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水滸傳》中的好漢到底能不能吃上牛肉?

包包237526197


相信大家對《水滸傳》中好漢們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的場景都有印象,而且他們吃的都是牛肉。比如說武松去掛著“三碗不過崗”酒旗的酒店就叫店家上二、三斤熟牛肉。
然而很多人都知道宋代有明確法令禁止食牛肉,屠牛者會受到重罰甚至是處以死刑,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曾下詔,“自今屠耕牛及盜牛罪不致死者,並繫獄以聞,當以重判。”蓄意盜牛宰殺者將受到更嚴重的處罰,“頭首處死,從者減一等”,盜割牛鼻,盜斫牛腳的首犯也會被處死。在農耕社會,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歷史上禁止殺牛屠牛的不止宋朝,唐代的《唐律疏議》中記載到,“諸盜官私馬牛而殺者,徒兩年半。”也就是在唐代盜牛宰殺是要坐牢的。宋朝的刑罰顯然要比唐朝嚴厲,那麼這是不是意味著梁山好漢吃牛肉是作者虛構的,實際上當時的好漢吃不上牛肉呢?
實際上好漢們是可以吃上牛肉的。雖然上面有明文規定,但是底下的人們並沒有按照規定來辦事,屠牛食牛在民間並不是什麼稀罕事。然而上層官員對這種情況並不瞭解,南宋有一位名叫胡穎的官員聽說有人在販賣牛肉,就要將其緝拿歸案,結果胡大人發現不管事鄉村和城市都有許多販賣牛肉的人,有的人還靠此發家致富了。《宋會要》載,宋真宗出巡的時候,沿也發現很多販賣牛肉的現象。當然了,並不是所有的店都出售牛肉,膽敢販賣牛肉的店鋪也不是一般店。這一點從《水滸傳》中也可以看出來,那些供應的牛肉的店要麼地處偏僻之處要麼就是黑店。
店家既然願意冒著風險賣牛肉就證明了這當中有利可圖。《宋會要》中提到大觀年間“肉每斤價直須百錢”,是牛價的數倍。利潤如此高昂,難怪有人願意鋌而走險。賣牛肉的需要點勇氣,吃牛肉也得大著膽子。吃牛肉還是很符合好漢叛逆的人物設定的。
參考資料:
程民生:《宋代食品價格與餐費考察》
譚燕鵬:《田畝之外——中古時期牛的功用餘意探討》

歷史研習社


《水滸傳》在吃牛肉方面,不吝筆墨,篇幅很大,範圍也很廣,不僅在山神廟、景陽崗吃,在十字坡、揭陽嶺也吃;不僅李逵、魯智深、武松粗壯人士吃,連林沖、史進白皮淨面的小生也吃,甚至連手無縛雞之力的學究吳用也吃,基本上,好漢們都在吃牛肉,可以說《水滸傳》也是一篇《牛肉傳》。


書中原文描寫:

魯智深卻宣稱:“灑家不忌葷酒,遮莫甚麼渾清白酒都不揀選;牛肉,狗肉,但有便吃”。(《水滸傳》第四回)

店家切一盤熟牛肉,燙一壺熱酒,請林沖吃。又自買了些牛肉,包了那兩塊牛肉,留下些碎銀子,把花槍挑著酒葫蘆,懷內揣了牛肉。(《水滸傳》第九回)

酒家道:“只有熟牛肉。”武松道:“好的,切二三斤來吃酒。”店家去裡面切出二斤熟牛肉。(《水滸傳》第二十二回)


吳用取出一兩銀子付與阮小七,就

問主人家沽了一甕酒,借個大甕盛了;買了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對大雞。(《水滸傳》第十四回)

婦人(孫二孃)嘻嘻笑道:“客官,休要取笑。清平世界,蕩蕩乾坤,那裡有人肉的饅頭,狗肉的滋味。我家饅頭積祖是黃牛的。”(《水滸傳》第二十六回)

