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疫情對人們生活觀念有影響嗎?

噯翌琛


你好,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疫情對於人們生活觀念大致有以下幾點:


1:對於消費觀念和存錢觀念我想多少會有,不在超前消費和盲目消費,因為疫情暴露出當前人們在不工作的狀態下,如果持續半個月不發工資或者減半,大部分會因為除了房貸車貸大頭的支出外,好多人還要在為花唄、信用卡等借貸無錢還而煩惱。主要就是沒有存錢的觀念和超前透支消費。


2:對於公共安全衛生和個人家庭防護會更加重視,還有對於生活每個人會有一個不同的觀念和感想感受。


啷個哩個啷影視


疫情對人們的生活觀念有影響嗎?

我的回答是,當然有影響,而且是很大的影響。

第一、活著才是硬道理

前幾天從親戚家裡返程的時候,我給我舅舅打了一個電話,問候了一下,本來年前就回去了,想著初三去給他們拜年。我是遠嫁的,好幾年了都是趕上過年的時候需要值班,沒怎麼給孃家姑姑、舅舅拜過年。這就要返程了,回自己家了,說一聲。

本來自己滿懷歉意,不知道舅舅怎麼心裡不高興呢,結果人家因為我來了一個電話很是高興,給我說今年這個疫情下來,人活著才是最根本的,那些虛頭巴腦的東西沒有就沒有。再說了現在交通怎麼好,信息這麼發達,打電話、視頻怎麼都能拜年。

回城的路上我在想,真的不敢想象,這一場疫情中,一個去世的人牽涉的是好幾個家庭,自己的父母怎麼接受,還有配偶成了孤家寡人,孩子呢,配偶的父母呢?留下來的人也是以後要面臨很大的壓力。

有面臨自己父母親的離去,有白髮人送黑髮人,有很小的孩子成了孤兒的……

第二、平常還是要有積蓄

現在人的消費觀已經早跟我們上一代的人不同了,已經不主張省吃儉用了,而是更多主張活在當下。

很多人不管月薪多少,反正也是自己吃吃喝喝買買,成了名副其實的月光族。在電子購物盛行的年代,坐在家裡一部手機就可以滿足所有生活需求。吃穿住行,已經不僅僅是滿足基本生活需求了,而是需要滿足精神生活,追求各種新鮮事物。

每個月再養個車,還個貸款,看個電影,去喝一個星巴克,反正哪裡人氣旺就去哪裡,哪裡新開的好吃的店就去哪裡,哪裡新開商場就去消費。

這次疫情在家裡不能上班,不知道有多少人彈盡糧絕,求救濟,是不是也想到了以後。

第三、平常的生活習慣很重要

我們國家大家不管是家裡,還是聚會,都是大家圍著一個桌子的美食一人一雙筷子,來回夾菜,通過這次疫情,大家應該能夠意識到分餐而食的重要性。本來因為我們的飲食習慣幽門亂旋桿菌傳染就比較多、比較快。平時可能只有去醫院檢查了這個疾病的人才會注意。

還有平常勤洗手、多消毒,這次疫情傳染之快也跟著方面有關係。

我是麥子,一個愛生活的女子,歡迎點贊,關注,轉發!謝謝!


平常心麥子


我是疫區的居民,所在地湖北武漢。

在封城前一天,我回到了老家,武漢周邊的郊區,其實也是武漢。我們的房子在武漢光谷,然後老家在武漢市黃陂區一個鎮上。

大年三十那天晚上,村裡突然說要求我們初一不串門,閉戶休息。然後就在那天晚上,村裡的書記找人封了外村到我們村的入口。三天下來沒有啥感覺,只是看到了疫情的增長數據,有點人心惶惶,暫時對生活沒有影響。但是快一週,家裡零食,食材都有所匱乏,主要是我家裡有個小寶寶,他需要一定的母嬰用品。由於鎮上已經不允許門店營業,我只能網購,然後選擇了京東。我需要購買尿不溼,娃吃的米粉,奶粉。開始以為封村一個月,一個月後可能會回武漢光谷,家裡還屯有一定的嬰兒用品,也沒多買。到最後,也就是現在3月份了,依然說還要封一個月甚至兩個月,還需要繼續購買母嬰用品,可是現在快遞都不允許在街道停留,也就是意味著沒辦法送貨。然後,之前家裡有種菜,一大家子人吃也吃的快沒了,米,面,油就更不用說了。雖然村裡及時組織村裡的幹部購買村裡人需要的東西然後發送,但是還是有很多不方便。然後,物價也變得非常高,米,面明顯漲價了。

