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自断一臂,希特勒为何要除掉二战中赫赫有名的隆美尔?

陈琦


隆美尔外号“帝国之鹰”、“沙漠之狐”,与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被后人称之为二战德国三大名将,曾经是希特勒麾下最得力的将领之一。他后来被迫服毒自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希特勒的猜忌。

希特勒作为一名独裁者,有着极强的权力欲。自从德军进攻苏联失败后,希特勒从骨子里不信任德国国防军。而德国国防军一直掌握在容克贵族手中,他们对于希特勒只是表现得服从,但谈不上忠诚。二战后期,德国败局已定的形势下,出现了多次针对希特勒的暗杀事件,其背后指使者都跟德国国防军脱不了干系。

在战争中,尤其到了后期,国防军的作战意志相比党卫军差了不是一点。特别是在西线战场,国防军的抵抗意志很弱。隆美尔在1943年就负责大西洋壁垒的防务工作,1944年6月,盟军攻入法国之后,隆美尔决定“放开西线”,尽早结束战争。以隆美尔当时的威望,他是有可能做到的。不幸的是,他在视察前线时被盟军飞机炸成了重伤。放开西线,劝说希特勒下台的计划没有得到实施。但是他这个做法威胁到了独裁者的权力地位,很显然是不能被希特勒所容忍的。

随着德国在东线战争一败再败,躲在狼穴的希特勒已经变得专横而神经质,他对任何企图挑衅他的权力地位的人都不会轻易放过。

二、隆美尔的矛盾性格

隆美尔是个非常矛盾的人,他一方面对希特勒的命令坚决服从,另一方面又在内心质疑希特勒。北非战役期间,隆美尔就已经意识到这场战争德国是不可能胜利的。在阿拉曼战役中,隆美尔公然违抗希特勒的命令,将德军撤离,并且一退就是上千公里。

1943年,隆美尔出任西线陆军B集团军群司令,负责大西洋壁垒防务。他明知德国根本守不住,但依然以极大的热情去执行任务。

他一面反抗希特勒,一面又非常享受希特勒给他的荣誉和声望。当试图刺杀希特勒的军官们找到他时,尽管他认为“死希特勒可能比活希特勒更加危险”,但是他并没有反对刺杀计划。他明确表示不参与刺杀,但是却又让刺杀者在名单上加上他一个。

很多资料表明,隆美尔忠诚的是德意志第三帝国,因此当希特勒有利于第三帝国时,隆美尔就会服从,而希特勒一旦危害到第三帝国,隆美尔就会明确抗拒。

(隆美尔的国葬)

不管怎么说,这种矛盾的性格导致隆美尔跟希特勒的矛盾,希特勒是绝不会放过他的。另外隆美尔虽然声望极高,但是对于希特勒来说,谈不上自断臂膀。毕竟德国将星云集,能征善战的将领比比皆是。


