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中国移动时隔十年重启飞信来对抗微信,对此,你怎么看?

爱吃番茄酱


中国移动时隔十年时间再次启动飞信对抗微信,计划投资近亿元重启飞信客户端进行研发以及市场运营,而飞信的重新启动,可能会对微信构成影响。不过,从现实情况来看,我们对微信的使用有着较大的使用粘性,而使用多年时间,微信上的好友以及朋友圈资源也基本上得到深入使用,微信使用者对微信的依赖度已经非常高。假如飞信再度重启,实际上对微信的实际冲击不会很大,除非飞信推出一些具有颠覆性的功能,才会给微信带来实质性的冲击。若飞信与微信存在同质化的竞争,那么对于微信使用者而言,还是会继续留在微信之中,而手中捆绑大量的朋友资源、微信好友资源,积累过程本身不容易,而转移至飞信又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有刺客,对于飞信的重启,关键在于其是否具有颠覆性的产品或创新功能出现,这也将会影响到飞信的实际使用效果以及对微信的实际冲击影响。


郭施亮


纠正一下,移动不是十年来重新启动飞信,而是从2010年到今天,移动数次都在招揽做飞信的人才,也就是说,这么多年,移动对飞信一直没死心。

之所以这么说,是2011年到2014年之间,我多次接过猎头的电话,就是飞信的机会,后来我去了别的城市,逐渐少了飞信的信息。

然后再来说飞信。

一言以蔽之,没戏,而且没必要。

没戏的原因不是移动不能花钱砸出个几亿用户来,而是就算砸出来了,这些用户也会转而在微信上聊天,关系链这套,放眼中国,除了腾讯,没有人能玩的更熟了。

没必要的原因是,飞信就算能够成,移动也没有办法像腾讯一样,把微信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很多人以为微信这么大,所以微信有价值,其实这只看到了一半。微信最大的价值,是给腾讯这样一个在移动互联网有无数APP的公司提供巨大的免费流量,然后通过这些APP变现。比如王者农药,比如腾讯视频等等。

但是微信自身呢?广告并不多,也没有会员制,微信每年的维护费用60亿,马化腾脑子被枪打了,往微信砸钱?就是看中了微信巨大的入口和连带效应。

移动呢?就算做成了飞信,怎么变现?靠移动那几个半死不活的APP?不太可能。况且移动内部部门林立,说不定飞信有点起色,就已经互相树立高墙了。

总之,移动内部并不具备飞信做起来之后的变现要素,所以实在没必要。

之所以还做,其实就是眼热,只看贼吃肉不看贼挨打,看着腾讯因为微信成了,就以为是微信的功劳。

与移动同样看走眼的还有马云。

这么多年马云喊了好些年做社交,其实想做什么呢?想做继续社交的购物平台。说白了社交还是为了购物服务。

而这个结论怎么来的?微信这么大,微信都能够给京东带流量,如果我们自己做一个微信呢?

只能说,想的太简单了。

这个目的,恰恰也是阿里不可能做成社交的原因——目的不纯。商业属性和社交属性,天然是割裂的,即使钉钉今天这么大,我还是坚持认为,没戏。

钉钉能成为一个企业沟通工具,但是想达到阿里所谓的社交带动电商,呵呵哒。

说的有些远,主要想说,窗口期过了,而且也不是自己的擅长的,别闹了。

退一万步来说,以移动的尿性,就算当年把飞信做成了,大概随后也会因为没法(没本事)变现而把飞信搞黄了,这是基因问题。


沐雨纵横众神聊斋


飞信当年所处的时代,短信是要收费的,而且1毛钱1条,是很贵的,而现在基本上短信是不怎么花钱的;

飞信解决了这个问题,软件之间可以直接通信,而且如果对方没有登录,还可以短信的方式传递短信息,在当初来说,可以说是一种爆炸性的操作;

但是,现在这个节点不同了,飞信能否再插进来?

很困难,因为社交软件具有一定的门槛和闭环;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1)移动能否做出比微信更为出色的产品,这本来就非常困难,因为微信作为龙头,占据了整个社交领域最为尖端的人才和视野;

2)就算做出来了,能否虎口夺食,用户都是有习惯的,如果短期内被腾讯抄袭,如何能保证自己还能吸引客户?


