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教師評職稱時應該按照工齡、職齡為主還是以誰拿的獎多為主?

教育窺豹


教師評職稱,說多都是淚。職稱等級的高下之別,操碎多少教師的心。對於職稱的追逐,說到底是教師對工資福利待遇的企盼。題中所述情況,我以為是教師評職稱中比較集中的兩種意見。

首先,是“苦勞”說。認為教師評職稱應該優先考慮工齡、職齡。一個教師在一所學校裡教書的年頭久了,從人性化方面出發,職稱評聘時,應該優先考慮解決,似乎也沒有什麼不妥之處。一般人也認同這些“老教師”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在一些學校,制定職稱評聘方案時確實會給予工教齡長的教師優待。可是,這樣搞,年輕些的老師可能不高興了。認為這種照顧是排資論輩,“吃老本”,倚老賣老,自己因為“前有攔路虎”,沒有出頭之日。過激者便告狀、鬧事,在職稱評聘上撕破臉,吵翻天的現象也應該是客觀存在吧?

其次,是“功勞”說。認為教師的職稱,應該是能者擁有,庸者下去。我雖然比你年輕,但是我的教學水平、教學成績、科研成果、社會評價等都要更好,憑什麼不能上?在公開課示範課、論文評選、評優評先等方面,獎狀一大堆,高一級職稱自己上不了,豈非笑話?如果遵照工教齡優先原則評職稱,誰還傻了吧嘰地累得跟狗一樣地折騰。在一些學校,也確實存在年輕教師先於老教師評上高一級職稱,引發老教師的不快。然而,一些教師質疑的是,有的人所謂的“獎”,天知道是怎麼來的。用那些“來路不明”,虛頭巴腦的東西,去評職稱而且評上,叫人如何心服口服?

唉!不管是堅持“苦勞”至上,還是支持“功勞”優先,職稱評聘在某些學校某些時候,都成了教師心裡的痛。用“僧多粥少”來形容教師評職稱倒也貼切。解決問題的辦法,出路或許是淡化職稱的色彩,提高教師的工資福利待遇,意見矛盾也許會少很多吧?


神燈一盞夜不黑


職稱評審本是好事,被一些歪嘴和尚唸錯了經,才這般受人詬病。若能嚴格按制度辦事,一把尺子量到底,而不是朝令夕改,因人設策,則不管採用怎麼樣的評審標準都能獲得更大範圍、更高程度的認同。

從我的親身經歷談起吧。

我1996年分到農村中學任教,三級教師滿2年後應該升中學二級,這基本都是走走過場的事,只要填兩份表格,交兩本教案就行,幾乎是十拿九穩的事。

讓我大跌眼鏡的是,同期上班的同事全都順利晉級,惟獨我沒有晉升。而且,據說是全縣首例!我納悶,我鬱悶,我惱羞,然而此題無解。

那年正趕上滾動工資,從此,我比正常晉升的同事就低了一級。每回領工資,也感覺低人一等。當時,我一直以為是自己工作沒做好,材料有瑕疵,後來才知道,我的材料根本就沒有送到縣教委!

送材料的是校長,他家住縣城,材料由他帶去上報。往回領材料時,四個人中怎麼也找不到我那份,教委的人說沒報,問校長則堅稱被教委遺失了!又說影響不大,明年一定行。

我當時很年輕,對此事也沒什麼概念,就默認了。沒想到,除了工資差距越拉越大,我參評中教一級的時間也因此延後了,而且,是三年!

為什麼是三年而不是一年呢?

由於農村中學一級教師指標少,學校採用抽籤的方式確定出線名額。符合條件的人按年齡、教齡論資排輩。我定二級遲了一年,只能等三個同事依次評過才能輪到我,這才發覺到問題的嚴重性。

因為,校內PK的規則雖然公開,但不透明,沒有延續性和穩定性,變數太大。果然,輪到我有資格評時,學校改規定了。不再論資排輩,要比實績。

怎麼比?不分學科,拉到一起,比學生均分、優秀率、及格率、班級前十名單科分、競賽獲獎;比老師論文、上級評獎。

  • 我一個教語文的,均分、及格率我倒不怕,90分(百分制)以上人數我怎麼跟數學、物理、英語老師比啊?

