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伊朗终于对美亮剑,核武器研发再次提上日程,美国该如何应对?

青年视纪


“麻辣战争”头条号团队认为:伊朗核问题因为特朗普不顾盟国反对,执意退出“伊核协议”,这一动作对整个西方世界的影响都很大,至于伊朗重新启动核计划,这只是施压的一个手段,我们认为伊朗不会轻易重启核计划。

目前,美国退出“伊核协议”的举动,遭到其他所有“伊核协议”签字国的反对。英国、法国、德国和俄罗斯、中国、伊朗已经因为特朗普的退出而有联合应对的趋势,5月25日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了第一次联合会议,这次会议是没有美国参与的伊核问题讨论会,表明了欧洲盟国和美国渐行渐远的苗头。

特朗普一贯的谈判策略是“倒逼式”,先退出伊核协议,全面制裁伊朗为手段,倒逼伊朗签署对美国和以色列更有利的新伊核协议。

特朗普的算盘是,即使倒逼失败,原来的伊核协议伊朗和其他五国还是会遵守,那么美国并没有什么损失,如果倒逼伊朗成功,则是一次重大胜利。

但特朗普的“任性”举动,仅仅在伊核协议这个局里看,似乎很高明,但是放在整个世界的大棋局下,有明显的问题,那就是开始撕裂欧美和美国的盟友关系,令欧洲盟友深切感觉到美国不靠谱,既然已经签署的协议可以随时撕毁,那么西方文明的基础之一——契约精神还有意义吗?

如果契约精神消失,世界还有次序可言吗?

欢迎评论“麻辣战争”头条号观点,相互切磋思想,关注我们,给你一个思想的磨刀石。


麻辣战争


1.美国政治上孤立伊朗。首先,美国必然“恬不知耻”的在联合国安理会提交草案,要求一旦伊朗恢复核计划,就对其加以制裁。不过,有俄罗斯的一票否决权,肯定无法通过。这没关系,美国只是“投石问路”。接下来,美国将会要求中东的盟国,以色、沙特、阿联酋、约旦、科威特等国对伊朗加以谴责;联合中东美国之后,美国会继续拉拢英法德等欧盟国家,对伊朗施压,毕竟伊朗拥有核武器之后,对欧盟的威胁非常大;最后,美国会开动在全世界的舆论机器,开始大肆渲染“伊朗威胁论”,将伊朗妖魔化,有全世界的美分们的配合,伊朗的国家形象会一落千丈。

2.美国经济上制裁伊朗。美国应该对伊朗进行了30多年的经济制裁,无非还是那些老掉牙的手段。要求盟国不要进口伊朗石油;不允许美国企业和个人与伊朗有经济往来;对美国境内的伊朗资产进行冻结;美国的技术与产品不允许第三国企业或个人提供给伊朗。为了制裁伊朗,美国在1979年禁止从伊朗进口石油;1996年,美国国会通过《伊朗制裁法案》;2010年,美国国会又通过了《全面制裁伊朗、问责和撤资法案》;2011年的《国防授权法案》,冻结与伊朗央行有石油业务的金融机构资产。到了2012年,叙利亚内战爆发以后,美国国会又通过了《减少伊朗核威胁和保障叙利亚人权法案》,试图阻止伊朗援助叙利亚巴沙尔政权。

3.美国在军事上威胁伊朗。美国在伊朗周边的伊拉克、阿富汗、约旦等国都有驻军,再加上盟友以色列和沙特,在中东进行一次威胁性的军事演习,再容易不过,这也是美国的老套路。针对俄罗斯的军事威胁,美国与北约有“三叉戟接点”联合军事演习,针对另一个有核国家,美国与韩国有“乙支自由卫士”联合军事延续。在中东,联合以色列、沙特等国,美国搞一次联合军演,在军事上威胁伊朗,可能性非常大。2013年,美国军方曾经在在波斯湾地区举行为期25天、30多个国家参与的大规模军事演习,"应对来自伊朗的威胁"。2018年,美国军方重启在波斯湾地区军演的可能极大。

欢迎大家讨论,美国还有什么招数应对伊朗重启核研发?


