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原創丨中國旅遊日的來歷是《徐霞客遊記》開篇之日

原創丨中國旅遊日的來歷是《徐霞客遊記》開篇之日

中國旅遊日是5月19日,怎麼來的?

2001年5月19日,浙江寧海徐霞客旅遊俱樂部向社會發出設立“中國旅遊日”的倡議,建議以《徐霞客遊記》開篇之日(5月19日)定名為中國旅遊日。

2011年03月3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決議,自2011年起,每年5月19日為“中國旅遊日”。

徐霞客生於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病逝,本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漢族,南直隸(今江蘇省) 江陰人。明朝末期地理學家、探險家、旅行家和文學家。他經30年考察撰成的260多萬字(遺失達200多萬字,只剩下60多萬字)的《徐霞客遊記》,開闢了地理學上系統觀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統考察祖國地貌地質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繪華夏風景資源的旅遊鴻篇鉅製,還是文字優美的文學佳作,在國內外具有深遠的影響。

徐霞客幼年好學,博覽群書,尤鍾情於地經圖志,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當朝遊碧海而暮蒼梧”的旅行大志。

徐霞客的旅遊生涯,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28歲以前的紀遊準備階段,重點放在研讀祖國的地理文化遺產,並憑興趣遊覽太湖、泰山等地,沒有留下游記;

第二階段為28歲(1613)至48歲(1633)的紀遊前段,歷時20年,遊覽了浙、閩、黃山和北方的嵩山、五臺、華山、恆山諸名山,但遊記僅寫了一卷,約佔全書的十分之一;

第三階段為51歲(1636)至54歲(1639)為紀遊後段,歷時4年,遊覽了浙江、江蘇、湖廣、雲貴等江南大山巨川,寫下了9卷遊記;

徐霞客的足跡遍及今21個省、市、自治區,他不畏艱險,曾三次遇盜,數次絕糧,仍勇往直前,嚴謹地記下了觀察的結果。直至進入雲南麗江,因足疾無法行走時,仍堅持編寫《遊記》和《山志》,基本完成了260多萬字的《徐霞客遊記》。

到55歲(1640)雲南地方官用車船送徐霞客回江陰,56歲(1641)正月病逝於家中,遺作經後人整理成書,廣泛流傳。

徐霞客通過親身的考察,以無可辯駁的事實材料,論證了金沙江是長江的正源,否定了被人們奉為經典的《禹貢》中關於“岷山導江”的說法。同時,他還辨明瞭左江、右江、大盈江、瀾滄江等許多水道的源流,糾正了《大明一統志》中有關這些水道記載的混亂和錯誤。

再有,徐霞客對地理學最突出的貢獻是他對石灰岩地貌的考察。他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最早對石灰岩地貌進行系統考察的地理學家。歐洲人最早對石灰岩地貌進行廣泛考察和描述的是愛士培爾,時間是公元1774年,那已經是徐霞客逝世後130多年;最早對石灰岩地貌進行系統分類的是羅曼,時間是公元1858年,更是比徐霞客晚210多年。

徐霞客不僅對地理學有重大貢獻,而且在文學領域中也有很深的造詣。他寫的遊記既是地理學上珍貴的文獻,又是筆法精湛的遊記文學。他的遊記與他描繪的大自然一樣質樸而綺麗,有人稱讚它是“世間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一點也不過分。讀他的遊記,使人感到是一種真與美的享受。讀《徐霞客遊記》使我們也隨著他的足跡,跋涉奇峰峻巖、急流險灘,置身於祖國的秀麗山河之中,為之陶醉,為之驕傲,心中油然升起對祖國的無限深情。

徐霞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他在國際上具有不同凡響的影響力。《徐霞客遊記》被學術界列為中國最有影響力的20部著作之一,除中國大陸與臺灣外,現在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國也都建立了“徐霞客研究會”。徐霞客被認為與13世紀西方大旅行家馬可·波羅有許多相似之處,分別被推尊為“東、西方遊聖”。

1958年,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上的講話中說:“明朝那個江蘇人,寫《徐霞客遊記》的,那個人沒有官氣,他跑了那麼多路,找出了金沙江是長江的發源。‘岷山導江’,這是經書上講的,他說是錯誤,他說是金沙江導江。”“我看他不到處跑怎麼能寫得那麼好?這不僅是科學作品,也是文學作品。”

1959年4月5日,毛澤東在上海召開的中共八屆七中全會上的講話中說:“如有可能,我就遊歷黃河、長江,從黃河口子沿河而上。搞一班人,地質學家、生物學家、文學家,只准騎馬,不準坐車,騎馬對身體實在好,一直往崑崙山,然後到豬八戒的那個通天河,翻過長江上游,然後沿江而下,從金沙江到崇明島。我有這個志向,……我很想學徐霞客。徐霞客是明末崇禎時江蘇江陰人,他就是走路,一輩子就是這麼走遍了,主要力量用在長江。《徐霞客遊記》可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