等等。

在《水滸傳》並且在第一回開篇處,史家村史太公款待互不相識的王進母子:“沒多時,就廳上放開桌子,莊客托出一桶盤,四盤菜蔬,一盤牛肉,鋪放桌上,先燙酒來篩下”。

但是,大家都知道宋朝有一部法律叫《宋刑統》,規定也很明確:“諸故殺官私馬牛者徒一年半”、“自主殺馬牛者徒一年”、“諸盜官私馬牛而殺者徒二年半”。 《宋大詔令集》也記載“自今屠耕牛及盜殺牛,罪不至死者,並繫獄以聞,當從重斷。”可見當時對殺牛的人處罰極重。

牛的多少與否,直接彰顯著國家的實力,是宋朝最重要的GDP指數之一。

牛作為農耕時代的重要生產工具,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保護了牛,才能耕作,才能讓百姓填飽肚子,統治者才能安享太平。牛是一種戰略物資,在當時都要備案登記上戶口,比人要金貴的多。但在《水滸傳》中吃牛肉卻很普遍。說明了什麼?

一是精神的反叛

好漢們都是一個個被逼上梁山的。政治的黑暗、社會的不公,陷害了忠臣良將,冤枉了善人良民,被判刑、被流放、被斬立決……幾乎每人都有“案底”。有的好漢還臉上黥上“囚”字金印。反正被剝奪了政治權力,也失去了做良民的資格,於其處處受迫害,還不如自上梁山,尋個活路。當好漢們心中最後一絲希望湮滅的時候,也不在乎多犯幾種罪了,畢竟賬多了不愁。他們懷著對政治的死心和社會失望,鐵心一條路走到黑,吃點牛肉又算什麼,吃牛肉是造反和背叛的象徵。

二是亂世的前兆

當法律一旦失去約束力的時候,是非常可怕的。腐敗的政治、黑暗的社會,顛倒的黑白。統治者的昏庸,當道的奸臣,皆是始作俑者。當時人人不再恪守法律,行為也失去了準則的時候,整個社會蛇蠍橫行,烏煙瘴氣。不僅有張都監的買兇殺人、有鄭屠強搶民女、有高衙內目無王法、有潘金蓮的毒殺親夫、有劉高的排斥異己,更也有蜈蚣嶺的不恥和野豬林的齷齪。當時的社會,弱肉強食,全無法紀,亂世的前兆。就連南山酒店、十字坡的酒店、揭

陽鎮酒店,也都是殺人越貨的黑店。從上到下,都在弱肉強食,吃點牛肉又算什麼?

三是描寫的需要

《水滸傳》是在元雜劇水滸戲的基礎上深加工而成的一篇恢弘鉅著。元雜劇水滸戲描寫的多是吃羊肉,而不是吃牛肉。《清波雜誌》就有“御廚止用羊肉”的記載。在宋朝,羊肉最為上品,牛肉次之,豬肉最下。《水滸傳》成書後,將大稱分金的好漢土豪都統一改成了吃牛肉,究其原因,重要的一點是,能夠更好地勾勒出好漢們對朝廷的強烈不滿和堅決的反叛精神。同時,這樣描寫,也烘托出好漢們豪氣干雲、不拘禮法、豪放不羈的性格。總比“小二,兩斤炊餅,一斤米酒,速速上來。”豪氣的多吧。最近也發現,吃牛肉也不是

人人有份,對武功平平、為人計較吝嗇的“打虎將”李忠來說,在整篇中我卻沒發現他吃牛肉的場面,也可能是作者故意為之吧。


吻雨風start


我認為像小說中描寫的那樣經常吃牛肉,一吃好幾斤,是不可能的。根據時代背景,宋朝時期羊肉應該是主要的肉食,豬肉還沒有十分流行。而在古代,牛是農耕的重要支柱,牛的勞動力遠超於人,所以殺耕牛是重罪。《宋刑統》法令裡也寫道:“諸故殺官私牛者,徒一年半。主自殺牛馬者徒一年。”在漢代,殺牛按照律例甚至要給牛償命。由此可見,殺牛的刑罰是很重的。