江蝶梦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主要是隆美尔试图背叛希特勒。

对于普鲁士传统的容克贵族军官来说,只要宣誓效忠于谁,就必须坚持到死。

当时希特勒是德国的元首,所有军人都要宣誓效忠他。

那么明知道希特勒有问题,军人也应该效力到最后一刻,绝对不能叛变。

对于容克贵族军官来说,背叛是军人最大的耻辱。

隆美尔不是贵族军官出生,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普通的老师。

所以,隆美尔成为元帅以后,一直被德国贵族军人集团有所排斥。

到了1944年,隆美尔被希特勒处决。

原因很简单,隆美尔参加了反叛集团,也就是施陶芬堡伯爵那一伙,参加行刺希特勒。

纳粹上台以后,德国军方和政界都有不少人反对。

然而,在纳粹二战初期连续的胜利下,这些人转而中立态度。

到了1943年,不不要说隆美尔这种元帅,就连普通士兵也意识到德国很可能会战败了。

隆美尔早在一战期间就战功卓越,曾因在意大利战区的英勇表现获得蓝色马克斯勋章,当时他还是低级军官。

二战期间,他又是从第7装甲师师长一步步爬上去的。

所以,隆美尔在德军30多年,认识很多人,是德军元老人物之一。

其中一些人比如反抗希特勒的“黑色乐团”组织的很多骨干,就是隆美尔的朋友。

“黑色乐团”多是边缘人物,比如曾经担任过国军总顾问的亚历山大·冯·法肯豪森将军(比利时总督)。

这些人计划推翻希特勒,向英美服软,然后一起对付苏联。

在他们看来,英美会给出较好的条件接受德国的投降,总比最后被打的无条件投降要好。

这些人的实力有限,尤其缺乏军方的强力人物支持。

开始,他们拉拢埃尔温·冯·维茨莱本元帅(1941年被任命为西线总司令)入伙。

但是,这个元帅在1942年因批评希特勒,被强制退休了。

所以,他们在1944年拉拢隆美尔。干掉希特勒以后,他们让隆美尔出任德国国防军总司令。

以隆美尔在德军的崇高威望,是可以服众的。

隆美尔开始是不愿意反叛希特勒的,但他的主要观点和这伙人是一样的。

在盟军诺曼底登陆顺利地进行时,隆美尔曾对非洲军的老战友说道:“克鲁格元帅与我已发给元首一份最后通牒,说明军事上我们无法打赢这场战争,他必须作一个政治决定。....拒绝的话我就开放西线,英美联军必须在俄国人之前抵达柏林。”

隆美尔知道德军已经必败,军事上已经无法挽回。

出于保护德意志民族考虑,隆美尔虽不赞成暗杀,却也默许了这个计划,也就是参加了反叛集团。

7月20日政变失败了,隆美尔就很危险了。

对于德军来说,背叛一定是要处决的。

埃尔温·冯·维茨莱本元帅被捕后绞死,施陶芬堡伯爵被枪决,等等。很多人知道隆美尔的事,自然死路一条了。

希特勒还有顾虑:以叛徒罪名处决威望极高的隆美尔,会大大影响德军士气。

10月14日,希特勒派两个使者来到隆美尔的住所,给他两个选择:

第一上军事法庭审判,隆美尔的幕僚人员将会被逮捕,家人被牵连。而且,隆美尔一定会被判有罪后枪决或者绞死。

第二,隆美尔自杀。他的家人将会得到德国政府保障的一笔养老金,隆美尔还会享有战争英雄逝世的国葬荣誉。

隆美尔沉思几分钟后,选择了第二种,服下了氰化物胶囊。

隆美尔整理好自己的制服,戴上所有的勋章,拿着元帅节杖,从容吃下胶囊。

几秒钟后他就死去了,速度非常快。

目睹这个场面,希特勒派来的使者中的一人,忍不住泪流满面。

隆美尔死后,希特勒也没有食言,

德国官方宣称隆美尔死于心脏病,希特勒下令于10月18日举行盛大的国葬来哀吊隆美尔,家人都被当做烈士家属善待。


萨沙


1944年10月14日,53岁的隆美尔服毒自尽。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的陆军元帅,这名“沙漠之狐”、“帝国之鹰”,与曼施坦因与古德里安一起被后人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他是希特勒的臂膀,却被希特勒授意自杀。

确切的说是隆美尔自己在作死

隆美尔在一战中就暂露头脚,功勋卓著,四次获得军功勋章。这么优秀的军官很快被希特勒看中,隆美尔从此有了希特勒这座大靠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希特勒让隆美尔在最高统帅部任职。 1940年2月15日,希特勒升任他为第7装甲师师长。该师于法国战役期间获得了“魔鬼之师”的称号,隆美尔充分发挥了他的战术天才,取得了赫赫战功。



  • 一路上的飞升,让他难免自傲,不觉就会得罪人生中的一些重要角色。

隆美尔在德国陆军高层人缘太差。 隆美尔是个低情商,性格怪癖又不听指挥,于同僚们格格不入。天长日久他遭到了许多德国高级将领的憎恶和妒忌。隆美尔非军官团出身,一个没进过总参谋部的人竟被越级提拔,还拿到了最高勋章“蓝马克斯勋章”。关键是他是一个还没有打过败仗的元帅,受希特勒特别恩宠,这在德军的高层并不受欢迎。

隆美尔经常跟同僚和上级闹翻,四面树敌。克鲁格挖苦隆美尔说他是“只指挥过一个军的元帅”。

在隆美尔担任希特勒游行时的负责人期间,他成功得罪了纳粹党魁马丁·鲍曼,鲍曼是希特勒的秘书,纳粹政党的幕后实权派。隆美尔得罪他的过程是,隆美尔在执行希特勒命令时,禁止其他人跟随希特勒一同出镜,大庭广众之下的马丁尴尬了。他是个阴谋家,他认为一切规定都是针对别人的,自己就该有特权,任何人无权干涉,自己本来就看不起隆美尔,他算老几?竟然当众指责自己。马丁心中羞愤恼恨,他把这一幕狠狠地记在心里,伺机报仇。在希特勒做出逼迫隆美尔自杀的决定里,鲍曼毫不留情地助力一把。

