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活着:生活在安庆皖河边的人

活着:生活在安庆皖河边的人

我的家乡有条河,它从潜岳腹地一路蜿蜒东下,穿过我的故乡,汇入滚滚长江,它,就是皖河。

活着:生活在安庆皖河边的人

在地图上,皖河是一条不起眼的河流。它没有黄河、淮河那样知名,也不及秋浦和那般秀美,他只是一条普通的季节性河流而已,可家乡的人,仍视它为当地最美的风景。它最宽处可达数公里,最窄处不过百米,于干枯季最深处也只有三四米;它从怀宁县石牌镇开始才被称为“河”,而自怀宁县江镇到安庆皖河口一带,已经不再是一条河了,变幻成了万顷碧波的石门湖。

活着:生活在安庆皖河边的人

皖河以及石门湖,虽不及其他河湖那样的有名,但它就像一个巨大的音乐舞台,以宽大的胸怀,容纳着从山涧小溪飘出的泉水叮咚响;也接纳沿途支流弹奏着的协奏曲。它和着这些溪流美妙的乐曲和林中山风的声息,自春到夏,经秋涉冬,编织着两岸山乡勃勃生机的画卷。

活着:生活在安庆皖河边的人

就是这样的一条河,成了家乡人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河——母亲河,也承载着我的全部记忆。

活着:生活在安庆皖河边的人

冬天的皖河是枯燥无味的,河床常常是裸露干涸,堆满了被河水淹没而尚未烂掉的湖草枯茎,裸露于干枯草丛中星罗棋布的小水潭望着天空,干裂的潭底,就像一张张围棋的棋盘。

活着:生活在安庆皖河边的人

那年冬天,和多个友人信步于此,走在无边无涯蛰伏的枯草从中,一阵风吹过,看见于草丛中悠然自得咀嚼着草根的牛羊群,“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感触油然而生,其中一位不禁惊叹:岂非咱们到了蒙古草原?

活着:生活在安庆皖河边的人

只有到了初春,这些蛰伏的枯草才苏醒过来,在河滩上缓缓变成花花绿绿的地毯。当你踏上地毯,你得警戒,别惊动了在绿绿草芽丛中觅食的小鸟;仲春,红花草、浦铜钱所开的花儿,会招来成群的蜜蜂,在你面前轻歌曼舞;当你走过草甸深处某个水塘,千万不要大声嘈杂,那些刚成为母亲的"蛙娘",正带着孩子嬉戏, 不渴望有人打搅它们静下来的生活。

活着:生活在安庆皖河边的人

夏日里被融化了的大别山中的雪水,裹着上游的树枝、草籽,还有泥土,“哗哗”地冲下来。老年人说是上游“起蛟”。这个节令,河水是喘急的,急切地释放着力量;全体水面始终淹到河堤边,浑浊的漩涡在河面上扩散开来,撞击着巍巍河堤,向两岸的人们夸奖着威力,而后,浩浩瀚荡直奔长江。坐在临水的房子里,不仅可能听见满河震耳的涛声,甚至连河水拍岸的震动都可感知。若遇水大了,圩堤就要漫顶而致破圩。仅1930年到1954年间,皖河流域的圩口就破溃不下于十次。

活着:生活在安庆皖河边的人

如今,由于长江三峡和葛洲坝的建成,川藏之水被拦截,皖河也失去了与长江奇特威胁沿河两岸民众的威力,成了一条温顺的河。河水,则被圩内庄稼人在干旱季节,利用倒灌而引入圩内,浇灌棉田的棉苗、玉米地里的青稞、菜园里的瓜果……

活着:生活在安庆皖河边的人

记忆中儿时的皖河,大多和夏日有关。炎炎夏日,当河水与江水的水位大抵平衡时,河水不紧不慢地流淌着,温柔中透着一种安静,清澈中倒映着天空的碧蓝。 咱们在河岸的护坡石上,用小布纱樽(一种捕虾的工具)捕虾,看着整群的虾儿在布纱樽中觅食,拉起布樽,虾儿活蹦乱跳,它们并不知道这是其生命的终结。

活着:生活在安庆皖河边的人

孩童时代对河水分内亲睐,除了捕虾,便三五结伴在河水里洗澡,光着屁股在河水中快乐嬉戏,一会儿学狗趴式游泳,一会儿又打起水仗。只管我们个个被晒成“黑泥 鳅”,但炎热的阳光和清凉的河水带给肌肤的觉得,就一个字:爽!