然後就是工作,公司協調遠程辦公,但是工作效率不高。

綜上如果身邊感染的人不多,要是幾天沒啥感覺。但是吃吃喝喝個幾天,物質缺乏就會變得擔憂甚至無助。然後,開始每天跟家裡人微信語音問彼此的情況,讓彼此溝通更加密切。我感覺生活觀點其實沒有什麼大的變化,最多就是物質的缺乏,有什麼吃什麼,總不能每天焦慮不安,要淡定坦然的面對這一切。


晶晶和發發


  • 對於無房無車無存款的二胎寶媽來講,這個疫情來的真是晴天霹靂,把我打的遍體鱗傷,同時也改變了我的生活觀念。
  • 一定要抓緊蓋個農村房。一直在外漂泊,沒有安定的家,這次疫情期間依舊租在別人的家裡,不讓出門,出門遭嫌棄的那種。倆孩子小,經濟有限,租的房子小,除了廚房就是兩間一進門就上床的臥室,孩子天天宅在床上玩耍,感覺虧欠孩子。以前一直想著買個縣城房子,現在才發覺縣城太擁擠了,各地人都有,現在這邊也有幾例病例了。所以啊,在老家蓋個房子,門口種種菜,孩子撒潑玩泥巴,隨便哪裡爬,還不用擔心房子隨時被收走的風險,又能躲避病毒,多好。
  • 一定要買車。以前一直覺得車是消耗品,不買最好,省錢。所以平常有啥事都是打滴滴,或者電瓶車。今年年初一開始疫情嚴重,所有的滴滴,出租,公交都停了,正巧小兒子感冒又嚴重,天天要去醫院霧化掛水一天兩次,好了,家裡天冷又下雨,每天和老公騎著電瓶車帶著五個月寶寶穿梭在寒冷的風雨中,甚至避開藥的時間,半夜十一點還跑醫院,因為醫院和外面交替的溫差,本來體弱的寶寶,感冒愣是沒有好轉太快,遭罪,那段時間的酸楚,一輩子也忘不了啊,如果有車,寶寶也不至於跟我們受罪。
  • 一定要有應急錢。像我們,老公去年虧了好多,存款為零,過年都是靠公婆度過的。正好趕上疫情,孩子要吃奶粉,用尿不溼,我們外地工作的房租還要交,過段時間老大還要交學費,疫情期間,所有的物價基本上漲,買的肉也只給孩子吃,不巧,老二還感冒了,錢還是借的馬雲的,到現在還不知道怎麼還,可想而知,如果沒有個應急錢,以後有個什麼事,真的苦不堪言。
  • 一定要注意身體。作為寶媽,也是個手機控,白天看孩子,晚上孩子睡了就刷手機,熬到一兩點,天天睡不到五個小時,有時候明明很困,還是想把某個視頻或者某個遊戲弄完,以至於視力下降,胃也熬成了胃炎,還是不長記性。疫情期間看了很多新聞,突然發覺活著時間多麼美好的事情,有些人想活卻被命運作弄,所以以後照顧好自己,保護好自己的身體健康。
  • 所以,廣大的朋友們啊,不要再去熬夜,珍惜生命比什麼都重要。也不要再想著當異族拉,什麼月光族,夜光族,年光族的,趁著能打拼的時候,手裡留點餘錢,在你需要它的時候,你會覺得它比男(女)朋友還有安全感。
  • 個人觀點,謝謝大家欣賞。




小曹菇娘


當然,這舉國抗病毒的大事,讓無數人無法工作,讓全國學生無法開學上課。這次疫情幾乎影響到了全國人民的生活。物價上漲,不能出門,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大家發現了現金流的重要性,發現了儲蓄的價值。

對於習慣月光的人群或者是高槓杆買房的人群,經過這次疫情,危機感都會大大增加了。我的幾個朋友,在頂尖的公司上班,這次疫情期間都焦慮了。因為揹著房貸,好擔憂自己的身體健康。一旦健康出了問題,沒幾個家庭的存款夠支付房貸。他們的焦慮我都懂,因為我的職業性。我是保險行業的,我見過太多的不幸和幸運。