但是即便在現在,我們的瀕危野生動物也還是有不法分子私自屠殺買賣。所以可以想象,在那時私自售賣的情況肯定多多少少也是存在的,偶爾能吃到牛肉也說得過去,但不至於像小說中那麼頻繁。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追溯到水滸傳的前身。水滸傳實際是由雜劇、話本子改編創作而來的。所以真實可考性並沒有那麼講究。那我們再來想一下,水滸傳講的是什麼故事。是一群梁山好漢揭竿起義,然後“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大秤分金銀”的故事。這裡大口吃的肉之所以美化加工成牛肉,我認為作者用意多半是襯托出違抗法令、起義造反的伏筆和決心。




琉璃香慢


在古代農業是根本,由於牛是被用耕地種田的,所以法律上是禁止殺牛的,反之輕則坐牢重則殺頭。

《水滸傳》裡卻大概出現了12次吃牛肉的劇情,就顯得不合理了,很多人是認為這是《水滸傳》漏洞,仔細分析卻也合情合理,有2次在史家莊史太公招待王進,劉太公接待魯智深,這兩個地方是自己莊園,偷偷殺牛待客倒也合情合理。

還有兩次三碗不過崗,高唐州到薊州的野店,這兩個地方都是荒郊野外,根本沒人管,另外幾處劇情如孫二孃十字坡酒店,朱貴的南山酒店等都是天高皇帝遠的黑店,殺牛吃肉也無妨。

其他幾處五臺山下魯智深偷吃牛肉,林沖風雪山神廟,吳用與阮氏三兄弟,大名府石秀劫法場等地方要不官府管不著,要不都是不怕王法之人,吃牛肉也很合理。

《水滸傳》中並沒有華明正大在東京城等大城市飯店吃牛肉的情節,說明在吃牛肉這事上,合情合理並無漏洞。


娛舟唱腕


有朋友說,北宋時期民間是不能經常吃到牛肉的。其實這不過是以訛傳訛罷了。

在北宋,牛肉是下等人的吃食,有社會地位的士大夫階層是不屑於吃的。如果吃,他們也只吃孔廟中用於祭祀的牛肉,而羊肉才是宋朝時真正難以吃到的珍饈美味。

宋朝是中國曆代王朝中比較弱的一個朝代,北宋時期的疆域不含蒙古、寧夏、青海這樣的牧區,到南宋以後淮河以北都屬於大遼國了。因為沒有適合放牧的區域來養羊,所以宋朝時期的羊非常少,價格也非常的貴。宋朝時期的主要肉食中,羊肉最貴,每斤要賣到幾百文,貴的時候要賣到上千文。(《夷堅丁志》卷17《三鴉鎮》載:“吳中羊價絕高,肉一斤,為錢九百”),豬肉一斤賣二、三百文,牛肉最貴的時候二百文一斤,最便宜的時候二三十文錢一斤。(見《宋會要輯稿》刑法二之五十二)

俗話說,吃不著啥饞啥,羊肉在宋朝是屬於高端食品,只有官宦人家和財主豪強才有錢買來吃。比如水滸傳中的小旋風柴進,宋江落難到柴進府上,柴進吩咐殺牛宰羊款待,一方面體現出對大哥宋江的重視,另一方面也是說明了只有柴進這樣的豪紳大戶才能吃得起羊肉。

北宋紹聖元年(公元1094年),北宋文學家蘇東坡被貶往惠州,在集市上發現一個市集一天只有一隻羊供應出售。肉少客多,價格自然高的驚人,老百姓是買不起的,蘇東坡作為一個犯了錯誤的下放幹部,自然也是囊中羞澀。蘇東坡喜歡吃羊肉,是歷史上有名的吃貨。為了解饞,只好去買相對便宜的羊骨頭食用。(參見蘇軾著《仇池筆記》捲上之《眾狗不悅》)