美国观察室


美国已经摸准了伊朗的命门,现在伊朗再重启核武器计划已无成功可能。伊朗错过了发展核武的最佳时期。

举个例子来说明下伊朗所处的实际环境:某半岛国家的核武器研发计划是现在完成时,所以可以对外宣称暂停研发并与美展开对话;而伊朗的核武器计划顶多是过去进行时,想要转到现在进行时,需要大量的经济投入和相对宽松的外部条件,可现在这俩伊朗已经都不具备了。

核武器研发说起来容易,很多人举例是在车库里就能造的出来-脏弹还差不多;实际上要构成可靠的国家核战略打击武器,那就不容易了。基本上需要几个要素:不依赖外部的原材料挖掘和生产,不依赖国外进口设备,不依赖外国专家团队,最后还得加个有比较充裕的资金和管道来突破关键技术。

而目前伊朗只不过是在铀浓缩技术上动手脚,一方面宣称自己掌握了第六代离心机-数量呢?又称可以随时恢复伊朗的铀浓缩工程-电从哪来?美国全面打压伊朗的国际经济环境-钱从哪来?更不要说继续开展更费钱的核武器化研究计划-伊朗专家在哪?

图片:伊朗总统内贾德视察纳坦兹核浓缩工厂的IR-2型离心分离机。要能够浓缩足够的数量的浓缩铀,伊朗至少需要上万台的离心机。可就现在来看,伊朗第六代的离心机基本才刚脱离实验室研制阶段。虽然国际原子能组织曾称伊朗有1万多台不为人所知的地下离心机工厂(奇怪了,不为人所知,你怎么知道的?)但是后面的问题更严重,电从哪来?美国通过“震网”一个事件,已经成功导致伊朗报废了数千台离心机还造成了伊朗电力系统的大量瘫痪,至今没有恢复的迹象。更不要说,美国刚刚签署的对伊最新制裁,欧洲想抱着一点侥幸心态都没空间。

(伊朗专家的汽车残骸,这位专家在德黑兰市区内被不明武装分子直接扫射)

对了,最后补一句,伊朗的核武器专家被以色列摩萨德暗杀的已经接近百名了,就这些情况,伊朗怎么可能恢复核武器研发计划!

以上为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粗浅的认识和资讯整合,仅供抛砖引玉,欢迎更多深入讨论。

军事天地


【伊朗准备重启核反应堆,如果造核弹,将遭美国和以色列联手打击!】

伊朗核问题似乎又到了“是战是和”的紧要关头!美国总统特朗普撕毁伊朗核协议之后,伊朗的态度越来越强硬强硬。伊朗媒体表示,随时可以启动布什尔核电站。以色列则警告,要打击伊朗在叙利亚境内的全部军事力量!

伊朗现在面临两个“妥协不妥协”的难题!第一个,在核问题上要不要向美国彻底妥协。按照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说法,自己前任奥巴马签署的伊朗核协议不算数,得按照本届政府的意愿重新签订新的协议。如果伊朗不妥协,那么针对伊朗的制裁还会持续,说不定还要加码。从目前来看,伊朗打算保持强硬姿态,至少是在口头上。

那么,伊朗究竟敢不敢全面重启核项目呢?我认为,伊朗是有顾忌的。二战后,几乎每一届美国总统都要打一场战争。现在,朝鲜核问题已经缓和。那么,特朗普利用武力手段解决伊朗核问题,有回旋余地,也有充足的兵力。更何况,伊朗在中东地区处于空前孤立的境况。沙特、阿联酋、巴林、埃及等国组成的联军,正在也门同伊朗支持的胡赛武装作战。一旦美国对伊朗动武,这些国家肯定落井下石,提供便利!有很多军迷认为伊朗军事实力很强,拥有弹道导弹和从俄罗斯购买的S-300防空导弹,还可以使用“快艇蜂群战术”、“无人机集群战术”能让美军铩羽而归!但事实上,伊朗在美军面前是没有还手之力的,只有挨打的份。另外,伊朗国内存在亲西方的反对派势力,一旦美军动手,内部也可能大乱。所以,伊朗只能妥协,但是会以强硬姿态争取最大利益!

对伊朗来说,以色列比美国更危险。6月17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表示,将打击“叙利亚境内所有的伊朗军事存在”。以色列从来不空喊口号!如果伊朗在叙利亚的军事人员有异动,比如接近格兰高地,或向以色列空域释放无人机,都可能遭到以色列的攻击。当然了,以色列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大量伊朗军事人员在叙利亚境内常驻。所以,以色列的战争威胁不是喊口号,可能是给伊朗从叙利亚撤军设定最后期限。另外,一旦伊朗重启核反应堆,启动核武器研发项目,以色列肯定会出动战斗机、发射弹道导弹实施打击。

如果以色列将叙利亚境内的全部伊朗作战人员消灭,或者是直接攻击伊朗境内的战略目标,那么伊朗就必须报复!伊朗可以向美国妥协,但绝对不会向以色列妥协!所以,决定中东会不会打打仗,要看伊朗和以色列之间能否处理好这些敏感问题了。一旦伊朗重启核设施,并且开始推进核武器项目,那么美国和以色列肯定会联手动武,因为两国都不会容忍伊朗拥有核武器!


