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 抗疫一線故事|尹義平:把隔離病區當做核心戰場

如果說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那麼十堰市人民醫院隔離病區負責人尹義平就是一位英勇無畏的白衣戰士。面對疫情,他把隔離病區當做核心戰場,義無反顧地奮戰在一線,誓要守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堅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2月2日是尹義平在該院隔離病區工作的第十天,這天傳出的一個消息讓包括他在內的無數十堰人為之一振。當日上午11時,經過8天的精心治療,十堰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全某某,達到解除隔離和出院標準,成為我市首例治癒患者,從十堰市西苑醫院出院。而此前,這名患者正是在市人民醫院隔離病區被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

抗疫一線故事|尹義平:把隔離病區當做核心戰場

圖為尹義平正在檢查病區患者

時光倒流。1月23日凌晨1點,身為市人民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的尹義平突然接到醫院領導電話,由他負責籌建十堰市人民醫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隔離病區。作為一名臨床經驗豐富,他深感責任重大。拿出前期治療方案、確定疑似病人就診流程、進行醫生護士排班、向院內申請防護物資……接到任務後,尹義平絲毫不敢懈怠,馬不停蹄的投入到醫院隔離病區的籌建之中。1月24日(除夕)凌晨2點,由尹義平負責的市人民醫院隔離病區正式運轉,其醫護團隊成員共由5名醫生、9名護士和1名衛生員組成。

患者全某某正是首批被轉移到該院隔離病區的患者之一。尹義平介紹,全某某是一名38歲的男性,1月13日從武漢出差返回十堰後,出現發熱、乏力等不適症狀,最高體溫達到38.7℃。患者在家自服感冒藥效果欠佳後,於1月19日前往十堰市人民醫院就診,經相關檢查後被初步診斷為病毒性肺炎。當時我市尚未配備檢測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設備,但考慮到患者不久前才從武漢返回十堰,專家高度懷疑他可能患的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出於安全考慮,當日將他收至感染性疾病科予以單間隔離治療。

1月26日,全某某入住隔離病區第二天後被市人民醫院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隨後,該院按十堰疫情防控指揮部統一要求,將患者轉送至市西苑醫院進行集中治療。“1月24日全某某第一次檢測顯示為陰性,1月26日第二次檢測為陽性。因為雖然第一次為陰性,但我們仍然存在懷疑,只有兩次陰性中間間隔一天以上才能排除。”尹義平表示,“轉院前,經過市人民醫院專家團隊的精心治療,全某某發熱完全消退,全身不適等症狀明顯緩解,這為他後期成功康復出院奠定了基礎。”

抗疫一線故事|尹義平:把隔離病區當做核心戰場

隔離病區成立後,隨著疫情的發展,出現疑似症狀的人越來越多,尹義平和他的團隊愈發忙碌。由於工作的特殊性,他們將自己隔離起來,有家而不回。而他們的住處與病房僅一牆之隔,為的就是能夠第一時間趕到病人身邊。在隔離病區,由於防護服緊張,尹義平與醫生護士們有時一天都不敢吃東西,甚至穿上紙尿褲,因為吃完東西會上廁所,每上一次廁所都需要浪費掉一套寶貴的防護服,而且更換防護服需要花大約半個小時的時間。有時因為忙碌過頭,他們甚至完全忘記了飢餓。“防護服從頭到腳都是密不透風,在防護服裡面,我們只穿一些單薄的秋衣,但即便在冬天,一天工作下來,身上的衣服也會在防護服內汗溼又捂幹很多次”。尹義平說,他們的臉上也常常會被口罩印出了瘀斑,甚至還有磨破的情況。

自來到隔離病房,尹義平他們每天基本上只能睡3、4個小時。由於作息和飲食的不規律性,加上工作強度高、壓力大、精神緊張,尹義平和同事們待了短短几天,體重輕了好幾斤,黑眼圈也熬了出來。可即便是這樣,大家也沒有叫苦叫累,更沒有退縮,而是以高效率完成當日的工作。

尹義平的妻子是市人民醫院呼吸重症監護室的一名護士,在疫情發生後,兩人雖同處一所醫院卻見不到面,但她們相互理解並常常相互鼓勵。1月30日,是他們孩子的10歲生日,身為父親的尹義平也不能陪在孩子身旁,而是像同平時一樣,在隔離病區內繼續治療病人……

“救死扶傷是醫生的天職,從選擇這一行之時起,我就明白,不管有何種危險,我都責無旁貸。”面對當前這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正如尹義平所言,當踏進隔離病區的那一刻,他便放下所有顧慮,挺身在前,用行動詮釋著白衣“戰士”的承諾與擔當。(記者 毛以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