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清末为何爆发拒俄运动?

程老师侃史


回答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岳忠豪

1895年,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使日本吐出了辽东半岛,1896年俄国又通过《中俄密约》确立了自己在东北的优势地位,义和团运动期间,俄军占领了中国的东三省地区,并极力扩大侵略权益,驻扎军队、警察,设立法院,征发税收等,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要求俄国撤军,是中国当时强烈的愿望。

(义和团运动)

1902年4月清政府同俄国签订《交收东三省条约》,规定侵占东北的俄军分三期于13个月内全部撤走。到了规定时间,沙俄不仅违约拒不撤军,反而增派军队,并提出了7项无理要求,妄图继续控制东三省,而且还包括蒙古及中国北部地区,同时规定不容许英、日、美等国插足东三省,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也引起列强的忌恨。在日本等国的暗中支持下,清政府严词拒绝了俄国的无理要求。

在俄国的无理压迫下,1903年4月27日,上海爱国学社召集百余名各界爱国人士在张园召开“拒俄大会”,拒俄运动爆发,这也是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领导的爱国运动的先声。留日学生并组织了“学拒俄义勇军”,积极操练,并派代表回国,要求清政府出兵抗俄。但清政府既无此盘算又无此能力,义勇军在清政府的压制下失败了。

(拒俄义勇军)

但拒俄运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方面在学生和列强的支持下,清政府最终拒绝了沙俄的无理要求。另一方面,拒俄运动的失败也警醒了知识分子,使他们意识到使他们认识到了清朝的顽固不化和腐朽。一批激进的留学生,如黄兴、蔡锷等人不顾清政府的压迫,发起组织了军国民教育会。该教育会以“养成尚武精神,实行民族主义”为宗旨,这标志着留学生运动正式进入了反清革命的新阶段。

(蔡锷)

日本自三国干涉还辽后即与俄国种下大仇,而由于俄国在东北的侵略政策极大威胁了日本的侵略利益,日本最终向俄国宣战。


参考文献:

1、苏全有:《清末爱国风潮缘何转而反清——以拒俄运动为个案》,《人文杂志》2010年第4期。

2、桑兵:《拒俄运动与中等社会的自觉》,《近代史研究》2004年第4期。

3、李喜所:《中国留日学生与拒俄运动》,《天津师院学报》1981年第2期。

4、谢忠强:《1903年留日学生拒俄运动述略》,《兰台世界》2011年第26期。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季我努学社头条号(搜索季我努学社)及季我努学社微信公号(名称季我努学社,搜索jiwonu)季我努学社系国内著名的历史学民间学术社团,已出版中国近现代史料及研究作品逾3000万字,代表作为《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中国抗战影像全集》(全30卷)、《日本远东战争罪行丛书》(第一辑5卷,第二辑已出1卷)。其创办的季我努沙龙系国内最著名的公共历史讲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