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3 中医专家庞国明专栏|自汗、盗汗六大验方

庞国明谈单验方连载

第二篇 自汗、盗汗

不因外界环境的影响而白昼时时汗出,动则更甚者称为自汗。自汗、盗汗这一病证,既可单独出现,也可作为症状而伴见于其他疾病过程的中。

单独出现的自汗、盗汗,一般预后较好,伴见于其他疾病过程中的自汗、盗汗,病情较重,需原发病好转、治愈,自、盗汗才会减轻或消失。

祖国医学认为:自汗多属于气虚不固,盗汗多属于阴虚为热,治疗以别虚实、调营卫为大法。

中医专家庞国明专栏|自汗、盗汗六大验方

验方集锦:

方一:加味牡蛎散

【组成】煅牡蛎100g,生黄芪100g,麻黄根50g,五味子50g。

【功能】: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体常自汗,动则益甚,时易感冒者;夜寐盗汗,醒则汗止,气短身疲者;气虚衰弱,卫阳不固者。

【用法】:上药研粗末,瓶储备用。每次10-20g,用浮小麦15g同煎,滤渣热服,每日2次。久病气虚加人参须6g;阴虚燥热加生地10g,白芍10g;心悸失眠加酸枣仁10g,麦冬10g。

【注意事项】:适寒温,加强锻炼。

【方义分析】:煅牡蛎、五味子收涩敛汗,黄芪益气止汗,麻黄根固表止汗。

【验方来源】:《陈树森医疗经验集锦》

中医专家庞国明专栏|自汗、盗汗六大验方

方二:敛汗固表汤

【组成】炙黄芪皮15g,党参15g,煅牡蛎15g,麻黄根10,瘪桃干10g,浮小麦10g,五味子7g,炙甘草7g。

【功能】:益气固表、敛汗

【主治】:自汗,盗汗。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盗汗者加细生地10g,炒白芍7g。

【注意事项】: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虾、浓茶、萝卜等物。

【方义分析】:本方用煅牡蛎、五味子收涩敛汗,党参、黄芪补中益气以止汗,浮小麦、麻黄根固表止汗,瘪桃干以益肾固涩、止汗、止血,炙甘草调和药性。

【验方来源】:广西中医药 1985;8(6):16

中医专家庞国明专栏|自汗、盗汗六大验方

方三:外敷止汗散

【组成】郁金粉0.24g,煅牡蛎粉0.06g。

【功能】:敛阴汗止

【主治】:小儿各种疾病(不包括肺结核)出现的盗汗。

【用法】:以米汤适量调匀,分2份敷于患儿左右乳中穴,每日更换1次。

【注意事项】:用药期间,如过出现皮肤过敏者,可隔日使用1次。

【验方来源】:中医杂志 1985;26(6):10

中医专家庞国明专栏|自汗、盗汗六大验方

方四:黄芪羊肉汤

【组成】黄芪15g,羊肉90g,桂圆肉10g,淮山药15g。

【功能】:益气止汗

【主治】:病后体虚盗汗。

【用法】:将羊肉用沸水先煮片刻,捞出后用冷水浸泡以除腥味。用砂锅将水煮开,将羊肉和3味中药同煮汤。食时调好味,可饮汤食肉。如果小儿无力咀嚼,可煮成浓汤饮

【注意事项】: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虾、浓茶、萝卜等物。

【方义分析】:本方用桂圆肉益心脾、补气血,治疗病后之体虚,淮山药、黄芪补中益气以止汗,羊肉调理肠胃、养肝、补肾、明目。

【验方来源】:《偏方大全》

中医专家庞国明专栏|自汗、盗汗六大验方

方五:加味生脉散

【组成】生地、党参、麦冬、大枣各9g,炙甘草3g,地骨皮8g,五味子6g,煅龙骨、煅牡蛎各15g。

【功能】:益气止汗

【主治】:小儿自汗。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药量视患儿大小而定。

【方义分析】:本方用生地、党参、麦冬益气滋阴以止汗,五味子、煅龙骨、煅牡蛎收敛固涩以止汗,地骨皮滋阴清热,甘草调和诸药。

【验方来源】:《百病奇效良方妙法精选》

方六:山茱萸饮

【组成】山茱萸15g,地骨皮5g,黄芪5g,桑叶5g。

【功能】:固表止汗、清热凉血

【主治】:自汗症。

【用法】:将四味药放入水杯中,开水冲入代茶饮,每日1剂,10天1个疗程,可连续服用。

【注意事项】: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生冷等物。此方不适用于阳虚体质的人服用。

【应用小结】:临床表现以自汗、口渴、心烦、发热为主。消渴病人以自汗、舌质偏红、苔薄白或少苔、脉弦细或细数为主。用本方治疗自汗症,一般5效显效,10-20剂痊愈。对的渴病人的自汗治疗也较为满意,但需服用时间较长,宜服1-3个月,无明显毒负作用。

【验方来源】:《民间验方与特色疗法》

中医专家庞国明专栏|自汗、盗汗六大验方

订阅我们掌握更多行业动态!“赛柏蓝”是医药行业最大的新媒体平台,拥有百万微信关注人群。如果您对行业相关题材也有心得/见解,欢迎撰稿,稿费=200元+阅读量*0.01元。商务合作、投稿[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