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恒星都会死亡,这是否意味着再高级的文明也无法永存?

反喷子会员


宇宙的一切都会死亡,诞生成长只是过程,死亡才是永恒的。

这样说来,再高级的文明也无法永存应该是对的。根据费米悖论,就有这个意思在里面。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认为,在宇宙甚至银河系就可能有很多具有文明的星球,银河系已经有130多亿年的年龄了,如果早期有文明的话,这些文明会很高级了,应该早就到了地球了,但为什么我们没有看到呢?它们在哪儿呢?这就是著名的费米悖论。

费米悖论有一层意思就是文明很难存活长久,虽然银河系很可能在几十亿甚至百亿年前就有文明,但都湮灭了。

这种文明的湮灭大多数是自我毁灭的,而不是恒星或者星系剧变导致的。看看我们人类就可窥一斑。人类才有多少年文明?自己制造的核弹就已经足浴毁灭人类文明若干次了,还有工业化进程导致的污染和温室气体,已经开始危及地球生态,物种的灭绝已经呈现加速状态,全球科学家已经两次联名向人类发出了公开信,警告人们重视正在来临的生态危机和毁灭。

但题目所说的恒星毁灭导致文明的毁灭,这个似乎并不绝对,因为一个具有文明的恒星一般都应该是一个较为稳定的恒星。

就像我们太阳,是一个黄矮星,寿命有100亿年。现在已经50亿岁了,还有50亿年才会毁灭。人类如果还能发展到那个时候,文明等级就会很高了,早就移民外星或者可以控制太阳了,根本不会被太阳的毁灭所毁灭。

宇宙文明程度有一个科学分级理论,是前苏联科学家卡尔达肖夫创建的。

他认为在宇宙可能存在三个等级的文明,一级文明是行星级文明,只能完全控制利用本行星能源和资源;二级文明是恒星级文明,就能够完全控制利用本恒星系的全部资源和能源;三级文明是星系级文明,就能够完全控制利用文明所在星系所有的资源和能源。

我们地球目前还只达到0.73级,连一级文明也没有达到,因此还难于控制和利用地球的全部资源和能源,还难以应对地球各种各样的灾害,更没有能力应对稍大些的小行星撞击。

科学家估计,人类还要和平发展5000年,才能达到二级文明,那个时候,人类就不当不怕地球上的各类灾害,而且可以控制利用我们太阳的资源能源,在危险的时候向太阳系外移民也不在话下了。

如果发展到三级文明,我们就能够控制银河系了,那真是神级文明了,可以全面利用银河系的全部恒星、黑洞、乃至暗物质暗能量,自由穿梭于星系之间。

这个时候,人类还会怕一个恒星毁灭?就是银河系毁灭也有办法逃离了。当然要达到这种文明不知道需要多少年的努力,也许几万年,也许几十万年上百万年。

但问题是,我们的文明能够存续这么久吗?美国NASA巡天搜寻了银河系可能存在文明的百万恒星,也没有发现二级文明存在的确证,更别说三级了。

所以,文明的毁灭并不会由于恒星的毁灭而毁灭,而是文明自身的问题导致。

如果宇宙文明能够解决好自身发展问题,渡过自我毁灭难关,发展成为二级以上文明,这个宇宙就很难有天灾,包括恒星毁灭这样的大灾难能够毁灭这个文明了。所以人类目前最重要的是解决好自身的问题。

(时空通讯原创作品,非商业性转载须注明出处,商业性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如果喜欢时空通迅的文章,请关注支持。谢谢)


时空通讯


恒星都会死亡,这确实意味着再高级的文明也无法永存,至少要搬家一次,走出自己所诞生的行星。恒星的寿命是很长的,但最终都逃脱不了死亡的结局,但恒星的死亡并不会对文明的发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在众多的科幻片中,也有着人类在宇宙空间中建立了城市,甚至国家,这样的人类文明。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确实有着十分遥远的距离。但我想说的是,既然到了那时候,我们的文明已经可以支撑我们在宇宙的外空间中建立起适合人类生存的地界,那么恒星的死亡对我们也就不会再有非常大的影响,最起码,我们的文明不会因为一颗恒星的死亡而终结。

根据卡尔达舍夫等级的理论,生命的文明应该存在着三个等级,I型文明II型文明和III型文明,这三个等级分别对应的是对所在行星的能源主宰、能收集整个恒星系统的能源和能够有效利用整个星系系统的能源。