  • 隆美尔是个宠妻狂魔

在他眼里妻子高过一切,把妻子宠成泼妇也在所不惜。他说:“背叛妻子就等于背叛自己的生命”。隆美尔在外作战期间,每天都给妻子写情书,仅在北非期间就写了1000多封。宠妻宠的没原则,他的妻子只要和其他军官夫人关系不好时,隆美尔就发动一切力量排斥妻子的“敌人”,因此隆美尔得罪一些高官,例如隆美尔夫人和高斯的夫人发生口角后,隆美尔毫不留情面地把高斯赶了出去。再者如果他的妻子露西要干涉军队的人事,隆美尔也任由她所为,后来竟让反希特勒集团头目在自己身边担任参谋长,这简直是自掘坟墓。



隆美尔受到密谋刺杀希特勒事件的牵连而被迫服毒身亡

导火线,“7.20”事件:1944年7月20日中午12点30分,反希特勒集团成员把炸药包藏在希特勒开会的地下室,炸药包被希特勒的助手随手放到了会议桌另一边。炸药包准时爆炸,一些高级将领直接被炸死,幸运的希特勒却逃过一劫。 接着是大肆地调查抓捕凶手。隆美尔被成功诬陷,警察首领希姆莱在整理凶手名单的时候,故意写下了隆美尔的名字,交在希特勒手中。



反希特勒集团在刺杀希特勒之前,曾告知过隆美尔,刺杀成功后,请隆美尔主持德国大局。 此时的隆美尔有点类似朱元璋的开国元勋李善长,他对此没有表示肯定,也没有检举,蛇毒两端。

最后,反希特勒小集团在酷刑下把隆美尔给供了出来。没有任何人替隆美尔洗白,隆美尔到死一无所知,他在全身心陪老婆露西。

希特勒万万没想到自己亲手扶持的将军,竟然背叛了自己,惊恐,心痛!在1944年10月14日希特勒授意隆美尔自杀谢罪,隆美尔为了避免军事法庭上连累自己的爱妻,果断执行。




这位战功赫赫,万人尊崇的将军,最终死于自己最崇拜的希特勒的授意下,最后一次执行了他的命令。希特勒保全了他的妻、子,给了隆美尔体面的国葬,


小姐姐讲史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涌现了许多闻名遐迩的将领,比如轴心国的代表之一德国,就有所谓的“三大名将”。而三大名将中名气最大的无疑就是有着“沙漠之狐”美称的隆美尔了。但令人称奇的是,有着高超战略战术的隆美尔并非出身自军人世家,反倒是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起初隆美尔对军旅表现得毫无兴趣,就连他的军事启蒙,加入浮藤堡王国皇家陆军也是在他父亲的威逼利诱下才得以进行。

不过自从加入了军旅以后,隆美尔的才能终于被毫无保留的展现出来。甚至还在战后写了一本非常有名的著作《步兵攻击》。而正是这一次的经历,让这个中级军官进入了希特勒的视野,并就此飞黄腾达。隆美尔曾经是希特勒最喜欢的将军。在1940年,作为装甲师的指挥官,隆美尔被任命为非洲德国军队的指挥官。在这里,他的战术指挥天才甚至被盟军所认可。

虽然希特勒是隆美尔的贵人,但隆美尔的身份却着实与小胡子关系不大。他直到死都是国防军中的一分子,并且时刻以一名国防军军人的身份要求自己。在北非战场取得辉煌胜利并一举奠定自己“沙漠之狐”美誉的时候,隆美尔就下令,不得随意虐待侮辱被俘的英国士兵,而且他也拒绝了有计划屠杀战俘的命令。此举让远在狼穴的元首气恼不已,但碍于隆美尔出色的指挥能力,又加上不少国防军高官的斡旋。这一事件总算没有将隆美尔置于危险境地。

可他与希特勒之间的间隙却由此而种下。1943年,隆美尔本来有一次完美的脱身机会,可以让其与古德里安一样躲过血雨腥风的劫难,但隆美尔最终还是与幸运女神失之交臂。短短5个月以后,他重新登上了法国沿海城市,帮助希特勒构建所谓的“大西洋壁垒”,也正是这一命令,让隆美尔彻底登上了死神的末班车。

1944年7月17日,隆美尔驾驶的汽车被一架英国飞机袭击,隆美尔受了重伤。他立即被送往医院,然后被送往德国接受治疗和康复治疗。三天后,发生了针对希特勒的暗杀事件。在调查和取证之后,有人提到了隆美尔的名字,让他参与了这个阴谋。

