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9 湘西有座“陶都”!酒鬼酒、湘泉瓶都從這裡產~

湘西有座“陶都”!酒鬼酒、湘泉瓶都從這裡產~

▲勞動者用巧手匠心打造著每一件陶器。

湘西有座“陶都”!酒鬼酒、湘泉瓶都從這裡產~

▲每一件陶器都是烈火與陶土熱吻的結晶。

1978年,乳香巖很靜,靜得只聽得見白河堤岸的風聲。一雙虯結的大手在模具上旋轉泥壇,然後取下放在草棚,堆積數月,搬至土窯烘乾。

這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保靖縣常見的酸菜壇的手工製作過程。

1993年,湘泉酒廠在保靖四方城修建陶瓷分廠,一座輪廓呈四方形的保靖城垣遺址,散落在酉水堤岸30米高的二臺上。戰國糧窖和漢代青銅冶煉遺址被挖掘出來,大白於天下,一些久遠的陶土碎片,隨之從時光深處嫋嫋婷婷走來,閃著暗啞的光澤。

這個地方叫四方城,因保靖富產陶土,四方城也成為當時湘西大規模培育陶瓷行業人才的中心地帶。如果可以,我們把遍佈陶瓷生產基地的保靖縣叫做陶城,那麼“陶”一定是這個縣城一張最亮麗四射的名片。

湘泉保靖陶瓷分廠的建成,無形中帶動了相關陶瓷產業的發展,保靖縣城周邊陸續催生出無數大大小小的陶製品加工企業,如雨後春筍,從寬厚而溫情的土壤裡鑽了出來。保靖縣也一躍成為中國最大的酒陶包裝容器生產基地,其中,湘泉酒廠的內參瓶、酒鬼瓶、湘泉瓶皆為黃永玉大師的經典設計之作,為樹立保靖陶都形象描下神來之筆,因此保靖也有了“中南陶都”之美稱。

因為歷史人文厚重,四方城被譽為開啟湘西古文明的一把金鑰匙,其實它更多代表的是一種文化元素。一座依附於酉水河畔被賦予更高統治權力的古郡城,不知是在哪朝哪代完成了它的使命,戛然結束了一個貌似繁華的時代。而這一切,已成為過往煙雲,但總又讓人禁不住刨根問底,這個沉澱於保靖北部的古城,究竟隱藏多少不為人知的秘密?

四方城遺址土質俱為白陶泥,古人認為:人們居住於白泥盛產之地,定會興旺發達。想當然,四方城一度的喧鬧繁華,已深深植入白河岸汀。爾後,又因何遷址?是戰爭還是瘟疫,讓它消失,成為謎一樣的一段往事?沒人知道,它從不告訴任何人。

四方城對岸是洞庭古村,與2002年裡耶出土的秦簡中反覆描述過的“洞庭郡”不謀而合。於是,我們猜測,洞庭郡或者就是洞庭古村落的前身?其實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對這塊土地寄予的情懷——四方城陶瓷文化的厚重氣息,和人們對這塊土地的戀戀不捨,已融入我們的血管,奔騰不息!

幾千年前,四方城以北,一定和陶瓷存在某種神秘的聯繫;幾千年後,一座擁有陶瓷的小城,它的城市品格想必高遠。

在戰國、漢唐、宋朝或者更近的某個時段,保靖一定有一個不甚遙遠的地方,也一定有那麼一個窯爐,冒著煙,生產陶皿、瓦罐、酒壺、瓷枕等用品。多年後,人們在土壤覆蓋的某個城堡深處,挖掘到來自遙遠時光的陶瓷碎片,精緻而典雅,當你折服藝術的經典時,卻又不得不對古人的大智慧歎為觀止,其中妙處,誰又說得清呢?酉水口岸,也不盡是蠻荒,這裡有戰爭、農耕、漁業、狩獵,還有稅賦、經濟和文明。一座城的繁華、落寞、淪陷,不知始終於何時?