很明顯的事,找我瞭解保險的人多了。之前沒時間考慮保險的人,現在有時間了,也變得急迫了。我只能安撫大家,耐心等到香港口岸重新開放,就可以過來了。

買了保險的,就安心多了,不擔心房貸,不擔心重病,只要注意防護,安心生活就好了。

所以,這次疫情直接提高了大家的危機感。正常情況下總覺得風險離自己很遠,現在看來並不是。每個人隨時都處在風險之中。我們能做的就是買好保障,幫我們轉移風險。


安傑在香港


這個問題答案應該是相對的,肯定有一部分人的生活觀念會改變。特別是那些身邊有確診病例甚至是死亡病例的人,他們一定會看清生活的本質首先是活著,其次是健康的活著,最後才是對生活的追求。

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曾經我發小的父親是一個非常勤奮的人,每天都起早貪黑的一心想把家庭經營好。但是突然有一天我的一個堂親爺爺因為腦梗猝死了,才五十多一點。而他們兩個又從小一起長大的,我那個堂親爺爺的死對他的刺激很大,讓他有了一種人生苦短,及時行樂的思想。


洞察2


疫情就像一面鏡子,或許正常的時期,我們忙忙碌碌的生活我們不有去注意或想改變什麼。但經過一場疫情,相信大家待在家中不能外出,生活趨於平靜,才能體會和反思出我們之前的生活觀念是不是出了問題?或是之前的生活觀念需要改變一下。

我簡單從幾個方面來表達一下疫情對自己的一些影響和改變。

1、健康方面

之前自己也是從事健康相關行業的,理論方面拈手自來,說的很多,做的很少。沒有想過很多,覺得健康讓別人明白就行,自己真去做的話還是有難度的。這也就是社會上有些養生專家和醫生還沒有普通人長壽致命點。最近疫情在家裡出不去,焦慮之餘,讓自己開始反思,在家可以做之前不能做或沒時間做的事了,比如運動健身、自己動手健康飲食、生活規律正常。雖然很小的改變,但健康就是這樣,從一點一滴積累出來的。不做說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實實在在的,健康比什麼都重要!我們也能從疫情中康復出來的人員獲得了一個證明:只有身體免疫力強的人才能在這裡疫情中全身而出。相信大家也能明白我們之前經常談“免疫力”的作用了。能好好活著,“保持健康”是當下最重要的事。

2、適應社會方面

以前都學過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主要的觀點就是:適者生存。恐龍從地球的霸主到滅絕,可能就是跟不上社會的變化了,或是不適應了。這次疫情,也讓有的人措不及防,有的人卻迎難而上。

簡單從一個角度,我們平時都是會孩子奶奶家或姥姥家過年的,所以在城市裡基本不備什麼物品。因為疫情,而且恰逢春節,我們開始幾天,因為是網絡上各種傳言的厲害,對新冠病毒的恐懼,沒有出門及時採購生活用品和食物,度日如年,省吃儉用。也沒有想到這次疫情能持續這麼久,開始還比較樂觀。但到初三、四以後,家裡已經基本彈盡糧絕,雖然家門口樓下就是超市,但是不想出門,家裡還有孩子。怎麼辦?就想從網絡上尋求解決,正常時期這都不是問題,但這是過年而且是疫情紛紛擾擾的時候。

我們當地有兩家做網上生鮮配送的,都很有名氣。一家主要客戶群是家庭為主,我之前在網站上購買過,我稱之為A。另一家主要客戶群體是飯店和團體為主,之前基本不針對家庭客戶,我稱之為B。我就先去A公司網站尋求看能不能下單採購,但是很不幸,公司放假,網站上掛著2月10號上班,想想也正常,是自己的的需求時間不太正常而已。就想了想去B網站逛逛,碰碰運氣。初二的時候登的網站,註冊時卻提示需要店鋪才能註冊成功,就放棄了。又在京東生鮮和支付寶的超市進行採購都不能成功,要不沒有貨,要不是不配送。無奈初三的時候又去了B網站,進行觀望,看有沒有解決的方法。卻看到首頁掛上了針對家庭用戶開通服務的通知,馬上註冊並做了採購,雖然品種不很豐富,但至少不會餓著肚子了,很高興的下了單,第二天準時配送。之後就在這家購買,期間也很期待A公司能正常開工,因為以前用過。但等到初十,又去A網站準備下單購買,但A網站首頁掛上了因為疫情原因繼續推遲上班時間,具體時間待定。期間有很多小一些的生鮮機構也開始了生鮮配送,生意還不錯,B公司因為疫情原因,大客戶紛紛開不了工,但因為有家庭用戶的支撐,短短時間便有了數十萬的用戶群。至今我還是選擇B公司採購和配送,不再去A網站了,好像A網站現在也不再有什麼競爭力了,之前經常在我們當地打廣告,知名度很高的。

說了這麼多,我想說這場疫情,不光我們個人需要去適應和改變,去做出正確的判斷。企業也是這樣,就像危機也是商機,不進則退。需要我們學習!