很多人都认为隆美尔的死是受施陶芬贝格的连累,后者策划了令世人震惊的瓦尔基里行动。本来希特勒是躲不过那个精心设计的炸弹的。但命运似乎在最后一刻眷顾了这个独裁者。被移动的炸弹+厚重的橡木桌子救了希特勒一命。希特勒及其党羽迅速的包围了国防军总部,并派遣柏林的盖世太保大肆逮捕可疑分子。连同施陶芬贝格算在内的很多人倒了大霉。

而最无辜、也最倒霉的一个,就是我们的沙漠之狐:隆美尔。他被指控参与到了刺杀事件,而且作为同谋者,对他处理方式也很简单:体面的死去。

正如隆美尔的儿子回忆那样:两位将军到隆美尔家里讨论工作,隆美尔与两位将军会面很短的时间之后,他上楼了,他15岁的儿子曼弗雷德隆美尔跟着他上楼。

“我必须告诉你的母亲”,他慢慢地说,“我将在15分钟内死去” 。他很平静,继续说:“靠自己人的手去死是很难的,但是别无选择,但房子被包围了,希特勒指责我叛国罪,鉴于我在非洲的战绩好,元首给我一个体面的死法”。他讽刺地说,“我有机会死于毒药,两位将军带来了它们,它在三秒钟内致命。如果我接受,通常的步骤,他们将不会对我的家人采取”。也就是说他甚至被威逼如果不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就要送隆美尔上军事法庭,而他的亲人也会受到连累。这就是隆美尔接受的交易。他用自己的死保全了家人,他的工作人员也将变得安全。但他必须喝一种速效毒药。

隆美尔离开了。他把他的战地元帅的指挥棒带到车上,握着他儿子和他助手的手,然后进入两位将军的车里。他们开了几百米进入树林里的空地,隆美尔喝了毒药。隆美尔喝的毒药是希特勒派盖世太保送去了一瓶氰化钾。四天后,他受到了国葬。

而当时的德国四面楚歌,节节败退,正是用人之际却杀害有经验的名将,这显然不符合逻辑。即便是隆美尔参与到瓦尔基里行动,也只不过是知情不报而已,他如果真的想反希特勒,也不会乖乖的呆在柏林。

唯一的解释就是希特勒早已对这位曾经的爱将失去了信心,并就盟军的诺曼底登陆实施报复。因为隆美尔估计了一个错误的登陆地点,失土者死,在希特勒看来,除掉隆美尔真的没什么二话了。


雷姐的机械空间


隆美尔实在德国的720事件后,被希特勒赐死的,直接原因是在一份被搜出来的密谋分子准备的政府名单中,隆美尔被列为了后来的德国总统。
隆美尔对于希特勒十分忠诚,就算是后来也是试图通过自己苦口婆心的说服,来改变希特勒的主意,通过政治手段结束战争。


应该说,希特勒对于隆美尔有知遇之恩,隆美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表现出色,在10万国防军时代保住了饭碗,但是一直就是在部队和军校中任职,而当希特勒上台以后,隆美尔根据自己在一战中的经历写成步兵攻击一书出版,这引起了希特勒的注意,并且把隆美尔任命为自己的警卫队队长,并且晋升为少将。

隆美尔在兢兢业业的保护希特勒的同时也在认真的琢磨现代战争的变化,等到了波兰战役以后,隆美尔被任命为第7装甲师师长,并且开始在法国战役中的魔鬼之师。后来,隆美尔又在北非达到了个人生涯的顶峰,同时晋升为陆军元帅。
隆美尔对于大西洋沿岸的防御工作抓的很紧,尤其是法国海岸。

但是到了北非战役失败以后,隆美尔按照希特勒的话说就是成了失败主义分子,多次建议希特勒通过政治手段结束战争,均遭到希特勒的斥责,这个时候开始隆美尔和希特勒之间开始出现裂痕,而到了720事件以后,由于隆美尔和密谋集团有一些接触,而且据说是被作为以后政府的总统,在希特勒对于密谋集团的大清洗中,隆美尔被希特勒赐死。

应该说,隆美尔对于希特勒一直是忠诚的,并没有参与刺杀行动,主要原因就是希特勒对于隆美尔的知遇之恩,而且隆美尔不是出身在普鲁士贵族家庭中,在军队中没有太深的根基,凭借着个人的骁勇善战当到了元帅,但是这些都是希特勒有意无意的提携,比如隆美尔就任装甲师的师长就是希特勒帮了忙,本来陆军总部是打算把隆美尔排到山地部队任职,这个决定十分合理,隆美尔长期都在步兵部队服役,而且一战中在山地作战行动中表现十分出色,现在从元首警卫部队中调职,去山地部队任职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是隆美尔是希望去装甲部队,双方僵持不下,最后是隆美尔走了上层路线,希特勒出面干预,这才有了后来第7魔鬼装甲师。这一点隆美尔是十分清楚的。