相比之下,牛作為農業社會時期的最重要的畜力,是政府和種田農戶必須要擁有的。而且,牛飼養起來不需要太大的面積,可以圈養育肥。所以,老百姓的養牛積極性很高,養牛業也非常發達。在宋朝,每年都有相當大數量的育肥牛出欄,在牛隻過剩的情況下,宰牛賣肉也是想當然的事情了。即使有政府監管,也沒有太大的效果。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宰牛隻要避著點官家就可以了。

宋朝的皇帝中,宋太宗、宋神宗、宋仁宗、宋真宗、宋高宗等皇帝都曾經下過詔書,嚴令民間禁止宰牛賣肉,也不允許百姓買牛肉吃。宋太宗淳化二年,開封府有人宰牛賣肉。宋太宗“令開封府嚴戒坊市捕之,犯者斬”(《宋會要輯稿》刑法二之四);意思是說,對宰牛賣肉的人,要殺頭。而宋真宗更是為了加強對牛羊畜只的管理,專門成立“牛羊司”。負責從國外進口牛羊進行養殖,育肥成功後供朝廷使用,剩下多餘部分送到市場銷售。同時,母畜和仔畜堅決禁止宰殺。

宋朝的皇帝對牛羊的屠宰管理如此嚴格,甚至買牛肉的人都要被判處兩年徒刑、流配千里。為什麼還有人從事宰牛賣肉的行當呢?其實,宋朝的禁令民間都是不太當回事的。而且中下級政府的管理也是時松時緊,飯店作為專門的飲食機構,沒有平常人家吃不到的珍饈美味也就不會有什麼生意了。

宋朝時候能不能吃上牛肉,不在於政府管不管,而在於你口袋裡有沒有錢。宋朝年間的中下級官吏對於牛肉買賣處於基本放任的態度,在市場中賣肉是要繳納牛肉稅的,民間根本就不怕官府,該怎麼買還怎麼買,該怎麼賣還怎麼賣。

宋朝流傳下來一個話本叫《鄭節使立功神臂弓》,講的就是東京汴梁有幾個生意人在花園裡喝酒,一個小販挎著籃子走過來,切了一大盤牛肉,給他們送到桌上。幾個人大口吃起來,並不忌諱這是犯禁的事情。

綜合以上來看,整個宋朝時期的民間飲食中,牛肉是比較容易得到的一種吃食。因此,《水滸傳》中梁山好漢大口喝酒、大塊吃牛肉的情況也是真實存在的。


徒步說史


在北宋宋徽宗期間,吃牛肉壓根沒問題。

吃牛肉--並不是體現反叛精神,而是民間老百姓的最愛

水滸裡面有個特點,就是牛肉出現的特別多,據統計有400,500處。

最早出現牛肉的,是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去史家莊借住的時候。太公不但讓他住下,還熱情招待他吃飯。

書中寫道: 莊客托出一桶盤,四樣菜蔬,一盤牛肉,鋪放桌上,先燙酒來篩下。

放在今天大家似乎覺得沒什麼,不過是四個蔬菜,一個葷菜,還給了幾杯酒而已。但其實在那個時候,這就是相當高的招待了。自然,這個高規格招待並不是指這些蔬菜和酒,而就是指這盤牛肉。

還有林沖在大軍草料場的一段: 

酒店主人道:“客人,那裡來?”

  林沖道:“你認得這個葫蘆兒?”

  主人看了道;“這葫蘆是草料場老軍的。”

  林沖道:“原來如此。”

  店主道:“即是草料場看守大哥,且請少坐;天氣寒冷,且酌三杯,權當接風。”

  店家切一盤熟牛肉,燙一壺熱酒,請林沖吃。

又自買了些牛肉,又吃了數杯,就又買了一葫蘆酒,包了那兩塊牛肉,留下些碎銀子,把花槍挑著酒葫蘆,懷內揣了牛肉,叫聲“相擾,”便出籬笆門仍舊迎著朔風回來。

林沖當時的身份是草料場看守,算起來也算是這家酒店的近鄰,應該會經常來這家吃酒,自然要好好招待。

所以店主人立即拿住一盤熟牛肉說給他“接風”!

