰飞虱和地下害虫,以及预防冬小麦种植后期出现蚜虫。一般情况下,拌有药物、拌有杀菌剂的种子不应该存放过长的时间,应该及时拌好及时进行播种。

  二、适墒足墒播种

  在苏北地区播种冬小麦的过程中,如果土壤的墒情不足80%时,便需要为冬小麦播种创造良好的墒情。因此,为了确保冬小麦能够适时播种,便需要在玉米收获之后浇水造足底墒。但是,通常情况下,玉米成熟时间较晚,所以为了确保冬小麦适时播种,便可以在玉米收获前10天左右进行浇水,这样能够有力争取冬小麦种植的农时。一般冬小麦种植底墒水的标准量为40―50m3。

  三、秸秆还田、耕地和整地技术

  在种植冬小麦之前,应该选择合适的农机具配套,从而有效提高秸秆粉碎还田、整地和冬小麦播种质量。一般在机械设备收获玉米之后,将秸秆在田间粉碎2―3遍,并将秸秆切成3―5cm铺匀。但是,一般农户按照深、细、透、实、平的整地要求进行。所谓深,就是要求机械在耕作的过程中,应该保持在25cm―27cm,但需要注意在之前土壤耕作深度的基础上加深土壤耕作的深度。麦田大约每3年耕作1次,其余两年进行浅耕,其耕作深度大约为16―20cm;细,就是在耕地之后,将较大的土块进行耙碎、耙细,这样更有利于冬小麦正常生长;透:就是应该将种植冬小麦的土地耕透、耙透,让种植冬小麦的田间土壤能够保持均匀一致,这样有利于提高冬小麦种植的产量;实:就是应该做到种植土壤上虚下实,有效避免冬小麦播种深浅不一,出苗不齐,难以扎根;平:就是需要在冬小麦耕作之前采取粗平、做畦后细平处理,从而确保冬小麦种植之后浇水均匀、播种深浅一致,出苗整齐。

  四、播种技术

  冬小麦播种一般在10上旬进行。冬小麦播种量应该与播种的时间配套,如果在10月1―5日播种,主要采用25万―28万苗;如果在10月6日―10日播种,则需要按照推迟一天增加一苗的规格,分别采用28万―32万的基本苗。同时,如果采用播种机进行播种,应该匀速进行,并将时速限制在4――5公里,从而确保冬小麦种植深度一致,行距统一,实现整个冬小麦种苗齐全和均匀。

  五、肥水处理

  1.科学施用底肥。在种植冬小麦之前,原则上需要进行测土试验,严格按照配方施加肥力。但是,当冬小麦种植过程中难以按照配方施加肥料时,便需要按照冬小麦种植产量水平和单位产量的吸肥量进行确定相应的标准。一般情况下,冬小麦每生产100kg籽粒,则会从土壤中吸收纯氮3kg、25kg、K203kg。根据这个标准,通过采取秸秆还田措施,每亩冬小麦的产量在450kg。同时,化肥总施用量在理论上应该按照每亩纯氮14kg左右、磷P205kg左右的标准进行施用。除此之外,还需要按照磷肥、钾肥和氮肥的40%―50%的标准施加冬小麦种植底肥,而底肥一般在粉碎秸秆之后,整地之前进行施加,这样便可以通过整地让肥料与土壤较好的混合在一起。

  2.叶面追肥。在冬小麦种植扬花灌浆过程中,应该尽量选择在晴天下午,对小麦叶面喷洒2%尿素和0.3%的磷酸二氢钾,并且在7――10天间隔期间连续喷洒两遍,这样不但能够增加冬小麦种植的产量,而且能够提高冬小麦的质量。

  3.春季肥水管理。在冬小麦春天肥水管理中,应该做到“看天、看地、看苗情”。如果冬小麦种植的田间含水量保持在50%,便不需要采取灌溉处理,将灌水时间推迟到拔苗期。其中,针对总苗茎数在60万―80万的麦田,便可以在早春锄划保墒的基础上添加肥水。大约是在3月底4月初的时候,根据实际情况,每亩追施尿素15.20kg肥力,以此巩固冬小麦生长期间分分蘖提高成穗率;针对每亩总茎数保持在90万以上的麦田,可以在保持早春镇压锄划保墒基础上,将第一次施肥时间从拔节初期推迟到中期。同时,在4月上中旬,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每亩浇灌尿素15―20kg,以此增加冬小麦穗饱和,更好的完成高产优质效果;对于每亩总茎数在40万、50万以下的麦田,可以使用两次追肥。

