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職場上是不是真有35歲定律,一旦過了35歲的人是不是基本都不再有求職的市場?

today頭球


未來延遲退休到65歲的話,35歲剛剛服役了10年而已,從35歲到65歲還有30年啊!如果大家都只用一個人職場生涯的前10年,不用後30年,好像也不是那麼現實吧?

35歲定律在什麼情況下存在?就是當你在35歲的時候和25歲左右的年輕人爭飯碗的時候。其實是你自己對自己的定位錯了,或者你的成長速度沒有跟得上大多數的同齡人。

如果你是一個程序員,35歲應該做到主設計,架構師一類的層次,但是你還在寫普通的代碼,大專生三五年經驗就能幹的活,你說你去就業市場競爭程序員,有競爭力嗎?

什麼年齡就該幹什麼年齡應該乾的事。除非你願意在35歲的時候還願意拿基層職位的薪資,但大部分人在能幹什麼活和該拿多少工資這兩件事上有錯位。光看見別人拿多少錢,沒看見別人能幹什麼活。

所以,誰也別抱怨企業不招35歲以上的人,其實企業是招的。做好自己。


職場三原色


不可否認,職場確實存在35歲定律,很多企業在招聘時,明確規定年齡在35歲以下,如果你年齡達到35歲後,還在求職,你就很可能碰到以下的問題。

35歲意味著,你投遞求職簡歷可能會收到“年齡不合要求”的拒絕;

35歲意味著,哪怕你在華為這樣的大公司,也有時刻面臨著被清理的風險;

35歲意味著,哪怕你不用保溫杯,“中年危機”已經如影隨形……

但我同樣要告訴你,35歲並不完全意味著職場的終結,真正取決的在於你35歲前的日子怎樣度過。

那面臨35歲危機,還年輕的我們該怎麼辦呢?

1、找準一家成長性的公司,伴隨其成長。

找準一個公司可以為之奮鬥5到10年的時間,認定一個目標。踏實的去做。

一是你可以親眼目睹一家公司從小到大、由弱到強的成長曆程,對於公司的運營也會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你也能夠體會到你的角色在公司成長中的位置和作用。

二是你的忠誠度會為你的發展帶來更多的回報。

企業用人,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忠誠度。尤其是現在跳槽率、流失率在眾多企業居高不下的情況下,忠誠就成為一種非常難能可貴的職業精神。

2、學會做人;

做人比做事還要重要百倍,這是任何時候都能用到的技能。你可以從這三個層面來去著手。

一是你的人際關係處理能力,這裡包括你對自己的上級和你同事的關係。

二是樹立職業化的精神,一個工作崗位,不管你是喜不喜歡,願不願意,只要你在位就要做好,用消極的態度對待工作,你就會兩手空空,什麼也得不到、

三是要有強大的內心,能直面風雨,也能接受彩虹的洗禮。你沒有本事成為勝者,那就一定要成為強者。


綜上所述,不管你是多大年齡,請告誡自己不要虛度年華,抓住自己能夠利用的一切時間,為自己以後的職場之路,多積累一點厚度。


泛職場


現在是一個信息發達的世界,信息的傳遞與共享是過去10年裡無可比性,過去我們需要花十年的時間來賺的錢,現在可能只需要用一年或更短的時間就足夠,快速的發展,從而導致了我們越來越焦慮了,一不留神,我們就被同齡人遠遠的丟在後面,甚至小鮮肉都會超車,35歲定律也就產生了。

35歲,大多數人在職場少說也有5年的經驗了,我們的身體從30歲已經開始有衰老的跡象,而此時我們上有老,下有小,工作與家庭的雙層壓力,我們不再擁有20歲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特權與任性了,更多的是責任,我們需要對自己對家人的負責,這種心理讓我們把所有的期待轉化在職場裡了,而職場裡除了極少數人可以走後面門(這個不在我們討論的範圍),99%的人是憑能力在職場混的,能力的強弱,直接關係到了我們的生活和經濟條件。

80歲奶奶薛敏修應聘阿里年薪40萬的崗位,不單單刷新了各個年齡的段價值觀,更是成了我們的榜樣,人家2個35歲還多的年齡都有職場,有高薪,如果你有薛敏修奶奶的文憑,會五種語言:中文、英語、法語、俄語、拉丁語,還會Excel表格,用Photoshop後期處理照片,你還會憂愁35歲的職場定律嗎?

綜上所述,所謂的35歲的職場定律,不過是我們對自己能力的不自信而產生的,我們只需要不間斷的學習,提升,也就可以輕鬆的瓦解35歲的職場定律了,讓我們一起加油,為了更好的生活,各位奔波在職場裡的朋友們。

我是“品人間五味”,行走在職場裡的寶媽,我堅信所有付出都會有回報的,如果還沒有收到回報,那就接著付出,花兒種在土裡,總有一天會開花的。


夢想消防


您好!

職場有35歲定律,過了35歲也有求職的市場,關鍵是您35歲之前做了啥?


35歲危機

35歲是個尷尬的年齡,生活上上有老,下有小,退休年齡還早,壓力大。工作上年輕人蜂擁而上,後浪推前浪;體力上大不如從前;腦力也不如以前靈活;對於時尚力不從心。

許多企業在招聘的時候,都有對年齡的要求,35歲是一個分水嶺。尤其是通信網絡科技公司,他們一般會選擇年輕人,因為年輕人接受新事物快,充滿活力,體力支持能加班,不用花很多的培訓費用來培養,對企業的成長有幫助。


35歲瓶頸原因

35歲在職場遇尷尬,主要是在35歲之前沒有規劃好自己的職業生涯,沒有想好35歲以後會過什麼樣的生活。職場中,35歲之前,不論是做技術還是做銷售,都要考慮轉管理崗,也就是35歲之後一定是管理的崗位才能有更好的發展。

35歲的管理崗,是理想的年齡,每個公司在考慮管理崗的職位時,年齡都會偏高一些。因為作為職業經理人,這個年齡一般在商海大潮中鍛煉出來,社會閱歷豐富,善於處理人際關係。如果您一直在不斷充電學習中,那您的知識也非常豐富,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可以接受新事物,新觀念,帶領公司快速健康的發展。如果您的人格魅力非常大,會吸引許多人跟著您,帶領一個龐大而充滿戰鬥力的團隊。


35歲後如何應對職場危機

1、加強與職場新人的溝通,新人往往能帶來這個社會最流行,最前沿,最需要的新鮮東西,我們與他們多溝通,不僅可以學習到我們以前沒有學到的東西,而且可以瞭解現在社會需要的東西,更能不斷的完善自我。

2、我們的年齡已不再有優勢,所以要降低我們薪酬的期望值,接受現實;

3、多與朋友溝通,儘量用現代網絡手段;

4、多參加培訓,給自己充電,瞭解新事物,接受新事物。

5、多總結,寫作,思考,鍛鍊自己的腦力,分析問題更有層次感。


總之,35歲在職場既是瓶頸期,又是黃金期,看您自己如何完善自己,獲得成功。

希望可以幫到您,期待您在評論區的反饋和交流。我是高工,關注可以找到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