就算是后来在北非战役失利以后,隆美尔认为战争不可能打赢的时候,隆美尔对于希特勒也只是限于力谏,通过一切和希特勒见面的机会,劝说希特勒通过政治手段结束战争,但是对于希特勒交代的工作还是尽心尽力的完成,德军的大西洋壁垒,在隆美尔的监督之下,比原来有了极大的加强,而且隆美尔想尽一切办法要抵抗盟军的进攻,而不是像他说的要敞开西线,可见隆美尔对于希特勒还是忠诚的。

不过,忠诚归忠诚,隆美尔还是和一些密谋分子有了一些接触,但是隆美尔还是不同意采用暗杀的手段,一方面是知遇之恩,还有一个方面就是,一战的失利,普通的德国军人都认为是被从背后捅了一刀,而如果暗杀希特勒,那就在背后捅了一刀的行为,作为德国军人是不愿意有这个名声的。但是,到了720事件以后,希特勒的清洗行动的原则就是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这种情况下隆美尔被赐死,也就不奇怪了。

隆美尔在法国的参谋长斯达派尔,这个人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密谋分子,隆美尔同意并参与了720事件的说法就是他说的,而且这个人后来说过,在战后的德国如果要有所地位,就必须要和720事件有所关联。可以说,隆美尔参与刺杀的一些神话,是这个人编造出来的。


斯达派尔战后活了下来,后来成为北约中欧地面部队司令。而且在720事件的几个核心成员中,只有他活了下来。隆美尔认为盟军会在诺曼底登陆的说法也是他提出来的。


红色手电筒


隆美尔之所以会被处死,主要是他卷进了施陶芬贝格策划的针对希特勒的刺杀行动,也就是著名的7·20事件。对于任何统治者来说,反叛都是不可饶恕的,哪怕隆美尔是希特勒的爱将。

1944年初夏,苏联红军攻入波兰领土,并强渡尼斯河,逼近纳粹德国的首都柏林;盟军亦在诺曼底登陆成功。纳粹德国陷入两线作战的局势,失败已经可以说不可避免。于是以施陶芬贝格上校为首的一批国防军军官,策划了7·20事件,打算先刺杀希特勒,然后推翻纳粹党的统治。

在7·20事件开始前,施陶芬贝格他们暗中串联了很多人,不过尽管有许多军官加盟进来,可是也有许多人犹豫不决。为了计划能够顺利实行,施陶芬贝格决定去见一见隆美尔,希望可以说服隆美尔,并借用他的名头来召集聚拢更多的人加入。不过,隆美尔对于施陶芬贝格的计划态度十分暧昧,没有做出直接赞成,只是说希望事情能够比较顺利。

虽然没得到想要的全部,但施陶芬贝格还是返回德国,继续准备。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虽然施陶芬贝格安放的炸弹威力不小,会议室房顶倒塌,墙皮剥落,窗框横飞,橡木桌被掀到了空中。正在会议室的24人当中,有4人当即身亡,3人重伤。但希特勒却死里逃生。镇定下来的希特勒,尽显枭雄本色,迅速控制住了局面,并开始了血腥的镇压。德国军官团更是被清理的重点,国防军总司令部和陆军总司令部共有60名军官被判处死刑;20名将军在谋杀希特勒事件中被处决;在防卫区和前线有无数国防军成员被捕,数百名各级军官被判处死刑。

隆美尔也因为对施陶芬贝格的行为知情不报,态度暧昧,也被希特勒清算。1944年10月14日,希特勒派人送毒药给隆美尔。之后不久,隆美尔服毒自尽。


东斯坦因


希特勒从一个小人物一举成为第三帝国的元首,二战的始作俑者,他的一生充满传奇。

更让人称奇的是,他还机缘巧合的躲过了40多次暗杀,使他传奇一生又增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

最为轰动的一次要算1944年7月10日史陶芬伯格上校的暗杀行动了。

刺杀未遂,希特勒将一百多人处死。

这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隆美尔元帅。

大家唏嘘不已的同时,也一定会有疑问,他为什么要参与刺杀行动?

既然涉及刺杀行动,为什么还要为他举行国葬呢?

带着这些疑问,查阅各种解密的史料,以及的为人处事,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背后的故事。

他是传统的职业军人,没有从政的想法。

他出生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少年时代喜欢数学和机械,书生气十足,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工程师。中学毕业后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从报名参加德国陆军,到进入军校学习,平平踏踏,没有什么远大的政治抱负。

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他出色的军事才能开始显现。他写的《步兵进攻》一书,对传统的步兵战术进行了颠覆性的改革,他提倡快速、有效的机动,是未来步兵的发展趋势。

这些理论得到XTL的赏识和重视,随后被任命为元首大本营卫队长。

隆美尔从普通一兵,一步步走向人生顶峰。

虽然战功赫赫,但也离不开XTL的重用和提拔。

在德国人的传统思想里,是很讲究知恩图报的。

怎么会对自己一直有帮助的人痛下杀手呢?

