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8 市場觀察|如何解決制約固廢循環經濟產業園發展的三大絆腳石

中國的固廢綜合處置與利用已經歷經近十幾年的發展,固廢循環經濟產業園隨之應運而生。固廢循環經濟產業園可以解決很多生活中的垃圾問題,逐漸改善我們的生活。例如:垃圾焚燒發電供熱、餐廚垃圾轉變為飼料用於有機農業、垃圾滲濾液轉化成中水、爐渣製成建築材料等等。然而,還有很多方面仍需要改善,其中最主要的三個問題是技術落後、垃圾收集和共生性。

市場觀察|如何解決制約固廢循環經濟產業園發展的三大絆腳石

1技術工藝較落後

由於固廢循環經濟產業園垃圾處理能力是有限的,所以難以滿足快速增長的生活垃圾處理需求。其次垃圾處理技術有待突破。處理場的配套設施急需提質改造,生活垃圾處理防滲、氣味擾民及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等技術均急待突破。

市場觀察|如何解決制約固廢循環經濟產業園發展的三大絆腳石

生活垃圾分選及綜合利用尚未全面啟動,未經預處理的固體廢棄物回收利用率低,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環境治理的難度。雖然採用了國內比較先進的厭氧衛生填埋處理方法,但垃圾固化打包密封填埋的技術一直未能得到運用,在運輸、傾倒、推平、壓實等工藝過程中,無法避免臭氣外洩。

2處理物收集較困難

固廢循環經濟產業園的處理對象包括汙泥、餐廚垃圾和糞便等。為確保生態站聯合厭氧工程的穩定運行,必須建設配套的固廢收集、運輸系統。汙泥收集較為便利;糞便收集點較多,具有收集量大、運距長、運輸線路複雜的特點;而餐廚垃圾的收運最為複雜,需要克服餐廚垃圾收集困難的難題。

市場觀察|如何解決制約固廢循環經濟產業園發展的三大絆腳石

3產業共生能力不強

產業共生是產業園區發展循環經濟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循環經濟建設中具有基礎性和保障性作用,採用合理的方式促成園區內產業共生在產業園區發展循環經濟進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應採取必要的措施促成園區內產業共生的構建。

面對這三大難題題,應該怎麼解決呢?

1加大設施建設,促進技術引進

要想從根本上解決處理效率低、處理能力弱的問題,最重要的是要提高處理能力,發展處理技術。因此要積極引進先進的處理系統和技術,解決處理效率低的問題,改善工藝。

積極推動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理、填埋氣收集利用、滲瀝液處理、建築垃圾資源化等方面先進技術的研究應用,加大對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補缺配套關鍵性技術的支持力度。

市場觀察|如何解決制約固廢循環經濟產業園發展的三大絆腳石

2加大政策扶持力

建議市政府領導牽頭組建產業園工作領導小組,按照“優先安排垃圾處理設施規劃建設,優先採用垃圾焚燒、綜合處理和餐廚垃圾資源化技術,優先推進垃圾源頭減量,優先保障資金投入”的工作思路,全方位給予系列扶持政策,全力支持循環經濟產業園的建設。按照“規範站點、物流配送、專業分揀、廠商直掛”的原則,實現社區回收站點全覆蓋,推進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產業化發展。圍繞建設循環、可持續的垃圾處理系統的總目標,進一步完善收集運輸系統。

市場觀察|如何解決制約固廢循環經濟產業園發展的三大絆腳石

3提升循環產業共生髮展水平

以生活垃圾處理為龍頭,配套垃圾分揀、焚燒發電、填埋處理、填埋氣發電、危險廢物處置、汙泥處理等設施,形成產業互補,實現資源共享。鼓勵重點垃圾處理產業項目向園區集聚發展,加快建設生活垃圾焚燒廠、綜合處理廠和餐廚垃圾處理設施,將機械分選、衛生填埋、綜合利用等諸多功能集中於一體延伸區域產業鏈,把多個相關聯企業結成一張循環經濟網,實現垃圾處理的產業化。構建生態工業信息平臺,實現園區內信息共享。

中環凱茵—可提供一站式專業化環境及時解決方案

中環凱茵採用智能高溫好氧發酵設備,其基本工藝流程分為上料、好氧發酵、出料、資源化利用(有機肥原料),全程自動化程度高,封閉性強,不會產生二次汙染。

市場觀察|如何解決制約固廢循環經濟產業園發展的三大絆腳石

其中最主要的環節為好氧發酵部分,該環節充分利用微生物的活性對有機物進行分解,自身產生高溫對物料進行腐熟,以此殺滅病原體、細菌等有害物質,發酵過程中物料含水率不斷下降,體積減小;發酵好的糞便可做有機肥原料進行農業生產,真正實現了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的目的。

市場觀察|如何解決制約固廢循環經濟產業園發展的三大絆腳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