3、教育方面

疫情從始至今,原本初十左右需要開學和復工的,都不能如願。孩子們天天呆在家中,已經像困獸一般,如果沒有學習的引導或許會終日無所事事,不是電視就是手機。所以國家也及時出手開展線上教育,我家孩子孩子在上幼兒園,幼兒園機構也及時做出決策,在微信群中開始積極組織活動、學習、遊戲。各地的教育主導部門也紛紛出手,錄製線上課程、上線線上教育。但在這期間也有一些傳統機構或是在線機構辨別不了形式,錯過了這次機會,沒有及時準備或是組織不了課程,掉下對來。我認識的一個朋友做大學生專升本教育的,從疫情開始公司就積極拓展原本弱勢的線上教育,團隊每天也在積極學習,應對疫情也及時部署對策,現在有條不紊的各項工作和之前線下不相上下。

通過這次疫情,相信一些教育培訓或是學校都會拓展教育方式,可能會雙槳划船、側重不同,才能適合和適應未來不同的教育需求,以及培養不同的人才。

還有很多方面,就不再多講了,畢竟每個人面對的領域和熟知的圈子不同,其他諸如出行、物流、就業、消費等領域都會有一個大的不同。還是那就話,危機就是商機,適者生存。面對疫情這面鏡子我們不能坐而觀望,應積極面對,疫情或許是對我們每個人的一種大考。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吾愛分享資源


這次疫情對人們生活觀念有重大影響!總結如下!

第一:健康第一

人們對疾病的防護意識加強,更加註重個人衛生。通過國家對傳染病傳播途徑的宣傳,大部分的老百姓都會了解在傳染病流時如何做好有效的防護措施,預防感染!勤洗手,戴口罩,少患門,不聚眾,講衛生,多通風等觀念深入人心!很多家庭也會因為這次疫情為家人購買醫療保險,以防萬一。許多人也會加強飲食整調,適當運動,提高身體素質!

第二,為人為己

老百姓也從很多隱瞞疫區接觸史的病例裡面發現,傳染病暴發,就像雪崩時沒有任何一片雪花是無辜的一樣,不管你是自己想隱瞞,還是家人替你隱瞞,到最後都會害人害己!特別是害了與你有接觸的一群無辜的人!所以,為人為己,這個觀念也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

第三:珍惜當下

沒有什麼比活著一家整整齊齊更重要!看全國那兩千多個因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而失去親人的家庭是多麼的悲痛!出門在外工作的人,會因為這次疫情,抽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被隔離的親人也會因為這次疫情而有了更多的聯繫!人們更加的體會到意外跟明天,不知道哪個會先來!會更珍惜當下!

第四:適當儲備

儲備不僅僅是擁有一筆儲蓄,同時,需要適當的儲備一些生活必需品及應急藥品、口罩等!例如應急包等等!這次國家的動作特別快,說封城馬上就封城!多家庭措手不及,家裡沒有足夠的物資儲備!我有一個朋友在天門市,1月27號他說沒有口罩了,小區有確診病例,嚴管中,三天只能出去一次。現在家裡只剩下四個土豆,一顆白菜得熬兩天,幸好還有一點點米,如果沒有米的話,就更慘了。所以,這一次很多人會有一個對家庭生活物資儲備觀念的更新,斷、舍、離會慎重!

第五:管道收入

我們當中大部分人都還是打工一族,但也有不少是自己創業或者是自由職業者。大災大難面前,國家公務員或者是事業單位在收入跟福利這一塊比較有保障!但私人企業的員工就會面臨著被減薪或者是被裁員的風險!而自主創業的人也面臨著停工停產之後,巨大的薪水壓力及場租壓力!所以增加管道收入能夠增加家庭財務抗風險的能力!因此不難理解分享經濟再一次被很多人所推崇!今日頭條、抖音大咖等越來越火!

