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6 代父从军的花木兰,她最后是个怎么样的结局?

古代封建时期,虽是男权社会,但仍旧有众多女子流传至今。比如:“一袋女帝”武则天,建立了“吕氏集团”的吕雉,以美貌而备受关注的“四大美女”,以“红颜祸水”著称的妲己、赵飞燕等人;除此之外,还有一位女子,也在历史中留下了至深的烙印,她就是一代女将花木兰。

众所周知,花木兰代父从军,那么,她当时攻打的敌人是谁?她最后又是怎么一个结局?

代父从军的花木兰,她最后是个怎么样的结局?

花木兰,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巾帼不让须眉”的四大女英雄之一。之所以说是传说,是因为史料中,对她的姓氏、籍贯并没有确切的记载,而她最早出现并成名的,便是那首诗词《木兰辞》。

这首诗的著作时间,大约是南北朝的北魏时期,最早也被收录于南朝陈的史料《古今乐录》,一直流传到隋唐时期,又经过了隋唐文人的再次润色,并广为流传。通过这些若有似无的线索,后世史学家对她展开了大量的研究。

关于她的家乡,后世人众说纷纭,比如:河南人说她来自商丘的虞城县,而陕西人则认为她是延安人,与之相竞争的还有湖北黄陂,安徽亳州、江苏泰州、河北完县、内蒙盛乐以及包头······

不过,根据史料的记载,无论是商丘、宋州或是谯郡,最后指的,很可能都是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营廓镇的周庄村小魏庄。

代父从军的花木兰,她最后是个怎么样的结局?

不论她出自哪里,总之她是留名于青史了。根据民歌中的描述,当时朝廷正到处征兵抵御外敌,由此规定,每家每户都必须出男丁参兵。而花木兰家中,父亲已经年迈,到了九死一生的战场,几乎注定无命再回;除了父亲之外,年幼的弟弟,更是无能为力。无奈之下,她决定代父从军。顺利到了军中之后,她屡立战功,表现不差于男儿,最后成功衣锦还乡。

那么,她所在的军队,到底打败了谁?

对此,流传到如今,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北魏时期的太武帝年间,她加入了北魏破柔然之战。

代父从军的花木兰,她最后是个怎么样的结局?

北魏时期,北魏的游牧民族柔然,不断骚扰北魏边境,朝廷不堪其扰,最终决定战争讨伐。于是规定,每家每户必出一名男丁前往前线,木兰家中父亲年老、弟弟年幼,木兰便挺身而出,女扮男装,代替父亲上了战场,她的10余年军旅生涯就此开始。

战场上刀枪无眼,对于男儿来说,都是一件极其艰苦的事情,更别提在此高压之下,木兰还得时刻提防身份暴露,但不论有多辛苦,她不但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还屡立战功。最后,她的勇敢,使她成为千百年来,最受国人尊敬的女性之一。

第二种说法,来自《隋朝演义》:隋恭帝时期,她参与了与突厥之战。

代父从军的花木兰,她最后是个怎么样的结局?

义宁年间,突厥冒犯边境,木兰出战,期间与窦线娘交战被擒,继而被线娘发现了她的身份,二人便结为姐妹。后来窦建德兵败,线娘让木兰去给罗成送信,在她回家探望父母之时,被发现了身份,于是可汗便要她入宫,木兰将信交给了妹妹,自己自刎身亡。

而关于花木兰的结局,依旧是两种说法。

其一:在她征战多年归国之后,皇帝要对她封赏。

到此时,她的身份,无论如何都欺瞒不下去了,但皇帝念其立下功劳,便赦免了她的欺君之罪,同时认为她能力出众,准备让她在朝中任一官半职,继续为国效劳。但是,木兰以家中父母年迈,需要人照顾为由,拒绝了皇帝的高官厚禄,转而返乡,补偿与孝敬父母。

代父从军的花木兰,她最后是个怎么样的结局?

其二:皇帝得知她貌美且未出阁,欲纳其为妃。

皇帝要封赏她,却听说她是一名还未出阁的女儿身,且貌美如花,便召其入京。相见后,发现她果然是貌美佳人,便想纳她为妃。

木兰听后,心中却想:前有君王沉迷美酒美色,不顾朝政,导致江山不稳;而如今,边境刚刚平稳,作为君王,他不设法安定江山,却在想法纳妃,岂不要重蹈覆辙?但她又无法直接拒绝皇帝,便委婉提出自己自幼便有三件心愿,希望皇帝将其实现。

皇帝一听有戏,忙答应:别说3件,30件、300件都没问题。木兰便表示:其一,请陛下颁令,从今日起,女子也可参加选举,习文弄武,为国效力;其二:女子地位太过卑微,望日后得到公平,男可娶女,女也可娶男,以达到女子也可传递香火的目的;其三:无论寻常百姓还是皇帝,都只可娶一妻相守,违者重罚。

代父从军的花木兰,她最后是个怎么样的结局?

皇帝听完后,大笑她是女子之见,没能答应木兰,但又在当天傍晚下了圣旨,封其为贵妃,对于木兰的心愿,却从未提起,木兰称病推拒。皇帝贵为九五之尊,不达心愿不罢休,便连下三道圣旨,木兰被逼无望,留下”天下安好“四字,便自缢而亡,一代女将就这样落下帷幕。

不论哪种传说,花木兰的影响一直都在。后世为纪念她的勇敢与质朴,在其家乡修建木兰祠,祠堂大殿,还挂有唐高宗御赐的“孝烈将军”四个大字。到如今,“木兰”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一种精神,深入到了成千上百万人们的心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