  • 市縣內對語文學科競賽組織極少,哪有什麼獲獎?自己幫幾個孩子報名參加省以上的作文競賽,倒是獲獎了,校領導說不是學校統一組織參加的,不算。
  • 論文倒在國家級刊物上發了幾篇,但只計一篇,7分,省市縣分別為6、5、4分,也拉不出來差距。
  • 上級評獎名額由校方推薦,與前面幾項指標聯繫緊密,什麼“縣級優秀教師”、“縣級優秀班主任”啥的跟我基本無緣。層層出線搞了個首屆“縣教學能手”的稱號,又說是單項指標,賦分低於前述評獎。

所以,我苦悶,我糾結,我憤懣,我自暴自棄了。

說也奇怪,我不打算評了,反倒撈了個語文教研組長的職務,因而進入了校職稱評審領導小組。開了幾回會,終於領會了校長意圖,明白了規則原來是照著特定的人不斷“調整完善”的。

我在農村中學一呆14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到了縣裡任職,還是中教二級。而當年的教英語的同事已經高級了,另外教物理和數學的倆人也都中一數年了。

在縣城的學校裡,因為指標多一些、規則更透明,我很快評上了中級,今年就要評副高了。

離開中學後的某一年,我才聽說,當年我定二級的材料被校長扔掉了!是他酒醉後親口說出來的。


劍客談教育


教師評職稱時應該按照工齡、職齡為主還是以誰拿的獎多為主?

教師的職稱評定是一個系統工程,各地的職評文件大同小異,各學校也會根據上級文件精神以及本校實際情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職評方案,既要使優秀的青年教師脫穎而出,也要照顧老教師的感情;既要能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也要保持學校工作的穩定。

我把我們的職評方案分享給各位y:

1、學歷:博士生,碩士生,本科生,大專生,中師生分別是5、4、3、2、1分;

2、教齡與任職年限:教齡一年1分,任職年限一年1分;

3、班主任加分:任職年限內,每當一年班主任加1分;

4、證件加分:職評所需證件一樣只記一個,按最高分計,國家級,省級,市級,縣級,學校級分別計5、4、3、2、1分;

5、民主評議分:最高12分,最低8分,由全體教師打分;

6、近五年的年度考核平均分。

以上1、2、3、4、6自己打一次分,學校推薦委員會在核算一次,加上5的分,然後按分數由高到低依次選取,推出申報人員。

歡迎大家評論


tangwenmin看教育


教師評職稱時應該按照工齡、職齡為主還是以誰拿的獎多為主?


1、教師評職稱,如果就工齡、職齡、得獎三個項目來選的話,支持工齡、職齡,不支持得獎。


2、強烈反對獎勵稱號參與職稱評選。

當下搞亂教育的,恰恰在得獎上。除極少數公允的外,小獎是送禮送出來的,大獎是小獎的證書羅列,然後證書產生證書出來的。每年評優季,都是混亂季,上躥下跳找關係的,投桃報李送禮的,原來是偶發現象,現在是普遍現象。鑽營之輩,幾乎人人有獎勵稱號。黃牛之輩,幾乎沒有管用的榮譽稱號。再說現在評獎活動,每次都不是全員參加,每個學校,總是那三兩個紅人在唱好戲。其餘人頂多是觀眾。或者說有人吃肉,他們只能喝湯,或者頂多聞味,或者連味也聞不到。這是實情。



3、工齡參與職稱評選,認同。建議:工齡20年,保底中級,工齡30年,保底高級。

有人也許說,這不是論資排輩嗎?是,也不是。有能力的青年可以破格評選,年齡大了的老黃牛踏踏實實幹活的,就要論資排輩。這種論資排輩不盡科學,但當下來說,最合理。有本事的年輕人,可以工齡評上10年晉中級,可以工齡15年評上高級。但對多數老實人來說,工齡20年,保底中級,工齡30年,保底高級。這是很多人的呼聲,可以採納,是可行的。做到保底,讓老實人不去爭搶,安心踏實工作,安靜教書,到時到年齡保底完成晉級。



