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洛平:摘下口罩也要按“处方”来

开水烫、集中烧、破坏扔、喷酒精……这些网传废弃口罩处理法是否靠谱?最近,市疾控中心通过洛报融媒释疑,科学指引可谓来得及时。这也让人们意识到,“口罩文化”不仅仅是戴上口罩那么简单,摘下口罩也要按科学规范的“处方”来,这同样是疫情防控的“标配动作”。

古语有云,风起于青萍之末。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却极有可能成为病毒如风般肆虐的源头。当下,疫情防控逐渐引向深入,以往被公众忽视的隐性卫生问题开始显现,这其中,废弃口罩如何处理尤为突出。实际上,废弃口罩属于有害垃圾,尤其是那些被患有各类呼吸道疾病及伴有咳嗽、咳痰等症状民众用过的口罩,从严格意义上讲属于医疗废弃物,如果处理不慎,其携带的细菌病毒极易带来二次污染,给新型冠状病毒二次传播可乘之机。

正因此,疫情来势汹汹之时,在正确处理废弃口罩问题上,我们尤其容不得半点麻痹,“嫌麻烦”“图省事”的心态决不能有。从一定角度讲,不论是“破坏扔”防止不法分子回收利用,还是“喷酒精”从根源上消灭病毒,都是“把责任扛肩上”的公民责任意识的具体展现。只有每个人严格对标、自觉落实,人人多一点“小麻烦”,掌握处理废弃口罩的“正确姿势”,遏止病毒传播的防火墙才能更坚固有效。

当然,将废弃口罩带来的传染风险降至最小,不仅需要个人提高自律,还离不开城市管理者做好收集处理废弃口罩的“后半篇文章”,杜绝随之而来的公共卫生隐患。这几天,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传播,我市城市管理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强居民庭院(城中村)垃圾清理及环卫设施消毒工作的通知,细腻严谨的操作指引被网友点赞为“教科书式的消杀清理”。除此之外,那些网曝外地出现的收集倒卖二手口罩等问题,更须引起警惕,绝不能给不法行为可乘之机。

切断传染源,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哪有那么容易传染”的侥幸心态万万要不得。从处理一个小口罩做起,只要我们在个人处理、垃圾收集、清理消杀等各个环节上拉起严密防护网,将爱国卫生运动引向深入,就一定可以将病毒传播的风险减至最小,切实守护好广大群众生命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