军事观察员东旭


特朗普为了维护美国的利益,采取了各种退群、征收关税的政策,几乎把奥巴马所有的外交成果都推翻了,而伊朗就是深受其害的国家之一。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核协议,并对伊朗重启全面制裁,把伊朗逼急了,伊朗威胁称要重启浓缩铀项目,意味着重启核武计划。但是,至今还没有消息表明伊朗已经重启核武计划,而且5月24日普京与马克龙的会晤似乎达成了某种协议,所以美国真的有必要担心伊核的威胁吗?

1.伊朗尚未启动核武计划

美国退出伊核群之前,伊朗的官员曾放出狠话威胁特朗普,例如伊朗原子能组织发言人贝赫鲁兹·卡迈勒万迪称,如果2015年达成的伊朗核协议被抛弃,伊朗有能力于三天内在福尔道核设施恢复生产纯度为20%的浓缩铀。他还表示,目前,伊朗的核设施的泵和监测器等设备已经就绪,实际上就像一辆已经启动并准备开动的汽车。但是特朗普如期宣布退群之后,伊朗又怂了,称将继续留在群内,看看欧洲朋友的态度再做定夺。

为什么伊朗“秒怂”了呢?一方面,当年签订伊核协议的时候,伊朗的人民可是十分高兴的,甚至还通过游行来传达内心的激动之情,所以,看得出伊朗大部分人还是欢迎这个协议的。所以伊朗官员的威胁可能更多地想挽留美国,而不是真心想启动核武计划。这从鲁哈尼向马克龙表示,“现时欧洲保留协议的机会非常有限,认为需尽快厘清立场,及各签署国的责任”这一行动可以得到印证,因为伊朗显露出了迫切想要修复协议的心态。

另一方面,美国退群后,伊朗扬言在短时间内重新提炼铀浓缩。但是立刻受到特朗普的警告。特朗普说:“我强烈建议伊朗最好不要重启核计划,若他们硬要启动,就等着承担严重的后果吧!”而沙特也立刻表示:“若伊朗取得核能力,我们会尽一切能力做同样的事。”也就是说,伊朗如果真的启动核武计划,那么不只是远隔重洋的美国不会放过它,而且还会将火引到家门口,这是伊朗不愿意看到的。所以至今,伊朗也不敢轻易启动核武计划。

2.普京与马克龙达成共识?

对于两人的聊天记录,网络上似乎出现了误解,有人认为俄罗斯总统普京不主张满足伊朗开出的保留伊核协议条件,其实根据新华网报道,普京的原话是:“我们当然可以讨论伊朗的弹道导弹、中东地区政策及其2025年后的核活动,但不能让保留伊核协议依赖于这三件事”,否则无异于退出伊核协议。他的意思应该不是不支持伊朗,而是说欧洲要想维持协议,就应该有所付出,不能仅依赖这三件事,而马克龙的回复:他“尊重俄罗斯增强在地区、特别是中东地区以及世界事务中的作用”,期待“俄罗斯同样尊重我们和我们欧洲伙伴的利益和主权”。从“尊重俄罗斯增强在地区的作用”可以看出,俄罗斯绝对不是不支持伊朗,而是想加大自己在中东地区的影响。

普京现在按兵不动,可能是想趁机捞一笔。而大哥没说话,伊朗自然不敢轻举妄动。从新华网的报道看,普京和马克龙的共识是,要继续维持伊核协议。可能两国还有很多分歧,但是愿意继续谈。可以说,普京与马克龙达成的协议应该没有危及伊朗的利益。

3.如果伊朗启动核武计划,美国怎么办?

没有俄罗斯的支持,伊朗是不敢轻易启动核武项目的。如果伊朗启动核武计划,美国应该怎么应对呢?首先肯定是对伊朗实施严厉的经济制裁,但是历史反复证明,经济制裁没什么用,不然某小国也无法成功进行核试验。美国制裁伊朗的后果,可能就是要面临恐怖分子。别忘了,恐怖主义还是能让欧美瑟瑟发抖的,那么美国就会变主动为被动,就该加强空防了。如果美国又跟伊朗开打,那么美国可能又会陷入战争泥潭,这对美国国内经济的影响不得而知,而可以知道的是,到时会有很多难民,可能会涌入欧洲。只能说,历史总是不断重演。

当然了,很多人(包括特朗普)认为,美国足够强大,可以靠核威慑来制服伊朗,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2018年再度连任的普京能否挽救俄罗斯经济?几百万印度女犯人为何与男子关在一起?关注“金十数据”,我们给您提供更专业的解答!