4、職齡參與晉級,也同意。一般要求晉級任職年限是5年,所以建議:職齡保底10年晉中級,職齡保底15年晉高級。

這樣,晉級初級職稱5年後就夠了晉中級,最多翻番10年,保底晉級中級。中級後5年夠高級,最多3倍年限15年保底晉級高級。




5、對真有本事的年輕人,可以真憑本事獲取的限定榮譽,破格晉升。例如,參加過全省學科大賽,並獲得全省教學能手。例如,參與中考高考命題,是本學科公認拔尖人才。等等。

6、實行工齡保底、職齡保底,教育天空立刻會安靜,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老師會安靜教書,不屑去搞也不願去搞鑽營之事,只會自覺儘教師之道,安靜研究教學,安靜教書。


走過萬水千山2018


教師職稱評審中,究竟"以工齡、職齡為主,還是以拿的獎為主"?其答案,無論題主還是網友們,其實早已心中有數,勿須"三味"多言。而題主之所以仍公然發問,目的應在於質疑某些學校做法:

教師職稱評審時,業績獎的權重為何還不如工齡、職齡?

另外,許多教育網友在"職稱"問題上,也常有吐槽,諸如:

教師職稱評審不公;不給學校領導送點好處沒門;有能力的不如拉關係的;等等。



2018年各地的"職稱評審"季,已陸續到來。面對這個"傷心時節”,老師們是否已做好準備,抓住機會去碰碰運氣呢?

那好,"三味"先給各位講講其中"隱情":

1、學校的"職稱評審權"究竟體現在哪裡?

2017年曾有"職改"文件精神,把教師的"職稱評審權"下放給學校,但目前僅限於高校。而中小學教師的職稱評審權依然掌握在各級"職改領導小組"等專門機構。也就是說,中小學校在教師評審職稱時,只具有材料審核和人員推薦職責和義務,並無評定權。

如果參評教師基本條件不合格,學校應不予以推薦。

如果參評教師各種獎證有弄虛作假行為的,學校應予以清除作假獎證。

如果參評老師基本條件符合,各種獎證材料屬實,則學校應按文件規定的送審比例予以推薦。

2、學校的"職稱評審權"是怎麼來的?

大家知道的,由於中小學校都有一定的編制和崗位限制,因此,教師各級職稱數也是有指標限額的。不僅如此,其實學校在推薦參評人數時,也通常有限額。這就需要各學校自行制訂一套推薦方案。

那麼,老師們關心的問題來了:

這套"推薦方案"實際就是一套“評分細則",涉及教師德勤能績以及工齡、職齡等各個方面。其各項賦分值權重,很難做到完全公平公正,對部分教師有利,對另一部分教師很可能會不公平。

自然,這種"方案細則"在制定時主觀色彩較重,而參與制定者多為學校領導,教師只有到頒發實施時才知情。如果領導摻雜私心,欠缺民主、透明和公正,那麼,很多條款就會傾向利己,如:工齡、職齡賦分過重,而淡化了教學業績。一線教師有怨言也就在所難免。

這種不公平,同樣還會體現在教師教學業績的評定上。從一定程度上看,評價方案改變,教學業績獎結果也會出現很大變化。

因此,有網友吐糟,需送好處、拉關係,大根這就是根源所在吧。

當然,"三味"始終相信,絕大多數學校和領導,以及學校制度,是民主的、透明的、公平的、公正的。


三味聊教育


,以什麼為主,首先要弄清職稱是什麼?工齡、優秀獎又是什麼?

職稱是一個系統工程,它考查到一位教師的德智體……多方面的深度、能力、技能、成果等。在某一項”卡了殼“,就不達標,評不上。建議想參評的老師認真看看參評條件。

工齡是什麼大家都懂,它不受工作積效,工作態艷度左右,即使某年病了一年沒上班也有工齡。

優秀獎只是對人一時一事的肯定與嘉獎。如優秀班主任,它只能說明你某些年段做班主任工作出色,不能說你以前或以後都做得好都優秀。一句話,說明你擁有過,光榮過。

人的知識水平是靠很長時間努力拼博學來的,在不斷工作中增長加深豐富而不會減少。能力也是在工作中不斷積聚加固加大完善。只要能保持良好心態,工作必會越幹越出色!

因此,教師評職稱必須也一定耍以評定條件為主!


