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0 学恭敬心,就要先克服自己的傲慢心!

学恭敬心,就要先克服自己的傲慢心!

因为慢心,障碍了对人的恭敬心,也会为自己招致侮辱。所以要学恭敬,必须首先克服傲慢。

学恭敬心,就要先克服自己的傲慢心!

『尚谗谀而贱贤人』,喜欢听信谗言和阿谀奉承的话,轻贱了贤德之人。贤德之人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他很正直,他直言不讳。君主如果轻贱了贤德之人,就说明这个君主不喜欢听老实话,所以才会疏远贤德的人。

在《出师表》中有一句很精辟的话,“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倾颓也。”国家兴盛也好、衰败也好,都是有原因的。而总结历史的规律,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你喜欢听信小人的话(小人就是阿谀奉承、谄媚巴结的人),还是喜欢听批评的话、指责的话,那些犯颜直谏、直言不讳的话。

在《群书治要.文子》上也有这样一句话,“国之将亡也,必先恶忠臣之语”,一个国家要灭亡了,它的迹象是什么?其中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厌恶忠臣的犯颜直谏,听不进忠臣的规劝。

『乐简慢而轻百姓』,喜欢傲慢,以简慢为乐,不遵守礼法,还轻视百姓,看不起老百姓。《孟子》上说:“人必先自侮,而后人侮之。”为什么人会侮辱自己?一个人一定是自己先侮辱了自己,自己对别人不恭敬了,所以别人才会对你不恭敬。

在《春秋左传》上就记载着:

二年,郑公子归生伐宋,宋华元御之。将战,华元杀羊食士,其御羊斟不与。及战,曰:“畴昔之羊,子为政〔畴昔,犹前日也〕;今日之事,我为政。”与入郑师,故败。

在鲁宣公二年,郑国去攻打宋国,宋国的华元率兵迎战。在开战之前,华元宰羊犒赏将士,但是却没有给他的车夫羊斟吃,因为他可能觉得羊斟是一个车夫而已,心里对他不恭敬了。等到作战的时候,一开始打仗了,这个车夫羊斟就说:“前日分发羊肉的时候,是由你来做主,今天战车进退的情况是由我来做主。”于是羊斟就故意把华元乘的战车赶进了敌阵,结果怎么样?结果宋军大败。这就是因为没有恭敬别人,对人心存侮慢而招致的惨败。

不能够做到恭敬别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心存傲慢,所以必须首先克服傲慢心,才能够做到自卑而尊人。

在《成唯识论》中说:“云何为慢?恃己于他,高举为性,能障不慢,生苦为业。”什么是“慢”?就是通过自己和他人比较之后,认为自己比别人强,于是傲慢、看不起别人。傲慢能够障碍不傲慢,也就是能够障碍对人的恭敬,同时还能够产生痛苦。这个是讲它的业用、作用。

学恭敬心,就要先克服自己的傲慢心!

在佛经上把这个“慢”细分为七个种类:

一者谓慢。第一种就叫慢,慢是什么意思?就是认为自己胜过他人,因而傲慢。这个是比较自然的,谁让我比你强?里面带着藐视的意思。对不如我的人,我藐视他,这就是慢,这是一种情况。另一种情况,是因为自己与他人条件相等而生傲慢,意思是说,你有什么了不起的,你和我差不多而已。这就是不能恭敬和我同等之人,这也是慢。

二谓过慢。什么叫过慢?这个过慢也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自己与他人条件相等,而强说自己胜过他人。两个人条件相等,譬如说甲和乙条件相等,但是甲还向大众鼓吹说自己比乙强,这叫过慢。

另外一种情况,就是自己不如他人,还说那个人跟我差不多而已,这也叫过慢。那我们可以看到过慢的程度,要比慢的程度还要超过,也就是说他慢的程度更加严重。因为我们前面讲了,这个慢是说两个人条件相等而产生傲慢。而过慢是两个人条件相等,而说我要超过他人,或者自己还不如别人,还说我们两个差不多。所以这个过慢的程度,就比第一种慢的程度更要严重。

第三种叫慢过慢。慢过慢比过慢还要慢,这个人的傲慢程度就更强了。什么叫慢过慢?就是自己完全不如他人,反说自己胜过他人,这就有点近乎厚颜无耻了,这叫慢过慢。

四谓我慢。

什么叫我慢?执着这个色受想行识五蕴和合的身体为我而产生傲慢。因为有我,执着这个身体是我,那么就有他,有人我之别,有我就有我慢,这个是慢的根本原因。换句话说,只要我执没有断,只要我们还是一个凡夫,就一定有我慢,只是程度深浅不同而已。

所以四大烦恼常相随,根本的原因就是有个我,所以就有我见、我慢、我爱、我痴,这个四大烦恼是跟着我一起起来的,同时起来的。所以只要认为这个身是我,就会有我见、我慢、我爱、我痴。执着“我”就会有我、我所。觉得我比你好、我比你强、我比你高、我比你能,进而执着我的东西比你的东西更高贵,比你的东西更好,所以你都不能碰。这就是把傲慢延伸到我所上去了,延伸到我所有的物质上去了。无限地延伸、无限地扩充,就会产生冲突、产生竞争、产生斗争、产生战争。这就是我慢,自高自大。

第五叫增上慢。什么叫增上慢?就是未证果而说自己已经证果,或者说已经证少分果而说证得圆满菩提,这个叫增上慢。增上就是强盛的意思。这个人在修道,但是我慢没有除掉,他是带着“我慢”在修学。在修学的过程中很努力、很用功、很精进,他这个用功过程中得到了相似的境界,在这个相似的境界中生起高举之心,认为自己已经得到了殊胜的圣果,这个叫增上慢。换句话说,增上慢是对谁说的?是对修学的人说的,如果没有修学的人,增上慢就谈不上了。