金十数据


伊朗在遭遇特朗普退出核协议后,联合欧盟、中国等方面,正在令美国政府围堵伊朗的企图难以实现。

近期,美国特朗普领导团队立场有所软化,但是伊朗连续两次不给特朗普面子,直接回绝对方要求。哪怕特朗普在第一次吃软钉子后,已经软化了立场,伊朗居然再次直接拒绝。

在7月23日透过社交媒体“警告”伊朗总统罗哈尼之后,美国总统特朗普遭到伊朗方面严厉谴责。

奇怪的是,特朗普态度7月30日又出现“大逆转”,愿意在不设先决条件的情况下与罗哈尼会面,商讨改善美伊关係事项。

结果特朗普又碰上软钉子,伊朗方面表示美国必须先重返核协议,才会重回谈判桌。

这侧面说明,伊朗的措施仍然有一定功效,令特朗普难以轻松获胜。

特朗普是在白宫与来访的意大利总理孔蒂召开联合记者会时,被询及是否愿与罗哈尼见面,特朗普表示“如果伊朗方面想见的话,我当然会跟他们见面”,且“不设先决条件”,表示双方会面“对全世界都有利”。

但白宫随即提出澄清,表示特朗普态度并不代表美国会取消对伊朗的制裁,或重建外交与商业关係;美国国务卿蓬佩奥也对于“不设先决条件”提出说法,指出伊朗在“对待人民方式做出根本改变、减少恶意行为、有意加入能确实防止核扩散协议”的前提下,特朗普就愿意举行会谈。

然而伊朗对此并不领情,罗哈尼顾问阿布塔利比透过推特表示,唯有美国重返核协议,并且尊重伊朗的地位,才能开启协商大门。


转管炮


有个成语叫欲擒故纵,如果在这个时候真的重启核武研发,只能说伊朗就是一个弱智国家。

伊朗最近越来越多觉的自己牛逼了,竟然在这个时候要挟欧盟保证在美国制裁石油出口份额不受影响,有时候觉的他们的信仰真的有问题,怎么说现在大义上欧盟这是在帮他,而伊朗这种要求属于无赖。

伊朗现在想用重启核武来向欧盟施压,让欧盟对美国施压,伊朗现在真把自己当回事了。

美国面对伊朗重启核武计划不但不会阻止,反而会加把火,然后伊朗加速重启核武研究,让欧盟彻底放弃伊朗。欧盟现在还维护伊朗核协议就是想通过这个行动,稳住伊朗,假如伊朗重启核武研究,那欧洲继续维护核协议就会变的没有意义,会完全倒向美国。

美国需要的就是伊朗重启核武计划,让美国和欧洲再次统一立场,对伊朗的核武器野心进行打压,甚至是军事打压。

自伊拉克战争后,美国对外的军事立场变的软弱起来,导致原来很惧怕美国的国家都敢和他唱反调,加上国内矛盾重重,美国发动新一场立威、转移国内矛盾之战的需求越来越高。

美国现在真的需要一场战争,而伊朗很适合美国下手的对象,假如伊朗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美国现在动手的几率很高,在我的推演中接近了100%。只要中、欧、俄不插手,那么伊朗必然挨揍。

伊朗一意孤行的启动核武器研究,美国乐见其成,伊朗这是把自己彻底的推向孤立,谁的话都不听的时候,没人会再理他,让美国揍他一下,对谁来说都是好事。

因为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大国希望伊朗拥有核武器,伊朗一意孤行的启动核武研发,必然挨揍。

世界大体已经和平了五十多年,二战后形成的格局发展到现在已经有点不适应了,改变是世界发展的需要。而改变必然会有一场战争,让美国和伊朗之间代替,很适合。


一号风手


伊朗在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前后不止一次发出类似警告,这也是算是“亮剑”的话,也不不知道是亮了多少次了。如果口头警告有用的话,以色列早就被伊朗从地球上磨掉了。对于伊朗的表态,重要的不是听其言,而是观其行。伊朗表态目的还是在于给伊核协议相关各方施压。


伊朗不止一次作出类似的表态,此举还是为了给相关国家施压

伊朗在和相关国家的长期博弈中,已经明白了国际社会划定的一条“红线”:就是不允许伊朗从事核武器的开发。这一点,不要说是美国和以色列,就是它的盟友俄罗斯也是不允许的。从核武器的研发来看,20%的浓缩铀可以进行核爆反应实验,如果伊朗提纯20%的浓缩铀就意味着它成为了核门槛国家。但是,这距离有核国家还有一段距离,因为核反应的可靠性不够,五个核大国提纯的浓缩铀都在90%以上。伊朗的上述表态既是给相关国家施压,主要还不是美国而是欧洲和俄罗斯:只要欧洲能够坚持履行伊核协议的义务和此前谈判达成的协议,伊朗从伊核协议中得到的经济利益就能保住大部分;而俄罗斯则可以保护它的本土安全。