用戶5990100835


當下除了新學校,具有一定歷史的學校職稱名額基本接近飽和,所以在每年8月開始準備各級晉評材料時,老師們蒐羅各類證書,打印各種材料,為的是迎接校內一輪打分。

沒有哪一個學校會單一採用工齡或者獎項多少來評估一位教師。對於一所成熟的學校,職稱名額接近飽和,測評體系也應該是比較成熟的。

工齡的打分機制對年輕教師是不公平的,所以即使工齡在整個權重中佔比也不會很高,除了評定文件中明確在業績條件中指明:在鄉鎮以下學校任教15年(中一)/獲得30年或25年教齡榮譽證書(高級)。通常學校的打分項目也是根據職稱文件來設定的,能夠更好的審查教師評定條件,確保條件飽滿的教師優先晉級。


主要包括:教師個人獲獎/榮譽、教師輔導學生獲獎、班主任/輔導員經驗、班級管理榮譽、課時飽和度、教學質量評估排名,這些基本都是靠教師個人努力獲取的,而存在不可預知變數的就是同行測評、教研組打分、學校領導層打分,鑑於存在遠近親疏關係,所以佔比比較低,最大程度的保障公平。


廣土湘


教師能外化讓人看得見的:一是本人學識;二是工作實績(教學成績)。評職稱是社會主要對教師實績的一種肯定。所以一般地文憑、工教齡作為一個基礎條件(也算硬件),獎多獎少或說工作實績,才是評職打分拉差距的東西,起決定作用的東西。因為名額所限,這就是現實!

說實話,這個實績(打分的東西)詬病確實很多,不同學校不同領導,其打分標準那可大不一樣,所以也最易遭人噴!說一點沒私心,真還不是那麼太乾淨!


難得糊塗55612


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制度大概是在1986年開始的,開始幾年教師們還沒有足夠的重視,後來由於工資跟職稱掛鉤,每一個級別工資差距還是很大的,一直影響到退休以後的工資,所以逐漸被重視起來了。



由於教師的職稱有比例的限制,特別是高級職稱教師比例很少,所以教師的職稱成為了每位老師心頭上的一塊心病,甚至老師們希望取消教師職稱評聘制度。


教師職稱評聘時以工齡為主,還是以獎勵證書為主,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一套評比方案,實際上,各個學校的方案都大同小異,都是圍繞著上級主管部門的方案而制定的,到底哪種方案好呢?哪一種方案都有其利和弊,只有大多數教師認可的方案才算是最佳方案。


1、pk工齡:教師職稱評聘有工齡限制,初級職稱教師需要任職現職稱xx年方可參評中級職稱教師資格,中級職稱教師需要任職現職稱xx年方可參評高級職稱教師。教師都是大中專院校本專科畢業生,從學歷上看都是基本合格的,但每個人的能力是不同的,如:有的教師適合做班主任工作,有的則不適合,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教師評聘職稱用PK工齡的辦法加分應該是合理的,相信每個學校都會採用這種辦法。



2、PK獎勵證書:教師評聘職稱需要很多證書,優秀班主任證書、優秀課證書、優秀論文證書、優秀······證書,各種證書的獲得是要有付出的,是需要教師去努力爭取的。比如:(1)、優秀班主任證書的獲得需要教師去爭當班主任,這樣給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了積極的因素;(2)、優秀課證書的獲得需要教師主動承擔上優秀課的工作任務,這樣,教師通過備課、上課、研究教育教學理論,提高業務能力都有好處,是積極的因素,當然不排除通過“關係”獲得優秀課證書的情況,因為每個地區每個學年或學期只有有限的優秀課證書;(3)、優秀論文證書的獲得需要教師自己撰寫教育教學論文,去研究教育教學理論,這樣對教師的工作能力和業務水平都有提高,當然,現在的一些論文需要花錢購買就能夠得到。所以通過PK各種獎勵證書,能夠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任務有人搶著去承擔,這樣有利於學校的教育教學工,是積極的因素。


3、PK獎勵證書和pk工齡,都有其合理的一面,也有一定的弊端,本人認為二者結合起來才好。最好的辦法是教師職稱自然晉級,比如,三十年教齡的教師可以自動晉級高級職稱,三十年教齡的教師,不可能沒有教育教學工作能力和教學經驗,自然晉級是應該的,這樣還能鼓勵教師終生從事教育教學工作。


教師職稱自然晉級,學校的一些教育教學工作還是會有人去搶著乾的,比如說增加班主任津貼,獲得各種獎勵證書給予足夠的物質獎勵,這未免不是一個好的辦法。(個人觀點,有不當之處請指正)。


礁石56


按照工齡發工資最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