如果放在今天,大家也許會想,一盤牛肉有什麼了不起,算得上什麼接風?

其實,這還真的算接風,因為牛肉堪稱是當時比較貴重的美食了。

再說吳用去拉阮氏三兄弟入夥。吳用期間通過買食物贈送給阮家兄弟,作為拉攏,書中寫道: 吳用取出一兩銀子付與阮小七,就問主人家沽了一甕酒,借個大甕盛了;買了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對大雞。

乖乖,看來這20斤牛肉,就算是很大的禮物了,阮氏三兄弟當時看了都很高興。

類似的內容,全書還有很多!重點就是牛肉這兩個字!

為什麼水滸裡面對牛肉如此看重,其實這是符合北宋歷史的。

自古以來,牛並不是用來吃的,而是重要的生產工具。對於傳統的農耕,有牛或者沒有牛是完全不同的。有頭耕牛,農業效率會提高太多,如果沒有牛,一些重貨只能靠人來幹,不但效率低下,而且對勞動者是一個很艱鉅的工作,即使青壯年往往也不能勝任。

所以自秦朝一來,歷代王朝對於私宰耕牛都嚴格控制。普通的老百姓,即使耕牛受傷不能再用,或者因為年老無法耕地,也必須上報官府。如果沒有上報,私自殺了,一般都是要嚴厲懲處。甚至到了新中國也是這樣,建國初期,一例數十頭耕牛死亡的事件,曾驚動中央,周總理親自下了批示,要求限期破案。甚至改革開放的1979年,國家仍然對耕牛的宰殺,販賣給予政策的嚴格限制。

北宋亦不例外,北宋初年的《宋刑統》中,明確寫道“諸故殺官私牛者,徒一年半”“主自殺牛馬者徒一年”。乖乖,宰一頭管家的牛,居然要坐一年半牢,就是殺自己家的,也要坐1年牢!

到了南宋,由於北方淪陷,而南方的農業主要是稻米種植,對於耕牛,準確的說是水牛更是需要。所以南宋的法律更為嚴厲,殺官家的牛要坐牢三年,殺自己家的,也要坐牢一年半。甚至不要說殺,就算讓自己家的耕牛殘疾了,或者受傷無法使用了,如果是故意的,那麼也當做宰殺,要坐一年牢!

這裡就出現一個誤解了!

水滸的作者施耐庵由此認為,在北宋吃牛肉的人是很少的,多是一些膽大妄為,不在乎官府法律的人。所以,施耐庵幾百次提到牛肉的目的,主要是宣揚水滸的好漢們的叛逆。

其實,這就是施耐庵老先生歷史知識不足了。

誠然,北宋初期,整個南宋時代,都嚴令不允許宰殺耕牛,但並不代表水滸的時代也是這樣。

實際上,北宋初年經濟不發達,大部分地方都缺乏耕牛,禁止屠宰自然是正確的。但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宋的地方經濟一下就突飛猛進,導致徽宗時代人口都超過了8000萬人。

到了大宋的第三位皇帝宋真宗時代,還是嚴禁殺牛,甚至連王公貴族殺牛也要重罰。宋真宗以身作則,連自己也不吃牛肉。史料記載,宋真宗的御廚房一年吃掉40萬斤羊肉和4000多斤豬肉,卻沒有一兩牛肉。

作為一個九五之尊,要什麼有什麼的皇帝,能夠做到這樣真是不容易!