他就是一个武将,猛将,关注军事。对其他,不感兴趣。

1940年初,作为德陆军装甲第7师的师长,开始进入他的辉煌生涯。

侵略法国的战争中,他率领第7师一马当先,快速突进法国。

成为德装甲师中战绩最辉煌的一个师。最先抵达英吉利海峡,完成了战争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闪电奔袭行动。

他身先士卒,常不顾个人安危,率领先头部队冲锋在前。

经常将第7装甲师的大部队甩在身后很远,而后不得不返回去寻找这些部队。

侵法战争,他荣获了一枚由希特勒亲自颁发的武士十字勋章。

这是他们彼此信任的最好见证。

1941年2月6日,刚刚晋升为上将,又被任命为非洲军团司令,再次向世人展示了大规模装甲部队机动作战的魅力。

他得知英军王牌第7师开始撤回埃及进行休整,取代它的是全由新兵组成的第2师。

机会稍纵即逝,他没有等待部队集结到位,就带领一个德军师和一个意大利师组成的混合纵队,向英军发动了进攻。

攻击太突然了,进攻速度太快了,英国人根本没有反应的时间。

结果,一个星期不到,英军就撤退了近300公里。

又过了一个星期,将英军全部赶回埃及境内。

他的指挥能力已经达到无人能敌的地步了。他能够根据沙漠地形、气候等特点用兵;而且常常从被动变为主动,以少胜多,作战灵活而多变,于是被人称作“沙漠之狐”。

为了表彰他在北非战场所取得的伟大功绩希特勒L晋升他为元帅。

此时的隆美尔已经到达了其人生的顶峰,他喜欢军事、专注军事、享受军事。

对于特别专注一件事的人来说,我们都能理解,是不会再去分心做其他事情。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在推翻希特勒这件事上,于公于私他都不会去做。

不认同希特勒瞎指挥,但也不反对暗杀。

1942年的阿拉曼战役,还在修养的他重新派回非洲战场。

1943年3月,眼见北非战场已无起色,希特勒将他召回德国。

1943年7月,又被希特勒任命为驻意大利北部的集团军司令。

1944年1月将他调至法国北部担任B集团军群司令。

这些频繁的调动,除了德国战事不利的因素外,XTL的瞎指挥让职业军人的隆美尔多少有些厌烦和看不惯。

他也就是看不惯,没有推翻希特勒的想法。

首先,他对希特勒有知遇之恩,希特勒也信任他的指挥能力,俩人没有大的矛盾;其次,他此时已获得令人仰慕的地位,也没有政治野心,没必要那么做。所以,对推翻不推翻XTL这个问题上,他报以无所谓的态度。

一些下级军官可没有像他这样安于现状的想法。

他们是纯粹的民族主义者,他们要推翻希特勒,成立新的政府,尽快结束战争。

推翻一个就要新立一个,自然想到了德高望重、声名赫赫的陆军元帅。

希特勒遇刺负伤后,经过逮捕、审讯一批人后,多少也了解了一些情况。

也知道他没有参与暗杀行动,但为什么还要处决他呢?

首先,“杀一儆百”。

参与行动的人都是军人,没有军队上层的支持,他们最起码不敢这么做。

作为军队中“老大”,手下犯事,多少脱不了干系。

其次,怀疑他在赋闲养伤期间,组织和谋划行动。

诺曼底登陆战役中,他在视察前线返回的途中,被盟军轰炸机炸成重伤。

一直赋闲在家,受伤的痛苦,他多少要归咎于希特勒的瞎指挥。

手下看望领导,关心病情的同时,也一定会对当下的局势,一起发发牢骚,继而提出推翻希特勒的想法,这都是情理之中的事。

他对下级军官的建议和想法,也就是听听,没有建议也不反对。

如果说他不知道刺杀这件事,你信吗?

我不信。你我都不信,希特勒就更不信了。

当然,这些作为处决他的理由,显然不够充分。

希特勒最多也就是严厉训斥一番就行了。

错!

