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课本里那些中国各朝代疆域地图,究竟是以什么根据画出来的?

翀少1


史书记载!考古佐证以及国际文书!

我们课本中的中国地图,从上古时期一直到今天,制作都非常精美,代表了制图的高超水平。那么,这些图是如何画出来的呢?

“静Yes”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途径:

1、史书记载

中国的官修史书是地图制作的第一手资料。

比如《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灭二周,置三川郡。

比如《明史·志第十六》记载的明朝疆域:“计明初封略,东起朝鲜,西据吐蕃,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自成祖弃大宁,徙东胜,宣宗迁开平於独石,世宗时复弃哈密、河套,则东起辽海,西至嘉峪,南至琼、崖,北抵云、朔,东西万余里,南北万里,其声教所讫,岁时纳贽,而非命吏置籍,侯尉羁属者,不在此数,呜呼盛矣!”

从史书中的文字记载,后人就能大概知道古代疆域的大致范围。

2、考古成果

考古是史书的重要佐证,也是确定古代疆域的一个重要依据。

比如根据里耶古城的考古发现,秦朝还存在“洞庭郡”。在2008年,岳麓书院根据从中国海外紧急抢救的2098枚珍贵秦汉竹简中,在已知秦朝四十八郡之说外还发现了有两个新郡的证据,一个叫州陵郡,一个叫清河郡。在抢救过程中,有一枚秦简刻有“丙辰朔己卯南郡假守贾报州陵郡”而“州陵守”、“州陵假守”则至少出现过3次。岳麓书院副院长陈松长还介绍到另外一枚秦简则清晰地篆写有“清河假守”,可以推测为“清河也是郡名。”同时还有桂林、象郡、南海三郡。

还有2011年,哈萨克斯坦与蒙古国联合科考队在蒙古共和国布勒艮省发现一座7世纪时期的典型的古突厥墓葬。这座处于地下7米的古墓,其古墓墙壁厚度是2米,总长度是40米。在前往古墓墓门的通道中,其两侧的墓壁上有鲜艳的壁画。发现了超过270件文物。

再比如有2013年,日本考古队在蒙古发现了8世纪的突厥碑文,碑上刻有部落纹章以及长5厘米、宽7厘米的文字约20行,共计2832字。碑文内容多是死者与家人、部下诀别,突厥是亚欧大陆中部的草原地带最先发明文字的游牧民族,这一发现非常珍贵。这些都证明了蒙古高原曾是突厥的领地。

通过古墓、石碑等考古发现,我们就能大致知道古代各政权的疆域。

3、国际文书

这个就很明显了。

比如1005年宋辽《澶渊之盟》,双方规定以白沟河为界;

1141年宋金《绍兴和议》,双方规定宋金边界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

明朝建立后的1397年,李成桂建立李氏朝鲜,请求将鸭绿江以东地区赐予李氏,朱元璋应允,随即下诏赐地朝鲜;

1689年,中俄缔结《尼布楚条约》,双方规定从黑龙江支流格尔必齐河到外兴安岭、直到海,岭南属于中国,岭北属于俄罗斯。西以额尔古纳河为界,南属中国,北属俄国,额尔古纳河南岸之黑里勒克河口诸房舍,应悉迁移于北岸。从法律上确定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对其享有充分的主权。

此后还有1735年中俄《恰克图条约》等。

国际文书将政权疆域更加具体化。

值得一提的是,从清朝之前,中国的领土线条圆润,和清朝后完全不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清朝以前的疆域范围非常模糊,只是以烽燧、山脉、河流等作为两个政权的分界线,而且随着帝国的衰落,这些烽燧会被纷纷放弃,因此疆域也会存在巨大变迁。

我们在绘制清朝以前的地图时,也包含了周边臣属与帝国的羁縻统治区域,这些区域会随着帝国的兴衰而去留,而对于羁縻部落中的游牧民族,则更没有固定界限,我们只能根据气候和古代考古,确定其大概在北纬58度附近。

所以,这些地图严格来说并不精确。

不过相比于其他方面的技术,地图的制作确实已经非常精益求精了,我们正是通过地图感知古代中华帝国的强大!但愿随着历史资料的逐渐丰富,我们的地图会更加精确,更加完美!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Yes”,一个爱好历史的妹纸!期待关注!


静夜史


据我所知,课本里那些中国各朝代疆域地图,是根据下列方式画出来的:

1.中国历朝历代的文人,即知识分子都爱制作地图,以供军事、赈灾、谈判等参考。中国制作地图的水平比较高,到清朝前期仍然居世界先进水平。

历朝历代留下来的地图,就是我们所知的中国各朝代疆域地图。

2.中国古人写的史书,记载某个朝代疆域,我们可以用地图划出来。


标准的70后


反过来说,要是腐败的王朝,像晋、宋、明三朝,社会上都是些品质恶劣道德败坏的骗子人渣,就像我们现代社会上那些造地沟油和毒奶粉的人渣,从他们手里写出来的和言传出来的消息会是啥样?真实成度可以想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