从第二型的文明开始,生命就可以在宇宙空间中建设空间建筑,用于开采恒星系统的能源,而无论是整个恒星系统还是星系系统,恒星的能源都不是绝对的,即除了恒星的能源之外,该两种层次的文明还能开采其他天体的能源。也就是说,当文明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之后,就不会被恒星的死亡而左右了文明的延续,可以在其他行星上进行繁衍生息,不需要受限于自己的恒星系统。


深空电报


恒星通过内部的核聚变反应源源不断地为周围行星上的生命提供能量,使它们能够繁衍生息。虽然对于生命而言,恒星的寿命很长,它们可以持续燃烧很多年,但它们的寿命也是有限的,终将会迎来死亡。由于生命的生存依赖于恒星的能量,如果恒星死亡,生命将很难生存下去,至少对于地球上的绝大多数生命,包括人类在内,都是如此。

不过,恒星死亡,并不意味着具有先进科技的文明也会毁于一旦。宇宙中的恒星很多,不是只有某颗恒星周围存在宜居的行星。虽然我们还未曾在太阳系外找到外星生命,但很多天文学家相信,地球生命以及文明并非宇宙中的特例,他们有待我们去发现。在目前已知的外星世界中,有一些具有潜在的宜居环境。如果一颗恒星毁灭了,在其周围的高级文明完全可以选择离开他们的母行星,去其他系统中寻找可替代的世界。

以我们自身为例。按照太阳的演化进程,太阳还能作为主序星存在50亿年的时间。但在十几亿年后,太阳的温度将会升高到烤焦地球的程度,人类以及其他大多数生命无法生活在那时的地球上。那时的人类面临多种选择,其中一种就是寻找太阳系外的第二家园。经过十几亿年的持续发展,人类的科技水平完全可以实现星际旅行,找到宜居的行星,并定居在那里。或者,那时的人类能够制造出人工太阳,并移民永久性的太空站。

然而,任何高级的文明都是无法永久存在的,宇宙最终一定会迎来某种毁天灭地的结局,这将是所有生命的终点。


火星一号


在科幻电影中,外星智慧生命的灭亡更多的是由于种族内部存在的矛盾导致。恒星的存亡已经不再是困扰生命永存的难题。


目前人类对能源的利用还比较低效,大量能源被浪费,科学家们也意识到了,大力发展开发能源、开发高效的节能技术,但现实比较无奈。清洁高效的可控核聚变技术还不成熟,人类连太阳系都出不去。

根据卡尔达肖夫的文明等级划分设想,达到Ⅲ级文明的超级智慧生命很可能已经摆脱了能源的困扰,可以利用星系内的各种能源,甚至能利用超新星爆发释放的能量,那它们也必然掌握了星系内甚至星系之间的大范围转移。对它们来说,恒星死亡实在算不上什么事,没准它们专门搞垮恒星为自己的飞船收集能量。


而恒星的死亡不是瞬间发生,需要漫长的过程,且可被观测。高级文明可能在恒星死亡之前,就已经逃出了所在区域。


来看世界呀


既然题主认为存在更高级的文明,那就应该知道更高级文明的恐怖了,不要说恒星灭亡了,哪怕星系灭亡了都不是问题,再夸张点,自己造个宇宙又何妨?更高级的文明本来就是科幻色彩很浓的观念,不能证实就可以随便想,怎么夸张都没问题,时空被控制都是编剧一样的事。



恒星的死亡,比如太阳的死亡,对于现在的人类而言就是末日一样。但是,比人类高级的文明就不一样了,要知道宇宙之大和恒星之多,这个不行就换一个,甚至有些恒星就是生命体用来抽取能源的供应源,根本不在乎其死亡,就像下图。而且,想要恒星死亡还是个时间难题,就像太阳要从现在的黄矮星进入红巨星阶段就要差不多50亿年,想想这个时间就晕。

文明发展到一定节点后,生命体就不再依靠恒星的能源供应了,需要更高级的能源。另外,现在的时空理念也将会完全不一样,再造宇宙也许不是问题,甚至说出现时空生命都是可能的,给人类发展个几十年都难以想象,更不用说几十亿年的时间了。


侣意


提到死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恐惧,或许还有一点点的无奈。事实上,我们需要更平静地对待死亡,因为永恒如太阳这样的庞然大物也抵挡不住岁月的流逝,终有一天会走向死亡,何况我们人类呢?