他必须死。

因为作为希特勒最看重的人,最信任的人。

“知情不报”是最大的罪。

希特勒有典型的狂妄症病人的特点,那就是很少相信人。

他是希特勒最信任的人,否则不会把他当成“消防员”到各个失利的战场去。

我们大家也有这样的体会,往往最信任的人背叛你,带来的伤害最重。

也最不能原谅。

所以,与其说他死于涉嫌暗杀行动,倒不如说他死于知情不报。

说白了,纯属私人恩怨,与政见分歧不同。

这也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希特勒还要为他举行国葬的原因了。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白杨树下谈历史


德国元首希特勒,杀死功勋卓著的德国元帅隆美尔的原因只有一个——宿命。

埃尔温·隆美尔是一位杀人无数的“魔鬼将军”,同时他也一个传奇,只可惜隆美尔将军并没有逃脱“狡兔死、走狗烹”的命运,最终被疑心重重的希特勒赐死。

隆美尔和希特勒的命运大抵相同,同是出身在社会低层家庭中的孩子,同是被德国贵族看不起的“贱民”。

上帝的公平的,出身低微的隆美尔自幼便怀揣着伟大的梦想,他立志要成为一个报效祖国的将军,怀着这份理想,隆美尔考上了但泽皇家军官候补学校,并以十分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

毕业后的隆美尔立即投身军队,隆美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披荆斩棘,奋勇杀敌,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了德国历史上第一位,由德国皇帝亲自颁发蓝马克斯勋章的非贵族军人。

正当隆美尔认为自己即将加官进爵的时候,来自其他贵族军官的打压,使他这位闻名全国的战斗英雄只得到了连长的职位。

对德国军队心灰意冷的隆美尔,逐渐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建设文化工程上,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所平民军校的校长,并出版了一本名为《步兵攻击》的军事书籍。



当隆美尔觉得自己的一生只能在学校中度过时,一位来自地狱的恶魔敲开了隆美尔家的大门,这个恶魔,就是阿道夫·希特勒。 希特勒认为《步兵攻击》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陆战大百科,他认定了隆美尔是一位战争天才!

当时的希特勒是德国政界的核心人物,平民出身的希特勒需要培养一批平民将领牵制军队中的贵族势力,隆美尔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希特勒的最佳人选,而隆美尔也需要利用希特勒的政治权利,来实现自己的军事理想,两人相交融洽,一拍即合。


1940年,隆美尔授命攻打法国,立下了伤亡2000人,俘虏10万的显赫战功,一跃成为德国一线将领。

1941年,隆美尔在希特勒的命令下,率部队支援意大利负责的北非战场,隆美尔仅用两个师的兵力,便冲破了英国集团军设置的军事防线,英军转主动为被动,一直被隆美尔压着打,经此一战,隆美尔被封为元帅。

隆美尔在法国战场与北非战场的神勇表现,让他成为了纳粹部队中首屈一指的将军,随着隆美尔在德国社会的影响力不断上升,一些反纳粹组织将枪口暗中伸向了隆美尔。



1944年,在反纳粹组织刺杀希特勒的前夕,他们找到了隆美尔,希望隆美尔能够在希特勒被刺死后,接任希特勒的职务,停止战争。

隆美尔似乎被说动,他并没有马上同意反纳粹组织提出的条件,但也没有去检举反纳粹组织即将刺杀希特勒的行动。


隆美尔认为,如果刺杀希特勒的行动成功,他将顺理成章的代替希特勒,如果没有成功,自己仍然可以继续作元帅。

1944年7月20日,刺杀希特勒的行动失败,愤怒至极的希特勒为了消灭无处不在的刺杀组织,命令间谍头子海因里希·缪勒调查纳粹党内的每一位高级官员,

当海因里希·缪勒将一袋有关于隆美尔接触刺杀组织的文件交给希特勒后,愤怒的希特勒命令隆美尔立刻、马上、立即、现在……自杀谢罪。

纳粹名帅隆美尔因为希特勒而走向人生巅峰,最后也因为希特勒而跌入无间地狱。

“生于厮,死于厮”这是隆美尔的宿命,也是纳粹主义的宿命。


白话历史君


隆美尔是二战时期的德国名将,他因为得到希特勒的赏识而平步青云,也因为希特勒的猜忌最终丢掉了性命。


在希特勒上台之前,隆美尔只是德国陆军的一名普通军官,一次偶然的机会,希特勒看到了隆美尔写的《步兵攻击》一书,爱才的希特勒将隆美尔提拔为卫队长,后来又让他担任了第七装甲师的师长。在德国闪击法国的作战中,第七装甲师俘虏了近十万名法国士兵,获得了魔鬼之师的称号,隆美尔也从此一战成名。