活着:生活在安庆皖河边的人

那时,河湖上,白帆点点,艄公坐在船尾镇定自若地控制着船帆的转向,那种戗风而上的娴熟技能,唯恐只有与海上帆船手才华与之比较。

活着:生活在安庆皖河边的人

岸上的纤夫,在烈日 的阳光下,裸露出棕黑的身子,虽唱不出川江上的号子,但其独具韵味的潜岳民间山歌,倒是招睐了在岸边洗衣担水的农家姑娘跟少妇注目的眼光.,还有山里的汉 子和姑娘,撑着竹筏载着潜山岳西竹椅茶叶,唱着黄梅小调顺河飘然而下······现在,这些已成为对皖河的一种记忆了。

活着:生活在安庆皖河边的人

皖河的鱼是美的,是鲜的。一网撒下,收起刚绳,那鱼儿便在网里蹦起来,那红红的鲤鱼嘴和光溜溜的鲢鱼尾巴,早已勾得人馋涎欲滴。可当初,一种叫做 “迷魂阵”的捕鱼工具,吓跑了从长江进入皖河的鱼蟹,那犹如“八卦”样的渔网,不仅“拒鱼于千里之外”,而且还让经过的船只都要对其“避让三分”。惟有这河水,依然还是那么青碧。

活着:生活在安庆皖河边的人

一种对历史敬畏的情怀,让我无奈细考皖河与安徽省简称由来的渊源,但却使我经常遥望着河对面那座用石头垒砌而成的古镇———古皖口(今安庆大观区山口 镇)。秋日的皖河,从容地像洗尽铅华后沉默无言的少妇,静静地流走了。而古皖口,她就像一位年迈的母亲,正在向河两岸的人们讲述着这条河岁月的沧桑!

活着:生活在安庆皖河边的人

古皖口,坐落在皖河北滨,背依柏子山,北望石门湖,它见证了皖河千百年的变迁。当初,诚然难觅到三国时期诸葛恪屯兵与曹魏水战的记忆,可作为古“怀宁 府城”的记载,却有据可寻。河水流淌的声音中,依稀掺杂着太平军挥师东(南)京、战船击浪的咆哮;当年抗日游击队在河水中围剿日本鬼子的枪声,好像还在柏子山回响;百万雄师过大江时,辽阔的水面上整齐划一的号令声,仿佛还留着余声……

活着:生活在安庆皖河边的人

皖河,这条孕育着潜岳桐怀芸芸生灵的河,不仅承载着人们的记忆,更无处无时不在彰显着“皖江文化”的历史底蕴。它常常勾起我莫名的快慰与感叹。

活着:生活在安庆皖河边的人

为皖河与京剧、黄梅戏两个剧种有密切关联而自豪。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主演的黄梅戏《小辞店》,就是发生在皖河流域中的乡间故事;而比《小辞店》更著名气的, 则是这条河边的怀宁县小市镇,那里是经久不衰的《孔雀东南飞》之发祥地,焦仲卿与刘兰芝的合葬墓冢,仍然吸引着天下游客,如今这里已成为国内影视基地之 一。

活着:生活在安庆皖河边的人

皖河边两鬓斑白的老人,一直骄傲地向游人夸耀:京剧鼻祖程长庚就是从这条河走进京城;而严凤英、韩再芬等一批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就是喝这条河水享誉天下的!

活着:生活在安庆皖河边的人

河是有性命的,如人一样,流着流着,不定哪一天说断就断了。我恐怕身边的这条皖河,如同其余河流一样,在某一天也断流了……

图文\\塔影横江 安宜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