但即使是極端嚴厲的真宗時代,也不是鐵板一塊。

當時宋朝民間已經出現一定的私宰牛的現象,而且逐步成為一種比較普遍的現象。所謂法不制眾,當時官府就已經網開一面,默許部分地方可以宰殺耕牛。

《宋會要?刑法志》記載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司勳員外郎孔宗閔進言:“浙民以牛肉為上味,不逞之輩,競於屠殺,事發即逮捕滋廣,請釋不問罪。”

宋真宗見私宰耕牛在浙江已經成為風氣,而且浙江確實也是耕牛過剩,也就不便於嚴厲打擊,隨機下詔書曰:兩浙諸州,有屠牛充膳,自非通議烹宰,其因緣買者,悉不問罪。

到了下一代的宋仁宗時代,變化就更大了。仁宗時代,宮廷的肉類仍然是羊肉,皇宮每天要宰殺200多隻活羊,但民間卻不同了。北宋經過三代皇帝的和平時代,經濟突飛猛進,耕牛也到處都是,很多地方出現嚴重過剩的情況,不再是什麼稀罕物了。

耕牛過剩,不需要用這麼多牛來耕地,又不能殺,難道白養著這麼多牛做老爺的嗎,這豈不是不合情理的怪事。

所以當時民間意見很大,一些地方官為了緩解民怨,開始巧妙的迂迴政策。他們一面提供官府同意殺牛的手續,一面進行收稅。

這樣一來,不但養牛的人得到好處,愛吃牛肉的人欣喜不已,官府也得到了實惠。

宋朝的王公貴族對牛肉並不在意,這主要是從中醫養生角度考慮。但為什麼牛肉如此為老百姓喜歡?

原因也不復雜,一來,耕牛雖然養殖時間較長,但出肉很多。宋徽宗大觀四年一份資料寫道:一牛之肉不下三二百斤。相比豬樣雞鴨,一頭牛出的肉很多,而且當時宰殺的多是不能耕田的耕牛。一頭牛的肉,就可以提供給幾百人食用,挺不錯了。

二來,牛肉的味道是獨特的,是其他肉類無法相比的。牛肉蛋白質含量高 ,而脂肪含量低,味道鮮美。直到今天,不但中國人多吃牛肉,西方更是對牛肉愛不釋手。宋朝民間老百姓非常喜歡吃牛肉,對牛肉的評價很高。就如同水滸中寫道的:店小二把四支大盞子擺開,鋪下四雙筋,放了四盤菜蔬,打一桶放在桌子上。阮小七道:“有甚麼下口?”

  小二哥道:“新宰得一頭黃牛,花糕似好肥肉!”

  阮小二道:“大塊切十斤來。”

  催促小二哥只顧篩酒,早把牛肉切做兩盤,將來放在桌上。

  阮家三兄弟讓吳用吃了幾塊便吃不得了。

  那三個狼餐虎食,吃了一回。

到了宋仁宗時代,由於民間耕牛實在過剩,而且私下交牛肉稅就可以宰牛已經成為普遍現象。當時一頭活牛販賣給別人,只能賣到5至7貫,一頭牛的肉,卻可以賣到20到30貫

當時的宋仁宗順應民間,開始逐步放開對宰殺耕牛的限制,最終完全取消了這一限制。

所以到了水滸他們的宋徽宗時期,民間已經不限制殺牛,到處都可以殺牛,也可以賣牛肉。

這是到了南宋時期,由於北方領土基本丟失,大量人口湧入南方,必須增加農業開發,耕牛又變成了稀缺物,這才重新開始禁止殺牛。

呵呵,施耐庵老先生畢竟是明朝的人,對歷史又不太瞭解,他只知道北宋初期和南宋時期都嚴禁殺牛,並不知道北宋末期這個政策已經放開,所以犯了一個錯誤。

實際上,在宋徽宗時期吃點牛肉根本算不了什麼,就如同吃豬肉,吃羊肉一樣。

如果誰有膽量在宋太祖時代私宰耕牛吃牛肉,那才是真正的又反叛精神。

------------------------武松在景陽岡吃的幾斤牛肉。當時牛肉產業很火的,到處都是宰牛的作坊。本來牛基本都是用來耕田或者拉車,但宋代也出現專門為了吃肉的肉牛。但牛肉價格並不算便宜,一般老百姓一個月也就能吃上幾斤。所以水滸所謂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口號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薩沙