伊朗此举有些冲动,过早地亮出了自己的底牌,容易给美国抓住把柄

伊朗的表态有些冲动,过早地亮出了自己的底牌:民用核电站只需要提纯3%的浓缩铀就可以了,而伊朗宣布随时可以提纯20%以上的浓缩铀,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它并没有完全遵守伊朗核协议,以色列此前指责伊朗在履行伊核协议上“欺骗国际社会”,这就进一步给美国退出伊朗核协议提供了新的理由,也为美国和以色列军事打击伊朗提供了借口。对于美国来说,伊朗的这种口头“亮剑”,没有什么威胁。反而可以以此为借口进一步强化乃至出台新的对伊朗经济制裁措施,同时通过以色列给伊朗以更大的军事压力。还可以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给伊朗出难题:现在国际原子能组织作为监督机构要来侵入式检查,伊朗是听还是不听?


伊朗现在的表态只是口头说说而已,作为一个谈判筹码是可以的。如果真敢重启核武计划的那一天,那就正中美国下怀,必然面临着经济制裁、外交孤立和军事打击。


云霄飞翼


目前伊朗又放出一个爆炸性的消息,三天可以提练纯度为20%的浓缩轴,其它核研发设备也准备就续,伊朗研发核武器的工作准备就续。伊朗主动施压是否可以拯救自已,目前还得看美国如何选择用何种方式来处理伊朗核问题。美国选择处理伊核问题的解决方式是用军事打击还是用政治施压?这会导致伊朗的命运以及同美国盟友的关系发生巨大的改变。

一是美国选择军事打击伊朗,将会导致中东地局的再次升级,美军会同以色列空队把伊朗的核准备工作完全打乱,伊朗则会干扰中东地区的油气资源输出,影响世界石油的需求,将导致国际油价上升,欧盟的油气资源得不到稳定的保障,将会加大对俄罗斯的油气进口,所以欧盟近期在想让美国重回伊核协议的同时,还在积极地缓和与俄罗斯的关系。所以美国准备对伊朗动武之时,也是准备把欧盟推给了俄罗斯,多年合作的盟友关系从此离心离德,美国的损失也很大。二是选择政治施压。5月8日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核协议,但碍于英法德的强硬态度,美国政府5月21日开出重启新伊核协议的12个条件,同日遭到了伊朗的坚决反对。所以美国想通过政治施压引起伊朗内乱,最终引起伊朗的政权更迭的愿景很难达到。再加上世界各国对美国优先的政策完全不支持,还有对特朗普厚待以色列的不满,美国实施政治压制伊朗将不得盟友的配合,效果会很微小。

根据特朗普上台后对伊朗与以色列的态度,伊朗越强硬表态,将会受到美国更严厉地打击。


山合水


伊朗发言人贝赫鲁兹·卡迈勒万迪表示,如果伊朗核协议被撕毁,伊朗能够三天内恢复20%的浓缩铀,也就是意味着可以有可能恢复发展核武器的能力。

伊朗真的会恢复发展核武器的能力吗?目前来看绝对是不会的,美国擅自退出伊核协定引起了中俄英法德的强烈不满,伊朗正是因为留在伊核协定里面才得以得到其余五个大国的支持。

而五个大国为什么要支持伊朗?是因为一旦伊朗发展成功核武器,中东地区就有了一个超越一般地区大国的存在,也就是意味着国际经济发展的源泉——石油不在稳定。如果伊朗发展核武器谁也不会帮着伊朗,因为没有人想把世界经济搞乱。

因此这一次伊朗的表态主要有两个目的:1.前几日伊朗宗教最高领导人喊话欧洲,必需答应其三个条件,但是实际上并没有得到理想的回复,因此伊朗希望强调核武器把大家绑到一条战舰上对付美国。2.美国咄咄逼人,伊朗通过常规手段很难和美国对抗,伊朗发展核武器就是最硬的一张牌,这也是在跟美国示威。

现如今伊朗也仅仅是示威的状态,真的想发展核武器的话,也没有必要如此兴师动众。所以说没有必要过分解读这一事件,美国也不会因为这一次伊朗声明而对伊朗实施空袭之类的行动。不过如果伊朗一直保持这种态度,恐怕会挑动特朗普敏感的心,引起美国对伊朗在经济、外交、军事方面的强烈制裁和威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