譬如说,我们学了《弟子规》,我们看这个世界是愈看愈顺眼,还是看这个世界愈看愈不顺眼?有的人在学了《弟子规》之后,没有用《弟子规》衡量自己的行为,反而拿着它去要求别人,变成了警察,看谁都不对,这个行为违背了《弟子规》的这一条,那个人的行为也违背了《弟子规》的另一条。学了《弟子规》之后,就愈来愈不能够和人相处了,觉得自己学了圣贤教诲,自己快要成圣成贤了,而别人还是凡夫俗子。

所以我们有增上慢的人会经常怎么说话?会经常说你不懂,你是凡夫。所以你看,我们学得愈多,应该是愈谦虚,但是结果现在是学得愈多愈傲慢,看世间人都很浊恶,都是我们的冤亲债主,愈来愈不能够和世间人和睦相处了。这就学错了,这个就叫增上慢。

学对的人是什么样的?学对的人是和光同尘,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都欢欢喜喜,都不会看人不顺眼。就像六祖惠能大师所说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不见不是看不明白,看不明白那是愚钝,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是却不放在心上,不生烦恼,这才是学对的表现。

第六种叫卑劣慢。这也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就是自己同他人的差距相当大,却说自己比别人只差一点点,虽然骄慢,但是还有一点谦卑,不好意思,这叫卑慢。换句话说,他承不承认自己没有别人高?承不承认别人比他高?承认,但是他的态度是什么?他不过是赢我一点点而已,这叫卑劣慢。也就是说自己真的很差,和人差距很大,但他却说,我只差一点点而已。第二种情况,他也承认自己和他人的程度差距很大,但是却不肯向他人虚心学习,这也叫卑慢。也就是说,我真的很差,可是看到那个人好,他的态度是什么?你好你的,你高你的,你去你的极乐世界,我去我的地狱,而且还不需要人家来度他,这叫卑慢。

最后第七种邪慢。就是以自己的邪见为正见,自己缺德还以为有德,自己无德还认为自己德行很好。譬如说现在进监狱的人,到了监狱之后在交流什么?有一个人就问一个新进来的人说:“你这是第几次进监狱?”这个人很不好意思,他说:“我是第一次。”结果这个问话的人怎么说?他说:“你才是第一次啊,我已经是第三次了。”你看,他认为三次比一次值得傲慢,这个就叫邪慢。所以成就恶行,恃恶高举,这就是邪慢的一个特点。

学恭敬心,就要先克服自己的傲慢心!

譬如说日本人在侵略中国的时候,有的人去比试什么?比试每一天杀人数目的多少,以此为能。这个就是以恶为能。同样的道理,现在的竞奢斗富、互相攀比也是属于这一种类型。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们仔细想一想,大家攀比什么?大家在攀比谁更浪费,谁占有的资源更多、更奢侈,所以这也是邪慢。

因为这些慢心,障碍了对人的恭敬心,也会为自己招致侮辱。所以要学恭敬,必须首先克服傲慢。

《礼记.曲礼》上,开篇就说“毋不敬”,告诉我们要一切恭敬。

在《易经》这本说明“天道”的书中一共有六十四卦,每一卦它的爻辞都有凶有吉。但是在所有的六十四卦之中,只有一卦六爻皆吉,这一卦就是谦卦。谦卦被称为地山谦。高山本来是在平地之上的,但是在谦卦之中,这个高山是居于平地之下的。我们想一想,一个人才华横溢、有权有势,但是还自卑而尊人,结果怎么样?结果无论是上是下,都会对他很恭敬,都不会嫉妒他。

谦卦和别的卦不同的地方,就是别的卦在各爻变动的时候,或吉或凶,或有悔吝,但是谦卦六爻,无论如何变动,只有吉利。追其原因,就是因为有这一个“谦”字。谦卦,是艮下坤上,艮为山,坤为地。山比地高很多,但是这个山很谦虚,愿意下于平地,而不是高高在上。比之于人事,就是一个人不居功自傲,不过分显露自己的才华,能够谦退自己,推崇他人,这样做就能够成就谦德,万事亨通。所以,文王《系辞》说:“谦,亨,君子有终。”

谦卦虽然好,但是却不易学,因为一般人都想居于人上,接受别人的崇拜,这与谦卦恰好相反,因此,

学谦必须要探讨义理。伏羲氏画卦的时候,特别发明两个简单的符号,象征着阴阳两仪,然后以此画成八卦,以及六十四卦,包罗了宇宙万有、千变万化。在万有变化之中,有差异相,也有其共同相。以差异相而论,万物各异其形状,绝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事、物,这叫差异相。但是以共同相而论,万物同具五行、同有生灭,一律平等。

所以在《毛诗・小雅・节南山》上说:“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南山虽然高峻,但是与平地同样是由土石等物聚合而成;师尹虽然显盛,但是与平民同样有生有灭。由此观察,高山下于平地,并不是伏羲故作玄虚,而是自然平等的现象。看清楚这种现象,再读孔子的《象传》,“谦谦君子,卑以自牧”,谦德便能油然而生。

所以,你看《诗经》上这一句话,确实比喻得很形象。这个山虽然很高峻,但是它也和平地一样,都是由土石和合而成的,所以这个就是平等的特点。明白了这个道理,谦虚的感觉就自然而然地生起了。

学恭敬心,就要先克服自己的傲慢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