《水滸傳》介紹雷橫出場時有一句:“殺牛放賭”,把“殺牛”和“開賭坊”,“放高利貸”這種遊走在法律邊緣的高危行業放到等同位置,可見“牛”的重要程度和牛肉的資源稀缺特性。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長期處於農耕社會,耕牛對於種地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就如同現在的信息社會,如果把你的手機拿走,哪怕只有一天就都像丟了魂似的。

當時政府法律對於保護耕牛的苛刻程度,這也可以理解。

但是,這並不代表那時的人們就普遍吃不上牛肉,有句話叫做“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上面不論你下的政策有多嚴厲,下面總會有變通之術來應對,正所謂“掛羊頭,賣狗肉”嘛。

另外,馬克思經濟學原理告訴我們:一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會膽壯起來,10%會保障他在任何地方被利用;20%它會活潑起來……300%就會使人不顧犯罪,甚至不惜冒絞首的危險了。

我想,北宋末年的人們並不比現在的人笨多少,又有利益的驅動,只要你不是頂風作案,別說牛肉,鱷魚肉都有可能給你端上來。

有需求就會有市場,既然有魯智深,武松這些好漢愛吃牛肉,就會有雷橫這樣“殺牛放賭”的人幹這營生,滿足前面他們的需求。


久而久之,這就成了一個公開的秘密。所以說,《水滸傳》中的好漢如果要吃牛肉,這個真的“可以有”。


田獲三狐


水滸好漢確實能吃上牛肉,吃的就是牛肉。水滸好漢吃牛肉能成為一個議論焦點,是好事。人們開始關注歷史,關注文化,關注美食。往大了說,是文化復甦之風,傳統文化有繼承;往小了說,人們的求知意識在增強,學習總比遊戲強。

牛肉在我國曆史上非同一般的肉食,從古到今都由皇權直接管著。從三個節點證明:①唐朝以前的先秦時期,只有“王”可以吃,諸侯都不準吃;②唐朝到清朝,各朝代嚴禁殺牛,殺牛犯刑法;新中國成立後,直到八十年代,同樣對耕牛嚴加保護,偷殺濫殺耕牛觸犯刑法。

幾千年的沿襲,把保護耕牛列為國家法典,是因為牛充當著主要農業生產力,並不僅僅是牛肉好吃。當然也形成了牛肉的地位,比其他肉高貴。當下牛肉還貴很多,牛肉40元每斤,豬肉10元一斤。

有說法宋朝富裕了,朝廷允許殺牛吃肉,還有引經據典的,這個不可信。簡單的道理是,無論多富裕,農業也是簡單再生產模式,靠天吃飯,牛的作用不會絲毫減少。農民不會傻到殺牛吃肉自己去耕田,再說農民與耕牛的感情,不是人與動物,是家人關係。解放後多少年了,農村還都是土牆草屋的時候,三間屋兩頭房,大都一房睡人一房睡牛,中間堂屋。

還有說法,水滸作者施耐庵在元末明初改朝換代大動亂時期站錯了隊,幫錯了人。結果同門師兄劉伯溫幫朱元璋打下了天下,自己幫張士誠混了個落水狗的下場。一生倒黴,就借古諷今,指桑罵槐,把對當朝的不滿,在書裡讓宋朝好漢表現出來。單從作品看,這觀點是成立的。水滸好漢就是當朝叛逆,綠林土匪,大吃牛肉就是表現自己的反叛精神。朝廷不讓殺人,我殺了;朝廷不讓吃牛肉,我偏偏吃了。不過牢騷歸牢騷,施耐庵的思想還是正統儒家,最終還是讓宋江把這幫好漢送上了不歸路,給朝廷減少了麻煩。