第六:社會責任感

為什麼加入這一條呢?為人為己也是社會責任感!但他只是一方面!當你很被動的在家裡隔離的時候,你就會發現逆行者如白衣天使,他們在這個時候比你有價值!它能夠幫助更多的人挽救更多的生命!政府官員如警察、社區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等,他們為社區、為小區做安檢等,保護更多的健康人群。他們的人生在閃光!也有不少人,儘自己的微薄之力為疫區、為醫院捐贈各種物資!只有每一社會人有“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的信仰,能者出錢出力,不濟者在家好好待著不作妖不作亂,也是在為社會作貢獻!

以上是我的總結和體會,如有不足,請大家多多指正!


燕子向陽飛


您好,我是布魯斯先生,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疫情對人們生活觀念有影響嗎?答案是肯定,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

一、對健康更加重視

疫情爆發後,每天都有人離開這個世界。雖然所有人都是易感人群,但是有基礎疾病、體質欠佳的人,在疫情下顯得尤為脆弱。有的人有很多不良生活習慣,比如:不加節制地熬夜,菸酒無度地放縱,感覺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也經常高喊口號要鍛鍊身體、不熬夜。

真正當疫情發生時,才發現一個健康的身體是多麼的重要,才發現口號不能再喊了,要好好鍛鍊身體,戒酒戒菸,早起早睡。

二、對生活技能的重視

有的人餓了只會叫外賣,或者只會煮泡麵。疫情發生後,天天在家,外賣不能叫,總不能天天吃泡麵。疫情期間,就算你捨得花錢,也顧不來人幫你做飯。看到別人朋友圈裡曬出自己親手做的的美食,很是羨慕。這時才發現,學會最基本的生活技能,是多麼的重要。然後,網上學習做菜,惡補功課,疫情期間進竟然逼著自己學會了做飯。

三、對金錢觀的改變

這次疫情給很多沒有攢錢習慣 以及 任性裸辭的年輕人一個極為深刻的教訓。很多人在家都呆了1個月的了,甚至更長。房貸、車貸、信用卡、花唄都等著還,有的甚至已逾期。

這時,才意識到存一些應急備用金有多重要。

四、和家人相處的認識

這次長期禁足,你可能必須和你的父母、配偶、孩子強制性捆綁相處,有時候看不順眼,吵架冷戰後,連離家出走的地方都沒有。所以,要學會獨處,也要學會相處。

家務活從來不輕鬆,千萬不要把家庭成員的付出當成理所應當,要將心比心,體諒他人,好好說話,相互包容。


以上是我的分享,希望對大家有幫助,不足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


布魯斯先生


一場突如其來、來勢洶洶的疫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改變了你我的生活。

有人失去生命,有人正在康復;醫護成了戰士,老師成為主播;白領在家辦公,老公出門買菜。

我們每天人在家中坐,耳目通四方,拿起手機指點江山,情緒躁動;放下手機打掃衛生,做飯洗碗。

如果沒有持續多天的疫情,這段時間會像之前的日子,和之後的日子那樣,融入混沌的時間流中。

可這場疫情,把這些天標紅加粗,讓它在時間流裡帶上醒目標記。

有人因為租房住,進不去租來的房子,住不了酒店,朋友不敢接待。

有人年前辭了職,沒找到新工作就沒有收入,可是各種賬單還得交。

有人天天呆在家,和家人抬頭不見低頭見,看不順眼又沒地方逃避。

有人被迫下廚房,會的菜式十分有限,來來回回吃那麼多天吃到吐。

疫情,給我們的生活卸了一次妝。

很多人因為疫情,改變了自己的租房觀、金錢觀、工作觀和生活觀。

疫情考驗了免疫力

置頂健康才是王道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說:“不同患者感染程度與機體免疫狀態密切相關。”

南方醫科大學趙衛教授說:“新冠病毒屬於自限性疾病,主要依靠機體的免疫力殺滅病毒。”