時光的沙粒淹沒了四方城,然後就是長久的遺忘,當四方城醒來,一陣春風拂過,這個世界已是另外一番模樣。

陶器是富有靈氣的藝術品,經過手掌溫情的摩挲和火焰熱烈的擁抱,生動靈韻起來。它大氣端莊,典雅高貴,從遠古穿越而來,歲歲年年,卻從未滯留在任何一個朝代。

因為一瓶酒,有了一座窯;因為一座窯,認識一座城。湘泉、酒鬼無疑是保靖酒陶包裝容器最大的推手,四方城無疑成了陶瓷加工廠的福祉。保靖陶瓷以四方城為中心點將產品輻射全國各地,彼時,聲名鵲起的有湘泉陶瓷分廠、土家人、保靖陶瓷總廠等不計其數的工廠企業。

2018年,保靖縣鍾靈山工業園兩座現代化流水作業的陶瓷工房落成。人們習慣稱謂的四方城陶瓷已然搬遷,最終落定在兩公里開外的鐘靈山工業園。此時,傳承湘泉陶瓷分廠的金鋒陶瓷,與寰宇公司一道進駐園區。兩家陶瓷廠不忘初心,用匠心打磨陶製品,發揚光大,而今,在國內酒陶市場均可見保靖陶瓷的身影。

能把陶土製成陶瓷,把酒陶包裝容器製成藝術品,這是千百年來保靖陶土文化積澱的必然結果,也是改革開放四十週年保靖陶瓷發展所取得的斐然成績。

陶瓷從山中而來,歸於塵世。人們取其土中之精華,運輸原料進廠,檢選球磨,坯料釉水,注漿成型,坯體乾燥後,進行修坯施釉,一次燒成產品,二次燒成,先素燒再施鈾,燒成後檢選,然後貼花或者彩繪,進行彩燒,最後檢選包裝。一言蔽之,陶瓷製作工藝過程並不複雜,只有辛勤,才有產量;唯有用心,方出精品。一方山水養一方人,酉水河畔的陶瓷工廠有了這群愛上陶瓷的人,因而更加出彩!

陶香如許,保靖陶業在鍾靈山下生生不息,鍾靈寶塔一枝獨秀,傲然矗立,環顧四周,波瀾不驚。陶瓷工人依舊早起、打漿、成型、烘烤、上釉一直到燈火通明,像極了這個積極向上的城市。

這是一夥用手舞蹈用心生活的人群。寒氣還沒散透的時候,薄霧打溼眉毛,工人們就來到車間,用手心貼近陶泥的溫度,投之以李報之以桃,萬物皆相互依存,靠近它、溫暖它,你對陶瓷好,陶瓷方能對你親。陶香浮動的夜晚,工人們放工了,下班車承載了滿滿的疲憊和期盼,“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誰不是一邊努力工作一邊努力生活?沒有人在陶瓷的世界埋怨什麼。

白河有陶,翩翩起舞。

尤喜春風拂面、陶泥注漿的場景。那些喚醒四十年記憶起舞的陶,為了生活成為藝術品,為了藝術品耗去了青春,人們因為某一件事專注而執著,縱使滄海桑田,滿面皺紋也從不後悔!不管過去多少年,那兒有一座千年古城叫四方城,它是一座關於陶都的記憶之城。若沿著白河岸走至鍾靈山下,四方城和陶瓷的關係似乎更加脈絡清晰,它的身體裡藏著陶瓷的魂,藏著所有關於陶城的秘密。

站在記憶的紐帶之上,風從白河吹過,四十年來,清新自在。一座城市的陶文化從落寞、昌盛到裂變,不知經過多少陣痛,才分娩出如此平和的景象。

四十年一彈指,再過四方城,白河湯湯,夏風習習,一路風景美不勝收!這座城美輪美奐,不僅僅它是河街,還因為它是一座陶城。

小城如陶,陶如其城,站在乳香巖上,風吹陶城,陶香徐徐,不覺香透小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