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臨高探索產業扶貧新模式 實現貧困村脫貧

“懶人村”蛻變 “金鳳梨”生金

■ 海南日報記者 張惠寧

3月3日上午,臨高縣新盈鎮龍蘭村委會頭泗村裡靜悄悄的,許多村民都在家。

“這村過去可是以酗酒打牌賭博出名,懶人多!”新盈鎮鎮長符亞初說。但如今在村裡走動,已看不見這種情形。

“過去住破瓦房,幹一天活玩幾天。現在每個月有20天要去鳳梨種植基地幹活,每天能賺近百。”建檔立卡貧困戶王加新在新房裡笑著說,村裡已沒人酗酒,大家都忙著增收。

頭泗村的變化,在於龍蘭村引進的產業扶貧項目,龍蘭村以土地與海南天地人生態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同種植800多畝紅心蜜柚,間種鳳梨,其中700多畝在頭泗村。

龍蘭村引進的鳳梨產業,採用全新的產業扶貧模式。龍蘭村駐村第一書記陳學敬說,農戶以土地進行合作,產值分配時每畝地保底價500元,村民還可分得每畝產值的8%,當8%的產值高於500元,可隨市場行情增加村民收入。此外企業還負責提供種苗、生產設施、廠房和前期管理費。考慮到企業運營成本雙方約定,合作前3年實行保底價,從第四年開始執行8%的產值分配。

“過去兩年,村民已看到了金鑽鳳梨產業的火爆效益,村民以產值的8%獲得收益,一畝地收入1600元至1800元都沒問題。”陳學敬說,這種模式下,土地是活的,隨市場而變動,隨著企業的經營管理能力而水漲船高。

“村民還能就近就業。800畝的熱帶水果基地,一年用工在1萬人次左右。”陳學敬說,除個別技術工種外,基地至少65%的工人都是本村村民。

龍蘭村有了產業,還搭了平臺。村裡貧困戶的產業扶貧資金以村集體的名義入股了301萬元,入股所獲收益,結合貧困戶上電視夜校、參與公共衛生事務、文明家庭創建等,實行差異化分配,鼓勵村民講文明樹新風。

(海南日報臨城3月4日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