希特勒攻占法国之后,意大利为了扩张自己的地盘,凭借优势兵力发动了北非战役。结果意大利的军队在北非一触即溃,德国为了帮助盟友改变战局,组建了一个专门的非洲军,隆美尔被派遣到非洲军做军长。


隆美尔的军事指挥能力非常强,在他到达北非战场之后,北非战场英军长驱直入的局势很快便被控制住。隆美尔依靠着数量较少的军队,同优势的英国军队斗智斗勇,因此获得了“沙漠之狐”的美称。

隆美尔是一个职业军人,他不支持纳粹的屠杀政策,虽然希特勒是隆美尔的伯乐,但是隆美尔并不是希特勒的嫡系。在北非战场后期,隆美尔被蒙哥马利击败,随即被希特勒调离了北非,前往西欧负责大西洋防线的修筑。


隆美尔回到欧洲的时候,德国在战场上已经出现了颓势,苏德战场的德军节节败退,美英也蠢蠢欲动准备进行登陆作战。德国内部的一些军官反对战争,想要通过政变推翻希特勒提前结束战争。

这一时期希特勒的脾气也越来越古怪,很多名将都被希特勒罢免,隆美尔不是希特勒的嫡系,也遭到了希特勒的猜忌。在1944年7月,反对希特勒的军官策划了一场针对希特勒的刺杀行动,他们将一个装有定时炸弹的皮包放到了距离希特勒两米的地方,想要在希特勒开会的时候炸死希特勒。


然而在希特勒开会的时候,一个军官认为皮包碍事,将皮包放到了较远的地方。正是因为这名军官的一个小动作,希特勒才得以在爆炸中活了下来。

希特勒遇刺之后开始清理德军中的反对势力,7千多人被盖世太保抓住,其中有4千多人被处死,这些人大多都是被冤枉的。隆美尔的一些亲信也受到了清洗,为了救回自己的亲信,隆美尔亲自找到希特勒要人,希特勒因此怀疑隆美尔参与了叛乱。


其实在希特勒遇刺之前,隆美尔已经在视察前线的时候被美军飞机袭击受伤,希特勒遇刺的时候,隆美尔还在医院里面养伤,根本不可能参与叛乱。

然而多疑的希特勒没有放过隆美尔,在1944年10月14日,希特勒派人给隆美尔送了毒药。希特勒给了隆美尔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是自杀谢罪,德国政府将隐瞒他参与叛乱的事情,同时给与他家人补贴。


第二个选择是被法庭处死,这样隆美尔将会成为叛国贼,家人也会受到牵连,隆美尔选择了服毒自尽。在隆美尔服毒自尽之后,德军在欧洲的战事更加的紧张,最终在隆美尔自杀7个月后投降。


历史总探长


希特勒杀隆美尔原因很简单,因为隆美尔是希特勒最喜欢的一个将领(几乎所有德国元帅在战后都说隆美尔能升到元帅完全就因为是希特勒喜欢他),也是希特勒制造的新德国的民族英雄。而隆美尔曾经的副官史陶芬伯格(就是刺杀希特勒的那个主角)他刺杀希特勒之前曾经和隆美尔接触希望他能帮他推翻希特勒的通知。当时隆美尔对希特勒以及德国的前途很担忧,但是因为他是希特勒一手提拔起来的所以他不忍心背叛希特勒,所以最后还是拒绝了史陶芬伯格的建议,但是他没有向党卫军高密。史陶芬伯格刺杀失败了以后党卫军开始清洗国防军内部的反对势力,最后发现了史陶芬伯格和隆美尔的关系。希特勒得知了这以后大发雷霆,因为他觉得最喜欢的一个陆军元帅都背叛了他,然后就要决定至隆美尔以死地。不过隆美尔毕竟是纳粹党自己捧出来的英雄,说他背叛那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么?所以最后希特勒还是给了他最喜欢的元帅留了全尸也没有为难他的家人。隆美尔对他的元首并不能算衷心(有人要杀他都不告诉他),但是还是很有感情的。希特勒当然不是一个嫉贤妒能的人,他用人的标准也很简单,就是完全看忠诚,能力他当不是很看重。至于隆美尔的才能,这是个争论很久的话题,说的中肯点隆美尔肯定是个给神化的任务(纳粹德国前期的头号英雄,战后德国也给他很高的地位)也是个很有能力的人,最可贵的是他是第三帝国前期和英美盟军交手最多的元帅。但是隆美尔的政治能力非常差,(做一个将军可以对政治一窍不通,作为元帅政治能力有时候甚至比军事能力更重要)缺乏战略眼光,在能人辈出的德国军阶而言他能在那个年龄当上元帅确实没几个人会服。PS:隆美尔的人品是很不错的,而且他怕老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