  在冬小麦生长过程中,应该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在春季浇灌2次水。同时,还应该结合冬小麦生长中拔节期间追肥浇水之后,根据不同的土质、墒情、天气和小麦的生长情况,在小麦生长抽穗扬花过程中进行第二次浇灌浆处理。但是,由于春季温度偏高,冬小麦生长过快,为了控制肥水而春季尚未浇过水的冬小麦,则不应该在冬小麦抽穗期间进行浇水。当冬小麦生育后期,小麦植株中心上移时,应该注意防倒,从灌浆期开始尽量避免三级风以上天气浇水。

  4.及时浇灌冻水。在冬小麦生长过程中,浇灌冻水有利于土壤更加塌实,利于冬小麦麦田贮存水分,有效提高冬小麦种植地的地温,从而确保冬小麦安全越冬。尤其是在秸秆还田期间,更应该浇灌好冻水。如果在11月下旬到12月初期,没有50 min以上的降水,便应该在11月到12月之间浇灌冻水,每亩灌水量保持在40―50m3。一般选择天气好和风力不大的日子进行浇灌,而日消夜冻的温度天气条件最合适。同时,在浇水之后应该及时采取划锄措施,有效避免冬小麦种植土壤出现板结现象。

  六、苗期病虫害防治

  在冬小麦生长过程中,当抽穗后,应该要注意各种病虫害的发生。其中,在苏北地区,大部分小麦在生长过程中会容易出现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等病害,容易出现蚜虫、灰飞虱等虫害。因此,当发现病虫害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用药。纹枯病一般用15-25%的井冈霉素1000倍液;白粉病常用25%的粉锈宁800倍液;赤霉病常用用50%多菌灵1000倍液;虫害一般用10%吡虫啉1000倍液





莓妹呀


苏北属于黄淮优质小麦产区,宜选用强筋高产优质小麦品种进行种植。根据个人了解的信息,其中以下几个小麦品个人认为都比较好,可以考虑。具体品种特性简单介绍如下:

徐麦99:徐州市种子站2008年选育的半冬性中晚熟品种,亩产平均超千斤,抗寒性好,分蘖强,茎秆弹性好,抗倒伏能力强,白粒,籽粒硬质-半硬质,生育期235天左右,株高90厘米左右,千粒重42.5克左右,亩有效穗数40万穗左右。但纹枯病、赤霉病容易发生为害,要注意防治,后期雨日多不及时收获容易发芽。适宜播种日期为10月5-10日,亩播量一般12-18斤左右。

淮麦33: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14年选育的半冬性中晚熟品种,亩产平均1000-1200斤左右,生育期228天,抗寒性好,分蘖能力强,起身拔节较快,后期耐高温能力好,株型紧凑。株高83厘米,茎秆弹性好,抗倒伏能力强。白粒,角质,穗大,千粒重39.2克;但容易发生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和纹枯病,要注意防治,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亩播量15-20斤。

济麦22: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2006年选育的半冬性中晚熟品种,亩产1000斤以上,分蘖力强,,但抗寒性比较差,起身拔节偏晚,株高72厘米左右,株型紧凑,茎秆弹性好,抗倒伏能力强,白粒,半角质。平但后期容易脱肥早衰,要加强管理,同时,锈病、纹枯病、赤霉病容易发生还要加强防治。适宜播期10月上旬,播种量一般15-18斤左右较好。

周麦27:周口市农业科学院于2011选育的半冬性中熟品种,亩产1200斤左右,分蘖力稍差,抗寒性较好。起身拔节早,株高74厘米,茎秆弹性中等,抗倒伏能力稍差。后期灌浆快,结实率高。白粒,籽粒半角质,亩穗数40万穗左右、千粒重42.6克。种植时容易发生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要注意重点防治。适宜播种期10月10~25日,亩播量需要15-20斤左右.

徐麦31: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2011年选育的半冬性中晚熟品种,亩产超千斤,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抗寒性一般。春季起身拨节早,株高83厘米,茎秆弹性稍差,容易倒伏要控制播量,并注意进行化控。较耐后期高温,白粒,籽粒角质,亩穗数40.5万穗、穗粒数32.1粒、千粒重42.9克。锈病、赤霉病、白粉病容易发生,种植时要做好防治。适宜播种期10月8~16日,亩播量宜15斤左右。

总之,可以种植的品种有很多,可以根据自己实际选育种植,只是宜根据品种特性适期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保持穗肥充足,防治好病虫利于高产稳产。


农业植保管理技术110


徐麦35济麦23烟农1212


开心万物


您好!江苏地区目前主导的小麦品种:苏北以矮抗58为主,中部部分地区以烟农19为主导,南部以郑麦9023居多。品种来源大多以河南的种子为主。

请注意:对品种抗寒性的选择,正常来说贵省以弱春性品种多,但是苏北地区要求半冬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