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5 大家都在裝:面部表情不反映真實目的和情緒

中國小康網5月25日訊 老馬 我們認為恐懼的普遍表情,其實並不具有普遍性。但如果特羅布裡恩島的島民對面部表情有著不同的解讀,那又說明什麼呢?

大家都在裝:面部表情不反映真實目的和情緒

在西方文化中,喜怒哀樂寫於臉上的想法根深蒂固

英國廣播公司報道,一個越來越受到支持的新理論是,面部表情並不能反映我們的情緒。它們不能準確表達我們的情緒狀態,而顯示的是我們的意圖和社交目的。

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的心理學教授弗裡德隆德(Alan Fridlund)說,面部“就像一個路標,影響著通過這個路標的交通狀況”。他與克里韋利最近共同撰寫了一篇研究報告,力主面部表情更具實用性的觀點。“面部是我們指導社交互動軌跡的方式。”

這並不是說,我們積極地利用面部表情來操縱他人(儘管我們偶爾的確會這麼做)。我們的微笑和皺眉也可能是本能。

但表情並非內心活動的鏡子,而是我們發出的信號,表明我們希望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比如,你展示出最“厭惡”的表情可能顯示你對正在進行的談話不滿意,並希望能做出調整。

朴茨茅斯大學(University of Portsmouth)進化心理學教授沃勒(Bridget Waller)說:“這是面部表情之所以進化唯一合乎情理的原因。”她說,面孔總是“向發送者和接收者提供某種重要的和有用的信息”。

這個理論或許聽來合乎情理,但建立這個理論卻用了很長時間。

在西方文化中,情感代表基本和本能的情緒而反應在臉上,這種觀念根深蒂固。古希臘人將“激情”與理性對立;在17世紀,哲學家笛卡爾提出了六種可能干擾理性思考的強烈情感。藝術家勒·布朗(Charles Le Brun)後來把這些情感跟臉部聯繫到一起,“對每一種笛卡爾激情”做出了“解剖學上正確而適宜的,且細緻入微的面部配置”,克里韋利和弗裡德隆德寫道。

在世界各地的不同國家,研究人員埃克曼(Paul Ekman)要求受試者將面部表情的照片與情緒或情緒場景相匹配。他的研究似乎表明,有一些表情和它們對應的情緒在所有文化中都是一樣的(這些“基本情緒”是高興、驚訝、厭惡、恐懼、悲傷和憤怒)。今天,埃克曼理論的研究遺產無所不在:從你在幼兒園看到的卡通角色或笑或皺眉的“情緒”海報,到美國政府為識別潛在恐怖分子而制定的一個計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