新冠肺炎目前仍然沒有特效藥,治療主要通過醫學手段,幫患者熬到自身免疫系統發揮作用。

雖然所有人都是易感人群,但是有基礎疾病、體質欠佳的人,在疫情下顯得尤為脆弱。

看很多人過往的生活習慣,不加節制地熬夜,菸酒無度地放縱,人間不值得掛在嘴邊,感覺早已經把生死置之度外。

可是這次疫情,最先戴上口罩、搶購物資的,就是他們。

這次疫情讓我們看到生命脆弱,意外無情,沒有人有不可抗力的知情權,置頂健康的習慣,塑造健康的體魄,從來不只是在非常時期才重要的事。

現在很多年輕人都亞健康,把健康優先級調高的人,工作再忙,也會趁空閒時親近自然;看著電視,也會在沙發上做個瑜伽貓式虎式。

鍛鍊身體,好好作息,營養飲食,心態良好,就相當於拿起武器,加粗自己手中的生命線,這才是我命由我不由天。

疫情考驗了生活力

能不用但不能不會

在這之前,我們以為現在社會便捷得很。

不會開車,打網約車也很方便;不會做飯,點外賣還省得洗碗;不做家務,找個鐘點工就輕鬆搞定。

很多生活技能,你可以不用,但不能不會。

多一項生活能力,可以少求一個人,或者少僱一個人。

關鍵是非常時期,就算不要面子,捨得花錢,也找不到人或不敢找人。

疫情期間,我翻看朋友圈時,最眼紅那些展示廚藝的人。

有個媽媽領著女兒,包餃子,煮奶茶,做杯子蛋糕,做雞蛋包飯,預告還要做網紅涼皮。

我會做的菜沒幾個,連吃多天後影響了食慾,後來經過一日三餐的密集訓練,所會菜式大增,刷刷抖音,用電飯煲就能做蛋糕;看看下廚房,家常菜方便又好做。

這些天在家,我們除了做飯,還打掃衛生,做好個人防護。五步法洗手,吐痰用紙包好,每天拿酒精擦拭手機和門把手……

我看著滿屋的清新整潔在想,家裡沒人收拾,沒人維護,一片狼藉,灰塵遍佈,24小時都禁足在家,家人間更容易發生口角,心浮氣躁。

我的讀書會最近讀了《瘟疫與人》, 說瘟疫的出現,促使人們改變了衛生習俗觀念。

從以前,人們剛剛認識到生活陋習,會對身體健康產生不良的影響;到慢慢了解到衛生習慣,對於防治瘟疫有著極強的作用;再到現代社會,每個人都建立起了相當成熟的衛生觀念,這些都是防病保健的重要理念。

疫情考驗了現金流

結構化調整金錢觀

西貝董事長賈國龍表示,受疫情影響,按照目前的現金流,即使貸上款發工資,也撐不過三個月。

每個人也像一家企業,房貸、車貸、信用卡、花唄的催繳日期可能會遲到,但絕對不會缺席。

這次疫情給很多沒有攢錢習慣,任性裸辭的年輕人一個極為深刻的教訓。

我大學畢業時就有5位數的存款,工作後定期攢錢,現金流充裕的我,依然覺得自己應該結構化地調整消費。

洗護產品均價直降一兩百,口紅色號多了也就一張嘴,輕奢物件的吸引力還沒口罩酒精大。

這次哪都去不了,對著冰箱上從旅行地買回來的冰箱貼出神,翻翻儲存在電腦和手機裡的旅行、美食照片,成了心中的美好安慰。

物質帶來的快樂有天花板,精神方面和體驗層面的快樂,更能久久回甘。

既要會好好花錢,更要會好好賺錢。

平時上班摸魚,核心競爭力不強的員工,可能會通過這次延遲復工,發現公司已經不需要可有可無的人了。

疫情考驗了獨處力

家人之間學會相處

在武漢方艙醫院密密麻麻的病床中,有位男士在認真看書,氣定神閒,從容淡定。

如果沒有他, 這張照片會讓我覺得嘈雜和消極,有了他,這張照片卻給我寧靜和樂觀之感。

不能享受高質量獨處的人,哪怕冒著聚集性傳染的風險,依然忍不住聚眾玩耍,因為打麻將、打牌而感染的例子也不少見。

這次疫情給我們提了一個要求:既要能高質量獨處,也要能高質量的相處。

這次長期禁足,你可能必須和你的父母、配偶、孩子強制性捆綁相處,看不順眼,吵架冷戰後,連離家出走的地方都沒有。

很多人發現,我們越來越善於獨處,但越來越難以適應相處。

有個朋友在家,說他媽在客廳唱歌,讓他心情煩躁,但是家就那麼大,已經不能跳舞了,唱歌還不讓。

有個朋友帶娃,孩子沒開學之前,就把好脾氣都用完了,最近上完網課,自己還得像班主任一樣監督。

有個段子好笑又有理,說是要善待家裡做飯的人,誇讚廚藝,吃成光盤。

其實平時也是,家務活從來不輕鬆,別把家庭成員的付出當成理所應當。

將心比心,體諒他人,好好說話,相互包容,提高自己的抗干擾力,接受不同的思想,講話前要過腦過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