所以,还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以股易金


移动互联网的基础是流量!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正处于发展巅峰和瓶颈、移动互联网时代即将迎来发展瓶颈之际,再谈及“流量、电话、短信”之间的关系、费用的问题已无太大意义!

如今的时代,正处于“以5G为基础的物联网大爆发时代”前夕,如今的国家、如今的世界,已非当年“飞信”与“微信”问世时的时代!

在如今的时代里,各行各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瓶颈期,谁先捉住“5G”时代的机遇,谁就会引领下一个十年!

其实,作为运营商的我国三家领头,你们是处于能否将我国成功主导“基于5G的物联网时代”的关键引攀的位置上。现在你们的使命不是只停留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上,而是要放眼下一个十年:“基于5G的物联网时代”!

“飞信”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早期产物,已经被“微信”所打败!如果新“飞信”无法超越“微信”,无法在创新领域上吸引客户,那么“飞信”注定无法东山再起!

“国内三大运营商”之一的移动,应当捉住自身优势(移动基站),努力发展,切实为客户着想。放眼未来,以史为鉴。捉住现在正处于“基于5G的物联网大爆发时代”前夕的机遇,争取早日实现“5G的全面商用”,并在“5G时代全面到来之前”,真心实现“流量费用大幅下降、流量速度大幅提升”、真正实现“无限流量”等客户所关心的问题,然后在捉住机遇,提前研发“新一代基于5G物联网时代”的产品,这样移动才不会重蹈覆辙!

但是,以“移动”,甚至“国内三大运营商”而言,其领导层思维不创新、不改革、不换位思考,那么“国内三大运营商”除了国家支撑之外,并无任何价值,终抵御不过新兴产业!


圣之子


想靠国企创新不太现实。

因为国企的管理者顾虑太多,首先想到的是这么做有没有坏处,出错了怎么办?

要知道,你做得再好,干出的成绩都是国家的。但是你一旦出错,就成了罪人,正好给那些反对你的人以攻击你的口实。

所以国企的作风必然是中庸的,想在互联网领域有竞争力,中庸是不行的。

飞信当年错失大好良机,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现在想和微信竞争,更不可能了。


梦露居士


我觉得来个初创公司开发一款同类软件对抗微信,也比中国移动强。


时光之意


如果当初移动大度一点不限制只能移动使用,联通电信都能用也不至于今天。


大桥河东2041


光从名声上来说三大运营商就先输了一大半!技术、服务、设计理念,这些又压根比不了。虽然我觉得腾讯是垃圾企业,但是要打破微信垄断,靠三大运营商是没可能的,不是我小看移动,就算用a4纸你都打不赢!最多用a4打死微信,而你飞信也做不起来。


写代码的熊


中国移动一直在做很多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比如飞信,和包。看到什么流行什么挣钱就想去捞一把,可是自身又不具备排他性的优势,以前有可是被浪费掉了。进入4G,移动互联网时代,再回头去追随腾讯,阿里的脚步,而自身又缺乏互联网企业的思维,只能被越落越远。飞信相对于微信没有特殊优势,没有吸引用户使用的亮点功能,相反,自身的bug不断,解决周期又长,不具备与微信对抗的资本,维持着可以,但千万不要大力发展,起码现阶段不行,可以做技术储备,遇到合适契机可以趁势而起。再比如移动强力推广的和包支付,,也是个鸡肋项目,为了指标勉为其难的发展,其实作用寥寥。移动应该大力发展自己核心能力,给各类用户提供电信级的通讯服务才是其他互联网企业根本无法涉足的绝对优势,又占有管道的先天性优势,利用大数据收集全渠道的触点信息,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才对,跟着互联网大佬屁股后边争当老三可不是一个好主意


舒服的自在


飞信有其自身优势,但移动非但不好好做还要作死,打开飞信首先是满屏或半屏的广告,小心翼翼的关闭它(因为那个+号又小又难找,稍不注意就进到链接广告里去了)对话框里不能设置免费短信优先,需要转换才可以享受免费短信,有时忙了一角一角的就点出去了,Lz用你就是看中了你的免费短信功能,你一味赚钱却不为用户着想,哪里会有东山再起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