天文学家们预测,遥远的未来太阳会逐渐成为红巨星,然后是白矮星,孤零零地漂浮在空旷的宇宙空间。不仅仅是太阳这样的恒星,科学家们预测甚至连宇宙本身在极其遥远的某天也会走向终结!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赋予万事万物以生命的恒星也会死亡,是否预示着宇宙中再高级的文明终有一天也会终结?如此一来人类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目前来看,答案是肯定的。按照目前对宇宙文明等级的划分,可以分为三个等级(也有分位七个等级的),最高等级的宇宙文明在目前的人类看来简直“神”一般的存在,而且目前我们的人类文明甚至排不上等级。



最高等级的宇宙文明几乎可以利用宇宙间的一切能量来源,甚至包括黑洞本身,这在我们人类看来简直是不敢想象的,如果连恐怖的黑洞都能掌控,他们能不能操控时间本身呢?

自然界和物理定律本身有一些“界限”是我们无法逾越的,比如说光速我们无法超越,还有就是“时光倒流”,在我们眼里,时间永远只能向前,我们无法回到过去,虽然很多人想回到过去重温美好的时光,但任何人都不得不面对时间无情地流逝。


物理学家玻尔兹曼的熵增原理告诉我们,宇宙万事万物都不断地从底熵走向高熵(从有序走向无序),这也是所谓的“时间箭头”,也是“热力学第二定律”中最主要思想,它向我们阐述的最核心思想是,宇宙本身也无法抵挡时间的流逝,最终会走向彻底的无序,也可以说是一种死亡。

所以说,再高级的宇宙文明也无法真正的永久存活下去。最近几十年平行宇宙(多重宇宙)的概念给了我们更多的遐想空间,但目前看来平行宇宙的概念更多的属于科幻领域。还有高维度空间的概念,但这个概念更是让人觉得匪夷所思,无法理解。

那么,既然人类文明甚至宇宙总有一天会走向终点,人类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之前我分享过这类的文章,简单说,意义就在于,在宇宙不断地无情地走向无序的过程中,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有序环境,并把这种创造的过程延伸足够长的时间。

换种思维方式,就是因为死亡是无法避免的,生命才显得更有意义!特别是像我们人类这样的高级智慧生命,就像是上天给予宇宙的一种“特殊的礼物”,我们更应该珍惜生命中的每一秒!


宇宙探索


在1964年,苏联天文学家尼古拉·卡尔达舍夫(Nikolai Kardashev)设想了外星文明的等级,通过掌握不同能量控制技术进行文明等级的划分。

类型I :该文明是行星能源的主人,这意味着他们可以主宰整个世界能源的总和。

文明活动范围:地球深处,海洋深处,太空轨道以及临近的星球。

类型II :该文明能够收集整个恒星系统的能源。

文明活动范围:太阳系,以及临近的恒星系。

类型III :该文明可以利用银河系系统的能源而为其所用。

文明活动范围:星系团。

由此我们看到I型文明的活动范围仅限于自己所生成的星球,可以玩转自己的星球,目前我们人类还做不到。II型文明已经可以利用整个恒星系统的能源了,可以建造类似于“戴森球”的装置。而III型文明已经可以遨游星辰大海利用其他星系的能源了。所以只要文明等级大于等于II型,那么就不受本恒星系中恒星能源枯竭的影响了。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尽在离开摇篮,迈向星辰大海。

我是漫步的小豆子,喜欢和大家分享科学故事,展望科学未来,让我们一起用思想遨游星辰大海。欢迎大家指导批评点赞评论。


漫步的小豆子


这个宇宙中最厉害的东西是什么?其实不是什么宇宙大爆炸,不是超新星爆发,也不是黑洞,更不是恒星,而是时间。

没有任何事物能逃过时间的摧残,我们常常感叹人的容颜的改变,爱情之花的凋谢,其实他们都是时间改变的痕迹,就连恒星都是如此,甚至就连我们的宇宙也是如此,任你经历几亿年,甚至几百万亿年,但时间最终将战胜一切。



然而这个宇宙中却有一种最伟大的东西,它生来就是要挑战无尽的时间,为此他坚持不懈地做着种种努力,已经努力了至少几十亿年,它就是生命。

任何生命物种,它的存在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追求永恒,为了这一目的,它不怕战胜任何困难,每一个物种都在努力让自己适应各种环境,只是为了能够生存,而且每一个物种都在努力扩大自己的种群,只是为了扩大生存的机会,而适应环境和繁衍种群,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生命趋向于永恒。