普濟


估計有點難,我們在水滸傳小說裡總是能找到作者關於人物的飲食的交代。

首先在水滸裡出現的最多的幾道菜便是什麼鮮雞鮮魚、嫩鴨、各種果蔬,釀鵝。要麼就是殺了幾個豬,幾個羊,款待某某好漢(原著裡有很多這樣的橋段,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查閱)。當然最著名的還是孫二孃的人肉包子,張橫的刀板面,以及大朗牌炊餅😂。開個玩笑,現在進入正題。

在我國古代,幾千年來我們的祖祖輩輩靠的是什麼手藝生活?沒錯,可能大傢伙都知道,咱們靠的是農業。古代可不能跟現在比,現代是越是沿海城市越是發達,內陸城市反而會有所退步,而在古時候,內陸城市才是王道,所以長安洛陽建鄴(今南京)開封壽春(今壽縣)都是當時很多朝代的首都,我說這些感覺不搭邊的事,看似有些跑題,實際上我希望大家知道為什麼水滸中的英雄吃不到牛肉,大家知道了答案,也要了解不是😂。

其實上面說了那麼多,簡單概括就一句話,我國古代是一個農業大國,老百姓的生活都與農業脫不開關係。既然與農業脫不開關係,那就好理解了,古代牛是作為一種重要的勞動力而存在的。老百姓們養牛並不是為了吃或者說來年賣個好價錢,而是為了每年的春種秋收,那時不像現在,有許多方便的東西,牛是重要的生產勞動力,是不可能說殺就殺的,而且當時每個衙門都會把每家的牛登記在案的,少了牛可是要馬上報官的!哪怕就是梁山上,也要種地吧?不然這一年年的糧食作物都去哪弄?總不能啥都靠搶劫吧?所以當時其實並沒有吃牛肉的習慣,一切都是小說經過美化加工的原因,大傢伙看這部小說是不是也很憧憬著好漢們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的豪氣呢?我也有這種想法啦!小風我才疏學淺,有什麼說的不對的地方,還請各位前輩指教,謝謝😊


SuperBalotelli


梁山好漢愛吃牛肉,我們在《水滸傳》中隨處可見“小二,打兩角酒,切三斤牛肉”之類的描寫。古代特別是北宋時期牛肉可以隨便吃嗎?梁山好漢到底能不能吃上牛肉?

牛在中國農耕文明時代是最重要的生產資料之一,據漢代史料記載,民間不能屠殺耕牛。漢律對私自殺牛的懲罰十分嚴厲,犯禁者斬,給牛償命。唐宋時期延續了這個做法,絕對不能擅殺耕牛,只有自然死亡或者病死的牛才能食用。

在中國古代,耕牛是最重要的生產資料

在北宋時期,別說民間百姓,就連皇帝也很少食用牛肉。據《隨園食單》記載,北宋宮廷的主要肉食是羊肉,真宗時期御廚每天宰羊350只,仁宗時每天宰280只,英宗時減少到40只。之所以逐年減少吃羊的數量,並不是皇帝及其嬪妃、子女吃素了,而是另外引進了一種新的肉類。

這種新肉食便是豬肉。在中國古代,豬肉長期不被重視,據《國語》記載:“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魚炙;庶人食菜。”那時等級多麼森嚴,普通老百姓連吃肉的資格都沒有。

豬肉在宋朝時得到發揚光大,其中蘇東坡老先生居功甚偉,他發明了小火慢燉的東坡肉,還寫了一首《食豬肉詩》,讓豬的名聲大大好轉:“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每日早來吃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東坡肉

由以上史料所知,北宋年間宮廷和民間都很少食用牛肉,主要食用肉類是羊肉和豬肉,可見小說中大塊吃肉的梁山好漢們吃的大概是豬和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