如今地球上的生物世界丰富多彩,物种千千万万,然而的生命进化史上,也有着众多的物种消亡,但是也不断有的新物种被进化出来,繁衍和进化,正是生命物种挑战永恒的两个手段。

也正是由于生命的不断进化,才出现了我们人类这样的智慧生物,如今我们人类已经创造了文明,然而,我们人类中却有太多的人并不明白生命的意义,以及我们创建和发展文明的意义和价值。


地球上的各个物种就是相互依赖的关系,某种生物的生存,甚至要建立在的其他物种的基础上,这其实恰恰在提示我们,所有的生命物种其实是一个整体,永恒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如果我们细细思量这一切,甚至会发现,其实我们本身就是宇宙的创造,宇宙大爆炸造就了宇宙,宇宙形成之初并没有生命存在,无论是巧合,还是化合物形成的必然,生命都是在宇宙中被创造出来的,我们为什么被创造?至今我们还想不透,然而,从生命的追求来看,宇宙是在向我们寄托我们战胜时间的希望。

宇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希望?为什么让生命去追求永恒战胜时间?我们想不明白,但我想我们不用去揣度造物的意愿,造物主自有它的想法,就像父母安排孩子做某些事情,其中都有对将来的希望一样,我们不必去想它这么做的意义,只需要交出好的成绩单就好了。

茫茫宇宙,浩瀚无边,在这么广阔的宇宙中,不但会有很多的生命物种,也一定有很多文明,可能有些文明消亡了,但一定也有很多文明仍然存在,这其中当然也不乏比我们更高级的文明,不过我想,既然这些文明能够发展到比我们更高级的阶段,那么他们一定对宇宙,对生命,对文明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他们不会不明白宇宙赋予我们的追求永恒战胜时间的职责,不会不明白生命进化和文明发展的意义和价值。所以我想,那些比我们更高级的文明,一定能够更好的和平稳健地发展,虽然他们也有可能由于某种原因而消亡,但是相对而言,他们会比我们更理解宇宙,更善于处理矛盾,消除纷争,战胜困难,躲避危险,因为他们已经比我们更善于追求永恒和战胜时间。


科普大世界


1丶宇宙间不存在永恒的事物。如果有,唯有不断变化的宇宙自身才是永恒的。所以再高级的文明也不会永远存在。但这并不意味着某一恒星死亡必然会导致某一高级文明的消亡。

2丶如果一种高级文明已发展到可以在星际间迁移的程度时,那么,在一个恒星即将死亡的时候,它完全可以迁移到另一恒星系继续生存发展。


赵凡丁201


肯定一定以及确定。大家想一想,地球如果没有太阳,将会是一个黑暗且无穷冰冻的星球,任何生命形式都将无法存在。那就有人说,地球人不是自己可以用核能发电创造能源吗?熟不知那也只是暂时的,核能总有用完的一天。最主要的是,如果没有阳光的照射,植物无法光合,失去了产生氧气的基本条件,无氧即为没有生命,地球上任何一种生命形态都是需要氧气的吧。太阳是因为质量足够大,质量大意味着引力作用大,引力都趋向于向中心使劲,所以太阳中心压力大得超乎想象。正是因为这种压力导致太阳内部发生核聚变,氢转变为氦,和原子弹模式同理。核聚变产生光和热,再辐射整个太空。核聚变其实就是一种消耗,氢变为氦其实是在减轻太阳的本身质量,因为四个氢原子比一个氦原子要重,被减轻的质量就转变成了光和热。所以,太阳总有一天会用完现存的氢原子,最终变成红巨星,然后沦为白矮星,核聚变停止,停止就意味着没有光和热能传到地球上,那地球上的文明再高级也是难逃厄运。当然有些质量大的恒星会形成超星星爆炸,形成大量星云和尘埃散发于太空,这些星云和尘埃经过亿万年演变,在万有引力作用下逐步再次向中间靠拢聚集,当中间压力再次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再次形成一个太阳,然后再次演变成一个太阳系。宇宙恒星系统应该就是这样周而复始的循环,但是时间跨度估计是亿万年来计算,然后又再次可能形成生命直到高级文明。个人认为就是这样的,宇宙太复杂,就这样理解吧,简单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